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是什么原理?有的时候直到第二天要在某个时候起来,没有打闹钟却能准时醒来,而且是刚好在点上起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23:23:13
生物钟是什么原理?有的时候直到第二天要在某个时候起来,没有打闹钟却能准时醒来,而且是刚好在点上起来.
生物钟是什么原理?
有的时候直到第二天要在某个时候起来,没有打闹钟却能准时醒来,而且是刚好在点上起来.
生物钟是什么原理?有的时候直到第二天要在某个时候起来,没有打闹钟却能准时醒来,而且是刚好在点上起来.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一年有四季,一天有24小时,如此周而复始.我们生活在很有节律的自然界.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年会上,对生物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孙中生博士,报告了“对生物钟从行为到分子多层次研究”的新进展,令人兴趣盎然.科学家试图通过解密生物钟,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重新设计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药物.
关注“生物钟”由来已久
自然界的节律无所不在,同样体现在生物系统中,例如花开花落的植物、昼伏夜出的动物,人的生理周期,甚至每日的心率、体温、细胞新陈代谢等都呈现24小时的节律.人类关注生物钟由来已久.1729年法国科学家将一种白天树叶张开,晚上合上的植物从室外搬到地窖中,结果发现,在没有光照的地窖中,树叶依然开闭如同在室外一般.19世纪英国科学家将不同时间开放花的植物组成一个时钟,结果每天看着花开花落就可以知道时间了.或许这就是“生物钟”的由来. 孙中生博士说,人类最熟悉也是最普遍的生物钟莫过于日起夜睡.本世纪曾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将人关在没有阳光的地下室.每到吃饭的时间就去送饭,结果发现被试者的生物节律每天向后漂移1~2个小时.当不定时送饭时,这种节律更是向后漂移到27小时左右.这说明人体内的生物钟并非24小时,生物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他的生物钟就大于24小时,喜欢早睡早起的人生物钟往往小于24小时,不完全是生活习惯使然.
那么,生物钟是遗传的,还是后天适应环境获得的?为解开这个迷,在过去50年中人类做过很多科学试验.他们给那种树叶昼开夜闭的植物8个小时光照,8个小时黑暗,如此循环试图改变植物的生物节律,结果却发现,一旦回到自然环境,树叶开闭马上返回24小时的节律.科学家还发现在哺乳动物中,上视交叉核(SCN)是主控生物节律的,一旦被破坏,动物便玩睡无度,失去了生物节律.科学家又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让老鼠在15小时黑暗和15小时光照的节律中生活,繁殖了25代,当第25代鼠辈子孙回归地面时,它们的生物钟也马上返回了24小时的节律.这项实验充分证明了生物钟的遗传特征.除了遗传性,科学家还发现了各种环境因素能够调节生物钟,其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线.实验证明光周期的改变能引起生物钟的改变,而且在24小时内不同时段的光刺激能使生物钟向不同的方向调节,因此生物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