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绿色蝈蝈【法】法布尔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4:40:45
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绿色蝈蝈【法】法布尔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x}n+IdUvݬ-(t} 3?@.n($JH-\$Qw)Ut9̹H7{f(2nnv^ 4xAaOS&0=믦8݋-דF׌fpjԵ'6a`594jo"f~d[ZMLm7z5.~Wwxy:|蘛Ax^= s[hs>lݳ鲟{ RQt5?wWW{o_W_ g4fOfm*=7_Y9>ռDa*wvpj_g1*.E_7[x&aHل-F<{57g4kϒA1 aaA1$Ăex◫`5#Zz/=I&Db>MmvS`^W_υ{7IVXV lh2m[bR)z/ƙoݞz[y:^rT:)}t+ПyVvk֟02S幌#QwsDW$Ajvޭ_4Et""OMj›u+A?M'<`{ T|<-%}_vW˸D{AZ H'ԪIC8X-1="i4d*~aŒF?] @b1X 5wb&lŷޝ 6ɘқd!(&l'z`IXn R4I#Cuw4`bxc+ ڤktsՁðo$ʴXj&MKh> 6t6@H?a<@o1 L"# ZcBeW CsCt6wFt5Rbas-(& }"];WF~°DA|ziuPH$e`.|'OE p0b +\/LR/ut8x~2wA%cjÃ[&fcf|fr/b N^ZJX"?EQ` &/̬}OSE-R!`|Xxg\vaJQ)e C`&p/4tUk[v /o ٞ<}g@_Г@i:`\_ *lB?a ??1q]v7`&rKOQx@nr-eBgr. ǿqҁ 1ڽkp{6MzT{eg05:2%o~cz)|u`:9K[6A,ϳ'U3MS`ܷ oϱ@&u(sv'vG{=JE xcNofX($^W+F5Pov?S`dt"b*-L3{rf`x{?{"$ڽGۋy>8`6}?ZsD!ӥ) mpRG oj_5z $a9OށM@MۀG~I"āW}.bԮ֑h3ID&>o="kf>)PO!^]^Mn7fT,/^ 5,`S\L3'~S}%ID.X!#@.ʅjrRQ?yi\2wE^78y'E ~_șDG{?G3~?d+m$)bP)|R|zx /EկL&}˘mXdʦWٍ pnۨGw?672mu,= 2yf7~%m?O&  ĎcxF=y%WSDRi3Ⲧ/1qgƉDž`SfEZLgϙW6" "R0DuI(b r}Tu ~g Oo" W AF Kt3`r2=Xa/17p0,E]-{W XMָBhX͑9ս 6Gl q`DR4 Bߑ|jOB&>B.&p#T~sf^7, CZS\ѽYLb_HQ43Ff+msY0WMKIS>KxHd+~ Wo1\,2֭=nDq#̞{? CeVXpL)¤L4/uw<>-b5(:6t ԁ?<(SMC OM&Qg9ƥ(zj'1@0lA1m8=Om:D\X6(:SlE%F7j5>Z;lNi# IS;{ZQ`JH*O"G̮rxF#}ǠCq-84-˞0oPApJ0! Y'*%U@_#? KZLscq;\Aki2楆$ k 'hOJD˚?(}/QgAv%iFDHC(#P/@F50}>k,J"y..uH9z6z/0 9u5i'3 L9T/2XƷu$Oz'j _?>Go)sҪ"*&*:gT1 :@I b 9ݴ՘byW"hR);x§afȇ͎&JW@Z$ c﯀kU3y b"x+8oh#R&=XMoxg'b rBm.7'jRx\ }8VlZ3ymOvVdk5:J.#ܓcv "ơ uXט1;Б61O{P'N]_&\\ (M}f*i)me襔~Ibmtg_ 뿪^A{)$%9ֿu &{}"h{ehi?1%;釉"A+at ;M9xo2e,H|Ͽ;hQ- [N M'>|IՕ4{gmh{H|$OMࠎpV,1O>Kp+32"HnRIs.1mzY>Or숼X;03 iL'aJӂ#5%&0h)tڵIbB::II2|^߹fލ{5mnGZ*Ѣ-Ma.038% 8JqRvI5 ?cY0AA6ʫFReɊz  3s&X^ӤM {O-qFfŠp/4:֫:-!yiUb%b&mO#Vn߳]al^Qq13\;4j[Քu~("Y-82Ǿ=HI$^5 +aa^" n͹M1,;??b!B0X8f{mC#wI#*3bi\3Bm^P I v"X޹7 MJ=YR$t†թV.6RC?x/[^ .Kqn9zզ/C <}>QD 9Ab$M7A^x4^x, Y*#^ y&'A`lL; {t$#s塞?W/ JsQ t}t shц`Y]I 4J@/ @ROxL?#N5^uf$$%hY>OOr 95,1N5A: o?dN֍Pynj7kWV/h /S&%6bA fĎ[zla?)kKw'i ~wyϏXsV# _p?Rq 29i 4Uy7f k!% 1lO_LObZ$>utaqd_o 'Aԗ7+ N *n<]'\%|HQe'/G" w:u[@06 l˔AZJ0&ւ ;Afm|tj<By&OvrÖ FW ֒D]$s"8FkCeB]e4I: #g]Jc 2c"4RCMz<ʘ"[\Cų(MR1`zƣK6Hf=Q:85]Lv9LwT.$Yy Z(,D[ncpfXFOnG=ηKgKIFYB7w:C՘_q^.L|l#'!;KCC Z2G>XX qnP?c`9~!DK~ Ov#.UM*"bBRб}{Xd(3!Aޯπ!^R&ƜFpw-}`e到Y/eNɝt6lǫ; ^, &+X g-]^ho|:HH/Vf>4WS/I0~RgѺd.z }iy~ ~"h[͓;5e27s(9r <1cc~;{Q˧,9)!u5>_it$rMَhz@掵( A|,H6es'Cy 4J$: F|gDo̧ݧ RwZ4˹LZ y;f`ElXM^dZg?+2]0I]? ňB6L c\pL4/j9n=#t|'B신̥/7q"Y \NbOo XC&iշ禽{) 1@(>z,OFpdu"j΂cGP󩙜[ufM#}X2^ջ 興kpp[!'ZGSߐĎ]BPw.CIClj&xI^:Uo› F ]U 1!wּAҬzLp&ޟ}O.cUAb(q{Ɣj ^;̚WawƒwhBhvtZs2-h&m"}bd 7nQt diyS5H@JN j+?eidܔ3>يHsM~1Bc͢Q;-y"󪣜sm0Ux !*__Fs1W)M†~DۇD:O|{F ah;Klx)PȀffu)<݃Ӹ7c'M6FCm5+DڿI݀ M\a-dIbɺU !>)W)l%,2_7RoߴcG\!{tvvWR1!?t"c vo/v,UnE>4l1`Y oWbERh֓ڻ S.zԫ0]8/E\&j&w鼢U6H񴞹%]hqx 6w; O4-;T tDД2 M{ֳN/i::O#%@a4r8:c`  _4ÐعrF+ObI@n$,xthHS"g6Sdq6)b'ʈG3vߖ&K5B9>ᾪwu^ed7+3ָK,>kRGXn;Lђ}3?"BU>/͡/|Q~M50&Z.M/343U}ރVJ5Cu2 õ07ҏý Ӧ'$!}zGcshTPw'JTPdvRm0z Oo_&$;kWO챫Yj|'DF G]kN`$w3YeM˴ꦃ(pw;P6n1+.9F{֟H/Fm<1 5M;k Rma6}v%QQ=&\f6'Z_{r~_i#_r Ё@XW;r1L\^9a2]"2S_isF1IKsW*[T;2߭ǫwE[UA" bU}q.y&]݅tk<~sk<nN.4xBP{$[J /@F&?1=n=^2d-\2;Uugx+5NWj')C+&~ܠI~`DN٦ }s3~ qny |,i k@Qf q4wfR΋Je32W6{'\1)X[cKMۑ?Ҋ/S,L <) Hqh򶱷3%K=Ȕz֦YҰ%i;r7 xLn]j Ľ]s/;OxqY ?xi͆/SnC"BQNl:QuЄēڣVpm&aR/%X;ѣ&9nGߜ"b{P/\R0S$C9BJ:6$%̛N <:уg䐬+YSV-vN,znXSDekS%uҔK|gLPgym.4[_{79)J,Qm/HU`cRM=~a-\E;6{kwg@ ZMɰolOja5+fwf0y0QCITEd8F&m]!"_~1+uS`RUe叙ӬR~E9j)@AANV\%Vy=9=N',E:"QdR?";g>4o&cpb& /mj8+|r-)1d]C!CBY.q9Ë{&Hx}wti2 iU.\grbxD̂9)i*9ZZMx+Qr4 t78 } @%&nr ۀ kq-VeiȎrdωH?N޽K q%pYNhnY oc BAY >&Dg.ni'hqb1$Tbl/l/LMGz}+28c) eIUݞ<cճ h/qڞ1P- %YCƇ>]V*4p6k!n(c5@Ӓ{).S:#VAA0']K =V7 >լy2x~RMbt4|U|PS5 kz67ӵWgO;[ױi66Pu11YTx=8ԖBF>B\tu}Qq-PW׾6`FX¯zӒկvJXڪǏ^8ËJfhhD=hty@;Wu|o@A挥*M1[r'OI=A=՞BAG0I';72wds%E"NǍ>B!GK$1}, lFb?a${,Q|n]6F3_pSOJ66{5pGh9ȓMY{}jM5XɀKfD#D[$ rz_* {@٦3p=>F@^KIqF%J\C PW_kʉ\ȩ$K-6ݜ}N"φO~熩w.!CdlyfBkڹղɪ 4s\%Ș] /?GLU*C&XQٮSBϖz'nG?6}e z<NV1xݞy򆠞0lNLIhoQG~wɦݑc@#=؛Y7<zМ}]Ey_`}z_R,"nS-0lݭf{{`؁ttk1;.L*#ۼw&uc-|23Lg~ަorL ٭=p{f;guNN9%I~'q<89h#̹QoeչQqb喉,?ׄ+ Tl-os.lMܑ(06>qrVYRxaIvx! ZNvCL`-`8 ޙ<̌FB&[[]g 0D<~6 z6 h,P&h!<ƻlM&NX2 %ӭnfs`#i  "]Q+nILO)Xv#TɻEfz @9+)g>~bVN sc*7a*Kê&6ȧ¤ =gQ<11GkVTTϷEGE~3MIL;:56r67W*gaOع{0=9iV@<9Ez~seOt1M9&מl!^qd0wdpпc͚i0O[C,>tQe,?|&@jQj_;T_6946<[AmSr͊cuʃmnO0mjw y+cZ&:<)S KXrhzvhϫ~HZzfWf|<0^κ2ҷ+9ZJ׾O'TBW㒝VQ O.G9kd&'ZVwEDD_f,+Pu}<]K@=OŸM|rmrP|x`̟<A'|Š돢>܆_N)nqw";`8*3TZ+/xqO{]َtۿo_c 

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绿色蝈蝈【法】法布尔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
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绿色蝈蝈的课文内容是什么?绿色蝈蝈【法】法布尔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骨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声控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先让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画出生字词.然后读第二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先写它的歌声.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特别是“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
进入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这部分 内容是观察金属网罩里的蝈蝈.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蝈蝈长得什么样呢?作者作了一番描述:“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物.作者把蝈蝈和螽斯比较着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这使作者遇到了“麻烦”.“麻烦”一词表现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作者推测蝈蝈可能吃鲜肉.这样的介绍,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是法布尔《昆虫记》的特色.这种笔法非常受青少年的欢迎.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一句话,通过观察.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那么蝈蝈为什么最喜欢吃蝉的肚子呢?“是不是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作者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实验和观察.第7段写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本文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饶有兴趣.文中表现出的作者仔细观察,细心揣摩的探索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本文的写作特点很突出:1.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这些语言都很传神.3.拟人手法的运用.像“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酷爱甜食”“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二、问题研究
本文的生字词比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多写几遍,弄清意思.这些词语是:篝火、狩猎、喧嚣、弱肉强食、颚、钳子、、喑哑、静谧、沉寂、更胜一筹、螽斯、莴苣、悬殊、踢蹬、津津有味、嗉囊、喙、吮取、酷爱、螳螂、贪婪、唾液.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文章,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千万不要上得枯燥乏味.因此,多读,让学生自己讨论是可取的办法.
6、7、8、9、10段都很短,一段一层意思,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总结.比如教师可以提问:“这五段合并为一段行不行?为什么?”
练习说明
一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这道题检查阅读效果,看看学生能否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二 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此题旨在鼓励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跨学科交流.
教学建议
一、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进行课外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二、注意学习、积累语言.
三、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
有关资料
一、法布尔传略(王光)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其父安杜瓦纳·法布尔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其母维克陶尔·萨尔格性情温顺,和蔼可亲.但他们是个山乡穷户.
法布尔四岁左右,父母送他到祖母家生活,暂时减轻家庭衣食负担.天真的孩子爱上了祖母家的白鹅、牛犊和绵羊,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长到七岁,父母接他回家,送他进了村里的小学.校舍条件极其简陋,一间正规房间,一间房顶阁楼.正规房间既当教室,又作厨房、饭堂和睡房,门外就是鸡窝猪圈.老师虽有责任心,却经常无法正常教书,因为他还兼任着本村的剃头匠、旧城堡管理员、敲钟人、唱诗班成员和时钟维修工.
初入学堂,法布尔很不适应,26个法文字母让他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但小法布尔求知欲望格外强烈.他常有机会跑到乡间野外,每次回来,兜里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
大人一心向往城市生活.法布尔十岁时,小学还没读完,只好随全家迁到本省的罗德茨市去住.父母在那里开了个小咖啡馆,同时安排酷爱学习的小法布尔去罗德茨中学,只随班听课,不在校食宿.这期间,为交足学费,法布尔每逢星期日便去教堂,为弥撒活动做些服务工作,挣回少许酬金.整个中学阶段,法布尔家为生计所迫,几度迁居,又先后在上加龙省的图卢兹市和埃罗纳省的蒙彼利埃市落脚.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强记勤问.到了15岁那一年,他只身报考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校,结果被正式录取.
从阿维尼翁师范学校毕业后,法布尔谋得同省卡庞特拉中学初中教员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
起初,他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被城市生活禁锢了八九年的“虫心”突然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细读之后,一种抑制不住的强大动力萌生了,他立志要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那一年他不足19岁.
研究昆虫的决心下定了,但维持生存的职业是教书,法布尔仍须为现实问题苦斗.他先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资格的业士证书.以后又坚持业余自修,通过各门考试,取得大学资格的物理数学学士学位.24岁的法布尔,由政府教育部门调派到科西嘉岛,担任阿雅克修市中学的教员.他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四年后,他被调回阿维尼翁市,担任中学教员.他心目中有个理想:有朝一日能在大学讲课.
两年后,法布尔仍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以两篇优秀学术论文的实力,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两篇论文的题目分别是:《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观察记》博得广泛赞赏,法布尔出色的观察才能令人折服,人们公认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弥补了前人的疏漏,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法布尔的昆虫学文章,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34岁那一年,他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过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法兰西研究院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肯定他在活态昆虫上的研究具有不同于昆虫结构解剖学的价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年轻的法国人;待1859年《物种起源》问世时人们读到,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博学的法布尔老师,又发现一种从茜草中提取红色染素的工艺,当地政府准备采用他的技术.可是没想到,经过数年周折,工厂主最终建造的是一个人工合成茜红色染料的车间,没有实现他想利用茜草自然资源的“工业化学梦”.这期间,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的名义为他授勋,主要表彰他在教师岗位上也能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他为此还受到拿破仑三世几分钟的接见.放弃化工计划后,为实施教育部长教学改革方案,增设自然课内容,法布尔给女大学生不定期作了一些讲座,听课者越来越多.出于保守、偏见和妒嫉,一群有身份的政界、教育界人物无端指责他是“具有颠覆性的危险人物”,宗教界顽固派攻击他“当着姑娘的面讲植物两性繁殖”.最后由房东出面,强令法布尔全家搬走.法布尔决定离开阿维尼翁这座城市,决心今后再也不想登什么大学讲台.这一年是1870年,法布尔已经46岁.
法布尔携妻室子女进入沃克吕兹省境内,在奥朗日市找到一处安身的家.先丢了饭碗,再花销路费,生活没了着落.一向腼腆的法布尔破天荒开口“求钱”,向只有几面之交的英国著名哲学家密尔(旧译“穆勒”)诉苦,这位英国朋友几年来在阿维尼翁侨居.密尔先生慷慨解囊,法布尔一家度过难关.此后五年间,法布尔主要以撰写自然科学知识读物为生,他的卓越文才开始显露出来.他出版了不少读本,其中包括《天空》《大地》《植物》等讲解性作品,也包括《保尔大叔谈害虫》这样的系列故事性作品.
1875年,长期思考后,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加紧实现整理旧资料、开展新研究的昆虫学工作计划.他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小镇各方面条件较差,甚至没有像样的学校.他鼓励小儿子:在这里能锻炼出强壮的身体和强健的头脑,比在故纸堆里更能发现美和真.经过四年努力,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
1880年,法布尔的宿愿终于实现: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尖镐平铲刨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是以大量科学报告材料和文学气质艰苦写成的巨著,文体基本为散文,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一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的优势,在这部巨著中得到充分发挥.十卷二百二十余篇,内容丰富自有公论;可其工程之艰难,恐怕只有作者本人才最清楚.法布尔这样说:“散文写作”比求解方程根来得“残酷”.
第十卷脱稿时,他原来不打算把《菜青虫》《萤火虫》两篇编进去,因为这两篇是为计划之中的第十一卷写的.就在这时候,他意识到自己85岁的老身子骨支撑不住了,而且耳聩眼花,手指僵到难以正常写作的地步.最后,他心中埋没了“第十一卷”的念头,毅然将两篇文章定为第十卷的增补篇.1910年,他已过86岁,第十卷问世了.他抱着书,拄着拐杖,装上放大镜,一步三摇,流连在“荒石园”中,仍想再把《昆虫记》写下去……但老人的心愿难以实现了.
就在这一年,家人以“从事《昆虫记》写作五十周年”之名,邀集法布尔的挚友和学界友好来到“荒石园”,为他举行一次小型庆祝会.法布尔倍感安慰,热泪盈眶.消息传出,舆论界大哗大惊:法国人居然把隐居“荒石园”中的这位值得骄傲的同胞忘得如此轻松!法布尔不在乎这“疏忽”,他正开始筹划出版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并亲自为这一版本写下一篇短短的序言.序言结尾是这样几句话:“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新闻界造起宣传声势,“法布尔”的名字四处传扬;“了不起”“最杰出”“伟大”一类赞扬声此起彼伏,荣誉桂冠一个接一个飞向老人;“荒石园”热闹非凡,赶往参观、慰问、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其中有普通读者,有学界要人,也有轿车成行的政府官员.能令法布尔为之动心的消息只有一个:那一年里,自己作品销出的册数,是此前20年的总和.后来,法布尔的小石膏像四处出现;再后来,法布尔的大型塑像相继剪彩揭幕.老人一辈子未识光彩荣耀为何事,此时下意识地摇着头,颇有莫名其妙之感.近90岁的老翁,操着诙谐的口吻对老朋友说:“这些作法,也太‘神乎’了.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
离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法布尔卧在床上,静候生命里程这又一标志性日子的到来.那是1915年11月的一天,他平静得像一位藐视死神的勇士.这时候人们发现,他已悄悄地长眠了.一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从此消失.
法布尔去世不到十年,十卷精装本《昆虫记》出齐.他的女婿勒格罗博士,将介绍他一生的文章结集出版,续作《昆虫记》第十一卷.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世的消息.然而,这一光荣称号被人们传颂开来.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二、法布尔与《昆虫记》 (邹华)
花城出版社出版译自法文本的《昆虫记》十卷全译本,为这出“昆虫总动员”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至此,距周作人、鲁迅最初的介绍已近80年了.
在法布尔那个时代,研究动物是蹲在实验室里做解剖与分类的工作,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钉在木盒里,浸在烧酒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对这些器官在昆虫的劳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却很少思考;他们给昆虫工人命名,却不知道这个工人生产的是什么.昆虫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与习性等等,登不了昆虫学的大雅之堂.法布尔挑战传统,将自己变成虫人,深入昆虫的生活,用田野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他的这种研究方法遭到了正统势力的责难,他辩驳道:“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昆虫记》卷二)
在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昆虫们坚忍不拔地为个体与种族的生存而斗争.法布尔也一如他所挚爱的昆虫一样,百折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当法布尔从他的“荒石园”中捧出浓缩他一生研究昆虫的成果——《昆虫记》,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世界震惊了.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昆虫记》卷二)
这也遭到正统派的指责,说他的文字不庄严.法布尔说:“如果说我是为了那些企图有朝一日稍微弄清本能这个问题的学者、哲学家们而写,我也为,我尤其是为年轻人而写,我希望他们热爱这门被你们弄得令人憎恶的博物史;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极力保持翔实的同时,不采用你们那种科学性的文字,因为这种文字似乎是从休伦人(17世纪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编者注)的语言中借来的.”(《昆虫记》卷二)更何况那是一个“风格即人”的时代.当布封喊响“风格即人”以后,整个18、19世纪,博物学家大都热衷于将研究成果写成文学性著作.法布尔也不例外,也刻意在文章风格上下功夫,但《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花里胡哨的俗态.法布尔的风格就如他的人格一样:朴素而真实.
请看法布尔描写宽厚的蝉在七月的一个下午钻了一口水井,却被侵略者抢占的情景:
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那些个子小的为了走近清泉,便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了,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乱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昆虫记》卷五)
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贫穷和偏见困扰了法布尔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学和数学天赋走一条驾轻就熟的捷径,赢得掌声和荣誉,过上梦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执著而艰难地坚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说:“我是圣多马(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亲手触摸耶稣伤口始信其复活.——编者注)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昆虫记》卷七)求真,使他把昆虫研究的实证精神发展到极其严谨的地步,必须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验来探究昆虫世界的真相;求真,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质疑权威理论.法布尔在研究树莓桩中的壁蜂时发现,他观察到的事实与优胜劣汰的理论相悖,于是,他戳了进化论一针:
如果优胜劣汰这个据说是支配和改造着世界的著名规律言之有据,如果最有天赋的真的把最没有天赋的从世界这个舞台上排除掉,如果未来是属于最强者、最有技巧者;那么壁蜂家庭自从它们在树莓桩里挖洞以来,它们本应该就让那些固执地要从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于从侧面凿洞的强有力者来代替的.……可是,强者的子孙并没有使弱者的子孙消失,相反它们仍然是少数.优胜劣汰规律的巨大意义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但是每当我想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观察到的事实,它却使我空忙一场而得不到任何证据来解释实际的情况.这个规律在理论上是宏伟的,可在事实面前却是装着空气的球. (《昆虫记》卷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19世纪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纪,法布尔发出这不合时宜的声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给了他勇气.
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昆虫记》,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三、轻音乐演奏家——螽斯
螽斯是昆虫“音乐家”中的佼佼者.螽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鸣叫,其鸣声各异,有的高亢洪亮,有的低沉宛转,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急风骤雨,声调或高或低,声音或清或哑,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