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简介RT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2:11:23
孟子梁惠王简介RT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x}n#˕x/(\kwm~F 3/@J⾪DHZiᦕLn@?J_F.ΉLTU@LFDF8wͰ^'K\F/N[T?oG~!~oſ6HwoL?SXmgCͷԷS _a }BcP'vg3SNK".w0U0o&ʼnw~6b;['s1LsۙcJݳs3 ?Qyvy/.Da;ƙ1{:/|6Wi?h'ZNUhɛwDsHGe*fzL {G}t_>lROM՝[ѭ;`&toXw: Wz[_( ?/oe/jm'g_ ]ؘÁ{i$͜?kg5&{?'ޠ7j~n3]ܭ<{ۺ.^1_$=>c3{f]̆-wh6͕ jkLv}g&IpLs N_=or]˛rܣ_k8vd2^moζN-߹'+l<2k7Z/4 ̅-OYdhߌݖN(]:hXkd{Z|e_j2I5?j_-ʄ\[Y{7 akuf&+ p8reBw>2>qI%)*}2Kw**λwoge M*Ax lGqLep[qsn@bhSyy ?;vYEOBѝ w 'Löo 3wxj˼* hl4~J i'ΊeZ`t\*xgPܲs8=4@owTftt;HQ5B6e7mQ8^[,:q羱ű{1P[ %̓ lPR#@Yv׷XG{9wK?_d՟勾29=A_Vj,s_E5Dg #.ELY_MyX/= %Y6o?3:-:ESJ Wmt lNW m桟#f"[2[@ ԢΦ1itVR+̝T(ղSh%  {Ә+ {ӫV ƻ;EV-1?܈>t0D϶1Y?sgަ /ߞ@A @nkW`X$ dVG,߁+? E1NAsdrw'P@J񛌔heLh;EhPZqޚ1T7M&ʵ{eJ>^E&V #_ts Nкj~@|aLCnnE9ցeh3̟J0G|9D` 0jb#ݲmIi 4V%]Sc0,g;qL&MjA1aPe⌋ >8wWJyl{{ "s*M"1'A_HIvSI r ެ"eCl&={ 6 c7=ٱp-u߰ݤr+7+l 攒q=6m5Hxw)SF?Ȫ< ~oZn~`2, .^{S {UNMH:AN:]U^\"] n݌svuPL ? >IC>r -L.XT8LZAU_I\ڔA*SJO j 'tQ:i^VMn'ceA=]rf\O>NA)/;e|I:noNȎ@j ( s~p {9 n>D+wS`w}hW DqvbVSsT2k0h_7@OA4% Sj]оuhOBND'SSY718β$}zXT[/pj&Դ{7Uvk_upD՝UIwGWD} )B ^Œ^̌!~O9+FLNrp'1>{μ z]aQ1T✠Z\5X$G$3TJѠ{&6[~)&?E+ _&n\f2V5_u0f#ﶢ@ᒇ1hyNZb`k,) I6KLW%g?_Da>R2~(rэ]H΂h BфUOn԰s*"'B,?4jE l˷( -ƹ׎K07'Ykp/`)`ݪ 6ȈGmvq;SA}`֟wU ;zg9$9u(اR6z ,dFZ3[9fg;eKs۶xѦQ͍_ T},_Wdy5fcC|m~h@9nL~j[;́6uJe@ɊACCyj|l!f_FJC&*eR*sT^J tц"#Gu'N/dtK2,C;$Ah3_kBbғ|&]Uo短E(-&>(l I;G­_z' 1ҌQw r}d.*a=#Gd;&Sz3 5Dg)!)%s|oSo&4y@}=n$ L5NpGIy@5.zIwWlA:> PuP]LE4H轻$1!Ead&Sn?18u^W(k|܁ oqdL1wC$#WVTı2; ; pGI2W(Rvנ"xDYcŁ%5R#y>16,l􁒶IG:};_RRPϪ <5dJWUPu]E^о7)PE;hΰ*/ft%hFY$S]tW6|fWg% ^JVb)u(բƣ|))qC C,bcaH<5g|LXl_ ƍ ͸Jn7(?o&m2n퀞 : #.*y(1Lkw.#yD~<0):4`g2ʁ4m$dv;.6W+\}T[Ey&rN37VE-+|I=Qv5j:q,\Wt_ňQw+vQqBcďw gʓ _uw]j$ :_r hXB!Pk\4wOCʿz5_%,ECA M23bÏgU;Bb_9{ӹP偷YDAh])O7߸OPr KY%r*y 35&h &{ [Wm}s655dflt^Ӯ/hd ^\rv*VWK(GG%HSF 5Niܤқv N.XXTa#YFUn&,$f2ݽHzcR"A|Z NW}BN?TlZ)lZNI !iy9DV j#s(] .܉@{MskXd?cUkds1kFkeWf(;LU;4 $, TL=j;CUN*]͡r>f WfYZ9 4=KC6 g} Mc9K0Zf kպ|9o\>%w < K5ئ0%P N3Eyf yZ I<@ύMweML@?q#:D0>௱Vƾm%]mכa0lW0aAKRd6%l*BWb;#Yd9-LF7ߵN-BX$Taӱm0gjδbO<=hcC!E%cjY"45V Ww'|Uwt-H} syq$#e#*.IBY=8-.nȄOVcz*{CT`$E"ddS+\<ªFf>AD*jxt|(Xn7ŗWa/54I@lgai8w4-Ю$j\N2%:0"/R p?U0ކjЯb镯y$C*30izTlh(tl׈1B| Sldc٪9< $)q H"@DF[aD .b֥V 4*\3&Aj.:c%@K+ɭfaR*!lڼu%$As·/5Fa|$H-(>aHhޢ7]h|;[KQR>#$ lK&vaTA Sܑ>{hϟ腉!q= 4 Ş(HA6Ci߿qkkW %h݊MF U{-} 2Pmxzf*Ԩ ~ӦqtEPnnsa,-tFV]&1rceڑ<[J'}rT" cy5mA!6^fH!q ~|_ JOnrW#{/khF_Y5PоcyuCiE6_N]4VTFIA,Vjv!8`;N%S*yu]$'~)SCt %+hrM/oYPo4F(-Q!ڀ*O{VIy/"Pl$Iqf7|S_T {Lve;¤EdQY׈yI4`DNad0 }/JC672/-ѨZ\W噑D.r{Z 9,\;㊻/z.? DSf!=N^ ˤfr]ڄeg-.&RZPNm)bjHRBjPtvU,H]֢݀۫̇]AኒuˀhavyYEB% Eo1(Z=)gՍ gdAn&Zpaw|f +⩄- WaЖfƒkzλj8G?>WI!yM]`Y ?sɬF*Z߸6`nB!1юx]@( }]Kͬg̘H2)c$-ASSOU */Ÿ( g!(5KW2JA B u|J6ahbnMI%ҦL~_R?) O($ NLbW-M )Ħ*#R_EƚFpz͒=F*nV #RT1rQAJB\$d߬0[ owŘN25v(fV+?i%4cOo2Xz}0^hX`Q=4sڢu蚷U!7@(c ub߿&LJuPq%B`E5hj4>T sl~xtS71J.%%;V7pY*7_Rrrʦ$e]’@T!{-+&ӉzBޢXs3;rwɒ{hm?u[4,us@}`NcĤ=]n48TRe&mn ;ԫr] ~)]|ڠ]]M 7kI~% (t3_sҋ)5FEJ:oZk"RVL1)W#.9ea {gAuu_?WVA&KW$=aFշ@*>|ݮ7zpL/%1;xe`iFcYyN/dªtNO1n$-cNom󇲃^"Mo9omy,' 4co\# P{BG`jY@}>re$$agؔ,ĔVYd YɁ2oqG+E gj, j+z$ү,O}fg4\K>M=Ӳw&A1=.!,˜A0I], vbu68_xR_As&vu,vy4#ZЛ[WBH<8cAT; 5bCDU1 68T $ڹ 5nWĠ>5 m$>GiT2oNvHb%#[2z1;^TЛ`m7TVMt9 jx‹$30.^ VOV=[P=6/VzG!oNm/ax ! OCd0Huu3Ԥxx?DhՔWQ2IdV«7%A?dpf޺nmnx2 ~JKJxe:ekV+rxg ] 5$}A]uYZhNT%ZՉiuߞCB?̐''k߾ZBT^ Am@m+64b#UmGr.F=iN,FVNy@}6 iMͭ0_ n쬷uBg6uxyN6 ^xd`1XTc!EU(z(?ړ$`e2órG/T"҇P%*cLRG{8 !|8/Lf kJo\'_5o}]#}at#ER b1>2fI4p4x0sN [tNѺ|p17%Է~M_~VR1CѡiS -BoF>Ⱥr_kU7 nܳ'YXTB`` n,Vʄx?^&,nsJ1 qI3JJz,cs27;,W11r|斱BcTc :;~1~R] PRJ4n {<\X>6!KaGb$˶nTA(dq*@^~ j\JXIdT`wIcǐ1Uۦڋ < Sı>59pÆƜ!+%^ph@8MQ <.ޭ_Ju'l:HZwe«-Pcg+)ygzN5jy脖ԩmީP*I/߻;=D͠;/@iV; RytJr ⴾRRLWI ^uQI=s̾_J㸰lFIC  Cg&:9sdҙU%ntKȂ󖿺A,6/?'FAH@9m b#xH8ORˊ%_a[doMm߶]& :EeY&K _^(6Ocge,npw_0\h&K `AW[69'22wzxUTw}}/ȎG+K{U mnfoлkb4=ӱq@nl`V)W9d0q91b8L#}0t̫VBN!G$CTpZ>F`̟fOȮcp+>ZRHUK/fER y= ^mw.o1?{ra[``zwkziwLQX?᳔4ğ5ӓt҆U]GcGsCmc2aSÜG$묺:F쨥Woy @""#(QF% _-7įՊNS7Hz%?PS(?H f| Jׂ_}޽L5%@Mz.}0w^MpbJ$w8)l36EݽRdۓso_̓rf`g b*7ЇxF^.MJFn-HNeÜY^_%۔easAϡ 2q.vs E3:ks 0܃0_4L2Ȓ<ޙb(*;x)s)Ki :Pn6f>$7u\U\8 XӦUndJ'[Yw*"Z+6^VO]*骨)X"HMw?ǮaL,5n*C$fS5CI+H^{/Z&bRd'!ꌐHČ!d@~V1zt隵n? 2I-h؅ќ_#8Kf;[kxn䪱@IMۑa@xh,~?.ߕe[TN X&RRkI)p086~ʠuwmf܆ }coS>ϞX]%' 6g h Kx$@ cDBK[Eu<ݜ0 }6r*ق("39Z#Š E.p6h>Ʀu`;eޤ#ы1Cjw8RM%c`hꚉfITPlY_^JoSMҗ:њXD, ]͈` މdE(|z ;ڥ~w87Kk أz,jjhm@)f .y_{^a@^- SB[{p&M&륭UXo:'1 ;ccZf %$N0ęu1m;8~^L,HgKM&|KVM-%α)tEV.ҕ-U_8]'fE|,KF[=0^ڻhmKj~SqS 9k-kLYѱoxh4<y* y[}m6 [Myӭ/13<&ijFHT:CUK-%E-ނo'%x)GK5pgo= $XpvU*~7dl/i,hӵp |+ A xΝټ"X/Ow4fuvY4gxw?oy4K.]f>H!$f k2Lu^6ݮF;,9OG0IN?r.S=Ea?EW\%Qn"vY0zccwW;:gS}R 25 u͋zB5{4wf4&5QWM>?CHd.j6-MB*` ̎; ]F{VeKݻs_2BS1) |Tbp{5ʒq)hOV뿑pk0_/e

孟子梁惠王简介RT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孟子梁惠王简介
RT
故事梗概
200字左右

孟子梁惠王简介RT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
孟轲
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全部展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战国时期伟大
孟轲
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圣亚”之称。
生平简介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在孟子小的时候,母亲为了给他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3次搬家。后人称之为孟母三迁。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他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坚持以“人”为本。

孟子及故里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韩愈的《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的地位才逐渐提升。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个人影响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各国君主因其“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能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但据《孟子》所记,孟子到魏,受到魏惠王的礼遇,并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在齐,宣王任之为上卿,“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则齐必能采用其部分学说和主张,故能显赫一时。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象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思想地位
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
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伦理思想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孟子对于士阶层的要求是严格的,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哲学思想

孟轲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天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与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孟子极力追求尽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种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养的方法和认识论的思想,强调主体的自觉、向内追求,认为如果达到了这种境界,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孟子思想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要放在第一位,国家次之,君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学说。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教育思想地位
深造自得
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出发,认为知识的学习,并非从外而来,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努力钻研,才能彻底领悟。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在我心中,那么只有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所以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认为君子的高深造诣要有正确的办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地追求得到。自觉地追求得到的,掌握得比较牢固,牢固地掌握而不动摇,就能积蓄很深,积蓄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孟子认为深造自得必须注意由博返约。他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解说,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到简略地述说大义的地步。孟子承继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深造自得要注意能将广博的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再归纳为简约的结论以达到”约”的地步。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把一个道理讲明白,如果没有关于这个道理的广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就很难把这个道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之处向学生讲清楚。由博返约,以简驭繁,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重要的教学与学马方法。
启发思维
孟子同孔子一样,善于启发思维,善于使用问答法达到他预期的结果。他的善于用比喻的方法,使学生容易明白他所讲的道理。他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开动脑筋,不急于代替学生作结论。他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他要求学生有存疑精神。这是对孔子的“多闻阙疑”、"多见阙殆"的思想的发展。有疑才有思,疑,证是启发思维的起点。他还说:“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弃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工人改变或废弃规矩,高明的弓手弃也不因为拙劣射手变更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无退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能降低要求,要在正确的道路中站住,有能力的学生便跟随而来。这是教师引导的结果。
循序渐进
孟子重视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他继承了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思想,所谓“循循然”意味着孔子善于按照次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诱导。孟子认为学习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一方面也不应流于急躁或邋。他说:“其迸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他还把进学的次第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流水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后才能继续往前进行,“盈科而后进,”日夜不停地流到海里去。“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所谓“成章”竟引申为事物达到一定阶段或具有一定规模,则可日成章。孟子的意思是,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不能说等取巧,不能急躁冒进,没有一个二个地循序渐进的累进,不可能发展达到伟大的成就。所谓“源泉混混,不舍心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于四海,”就是这个意思。孟子认为学习既要不间断地努力,但又不能拔苗助长。
专心有恒
孟子重视学习的专心致志,反对三心二意。他以下围棋为例,他说,下围棋只是小技术,如果不一心一意,那也学不会。弈秋是全国的下围棋能手,假如让他教授两个人下棋,一个人很专心,听弈秋指导;另一个表面听着,心里却在想,要是有只天鹅快飞来,就要拿起弓箭去射它。后者的学马成绩一定不如前者。这是因为后者不如前者聪明吗?自然不是的。这说明学习上的差异,和对学习是否专心有关,而不完全是决定于人的天资的高低。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讨论注意问题,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以及注意的分配问题。他说:“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莫怪王的不聪明,纵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冷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这里表明他反对一暴十寒,主张专心有恒。他还教人不要有头无尾,功亏一篑,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有作为的人做一件事譬如掘井,掘到六七丈深不见泉水,这时停止挖掘了,结果仍是一个废井,这说明有为者必有恒心,取得最后成功才摆手;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是没有恒心的表现。
因材施教
孟子认为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精神是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意思是说,君子的教育方式有五种,有的象及时雨一般润泽万物似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还有以流风余韵为后人所私自学国的。这五种便是孟子提出的教育方式。他还说过:“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说,在各种教育方式中,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他,这也是一种教诲呢!这是一种激励愤发的方式。
《孟子》
《孟子》主要注本有《孟子注疏》,《四部备要》本14卷;《孟子集》,《四部备要》本7卷;《孟子正义》,《四部备要》本30卷。另有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本)。 这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篇目有:
(一)《梁惠王》上、下;
(二)《公孙丑》上、下;
(三)《滕文公》上、下;
(四)《离娄》上、下;
(五)《万章》上、下;
(六)《告子》上、下;
(七)《尽心》上、下。
《史记.孟荀列传》:“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谓《孟子》七篇由孟轲自作。
赵岐《孟子题辞》曰:“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又曰:“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弟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着书七篇。”此亦主孟子自撰。
清阎若璩《孟子生卒年月考》亦以孟子自作,且曰:“《论语》成于门人之手,故记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记言语或出处耳。”
旦考诸《孟子》,孟轲所见时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邹穆公、滕文公、鲁平公等皆称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时所为也;又记孟子弟子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皆以“子”称,也断非孟子之所为,其编定者极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
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象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名言警句

孟轲

孟轲
1、度,然后知长短。
2、其进锐者,其退速。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母教子故事
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三迁择邻:
孟子家居住在邹城北马鞍山下,附近是一片墓地,山麓坟莹处处,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孟子和村中儿童一起模仿大人扮演丧葬的过程,有时还抢人家的供果吃,孟母发现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从凫村迁到了城西庙户营。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市场上行商坐贾,拍卖喧闹,而且邻居是个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孟母忐忑不安,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到县城南部的学宫旁。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对孟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和伙伴们一起,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并把孟子送入学宫读书,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断机教子图
断机喻学: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先师庙
据传,孟子在游说各国期间,从齐国到魏国,途经干城(今市区孟轲村)被大雨所阻。当时孟子声望颇高,一时间奔走相告,轰动全村。孟子住处门庭若市,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孟子见此人如此好施乐道,决定留下讲学数日。干城人也以此为荣,于是就在孟子讲学的地方建“先师庙”,把村名改为孟轲以示纪念。“先师庙”也称“孟轲庙”,位于孟轲东村。嘉庆六年(1801年),开州(今濮阳)知州张极重修孟轲庙,并为“大贤名不可名村”,将孟轲村改为大贤店。1958年庙毁。1981年复名孟轲村至今。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东侧神龛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