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革命的评价 (1926年1月~1927年7月15日)(从四个方面,性质.意义.经验、教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5:24:46
国民大革命的评价 (1926年1月~1927年7月15日)(从四个方面,性质.意义.经验、教训)
国民大革命的评价 (1926年1月~1927年7月15日)(从四个方面,性质.意义.经验、教训)
国民大革命的评价 (1926年1月~1927年7月15日)(从四个方面,性质.意义.经验、教训)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航程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其次,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经验教训:
①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②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只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没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也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武装斗争问题上,陈独秀继续反对建立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主张,并压制工农武装.结果,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发动屠杀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终于导致大革命归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