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计算具体作用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4:49:23
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计算具体作用有哪些
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计算具体作用有哪些
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计算具体作用有哪些
其核心是寻找盈亏分界点在哪里,即确定能使盈亏平衡的产量是多少.这里,盈亏平衡的产量就是指保本产量,即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如果决策的产量超过这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大于成本,决策有利可图.如果决策的产量小于这个分界点,说明收入小于成本,决策会导致亏本,方案不可取.
全部销售成本均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① 固定成本:企业管理费、车间经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折旧费(指固定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限度内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 但平均固定成本则与产量增减呈反比例变动.
② 变动成本:随产量增减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包括:原材料费、辅助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计件形式的生产工人工资、外协加工费等.
(1) 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等.
(2) 燃料和动力:指企业不论作为产品的原料使用,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燃料和动力.包括煤、油、液化气、天然气、电等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燃料动力.
③ 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减而发生同方向、但不成比例增减的费用,既含固定成份,又含变动成份.如维修费、运输费、化验费等.
盈亏平衡图(如图)图中,
F:生产所有产品时的总固定成本(一定时期内).
R:各种产品的收入之和.
V:各种产品的变动成本总和.
C: 生产所有产品时的总成本
图(a)
图(b)
该方法可利用于 选择经营决策方案 如
(1)不同生产方式的选择
例:今有A、B两台机器,均可加工同一种产品,其成本资料如下:
机 器 A B
固定成本(元) 2000 1200
单位变动成本(元) 0.5 0.75
问题:产量为多少时使用A,产量为多少时使用B.
首先需确定两台机器成本相等时的生产数量.由题给条件得:
2000+0.5Q0=1200+0.75Q0
Q0=(2000-1200)/(0.75-0.5)=3200(元)
结论:Q>Q0时,使用A;Q<Q0时,使用B.
当Q0=3200元时,
总成本C=2000+0.5×3200=1200+0.75×3200=3600(元)
(2) 关于是否购置设备的抉择
例:某企业年产某产品10000件,销售价格每件40元,年固定成本150000元,单件产品变动成本20元.该企业拟添置一项自动化装置,预计可增加产量2000件,都可销售出去.该装置购置和安装费40000元,可用10年,无残值,平均年折旧费4000元.新装置使用后,单件产品成本将降低10%,问购置这项装置经济上是否合算?购置前后的经营安全率分别是多少?
题给条件为:Q1=10000件/年;P=40元/件;
F1=150000元/年;CV1=20元/件
若添置自动化装置,Q2=12000件/年;F2=154000元/年;
CV2=20-20×10%=18(元)
①购置前Q0=F1/(P-CV1)=150000/20=7500(件)
经营安全率(τ)=(Q1-Q0)/Q1=25%
π1=M1-F1=(P-CV1)×Q1-F1=(40-20)×10000-150000=50000(元)
②购置后 Q0=F2/(P-CV2)=154000/22=7000(件)
经营安全率(τ)=(Q2-Q0)/Q2=42%
π2=M2-F2=(P-CV2)×Q2-F2=(40-18)×10000-154000
=111000(元)
∵π2>π1,∴应购置新的自动化装置.
(3)不同产品品种构成的选择
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不同产品提供的创利额往往不同,因而产品品种构成的变动会对利润总额发生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在生产安排中根据产、销、供条件的可能,运用盈亏分析法合理确定产品结构,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基本原则是多生产贡献率高的产品,少生产贡献率低的产品.这样做,即使总收入保持不变,但可以使盈亏平衡点向低销售额处移动,增加企业利润.(详见教学课件).
(4)开发新产品的抉择
例:某企业准备开发一种新产品,预测投产后年固定成本应负担3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20元,销售价格每件30元.
Q0=F/(P-CV)=30000/(30-20)=3000(件)
显然,Q=Q0,保本;Q>Q0,盈利;Q<Q0,亏损.
如果开发这种新产品的年目标利润为20000元,则企业的目标销售量应为:
Q目 =(F+π目)/ (P- CV )=(30000+20000)/(30-20)=5000(件)
结论:开发新产品销售量达到5000件时就开发,否则不予开发.
(5)增加哪一种新产品的决择
例:某企业原来只生产甲产品,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市场需要乙、丙两种新产品,但企业现剩余的生产能力有限,只能生产其中一种.该企业现有的固定成本为1200元,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问应选择哪种新产品.
产品名称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产销量(件) 300 200 600
单价(元) 5 10 4
单位变动成本(元) 2 5.4 2
要确定企业生产哪种产品,应分别计算各产品的创利额.
乙产品的创利额=乙产品的销售收入-乙产品的变动费用
=200×10-5.4×200=920(元)
丙产品的创利额=600×4-600×2=1200(元)
故该企业应该选择丙产品作为新增产品.
若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利润,可以证明上述决策是正确的.
当企业生产甲和乙产品时,其利润如下:
利润=全部销售收入-全部变动费用-固定费用
=(300×5+200×10)-(300×2+200×5.4)-1200
=3500-1680-1200=620(元)
当企业生产甲和丙产品时,其利润如下:
利润=(300×5+600×4)-(300×2+600×2)-1200
=3900-1800-1200=900(元)
计算表明,企业生产甲和丙比生产甲和乙多增加利润为280元.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如果将固定成本按销售收入分配,再计算各自的利润,这样是错误的.
(6)关于亏损产品是否停产的抉择
在企业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是否停止生产某种产品,主要看该产品的创利额.如果创利额为正数,则应继续生产;如果创利额为负数,可考虑停产.
(7)零件自制或外购的抉择
A.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即企业原来生产的某种零件,转为由市场购买时,其生产能力不能转移(固定成本不变).这时,选择零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就不能只考虑零件的制造成本与买价(假设二者的质量相同,交货及时),而应当比较制造零件时的单位变动成本与购买价格.当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小于购买价格时,应该自制;当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于购买价格时,应该外购.
B.自制增加固定成本.即零件由自制改为外购时,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即可以节省专属固定成本),或者由外购转为自制时,需要增加部分专用固定成本.这时,在选择自制还是外购时,除了考虑单位变动成本外,还需要考虑固定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决策时,首先要计算保本点产量,当需要量大于保本点产量时,自制有利;当需要量小于保本点产量时,应以外购为宜.
C.外购时有租金收入.当企业需要的零件由自制转为外购时,其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出租时,这时应该在外购成本中减去租金,再与自制单位变动成本比较,选择自制还是外购.
D、分析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品种、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税金和产品销售成本等因素变动时对销售利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