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两首古诗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0:36:59
解释两首古诗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
x}rbYܮ 3LCgYZGc[?t@wYSb$B 43IH`K/Z{_.]ٙ0 {\{}q.xj1{Eһ p1ܱŨi ?㪓rU0'z^ҋAƮBf'NgӘIoMb{݆Ifpp}\ۧj8\v"2,i'sy܍ߚ~״&mrhjn7IHm𕝽B{V.Q @ moygCg6ufLfZS3h1̙l۝]n,ISet}Wѷ4epгK%or=:2е7yG59'rѴ`^F3BgIqk1ک;#/WM.b4"#P~?#N6Lnܻ]q9HϳSXrf`7XO 0oz$zާ(o6TM̶ xBNxѩx J(M"ǔ샲jdvg38lTNTae /WGQ2蝍w^u"&ﶷ)MpZ; 3/mb.՜,R;߲e\u as9+zOΝ:tI(;벑pԻ݁ Tkv_- S[.a1h7+̕[΂~|)?h]n'U37 a^]L߮SSK/v1a(dץ!jO'GjY56&8.akBfϡm5?&~jFWo -F۠h^ G&\VD3{&trI~m?qpup~ F!gshsvqѷ6xUB0dZg(nvol=Qمu#S!8Lɝ 1WA%k0XPBP@. hȍJ"Si0GsCf` !\Rt0M|h죒SiofgdⴚyԎ6 D7M>!%z.r8|Yz^ a #猡]QYm7ARIDyZtJtnR0Aut沼BWNt0Ɣ$ܲ "tg!?%>~0~gwPmg=6,' }6TE\ݳkw6Se!k lG76 IDN2n;>Am'ycrfAK+|~cHKy `bq`I@NS˧ Nq+8\Lr!=#_'zOԼ;> %Щi'I/[Wּ-Aiȿfn:9%/& ZgjK\U#꽘,$ D&Sī>8a`  WaDhC 8q58v NG4 s7r$*8Ǩ6['!X"vqv`h~pk< u2~2r &_ TZ #QĞT „: G#:䣥SH`b69܊ͰY1)Uo-3 ײTark1lݧb<h' 'kOkCy4dΉ9spθ%A_ر6#4+wLBL2pD'CU73OEd';7N%~#&x{ikC\b x5!>Q|{ a(Um^ȜG ;, 0=A`uN0h;^Q4H;;Q ugs?ʗ~xɎDM㹈ջϫw ˣ?oȟdz_IXddƫ5k/zm72YjՔjw_?Nj"[mhPO'M=SuHL2Elv}?&Pa]xvTڷIaDK?/|:>'|Tû_Vd?XCZCS_\㋟Lxe TMބs$k]%Owe9ޥs,IҳLV;NRJ9@rCaB|ɯm>kbB ^܄bD̥0t.i1GpAr>BA7@ >Y%-~(5tSSkoX@ 1p)E& YN RωDN8&VL,̠e{~c%NEb if ` h p*(WsqU.4SSToLGjDMyL=BN7Lw0G{㰏$Xg离^e"'[} d$ިϻ8Lbq8ԚD8+Kf4Ju6d^TvKM@|LzP&MlKaOP+4N/I#I& ANLʂ~0U"5bpxW(8L N215'Yc==Qw:,xe0$ .d>U,0`zU!x= uIt&f1'}/=JOݭ#;HŚp ,+]5sft'Wy! Cp;+#!%ԏKĮ;H6d?ھ m0'tU%uBhs$oFh%lUdIbvlgؔn^ĎػOp*-`* 5Z)hI=+8 kwբF%&QX"A"$ dˈv$@ /mD0=.DOSg\g ԍOtȾwC>.vnU:`,3?n|Yd ~իW> "8ud$K< tgy"]?84A;W`V,7r&=+Ըh!ɹ/Fi+;^L&F+MS=[ `>GۆJ3:)/eI|P_kwrR`");ā{t4jC7SՁG`v~m"N`8)r'ѩ]>11#Wj`m ><x*_;}>IwScTZ/ݫMf7*@N]@ 7 %+;U$ X`5Anޑ.S,10s'++?C}f_lF&"л KS5Mz  Z?1M<eTp6i/Xk,a557s λۿٰ4Y]wzw^|w-[LED&~ i^&1);M !KF|WQ*mi 9Hlmz@@^0r 2ϓdrVQc?,HaFB gpVkgh|DPi(4L)Xӥ>]k(s>Q!yOlh u#Etl×nnУ~v7(P?U?}ceŗr RM_DrZ :J:(_U P\/mJ;~|+\?Y!%y2zH0ӥ~b(AJ{>V)?cħ>%ƫAǪ+|MV ^נD0+aGk |wD˗δޭ;g1]9YIID^Y*=k\/F߇ VOJR :;]B-ڕ{pxApQ`^h `͊{C]h\&ڣJȓzʚ@ |hpݤGSbnɮd d5%RI0nN '4KFi?.%pOc/ R=~v>> s]+3jjJ:)b1FH/*RxnT5Yo[}x/Z\Ldg7?5đDBN鞅uv7Kh! +vy %CVDRYO0/H}"7v 3 p -Fr k H}Q7p $sOOcO``qC:fNhRTf=*WI3+qM&#rteR~Ut5Z`2uy$TduRoEUV$"I@X?ZLTx3sTZlkԾօݛؽFF*"!CH-+@]6H+PP!rCA{>,0b^™V@p%~"'K+OF }4foV4=ZT;ZG[Ai^8hssHejA/[-1_뛸,۸>Itv.Ɲhc۹>kV>uhwO)W,1YB#Yf]у;zs3~AK h fcaQ0ӠGJ0@=JKO6!* JڶVKV%K ϭYUYEF#3݃u/PS+iﻭW7zJksa~95iMxۦM㳶iexۤImIC#ؿpVR+P"?QVV5/ d~~М\Ԫe֗j4ecx:=bc1w?xc1QS!s_H}:1NR Ep8SeA.ͫ=Y> c.&2%4? 9~_^^v^ mw/6k-[Ywojⰷ]?&VmG Um'NO]ohvjh_8-pG}y_~?Ksfao00%>9#H;;}IiYb3}y1뻍SK/v"nfT&v/Nj1֗zt9 LP3l 5@+Exc0ʴŎe/1?3{'hl'tRUzS7N}{PĻobmbA(t =uwأ5y70gɌ f8+maWń8ݙJGJMT 20uo\X*..se/&%CGA9i v?DrK9S3[.ymҴ6r"R/$ۡɝE`J$d=6'%;,f\݊@skZk}fᶝB(H=+w"Z~ 5ā,;2E0>6?v "3ؿ܃n $tfB H3Z_irYf4};FVe|78s 3R5Y&w0)`ǹKnpEo4]$ A`#HȞxiCvƛenLCt]Nt3썺B35)2^f~eo՝R Ȅ\lڝ V3{'kt-D^E|㦎ݪ .RN\{{'`s] IKr .G txo0mwg 1HIzx!j}?30e!"=Va7!Zġ0YōG0lS.M 6x݋or3EUYb+Q[z1}rI-Q Y2J+{GBqdsfYWZ)YZȤ&EC๶V%[nIU\iCL0{#%3*}!0TR.uK2\uibF,T<&lm,tTgb(Rp⻧,6'(n^9as&g#Zlrӧ8#Oa /ՌէŠ 'lË&}ĝJnLvLf;nW e-D DZ鴆. 2PܮB zL_R:phۚyڄDZ3A@<愁[akX߼"%2,Mp3{Bߓ:6$딓ʩZvn1/Q&)X_n9b0>;maff,EủnD|`4"XWAvMVs{3|pt?d_Y<%9ԥөӚc4TC$9"(;rD8o1 1bz&)MpNyIB?zqJt8lޯ߁Msp2x2 h= t;c֚߯Ř\hT|^}V @*bWߏ Q7:[;0m+=-+^kHHrp}&_ɔ:VᄜWH{ͬ #q$ 74Y ҄b`!VM|EC8L?O" g59(i XEaMʪ-O&3?,zfھPb2juџN83}|ȏȬl&]kZބ<Ϗ4$CKr?b}wUX$wބ;xXԔeḣ{8%,]m\JVb{'KPb^]pUS# ʐ) @n:N'٧Mw)t#9yؤ:ZZ~&ofl+'Tf0wDeVo)ufYG47D6R\ А!ߡRO:B^Xs(ʆeB'@dxڅt%1sm{̲HA 0'_#>Ӓ9G彩tF+V耾A7Qqǚ"H#l{/@`e G잘ȳe:;gb $ln "ȝ"Q -F`'W %ԗ-@؋"(+鴼}&9f컳& hГf} ]J\cgn/~kzf{{'4Q!@-e0h\LVGֺC˞>؄h̻;tùcR.˫4kT՟Y*mcɾ5ָ#q/,R_|}ɰ`NJ%3tXyھk&Grp kqS*ʓZSZ~1"p,><'eac7ZDP O1:,UCM ߌ€kհ|QFqPp݉z?BzW="6C%SYHnڪ1LLU`h7u 49DB^ޚ[ۺ;Ik z` ç9@e ! ƚG3r< )E8UdD|:6**\ؕ슼`9rFmp׌ ^ r{KC<zKX 97In&DaPQ|8M.2pa*; bSP&NYE=zIʚ];n"A mJHՑO{'^.iɢ0?PkZqbd"Y"<sp_1ۿe\%K (f]IGLfQMw(4YLD#nn$y-2F6W''Gn Y*CxF 2="``;{=BXpEY,aFzL>SQ&sd>]TU9daCnf2\cp:a7&la| $t-=CI(Gnm RwIA,ZखkA$5rװ/@8g:wú4|al Cy'DX n`JP5,#ͩoXrZ%,1Y&\\ODR@XCwl+r\kR)`i[^mvMc u&jpC=5=OL3u^ ] ׺%[T__Q[l?=bW>Mbb =n9k*ė Y` G;iD0Wr hsMEӓPl4J&^Ԯ>vJ xMR=`5;9UN!H۩zInڷYR=8r#c'sXp+IIj;lb}:$sѾ9 d_`Hw 5es{ 񙹌ڕٻ\ǀC t3ulַD_$.wT]5MgES@%Y{f@^ː729> /'dAK !߹.FIf{k#H r~d?^Ly$P12ܗ3إ{)cE؄OxH5*dRc℘ⱳC VN7RLfpd]k{f[ @;mR `VpfOЗ;9a\xO %e,FhdYDD\iKap4JnH}w/H]+9<ϻo v%!GکU PK QWθ3?`|M&&A"Pn6D4w[tK^dh}@nZs0ۗp:p:-|1̳{f VL!P Y8:Ptr}1F9d)G9;uϩQT.s;%iTW&$ZJ$9zrJQP D qg2=ˬQC+*CG"]O~O1_Ք[<'}wUVV-Uc Dۯ(n~H"SO1b,Y;1w.srg֯Xh_`D[@6 1R90L~ tDvA#h~|9=rуylZLNTx) UAFfίN}P:dCR9si'Hک `{ /ZѼ,,@&(E-1J'm'mPJ@h- Yr';yRYcDȸ$QF癵_ r~@Jp'CqoE\vGߕl&K0-N1%zNWЄt§D, y%Q#cw<O,oֶ|IeFGdG~JD <UiPt +梅V+=سj4_UoO}]oo x vK+͕i3d6!hY\,GY''aY E;l)Ree_ 1F_äw\Tͅaό g>1M.eI)bxxzD oa B.6-Ԍ/s

解释两首古诗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
解释两首古诗
1.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请写出每一句的意思,
好的加200分.

解释两首古诗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
1.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韵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1.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

全部展开

1.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
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
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

收起

赏析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

全部展开

赏析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陶道恕)
译文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
【韵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
【话外音】: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收起

1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全部展开

1
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
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收起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大丈夫能伸能屈。
江东(项羽的家乡)多的是热血男儿
(假如不死)江山不知是姓楚还是姓刘
(死后方知万事空)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全部展开

胜败乃兵家常事。
大丈夫能伸能屈。
江东(项羽的家乡)多的是热血男儿
(假如不死)江山不知是姓楚还是姓刘
(死后方知万事空)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中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呵,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收起

1。乌江亭: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兵家胜负都是难以预料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江东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

全部展开

1。乌江亭: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兵家胜负都是难以预料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江东还有许多优秀的人才,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此诗与前选《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收起

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和瓜州只有一水之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隔着许多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吹绿了两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什么时候指引我回家?
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想赶快回到故乡的情感。
(诗意只是大概,应该是对的,去年学的~!上面的那首不太清楚,Sorry ~!)...

全部展开

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和瓜州只有一水之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钟山隔着许多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又吹绿了两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什么时候指引我回家?
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想赶快回到故乡的情感。
(诗意只是大概,应该是对的,去年学的~!上面的那首不太清楚,Sorry ~!)

收起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爱语文网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

全部展开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爱语文网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收起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全部展开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体裁】:七言绝句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
--------------------------------------------------------------
【注释】:
1. 泊船:船停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吹绿了”的意思。
7. 何时:什么时候。
--------------------------------------------------------------
【韵译】: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也只隔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
【评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这首七绝即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
--------------------------------------------------------------
【话外音】:
??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作者简介]
王安石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 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 《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 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忆昨诗示诸外 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庆历二年(1042)登杨□ 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 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嘉□元年(1056) 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 判官、知制诰等。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 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神宗即位, 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 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 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 强。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 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 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 诗歌创作。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 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 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 稗类钞》等。 文学主张与创作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 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 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 (《张刑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 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 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 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 (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 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 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直接向皇帝陈 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 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 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子》系统地阐述仁 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 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 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 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 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 《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② 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 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 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 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③是人物论和史评。 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 《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 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 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 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 短文中的杰作。④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 《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 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 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 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 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 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 磊落的胸怀。 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人物传记 如《先大夫述》,运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其父王益居官清 廉正直。着墨不多,而给人的印象较为鲜明。《伤仲永》 写仲永因后天不学终于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可悲经历,申 述劝学之旨,题材很典型。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 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 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 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 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 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 致,穷工极妙”(《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 语)。 一般说来,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重写景状物、铺陈 点染,而属意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因而某些作品显 得形象性不足。 抒情文以祭文为多。用四言韵语写的,如《祭束向 元道文》、《祭范颍州仲淹文》等,辞语古朴,情意真 挚,颇有感染力;用杂言韵文写的,如《祭欧阳文忠公 文》,高度赞扬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道德情操,词清韵 幽,感激□欷,在当时各家所写的欧阳修祭文中,最为 杰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纯属应酬性质的祭文则未能免 俗。赠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学一首别子固》,抒写 朋友间相警相慰之意,唱叹有情,婉转深厚。 王安石早年为文主要师法孟子和韩愈。欧阳修指点 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自此以后,文思开廓。他兼 取韩非的峭厉,荀子的富丽和扬雄的简古,融会贯通,形 成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吴德旋 说:“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 月楼古文绪论》),指出了他能够博取众美的长处。今 人朱自清说:“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经 典常谈·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与欧阳修、苏 轼的区别。 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有1500余首,而且很 有特色,自成一家。退居江宁以前所写的诗歌,多数属于 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 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主要有《感事》、《河北 民》、《收盐》、《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 《发廪》、《兼并》、《省兵》、《读诏书》、《次韵 和甫咏雪》等。这些作品,密切联系现实人生,内容比较 充实;而在艺术上,一般存在着议论过多、形象不够丰 满、语言较为生硬等缺点。如《兼并》诗,洪迈即认为 “其语绝不工”(《容斋诗话》卷三)。执政以后,推行 新法,当遭到反变法派的攻击时,他写了《众人》、《赐 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孤桐》等诗进 行回击,表现出对于推行新法毫不动摇的意志。 王安石是一位爱国诗人,抒发爱国感情的诗篇在他 的政治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入塞》、《送赵学士陕 西提刑》、《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 平戎庆捷》等,是这类诗中的代表作。以咏史和怀古为 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如《商鞅》、《宰□》、 《韩信》、《范增二首》、《贾生》等都有感而发,寓意 深刻,李东阳以为“极有笔力当别用一具眼观之”(《怀 麓堂诗话》)。历来脍炙人口的《明妃曲》两首,由细致 的刻画与精妙的议论结合而成,在令人同情的王昭君的 形象上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触,黄庭坚以为“可与李 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引)。 王安石还写了大量羁旅、登临、酬赠、悼友之作,其中 如《旅思》、《登飞来峰》、《题西太一宫壁》、《别 孙莘老》、《送程公□守洪州》、《寄王逢原》、《思 王逢原三首》等都是难得的佳构。但也有不少作品是铺 排典故成语的客套虚文,艺术价值不高。 王安石在退居江宁以后的10年中,思想上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继续关心新法,写作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 《歌元丰五首》、《元丰行示德逢》、《后元丰行》等 描绘人民在获得丰收后的欢乐景象,虽不无溢美之处,但 可见他对神宗继续推行新法仍然热情支持。他曲折言志, 著名的《北陂杏花》诗的最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陈衍以为“恰是自己身份”(《宋诗 精华录》卷二)。其他如《杖藜》、《梅花》、《独山梅 花》、《望夫石》、《鸱》等,都表现他未能忘怀政治, 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 新法愈来愈动摇,王安石的处境愈来愈困难,他不得不借 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示宝觉三首》、《示 无著上人》、《寓言三首》、《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等, 都表明他离开世情愈来愈远。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 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 《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 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王安石集句诗数量较多,有的比较自然。在他的提 倡下,这种特殊的诗体在宋代有了发展。故严羽说:“集 句惟荆公最长。”(《沧浪诗话》)
王安石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前期主要学习杜 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杜甫画像》充分 说明了他对杜甫的倾倒。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 情饱满。在艺术上,近体多仿杜诗句法,古体则明显地 吸取韩愈诗歌的健拔雄奇、多用议论的特色,具有劲峭 雄直之气。但如《读墨》一类诗作,“终篇皆如散文,但 加押韵”(《王荆文公诗笺注》引李郛语),助长了宋 诗议论枯燥的缺点。后期诗作,在艺术上走着杜甫“老 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 精;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 美。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 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 率排比处”(《石林诗话》卷上),吴之振说他“遣情世 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宋诗钞·临川诗钞序》), 都比较恰当地指出他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严羽称王安 石的诗歌为“王荆公体”(《沧浪诗话》),主要指其后 期诗风而言。也有人对王安石后期诗过多地搬弄典故和 讲究技巧表示不满,如陈师道说他“伤工”(《王直方 诗话》引),叶□说他“徒有纤弱”(《习学纪言序目》 卷四十七),赵翼说他几首属对精切的诗“皆字面上求工, 而气已恹恹不振”(《瓯北诗话》卷十一)。不过总的来 说,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在扫清西昆影响、开创宋诗局面 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评张籍乐府诗的名言“看 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包含着自己的创作甘苦,给后世诗人以深刻启发,黄庭 坚、杨万里等都受到他的影响。但他有时爱炼涩拙之句, 押逼仄之韵,用冷僻之典,开启了江西诗派追求险韵硬 语等形式技巧的不良风气。 王安石的词作数量不多,艺术性却比较高。〔千秋 岁引〕《别馆寒砧》词“意致清迥”(《蓼园词选》); 〔桂枝香〕《金陵怀古》足堪“颉颃清真、稼轩”(《艺 蘅馆词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品集与版本 王安石的诗文,宋徽宗时由薛昂等 人编纂成集,早已散佚。传世的有两种:一种是《临川 先生文集》,通行的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应云□刻本及 嘉靖三十九年何中丞刻本,都是100卷,源于南宋绍兴年 间詹大和刻本,即所谓临川本。另一种是南宋龙舒刻本 《王文公文集》,也是100卷、但篇目、编次与临川本不 同,且只剩两个残本。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临 川先生文集》,以临川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善本而成。 集末附日本岛田翰从残本《王文公文集》中辑得的47篇 佚诗、佚文作为《补遗》。这是目前较完善的王安石全 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得龙舒本的两个残本 合刻,去其重复,配成完整的《王文公文集》。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收起

解释两首古诗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2.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 《题乌江亭》的解释是什么?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欺,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兵家事不期的后面一句是?杜牧的 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 宋 李清题乌江亭 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 求一篇议论文摘抄(600字以上,初高中作文都可以)关于杜牧的《题乌江亭》.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的译文和个人见解谁知到?非诚勿扰!(下有原文)原文: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东江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胜败兵家事不期"(题乌江亭)化作俗语是什么? 对于项羽兵败自杀的悲剧,诗人们看法不一.请看下面几首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题乌江亭(唐)杜牡 乌江亭(宋)王安石生当作人杰,胜败兵家事不期,百战疲劳壮士哀,死亦为鬼雄.包羞忍耻是男儿. 有关微笑面对失败的古诗!除了杜牧的那首《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的解释是什么 对下面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 胜败乃兵家常识 解释古诗 乌江亭 王安石能比较它与杜牧同题诗的高下吗? 求《题乌江亭》和《泊船瓜洲》的译文!只要有古诗的解释和个别字的意思!.还有《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 杜牧与乌江亭 王安石与咏项羽 李清照相同点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赏析并翻译这首诗,杜牧的.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是那首诗 胜败乃兵家常识的下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