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3 00:33:54
《寒食》的意思
x|n+ˑ櫜䶻~kVXgmmMwO1hwn<ү+W~A_%` T>'bU>hJ{{;VpSrg31BffOmX){ B!Ta=%@F};`)jy3J1 ؝z*n74&czKܭ~k"x h\7Je\m޽akK[]lg;M[i2f5N|wa6wa񬎷sUT8SXǤur[7L*d½r`D0ck`:6_Ch;R;C &|)<ݏ[ѿnp{61|0O[N|ny ,~%@7AX<؁9y[{I#f7sg\>_!fvv)npfrۜ@Q3@P4{ <՞W[r%xo~f&&*a"ŠLgN2[ h?6>MkFJ&`L;hs,uϔ߸ ٛx9Opy܋BgfQwqa wy17wQPs}CLK9T|R]fq@g 7y59'JCcuޚjob -kaϐfdfP r(lG zdӳ`}E}VwowY6[pO/{^m>Iq@@]KIGVz ϼ]P>#Xq3?of2%<c:נ{J U*[6wxɡ[HB>2tϱV]5BSax!ܳc?V4w05AyÖ"Lmo+v_ӹmceq>"-)RX'Vff"q$Q5?Ľ`wۈpusgc_v Փι0?I33?~i?}$ ʮA1{ %H"}/_m=yXh(ObΏ7wn^^~^ d7/H@{),&V=cVÕ@пiW)!! |O"Vnf`9BP&=uEޯUr,ڱI>~U؛YE*p_/dt=F/swӏ-L[]\A09Z=sLĸx0wH@Fs׬Ad,O9ߕ`kF9j^UCŠC= DHY@ >F}8?MLۛoA\-1n&(p?"O?Acyva| 4r9Alꏶ1gy]-:Tnw&q^2cO_zU~щ׋%O>W+fp y׺jց?d!̯1[g\k!e6Zgݗ<7F~3RQZR1'4Y 9*ݬ֦V1BCvݏ4ޚx Se׃ƒӾ1 Sbil϶=eDQ))thԛK-O#୊UA(VTQ Ɨ$sWE4M xycdLDK`X>\!PSR ]3WZƷ7ʏHۣӹ4Goo0,NF|;1,qkl B1wݼ;fGOQE4hhԏ+$J'RTrk:U^xw=7;PuGrgg!l:ܙlcnlG$kl 9PI$$!Dʉϊ=2`_h-0\z9,ʖhDY@*a8 apMכ9@$>];I}3ULwN}R1#NEn5A$T `\-$yAɰLW5N^lm@ksc]tt`W N;MɿV8*\pTeN|˙%2ΰ gc( VyXH8=CeE 'ofwYɾФziJ)fcR-OnC7O!0Wh|B״d١Slc Jm+nW`e=kmvRah(i38ן/_/VK$SoWyvfZ4D.yhm3:#m%ANR^Mf}a?u">]2|vCv{2 TfFtT}ZAμcu?{é}G$3 Al]ФqviJfxb6"ըYy1[ZBŐ,>yk0)ffx'j{xB6ܜsg` ppߕ%[9p+AnK4L IFN~AQ\ݔGaOXd9M: zɿl !N`ā@^Stâ}]R&m?qK?CVMپ1Nו!4t#48`ߢ]- {~_/NGGT\#V~R8Ky>3ڷ{^eFFrSɳةK Œg&=30$`F3DǼ1R ^osox{nn ]5 cՑb{Ԕ,P`PeH&Xv6:7MԤ{Bk.}hph@2mqͲ'7xwOV!XhܛøثMMdtG!\;zwߍ#,O5D䱅c=$^t)\^uM gT]@-1 T2*y飀%?Tԛi\9e<֔B+ >x21Ǭ9g+oq"{H̠+Z2/YS}*o%ɱνUڦ, Z^O[doͼF'OMof[r,F:˞%ܝUW5طVēth>]o5-F&syp଩ a oѢlDjrA鐓xħL) _f~)w:L'xU5)oɔxn2HkqsbX" W'u0Z_KRINI=i"+q_}U݊t"=/lZ^B"9YM$W"|6lcicwTS@D1ǃJ>[jZ\pZ, /7!fn 6I]i[ _k%sazbtrv3-2T) $DfIaDK),[Q֌SʔnX6;O~,&Ud- HYyu1B}kk-ɰIP`:a=#}&HiϼM4PJlSZl:BV^.U c!P`}JpXK_M/Hi09#?olۥÝٶ$38f`I}"FJz(Z3|.gvƥRNL^ٺsZX10l|0}` @G0*I$'ve3} }z1İ2UPoEJO2:D{rwBGN4K*DqB<8A k1M#SrT[Jm{ φIK=时I0ȥilygI-.(4&[>i\PMY q/XAx.`N7c2QIaL5$;GMQ-T>z& g̻ XK\/ 2{܈,gn6) >1'Y;Xvhtt0(ۀQ64]^W 8#sBpdtRD ɦq8; V`ws^աGw+ [ ǝD\c$ťjc.`@l1>7"tOkkPd`6 |4Ӟ_y4DZ~q滵F~w5 PBr1*e6)hulw}V :p]'Ez: ~?++N˾1:Ȍ|1Z\8P :6Q,jlċqY~Xv go.\̝# ꛶<3".V-[GHm`KHmg*$|k6J倹QUgaT/5ޝ yF'hrb"{mc/+~U.ݲ-j~q Pf۫?vF%*?ނo! #ǥ~ჷ.IhFK>4<f1y<| λȧS:H!4zFz+[AB+t; HKu$p;,V }냎Up|.v2-)Er܍6-~3^L sB ١H`0)(r rN"s$ O]Ȁ"ic1`Nl$Ry,JW`w2,v Rn'9thWo85^KhjO̮p]zᗲ0П4CF$OU~2m&.bG̝ۗ":ꃴl$bN|`b*hAZɐtN<4j$79{,؟ G MnH5 G;_[RڨagqۀBG6ѓ0;T6яmmih<_E'=ګn.4( v[}' vU Bd\LNдtU䡮!u-(3剜Ns(W$.e,-9U&ϯ;X_EM)~~kҥ%]&5 0Ve$K#jXM `K5Uy9Ï^ay -Lo䱾 )wн$=$Xiա4L1# D veo@ A^8b%'% Ƥw\(bӣ\GJ6sp(S呛J|0|LW:K5Yb4:/B{&z =ú (s(jtc5_rM_7?˓8_3S@̻e슍6Cc):}B D<,K\kCBYFqX1e^kMГ~̘)%ȳ15[.%p$Q2l!=MYq2f [U|SB]MyeqP.7 'sknX)2&x=PEAk8]R&䁱`@=+6e 2 /AB1 ,N״4| Q'(YR9ޞZ2%h#oҪpp:Irf!ykB ՠ%,8t/?;up(fB:CZUBxtC=bm|ˤܔf5GmT٨N|Mch @] o W"^x)xzBpm ke:"i .9k>훾ʛCFb4n)|Tpڔ8< XjjnahnP/O\_}pwoBy*ux] _i K

《寒食》的意思
《寒食》的意思

《寒食》的意思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赏析]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 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也.”(《围炉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全部展开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

收起

寒食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

全部展开

寒食节原发地是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寒食节历史悠久,经历了春秋至西汉的起始、形成期,从晋文公定“寒食节”开始到秦汉时在太原郡一带形成了隆冬不火食五日,“生病不敢触犯”的风俗;东汉至两晋南北朝的禁复期,当时,鉴于隆冬季节过寒食节时间又相当长(魏武帝禁火令中说冬至后一百五日皆绝火寒食),致使老弱不堪,出于对农业社会原始生产力保护的愿望,当政者先后有周举、魏武帝、石勒、后魏孝文帝等曾多次实行禁断措施,但民间对介之推的崇拜、信仰、节日习俗如故,使寒食节得以延续; 唐、宋为成熟鼎盛期,从唐始,寒食节逐步移到阳春三月,宋、元、明、清各代从皇家、官府到社会各界普遍盛行。《宋书·职官志》载:“元旦、冬至、寒食节放假各七天……”。《宋史·外国传·高昌国》载:“高昌即西州也。该地开元七年历,以三月九日为寒食节,余二社,冬至亦然”。这一时期,过寒食节有赋诗、赏花、馈赠、赐宴、蹴鞠、踏青、插柳、斗百草、施钩、抛堶 、秋千、斗鸡等活动。寒食节假日大致为期七天,称谓开始使用“清明”,活动内容多,华人皆参与;从辽代至清代为发展传承期,在这一兄弟少数民族执政时期寒食节同样受到重视。《金史·章宗本纪》载:“明昌元年二月壬寅谕有司,寒假给假五日”。《大元通判·职制》载:“诸流囚居役者,非遇元旦、寒食、重午等节,并勿给假。(意为囚犯于此三节可享受假日)”。《清通礼》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坟莹,届期素服诣墓……故称扫墓”。在这一时期寒食节对调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期为延续、濒危期,这一时期寒食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世人有所淡漠,其它活动项目也相对减少,寒食节称谓被清明置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现了弘扬、振兴期。综观寒食节相沿持续的演变历史,寒食节堪成为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增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受人们重视的“聚民心,凝国魂”及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寒食节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从寒食节悠久的发展过程和寒食节丰富的文化、活动内容来看,寒食节具有以下特点:
1、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3、文化内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5、流传地域广。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回顾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脉络之一。因此,从历史研究、社会研究和旅游观光等多个社会活动层面来看,寒食节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值得人们注意。
1、社会、历史价值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历经各朝代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寒食习俗蔓延全国,深入民心。唐玄宗顺应民意,颁诏将寒食节拜扫展墓编入《开元礼》中,并定为全国法定长假,丰富多样的寒食活动,充实了社会生活,增进了社会人际和谐关系,对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北魏、辽、金、元和清代兄弟民族统治者对寒食节俗的认同和参与,通过寒食文化的交流、融合,对促进民族团结和政权巩固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此外,从唐代宫中寒食节放假七日踏青春游,演变为今天的“旅游黄金周”;由寒食禁火,演变为今天的护林防火;由寒食插柳,演变为今天的全民植树造林;由蹴鞠,演变为今天风靡全球的足球运动,意义可谓深远,不可低估。
同时,寒食节2640年的演变,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多个阶层意识形态的反映,是当代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线索之一。
2、文化价值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寒食节插柳,意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晋剧、现代晋剧、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之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从东汉以来,关于介之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
3、艺术价值
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不言禄”,被《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中国散文鉴赏》第一篇就是“介之推不言禄”,成为我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题咏寒食节的诗词从战国屈原、西晋孙楚到现代从未间断,仅全唐诗就有近三百首,宋代诗词及元曲也有一百余首,涉及唐玄宗、张说等历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成为研究我国诗词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从1995年,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开发有限公司修复、开发绵山以来,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复承载着介之推精神的介公岭、介公祠、介公墓、栖贤谷等遗址、遗迹,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寒食节文化的文献、文学作品,甚为有效的保护了寒食节文化的传承。截止目前,绵山开发公司为保护寒食节已累计投入18250万元。
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上,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汉时,山西民间要禁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阴罚令》中有这样的话,“闻太原、上党、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绝火寒食,云为子推”,“令到人不得寒食。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三国归晋以后,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晋”同音同字,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同时,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
今天,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晋北地区习惯以炒奇(即将糕面或白面蒸熟后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块,晒干后用土炒黄)作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区这一天全家吃炒面(即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
寒食节,民俗要蒸寒燕庆祝,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收起

其实楼上的很全面 我的理解是 寒食是在清明的前一天, 是为纪念介子推的 但现在人已经不兴这个节日了 可以跟清明节放在同一天 就是吃生冷的事物 不能生火

环境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官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