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1:23:04
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三藩之乱失败的原因
(一)政治上
:1,不善于利用民心,变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为反抗异族统治的矛盾.吴三桂在起兵数月后的1674年伊始,正式称“周王”,废弃康熙年号,称周王元年,改元“利用”.抛弃明朝旗号,让那些思念故明的人寒了心,在原明朝的部分士大夫中引起了消极反响,甚至把他看成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篡逆者.三桂很希望得到这部分人的支持,可是他们不愿跟他合作.就是在响应他叛乱的一些高级军政官员中,也产生了不满情绪.但吴三桂认为夺天下,不是靠一个空头名号,而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忘记了“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儒家古训.
2,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吴三桂在军事鼎盛时期,幻想与清廷“裂土议和”[36],意图割据江南,甚至贿买五世达赖从中斡旋,代为恳请.三桂此举,无疑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3,缺乏众望所归、政治威望高的领导人.吴三桂在明背明,事清叛清,政治立场的反复不定为世人所诟病.耿精忠就更不用提,与郑经的军事联盟,维持数月便告破裂.耿尝以盟主自居,向郑经发号施令,封郑经为“大将军”,派人送去敕印.郑经不屑:“靖南王乃食清朝的俸禄,且系明朝叛逆,为何封我郑经”[37]!
(二)军事上:1,起兵仓促,准备不足,对形势的估计也有偏差.虽然清廷军事上毫无准备,但清廷拥有的战争资源毕竟非三桂区区两省能比.三桂认为康熙年幼,低估了其能力和镇压叛乱的决心,他幻想“裂土议和”被拒就是例证.在对待两广方面,其部将马宝请求自任两广方面的军事,率部取两广,而三桂却说:“一辩士口舌可下,不烦兵,已遣人矣.”[38].但事实并非如其想像那般.
2,军事上的保守主义.吴军在战争初期,一路势如破竹,进至松滋后,举足即可渡江.而吴三桂却未采纳部下“宜疾行渡江,全师北向”或“直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运道”、“出巴蜀,据关中,塞肴、函自固”的建议,而是“屯松滋,与勒尔锦夹江而军,相持,皆不敢渡江决战”吴军初至松滋时,江北清军未集,如能迅速渡江,独占长江之险,军事主动权稳操在手,并在政治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动员江北乃至黄河流域的汉官汉将参加,清廷将无法收拾局面,势必继续退至黄河北岸,以图固守.但吴军进至松滋,屯驻三个多月,却未前进一步.
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军事上的保守主义,没能“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吴三桂犯的战略上的致命错误.吴军势单,宜行速战速决,不给清军喘息的机会.稍有迟缓,让清廷从容部署,它的战争资源调动起来,潜力是巨大的.坐失良机,让吴至死未过长江.也因为这个错误,埋下了吴军失败的伏笔.
3,反清力量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调度.这就为清军各个击破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康熙正是利用各地叛军的各自为战,对各军极力拉拢利诱,孤立吴三桂,最终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