英语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1:08:22
英语翻译
x[r#qY":03;]}1mIk@!HH @  U_9&f8"YQ]ydV?{ݶx_gOϾ7?_?ϿgϾ }1w?~7oO_<yo?{>շ_۷߾~߾|_}/_xog_z߾틷/>싷ۿI_Q+Y޼~o|o>{ן}泷>˿QUz/uK^O ?T?Of^wp IU4֙o/=ԛ5EIo;"Uݚۘ/7."Լ};TUd:l,Y5/| EYŏU *[SF>ʑ_ ͖㭐7?W+O)?IcWbb_wN{}~_*|0n7YNc=_Mvc9mƕjt2LA%lj`1`Q /)^ә3q,_-م32{,-X ~6u n9|nF'1 ΍T=7rd@n++QYꇾyZ?aP ya^h99N UNڙy):bӗqn^JaNgm/U^~∩J2FcrV=Z8gmR {;zJuo/s=yU͓$siNОZe(y1ד#}ZΪ85oQp?ut ݛc*{ mp(Qr[fh8W'9 hFbp*_ 1K~%'Fr7yN'L%Ən׽ŷPف)^Acގ DxS,_-X)SFFo"vR{"D}XNi9rډPEpO޾*_F Nm`׫΁ڞnAj;T ^^]uԻ(ۡf"y-G ^ l WX~Z>N^‘}g,-l"@'k%L8!c0ng,1kirS lT!A|,Dy c ǯW^n56~X 4 pi,j0fkWY_Bwa /;8vOX7G5Y {Rٸ_Baڈ m}?G~ڇHiA:MIRq7$supGŽ:PNks3nGvxpmH%A?1-cUmM>W)n4tG nf|wa/U~?c0:#yXQ,b H`D6J˙ɑ1B"6 xP<,Z˨wAkȃͼW!ұE4yhդcNhљJcJ tmCR>uO:ؚ>sRkbVQOsǚ2xpIkWh&,x0aA_u uBBTas%JT2P?<@/'60b(宨*]/!%@̓1O s-f\B g'1#dsԹ jxfA 2I8#q(N-{FygnX8~<B +=1h'U|IB&5#Xa&ZW[Ĕ\#ػ剺ݜ$& yVUr4W ]jFUuQ&ݨLEWT_N_j;-FW.NMKp[2nxaԏh 9+ajқѵ;$n\TSn=l ֎L11Mv5Zx7 HI*yQ#0V7G&V'&,\Nndn|dzX!zcF+2 R~}˞}Vx>܁C  PU# Ѐr3OIx#8Wb:aRtsI%=]'ϋZߟۤ}@oGk~4EP^qmRoUb=i4X%^B`3##̈S;&F; -J_ O} U` 5#gL>T0IѲ_DZ&&x)ň 9&&0UА7v茛OrR!x9NUkBgDG0X? xA\"nNGK$K?nbkJH .E7؜R< {"=¸_p=fķjlK>R(=0MAsnyF: z̷s$;Å,[rcSV2M!)Vywnw~R Gqx5U#ȳEáG%]=Z9㝱>#gBa6% (d `% wi0h ܹï'2%4\6PN6&՛rK2 tlC .fGm7l#;TW=W\Sɚ†U3` K U=tnAK"$?΁UN<҃]V,gF5v Tgt6O3FՃ1Yc_xxdkؚ!{fVk$y^?}buP0Yx9WXy;B==sG SɀAa8͏iX׃s|'Tqcۖ}VMysӃ^~Jf|suSP_ǶTPf RLm]0pδ_W%zD":gH|ۖyHj ]$T^ЭΟ VT[* b 'Z?`8Op{̃@N1/liW )rPO~Q1{e+'ak^ PGlDaGKt@2Ow. F!$*խNv`i(1p[ᘤ"##!#d4YuqvX ;W->%|sv$* bhix9ȍX:+;<Dž៩X2 7P'°'>)9d%6͖r3)j05ߨ1vd]6Y`Yr7``8YqHc!  ZO-Ln EBvA㫎HqD+`|/x,ÚLM>ƻxOG [T<BeUb 2jx/ګzwa&~ XV٨\ҌF-DB2L,&E&_1$UژcIIB뺤$HsʍNqrmFw;z RP]NRs [53 3MDQSf60/"):duwT=2^U&&lqjQH'HYM<ֱAs`m~ˬU xb4 X3մ$&UhCpbx ^ * *] #ʛ2ɚP"|L /NCA*#oV߉7wI 0;FE=g\A K$#2"ٵal. cH`і"ʳc k$ǰQdpwRd'RtXEKӔ.Y^MĶ@6ؕ l=[uN$w~yk9<7pC$ /]);ӵ~ Ca%k\w˚ڝ,BRڕ%UT%y?sLb Y~̧WyZaZFHIܿ'ʔ7zkz㶺e!5?Pr2P$HMEG8aJ,Umo+ 3Tv$7tWUH#y6Q^gԨaQG5q[4P;MR`gHYviIsL/ ܓӸ^W-sЉKRu6G%Vk[&Ͽ -•x rX}2^9HG fwq &y5E҉Zly?0\4&x kA-aί%tU֡0*%oa ܃ȵC:G *o d> *K7:z٤~苐b)5cLb&d[f*46E8ɰ("+HԸ:%};77ɤ㌔vl҂Ax2]-IQdrMT\#G޳# k5a}L<Y9K+Z%!r2 W{e5&\D! :Mׄ/o!˶-8WХ~mͶ7F޼r=?}fZ65.QttkRa7#^`z0qw HqIc?2*M{K,`v [t[_nbu-5* ad<vh^% VX}6%tDm'c2 Վy+=} Pc(_lxC{ln.2yp >xSS=nR5[ehCTISm <ͅoT C"V1u2Sצh)`1!ƫFsMc7NY,oٙ$rʽ`wpVT2pط\X/l+,+F#]͂EfqXCOˣn7Bo4&CT4wm#74nEn"*Ǽ{"1%1p-*lM@HMq'N /BO:afDR]8(([Ű8>kj/] 2nsq>5!TIhUe)+{ȝꑽ&lGg쫎yWR*d&;h{&(6$@ Ѹp_Dlv^+jw+Ȕ"xB<>U^9Oٿ5P ZS3(L Xnv=Z>@b[ow0虈֝ jᾑ0EJiU-tT's ˗Yc:B 9Qt5xJlNHFQ/cYD_tZ.VxӍWGH1P[ߘnȜ wuіEok;JX]igtDnFat@ f7'/H>dTX{{gU 󤬈MI>FU #3!kȆ⼃݁K5u k̨$o94}?^jzg–7Ƭ>4kv^`л VfU7HN,3d9Lbۏ=vv18~xGN4ؽ , &%]^ٻX՛[A+~."3=K^+[-bJ-DA(gb`c4xd9 e~x.*Qe^~zUn;c: ;M.s^ћxX'iz/|}1 2QQlo->qW)&4@8V<&ի:Ze͵Ik{I`QD`4$3j+E0?#fl{:t-&r3<`p&{sghzo`wkAj6־;ژD.&Veנ=b],cz[y@_>@:9D?o((޲(l궲< n1 7sBSiQQ"Bj9MU R/NB%0ڕɍ-+k+fMS \dH:LL,m!ݗ2q%Љ:dL7)@Bp@=S#C1X8-A~`@%Qq/<4 _%J;B$6!q6o']Hln ;>[/Sq:r)|bП./ {2@؇wĆߒkssxb3Ȃ=:VAnCRugew5:412NMr.U wN2`j'X'TDwp 3Erz7I9 Lل y̋gL-ZoGvk* Ped0u{1u[Vf:KM'H;?ܸ<;/y_} O^h~a2#o:LKcku9aE$do_LGВ7_;Yk|֭|? 陓f4}p#iB*T'mnK#&ftI&%EݦT_-%6艮MOhd%$)yt"Ĕc nY/ܫashW^Ҕ=@jB_0MzLY%9(̈́435 +4 ;dIà_z$VЫ$ Ay?㯣|Nxo~o~SR

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
姜斋诗话》(选录)译文
“读《诗经》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可以团结人,可以抒发怨愤不平.”(这几句话可以说)把诗的意义说尽了.辨别汉、魏、唐、宋的诗的雅还是俗、是得还是失,就是以这几句话为准,读《诗经》三百篇的人必然会有此体会!(夫子所说得)“可以”云云,是随“以”(按,指读的《诗经》中的诗)而“可”(按,指产生的“兴、观、群、怨”)的.(《诗经》中的)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的地方,必然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这种“兴”会寄意深远;可以考察社会政治和人心的得失的地方,必然可以触发人们的感情志意,这种“观”就洞察明晰.代表可以团结的人抒发怨愤不平,这种怨愤不平越加不会忘记;因抒发怨愤不平而被团结起来,这种团结越加诚挚.超出于(各自孤立的)“兴、观、群、怨”的四种情感之外,就会产生(不各自孤立而互有联系的)新的“兴、观、群、怨”的四种情感;在“兴、观、群、怨”的四种情感之间遨游徜徉,(看到它们互相可以转化)情感就不会滞涩.作诗的人运用他的一种思想感情(作诗),读者却各以自己的情感(经历),而(从诗中)获得各自的感受.所以《关雎》(并非仅是颂美或讽刺)可以说是“兴”(按,此即王夫之所谓“兴而可观”之例);(所以齐、鲁、韩三家诗)以《关雎》为讽刺周康王晚朝的诗,使之成为(统治者的)借鉴.(《诗经?大雅?抑》)“訏谟定命,远猷唇告”,可以说是“观”;谢安欣赏这几句(谓此偏有雅人深致),激发了他的高远之心(按,“观”却可以激发人的意志,是“观而可兴”之例).人之思想感情遨游不定,没有涯际,诗歌能以自己抒发的情性与读者的情感谐合,这才是诗的可贵之处.因此,颜延年不如谢康乐(因为他的诗与读者情感谐合比不上谢灵运),而宋诗唐诗也因此有升降高下的变化.谢枋得、虞集他们说诗,拘泥守旧,画地为牢,追根究底,自谓解人,哪里知道(我上面所说的)这些(道理)呢!(卷一《诗绎》)
提示:这一节里,王船山认为“兴、观、群、怨”四者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有联系、互相转化的,这是他论诗的特点和要点之一.读诗不要拘泥和割裂诗意.作者之意虽然无,读者之意却可以有,强调读者阅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无疑是正确而通达的观点.
“兴”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不必着意经营),“比”也容不得雕琢刻画.最与情有关系的是景,(景)自然与情互相感发.情和景虽然一个在心里、一个是外物,但景感人而生情,情被感动而产生出带有感情的景,情感哀乐的感触,景色荣枯的触目,互相融汇.天生的情感和自然的景物时或可哀时或可乐,无穷地运用它,(就会)变化流动而不滞涩;思想贫乏而窒碍的人不会知道其中的道理.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乍读时好像气势雄豪,然而正好与“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互相融汇谐浃(就会带有一种忧愁的情绪).故而应当知道《诗经》中的“倬彼云汉”这句诗,既可以歌颂广育人才的周文王,增益他的光辉形象;又可以忧念旱灾的严重,加重旱情炽热的感觉,(从中可以领会)字句不可专主一意,而是可以在各种不同场合都能用得很合适.唐末人不懂这个道理,为“玉合(盒)底盖”的胶柱鼓瑟之说,孟郊、温庭筠诗把情和景分离开来.但天生之情和自然之景能用抓阄来划分的吗?(同上)
提示:这则是要说明情和景要互相融合,而且互可变化流动,作诗不可预先规划词句,为“玉合(盒)底盖之说”.六朝之后就有人编辑类书分类比次用词置字、排比旧典故事,为“玉合(盒)底盖之说”,使作诗者胶柱鼓瑟、画地为牢.王夫之对此深恶痛绝,故在其论诗著作中屡加批评痛斥.
无论诗歌和长篇文章,都是要以思想意思为主.思想意思是(诗文的)主帅,没有主帅的兵,叫做乌合之众.李白、杜甫之所以称为大家的原因,是(他们的)没有思想意思的诗,十分里没有一、二分.(描写)烟岚、云霞、泉水、石头,花草、飞鸟、苔藓、林木,华美的铺榻、锦绣的帷帐,有寓意就是好诗.像齐、梁时代的诗(只会)用华美的诗句,宋朝人(只会)用前人现成的字句组合成诗,宋朝人论诗,字字要求有出处,役使自己的心,向它们中间去摘取索求,而不顾及自己的感情是从哪里发出的,这就叫做小家子路数,总是只能在一个圈圈里寻求(作诗的)方法了.(卷二《夕堂永日绪论内编》)
提示:这是说明诗文应以意为主.所谓“意”就是作者做诗作文时所赋予诗文的思想内容.认为李、杜的诗大多能做到“以意为主”,批评了齐梁诗和宋诗,或是专意于辞藻的华美,或是专注于锻炼字句,缺少作者的真情实感,未做到“以意为主”.
(贾岛诗《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的到底用“推”字还是用“敲”字),只是别人凭空妄想,无端揣摩,就像替他人说梦,即使形容得特别相似,又何尝(与那人事实上的梦境)有一丝一毫的关系?知道这样的人,因为作者沉吟着“推”、“敲”二字,就替他作揣想(替他确定用哪个字).如果触目眼前之景而内心有所感发,那么或者是“推”,或者是“敲”,(实际情形)二者必居其一,(作者身临其境)因景感人而生情,因情被感动而产生出带有感情的景,这样(写出的诗)就会自然生动,灵动美妙,何必有劳别人揣摩议论呢?(王维《使至塞上》诗)“长河落日圆”,(在作者心里)起初并无一定之景;(他的《终南山》诗)“隔水问樵夫”,也不是(作者在心里)预先想好了的(只是触目即景而已):这就是禅家所谓的“现量”(的境界)啊!(同上)
提示:明朝一些学者诗人有妄替别人改诗的恶习,这段文字正是借贾岛、韩愈“推”、“敲”的故事批评这种风气.作者强调作诗要“即景会心”,根据作诗时的实际情景置辞造句,替别人揣想,妄议妄改,只能是替人说梦.在这段文字的结束处,王夫之提出了诗歌创作中的“现量”说这一新的理论,以禅喻诗,其大意是说,作诗时应即景会心,闻言得意,不劳思索比度,便能领略其情味的艺术表现.
情和景名义上是两个事物,而实则不可分离.对作诗能出神入化的诗人,诗中的情和景融汇谐浃,妙合无垠.巧于作诗的的人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中有情的,如(李白《子夜吴哥》)“长安一片月”,自然(在长安月夜之景中)有一种(女子)独自栖息,思念远征夫君的情怀.(杜甫《喜达行在所》)“影静千宫里”,自然有(诗人长期流离后)终于到达天子所在之地的欢喜之情.情中有景的,特别难以曲折地表达,如(杜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了诗人才子纵情挥毫,驰骋笔墨的自我欣赏的欣喜之景.大凡此类诗句,有欣赏智慧的读者可以体会它们;如果不是这样的读者,也就糊里糊涂随便看过,只当作平常的话头了.(同上)
提示:这段论述情和景的关系:在王夫之看来,最好的是情景“妙合无垠”,结合的天衣无缝,无法划分;其二是“景中情”,在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在抒情过程中让读者看到诗中带有感情的形象.总之,写景定为生情,写情必寓于景,这就是他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的意思.
近体诗的中间二联,一联是情一联是景,(这只不过是)一种作法而已.(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李憕《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云飞北阙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御柳已争梅信发,林花不待晓风开”,都是景语,哪里有情语?至于说四句都是情语,而没有景语的,更是数不胜数.这能够说不也是一种作诗之法吗?景与情融合谐浃,情因景而生,从来不能分离,随诗人意之所之(自然生成)而已.把情与景断然分成两截,那就情不能因景而感发,而景也不是含情的那个景.况且如(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二句,以一情一景作对仗;(李颀《题璇公山池》)“片石孤云窥色相(清池皓月照禅心.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闲房春草深)”四句,句句都有情有景:更从何处分成情、景两截呢?浅陋的人标示浅陋的作诗格式,竟说(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四句,上二句是景,下二句是情,是律诗的宪章典范,真是不顾及杜甫会在九原(疑指九泉)大笑.愚蠢之病已是不可救愈了,谁能治好他们呢?(同上)
提示:这段举例驳斥把情景加以割裂的“浅人陋格”,指出所谓“一情一景”只是一种作诗之法,不是都应该依从的通例.对情和景的处理可以有各种方法,但都应做到“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
作诗建立门庭宗派的必然会堆砌辞藻典故,不堆砌辞藻典故就不能建立门庭宗派.由于心灵是各人自有的,不能互相借换,不能(就如何使用心灵)开出方便的入门方法,让浅陋的人任意地支使借用.人们讥笑西昆体堆砌熟语典故为“獭祭鱼”,苏辙、黄庭坚也是堆砌熟语典故的“獭”.不过“西昆体”所堆砌的是如“肥油江豚”似的浮丽熟烂的辞藻典故,苏、黄等人所堆砌的是如“吹沙跳浪之鲿鲨”似的生涩稀僻的辞藻典故:(他们)除了书本上的典实故事就再也不会作诗了.像刘炳(字彦昺)(《早春呈吴待制》)诗:“山围晓气蟠龙虎,台枕东风忆凤凰.”贝琼(字廷琚,一字廷臣)(《寄内弟陆熙之》)诗:“我别语儿溪上宅,月当二十四回新.如何万国尚戎马,只恐四邻无故人.”(虽然用古人典故和成语,但与西昆体和苏、黄不同,仍然能委曲巧妙地描写自己的心灵感情)用不用典故,总之要能委曲详尽地描写人的心灵,发动人的“兴、观、群、怨”的感触,这就使浅陋的人无法支使借用.唯其不可(让浅陋的人)支使借用,所以没有人(因用描写人的心灵的方法进行创作来)建立门庭宗派;(用描写人的心灵的方法进行创作)就能振兴四百年来诗歌创作的衰退景象.
提示:这段文字主张作诗要直寻自然,反对生硬地套用前人的成语和典故.生硬地堆砌前人的成语和典故,会形成一种僵化的“方便法门”的作诗套路,这就给建立门庭宗派者以可乘之机.但是王夫之也并不反对能巧妙地抒发诗人自我性灵的使用成语典故,他举了刘炳、贝琼的诗句为例,认为二人的诗都用了前人的典故或者成语,但却能“曲写心灵,动人兴、观、群、怨”,所以仍然是好诗,与西昆派的“肥油江豚”式的用典和苏辙、黄庭坚的“吹沙跳浪之鲿鲨”式的用典故成语不同.在王夫之看来,用典、不用典不是褒贬的界线,一切以与作者的感情有关、无关为分界标准.
《古诗评选》(选录)译文
诗有叙事的、对话的,与写史书相比,尤其觉得不容易.写史的才能固然要櫽括事实,使其生动增色,但是(写史)从事实着笔自然比较容易.诗歌创作则要面对眼前的事,
即刻产生抒情的愿望,立即用语言描绘出事物形状,如果一用写史(櫽括事实)的方法,则事实对诗人的感发就不能体现在诗的语言和韵律之中了,(如此)诗歌创作的道路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上山采蘼芜》一诗之所以妙夺天工的原因啊!杜甫仿效它作《石壕吏》,也接近酷似了,而每在刻画之处也描写逼真,但终觉其描写超过了史,于诗却嫌不足.论者用“诗史”称誉杜甫,就好像见了骆驼就恨马背不够肿大,这真是可怜悯的啊!(《古诗评选》卷四《上山采蘼芜》评语)
提示:此则论史与诗的区别,一重在櫽括事实,一重在“即事生情,即景绘状”,实即一重在事,一重在情.对于杜甫《石壕吏》与《上山采蘼芜》的比较,认为前者“于史有余,于诗不足”,就是说,《石壕吏》过分重于对事实的刻画了.因此,对于论者以“诗史”称誉杜甫,王夫之是不以为然的了.
谢(灵运)诗,有的(看似)内容极容易明晓的,而引发的联想却无穷无尽;有的(看似)寓意极不容易寻绎的,而(实则寻绎的)路径却很明显,只不过是不懂谢诗的人,不能明察其中的奥秘罢了.谢诗言情的则(读者)可以在诗的来往动静之中、飘渺有无之间获取诗人的心声,并把握鲜明的形象;写景的则在(作者)精心刻画之中显现景物固有的形貌,真实可信.而且情不是矫饰之情,都是通过景表现出来的,景也不是死景,景中总是含情.谢诗的神理流动在情与景之间,天地间的一切都在诗人的观察之中,(谢诗蕴涵的境界)可以大到无限之大
小到无限之小,(诗人)落笔之先、构思之始,存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精神活动.岂只是如沈约所说的“兴会标举”呢?(《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登戍石鼓山诗》评语)
提示:此则论谢灵运诗有情景交融之妙,但说得过于玄妙.就事实言,谢诗语言已渐趋华丽,刻画也过于精细,真正如“池塘生春草”那样的情景交融的“出水芙蓉”的作品也不是很多的.
以议论入诗,自然会适得其反.因为诗的主旨要含蓄蕴藉,借以产生议论的道理,所以解说诗的人可以从诗中得到兴观群怨的不同感受.如果(诗人)先就在诗中发议论,那话还未说完,诗意就已经穷尽了.诗本身意已经穷尽,还要想感发读者之心,必然是不能胜任的.(这就好比)以鼓击鼓,鼓不会响,用鼓槌击鼓槌,也只会发出枯木相击之声罢了.唐宋人诗,爱浅显短小,但反而可以有足资标示解说的地方,其下流却也有如胡曾《咏史》一派的,真可以做乡下私塾的先生教孩童的课本材料,这足可以知道以议论入诗就不会有诗,这句话是正确的了.
提示:此则主张“诗立风旨,以生议论”,即道理要蕴涵在诗的形象的描写之中,反对以议论入诗.( 韩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