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扶贫攻坚工作总结
村级扶贫攻坚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BB县SS镇XX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86户,714人,总面积11900亩,库区水面3200亩,是一个交通闭塞、资源贫乏的移民贫困村。20xx年来,该村抓住省财政厅定点帮扶机遇,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整合资源大做山水文章,整体推进了脱贫致富步伐。全村人平纯收入由20xx年的568元增加到20xx年的254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零增加到32万元。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80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羊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工作总结
一、整章建制强班子,夯实脱贫基础
省财政厅进驻该村开展建整扶贫后,针对村班子涣散,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注重加强队伍建设,村班子统筹协调、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维护稳定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健全制度树形象。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多项制度,公开推选村民代表担任村级财务监督审计,村民每个季度给两委班子工作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和打分,对存在的问题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阳光制度不仅提高了村干部威信,赢得了民心,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工作发展。二是培训骨干壮班子。在抓好村组干部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注重培训后备力量,三年来,共选派6名先进分子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发展新党员4人,公开推选了3人充实到村组班子。三是狠抓教育促提高。先后建起了支部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配齐了远程教育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和党员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解决了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作风、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村组一班人的战斗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二、因地制宜抓开发,发展增收产业
增收是扶贫的核心,抓增收必然要抓产业,发展产业必须从实际村情出发,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因人而异确定发展重点。XX村根据山多水广的资源特点,实行因地制宜抓开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进程。一是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了系统、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山腰重点扶持发展用材林,在旱地和坡耕地重点扶持发展柑桔、梨等水果,在SS库区重点扶持发展渔业。二是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在产业扶贫过程中,该村采取“统一规划、分批实施方式,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帮扶、农户联营,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整体推进规模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开发库区水面2080亩,发展美国班点叉尾鱼回等名优鱼网箱养268口,开发山地250多亩,发展布朗要、新世纪水晶梨等体质水果基地600多亩,大型拦网养鱼基地4个,牛、羊年存拦量达1100多头(只),全村人平水果收入超过了300元。目前全村 90%的贫困户建立了增收产业,收入稳定。三是培育产业大户和典型,增强带动能力。该村先后扶持培育养鱼大户11户,扶持21户发展牛、羊养殖,60多户发展水果产业。移民贫困户谌彦章,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目前已发展拦网养鱼水面600亩,养鱼资产达62万元,年纯利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在库区有205户加入合作经营,建起了养鱼基地。
三、整合资源促合力,确保扶贫实效
县、镇、村级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确定扶贫机制。省财政厅、SS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分别联联系了2—3个重点扶贫开发项目,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均与特困户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从而建立起多层面、立体式帮扶机制,落实了帮扶工作责任。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开展扶贫开发以来,省财政厅和县、镇、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目前全村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新修了小学教学楼,硬化村级公路4000多米,并成为全县第一个开通宽带网络的贫困村。三是借助外力谋发展。该村注重发展竹木资源丰富优势,实行优惠招商,借助外力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组的努力,由村上、村民和台湾投资商合伙建起了一家竹器加工厂,从益阳引资1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氯酸钠厂和结晶硅厂,村上还组织贫困劳力成立了一支建筑工程队,办起了农家乐。村级企业每年解决劳动100多人,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万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