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2016年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作文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4:47 高中作文
2016年合肥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作文题高中作文

篇一: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合肥市2 0 1 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满分:1 5 0分)

第I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 0世纪9 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④诗歌、小说分别是意象和故事的审美,而散文主要是感觉的审美。诗歌的沉思给予人们更为梦想的生活感觉,小说的虚构给予人们更为想象的生活感觉,而散文的亲和给予人们更为实际的生活感觉。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倾向于简单易懂,而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更直接流畅地进入生活世界,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生活感觉。

⑤新时期以来,散文创作热闹异常,却不乏平庸狭隘之作,这是因为散文作者缺乏高雅精致、大气开阔的诗性情趣追求。中国古代散文辉煌,是因为其中常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有为国家、历史、思想、天地而写的情趣,所以有像先秦散文那样汪洋恣肆的气魄,而现在的散文常偏于个人生活一隅,为个人玩味和自我情致而写。

⑥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高大上?题材就是好散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已不再是单一性的?载道?或?言志?,更趋于精神生活的趣味提升。现在的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就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历史负载,更没有什么?救亡图存’’的宏大志向,它将人们带入到一种恬静而安详的审美世界,去感悟历史、咀嚼人生,以及品味生活,更能够体现出

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娱乐与享受。

⑦但散文创作不可止步于简单的?娱乐与享受?o要写好散文,作者需要具备卓异的审美素养、 从容有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具备有襟怀、有情怀、有高品质和高品位的情思理趣。散文的后面站着一个人,一个成熟、健旺的人,他在思想、在行动,并通过一种朴素的话语来见证这个思想着、行动着的人,这便是散文写作之所以感人的真实原因。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散文读者,与这个?人?顺畅地交流,则须放弃分析和阐释,更多地去阅读、感受、体悟。只有会读散文了,才能了悟、阐释散文的精微和妙处。

(选自王国平、吴春燕《散文如水 何以悟“道”》,有删改)

1.联系全文,下列关于散文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B.散文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也滋养着蓬勃发展的华语散文。

C.散文将生活的简单转化为文学的简洁,以更贴近身边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世界的感觉。

D.散文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文学审美的实际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联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段遵照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划分,将散文与其他各种文体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散文文体平淡而几近于道的基本特征。

B.②至④段紧承上文,分别从精神载体、文化传承、传播纽带等三个不同角度,论述了散文文

体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主要特征。

C.⑤⑥段首先对新时期散文创作实践进行评价,然后指出现在读者之所以喜欢散文,在于其更 能够体现出文学审美的基本宗旨。

D.⑦段分别从创作与阅读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新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在于既拥有优秀的散文作者,也拥有真正的散文读者。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文这一文体看似平淡如水,但我们的散文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是不容

忽视的。

B.从文学和文化历史来看,传统四大文体中的散文是“文体之母”,所以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

都是散文。

C.散文既可以“宏大”,有恢宏之气与壮阔情怀;也可以“简单’’,将人们带入恬静而安详的

审美世界。

D.创作散文至少需要具备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而阅读散文则需要放弃分析和阐释,多些感受 与体悟。

二、(3 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日:?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所臵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日:?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日:?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有改动)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日:?朕若制事出令,有益于人者, 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竞不许。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日:?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日:?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日:?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o"玄龄等遂表上之。太宗见玄武门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日:?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征奏日:?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卷七》,有改动)

【注】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②玄武门事:即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杀死长兄和四弟,得立为新任皇太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使术逾侪辈者 侪辈:对手,敌手

B.今每年选集 选集:集中选拔

C.庶几入主不为非法 庶几:希望,但愿

D.雅合至公之道 雅合:正好相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②①

A.因谓玄龄日B.若事不师古

因人之力而敝之若人前为寿

C.而所为多不法 D. 书不以实

此余之所得也君何以知燕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提倡量才授职。他引用孔子的话阐释选官宜善而不宜多的道理,强调只有让官员各当 所任,才能杜绝徇私舞弊的腐败现象。

B.唐太宗重视选官方法。他认为选官不当会损害百姓利益,准备改革当时选官制度,实行汉代 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后来因故停止。

C.唐太宗看重君主德行。他认为君主不应借文章不朽,而要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梁武帝等人 虽有文集传世,却因多为不法而亡国。

D.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他希望亲览当代的国史来改正错误,并要求史官对玄武门之变秉笔直 书,体现了他的非凡胸襟和高度自信。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译文:

(2)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庐州城下

赵秉文

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

角声寒水动,弓势断鸿惊。

利镞穿吴甲,长戈断楚缨。

回看经战处,惨淡暮寒生。

8.这首诗的前三联是如何描写战争场面的?(4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表现的情感。(4分)

答:

1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

若夫 ① , ② ,③ , ④ ? 故日: ⑤____ ,_⑥ _____,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乙:

(1)《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摆脱烦琐公务束缚的句子是, 。

(2)《师说》中,韩愈认为“

专攻,如是而已”。

(3)《锦瑟》中“,⑥ ’’一联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三、(2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想者

【美国】阿尔弗莱德·科波

两个火箭分开半英里耸立着,而梦想者开始了他可怕的梦魇……在沙漠里黄铜色的天空下,这两个耸立的火箭看起来又高又亮。丹比穿着他笨重的压力装,站在那里看着它们。他的心在歌唱: ?这就是我生来要追寻的……?他让他的想像力奔驰,想像自己已经在空中,狂饮着造物者的荣耀。

?太阳和星星在紫色的天空中一起闪耀着,而在下面的地球只是一堆绿尘……?他想。 佛得曼碰了碰他的肩膀:?准备好了吗?’’

丹比回到现实并点点头,随着佛得曼和一小群技师穿过沙漠向火箭走去。发射器的内部就像 一个冷冷的洞穴一样。丹比让他自己融入那冷冷的气息中,他拉下一个手套,露出手臂让佛得曼注射。这个精神医生安静地准备注射器。现在,他转身向下看着丹比。

?好了,可以打针了。"他安静地说,?这会让你在最难过的那段时间好好休息。’’

技术人员完成了他们的检查。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过来祝福丹比,然后鱼贯走进炽热的日光中。

?你很确定??佛得曼问,?你真的要去吗?’’

?天啊!?丹比想,?他竟然问我要不要去!我一生等待的就是此刻。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梦想着它,为它而活,佛得曼竟然问我要不要去!?

?是的,’’丹比说,?我要去。我赢得这个权利了,对不对?’’

精神医生虚弱地笑一笑:?你赢得这个权利,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孩子,想一想,你一生在追求一个梦,现在你正好抓到它,你花了许多年梦想你会是第一个上月球的人,但……?

篇二:2015高考三模 安徽省合肥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篇三:高考备考资料精编_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略解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略解

古文诗歌阅读

0519 0922

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 略解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综述】

期待已久的三模试卷终于撩开了她的面纱,像以往一样,三模试题总给人以惊喜,守正与创新、继承与预测,相辅相成。纵观三模试卷,题目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5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试卷总体难度应该低于2015年高考,但与前两次模拟大体一致。注重基础考查,题型、考查点等稳中有变,涉及了诸多热点,也体现了今年考纲和我省《考试说明》中的细微变化。 本人一直认为,研究合肥模拟考试,应该把三次模拟当作一个整体来把握,每次模拟试卷都各有所侧重,与前两次模拟相比,三次考试无论是考点还是试题形式均有互补之势:首先看考点上形成互补,如第5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一模为“乃、以、为、所”,二模为“者、乃、而、于”,三模为“且、则、其、之”;第15题,一模、二模都是字形,三模考查的是字音。其次看试题形式上形成互补,如语言表达类试题,一模考查“一句话新闻”、“连贯与排序”,二模考查“看图续写”、“嵌入式仿写”,三模考查了“连贯”、“图文转换”、“得体”;写作一模为标题作文,二模为材料作文,三模海是材料作文。再次看阅读文本的选材类型的互补,如文言文选材,一模为史书传记类,二模为小品叙事类,三模为人物传状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一模为散文的阅读,二模则为小说的阅读,三模为散文阅读。

题型上,三模的创新与预测是一大亮点,如18题的图标含义解读,所选的图标很典型,且难度又不是很大;20题是个极具语文味的题目,对汉语一些词语组合中的一个有趣现象进行阐释,所选的例词是一个状动结构(修饰关系)的词语,其特点是前面用来作状语的是一个名词,这又与文言文词类活用中“名词作状语”联系起来,很有创意,并且还涉及到修辞、仿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查。

本人最为佩服的是试卷材料的选择,与安徽卷在精神实质上极为接近,这也是其他地市的模拟试题不能及的。可见命题老师对安徽语文高考试卷研究之深刻、材料选择之精心、题目命制之严谨??这些都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去研究和体味。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生命”哲学 ①中国人对汉字情有独钟,把汉字看作一种特殊的“生命体”,且从中结晶出一种“生命”哲学。

②中国的文字最早称为“书契”,《说文解字·叙》中说:“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为什么叫“书契”?《尚书·序》:“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说文》:“韧,刻也,从丰,从刀。”丰,正是在木板、木块上刻记号的刀痕。

③后来又有了“文”与“字”的名称。《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繁殖;演变)而浸多也。”“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这就作为“生命体”来看待了。不过周代称“字”为“名”“书名”;称“名”“书名”为“字”,始于秦。可见把汉字看作“生命体”有一个渐进的认识过程。

④如果我们认识“字”的本义,就可以豁然开朗。《说文解字》:“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子亦声。”古时人和鸟生子称为“乳”,所以“字”就是生育、生殖的意思,“字”的结构就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

⑤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一直传承着。王安石《字说·序》说:“文者,奇偶刚柔,杂比以相承,如天地之文,故谓之文。字者,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无穷。如母之字子,故谓之字。”“如母之字子”,即像母亲生孩子一样,所以称为“字”。宋郑樵在《六书·序》中又谱写了一个复杂的汉字生殖、婚姻血统之谱系,如“二母为会意”,“一子一母为谐声”等,由生命的生殖进而拟出其家族与血缘的谱系来。

⑥汉字“生命哲学”的内容很丰富,先民不仅把汉字的产生视为“生命”的诞生,而且每个字被看成是“生命体”,尤其是书法家更是将汉字“人化”了,一个汉字可以赋予它骨骼、血肉、经脉、神情、风韵、气质。

⑦再如又有汉字的“生存哲学”。汉字始终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但是它成功化解了“生命”过程中的障碍与矛盾,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一路演变,继续着自己灿烂的生命之旅。21世纪的汉字依然生机勃勃,计算机的输入等问题也被解决了。汉字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才能始终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汉字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完善的生命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在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中,充分体现出汉字“生命哲学”的大智慧。 ⑧当然汉字“生命”的智慧、哲学,是由创造使用它的中华民族所赋予的。笔者由此想到了衡山大鼎:高99米,寓意中华九九归一;重56吃,寓意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鼎上铸有一万个不同的“寿”字,寓意祖国繁荣昌盛、万寿无疆。又想到:一万个不同的“寿”字,也寓意中国的汉字万寿无疆,中国的文化万寿无疆。

⑨这不又是汉字的“生命”哲学吗?

(选自姚淦铭《汉字文化思维》,略有改动)

1.联系下文,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最早被称为“书契”,传说由仓颉创造,意为刻痕于木,这是汉字产生的源头,也是汉字被视为生命体的开始。

B.“文”“字”是两个不同但关系密切的概念,“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被当作生命体看待的符号——“字”。

C.“字”的原意为生育、生殖,“字”的结构是妇人生子居住在房室中,源于《说文解字》的这一解读使它获得了生命意义。

D.汉字被看做生命体的理念,不仅是渐进的,也是传承和发展的,书法家为汉

字的“生命哲学”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解析:“也是汉字被视为生命体的开始”错。信息源于②、③段,“书契”最初称之为“文”,“‘文’与‘文’的结合孕育出新的‘生命’,也就是‘字’,这就作为‘生命体’来看待了”。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③④⑤段通过对古籍的充分引用和解读,准确生动地阐释了汉字产生是生命的诞生;⑥段强调书法家能赋予汉字生命特征,从而说明每一个汉字都是生命体。

B.⑦段先叙述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接着提及汉字发展中解决了计算机输人等问题,意在强调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汉字的生成与完善。

C.⑧⑨段对衡山大鼎的解读,形象地表明了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和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是汉字生命力的源泉,同时也体现了汉字“生命”的智慧和哲学。

D.全文总体为层进式结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说汉字是特殊的生命体,后深入到汉字的生存哲学;先说明生命哲学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后解释其本质。

解析:A项,“强调书法家能赋予汉字生命特征,从而说明每一个汉字都是生命体”错。原文是“书法家更是将汉字‘人化’了??”,二者并不具备因果关系。B项,“意在强调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汉字的生成与完善”,错。原文是“汉字必须与社会、语言的发展相随??”,主客体颠倒。D项,“层进式结构”错,第①为全文的总写。“由表及里”也不准确,“由表及里”是“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文章是从汉字的“生命”到“生命哲学”,不能看作是由现象到本质。

答案:C

3.汉字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请简要概括。(3分)

解析:善于读题的考生一下子就明白题目的指向——在新的环境下,汉字应该怎么生存与发展下去,对照原文,就能确定文本阅读区间——第⑦段,稍加概括,要点就拟出来了。

答案:(1)必须有一套能动的、卓有成效的生命机制与系统;(2)必须与社会、语言的不断发展相随;(3)必须要有本身的发展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吸纳。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驿卒佟锁住传[元]张养浩

延佑丁巳春,余以公籴①馆兴和者凡再月。驿卒有佟锁住为余言:“本江西泰和人,七岁时与群儿戏里中,为过骑掠而北。骑者饮于市,因货我于一目眇者。居数月,眇者又阴货我。闻土俗,奴亡而获者,必钳而黔之,用是佯以去故事新为喜。所过皆赪山,无城郭居民,少阴即风雪不可前。人以孳畜多寡为富贫,所衣皆皮毳,所食唯酮及胾,以氊为屋而居。主人以察罕名我,且授皮衣一袭、羊二千头,命服而牧之,且戒曰:‘羊有疾者、伤者、逸者,必汝挞!’距刍地二十里,每出必约他牧偕行。不然,则迷不能返。同牧者十数辈,皆中国良家子,为奸民所贩至此。一日,吾羊寝山麓,有牛百余,自绝顶奔饮于溪,羊不及避,而躏死十数。意其不免,决意亡去,夜则视穹庐有灯火者往宿焉。有问,则以蕃言答之,故无所疑讶者。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

余闻恻然曰:“我将复若闾里,与汝父母兄弟相见,何如?”乃叩头泣曰:“固所愿也!”即令有司移文傍近,给衣粮,护送其乡。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

盖闻古者,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力州,五州为乡,各设长胥师正等,使之相畴相保,盖所以几②奸民而防不虞也!故矫诬横行者禁焉,淫怠奇邪者禁焉。况保息之制六,而慈幼居其一,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司民氏掌之,以协孤终。于斯时也,使有奸民,亦无所窜其手。故下之所以事上者,靡微不綦。此无他,保之不失其所而已矣。

又闻古者,国有饥民,则人主不飨;有冻民,则人主不

裘,其视民之重如此。由秦毁先王之制,官与民判焉不相预,甚者听其自生、自死、自强、自弱、自仁、自鄙,名置侯牧,实与无均,又藉以为侵牟奉己之资。呜呼,欲其父子相安,昆弟、亲戚、闾里相爱,尽力以事其上,得乎?故余为传其事,并及古者安民之法,庶使当路者得以上闻,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选自《张养浩诗文选》)

[注]:①公籴:公家采办粮食。②几:法禁、限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以公籴馆兴和者凡再月 馆:寓居

B.因货我于一目眇者 货:买来

C.以协孤终协:帮助

D.或于治理有裨万一焉 裨:益处

解析:“货”在古汉语里既有“收买、买进”的意思,也有“出卖、卖出”的意思。从上下文很容易判断是“出卖”的意思。可以看作训诂中的“反训”,如柳宗元《永州八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中的“货”、“售”都是属于该种语言现象。

答案:B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授皮衣一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不然,则迷不能返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意其不免,决意亡去 则或咎其欲出者

D.其视民之重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解析:“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前者为连词,并且;后者为副词,将要。B项,都是连词,前者表承接,就;后者为转折关系,却。C项,都是代词,前者指代自己;后者为远指,那,那个。 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佟锁住本为江西泰和人,少年时被过路的骑兵强抢转卖到北地为奴,替人牧羊。当时和他命运相似的人不在少数。

B.佟锁住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善于保护自己,在难逃责罚时,他选择了主动逃跑,并能抓住时机,最终回到家乡。

C.认为,借鉴历史,效仿古人,加强基层行政管理力度,对奸民实行专项管理,或可禁绝元代人口贩卖严重的现象。

D.借为佟锁住作传之名,行针砭时弊、向朝廷献策之实,他向往的社会是君主爱民保民、百姓相安相爱的理想社会。

解析:“对奸民实行专项管理”错,于文无据。

答案:C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值使者,具诘所从来,遂跪语其故,意若见怜,乃辍一骑乘我,始至此矣。(6分)

译文:

(2)天下似此者何限,庸能尽使遇余若此子耶?(4分)

译文:

解析:第(1)句关键字词“会值”(恰好、正逢)、“诘”(问)、“见”(单指一方,我)、“辍”(取)、“乘”(使动用法,让??骑)等,语句要通顺。第(2)句关键字词“限”(数量上的限制,即多少)、“庸”(怎么)、“使遇余”(省略句,使之遇余)等,语句要通顺。

答案:(1)(6分)恰好遇到使者,详细地问(我)从哪里来,于是(我)跪着告诉他缘由,(使者)神情像可怜我,于是让出一匹马给我骑,(我)才到了这里。

(2)(4分)天下像他这样的(不知道有)多少,哪里都能让(他们)像这个人一样遇到我呢?

参考译文(来自网络,稍加修改):

延佑(元仁宗年号)丁巳年的春天,我因为公家采办粮食寓居在兴和共两个月的时间。驿卒中有个名叫佟锁住的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自己本来是江西泰和人,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家门口玩,被路过的一个骑马的人抢去带到了北方,骑马的人在街上饮酒,于是就把我卖给了一个瞎子。居住了几个月,瞎子又偷偷地把我卖掉了。我听说当地的风俗,奴隶逃亡后被抓获的,必定会被用铁圈套住脖子并在脸上刺字,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假装把离开旧主人侍奉新主人当作是高兴的事情。经过的地方都是红色的山,没有城镇和居民,天气稍微阴一点会有大风大雪,不能前行。这里的人会根据畜养的牲口多少来分别贫富,穿的都是动物的皮毛,吃的食物也只是些奶酪和大块的肉,用毛毡子做成房屋来居住。主人给我起名叫做察罕,并且给我一套皮衣,二千头羊,叫我穿上?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缓笕シ叛颍腋娼胛宜担骸绻蛴猩〉摹⑹苌说摹⒍У模欢ǎㄓ闷け蓿┩创蚰愕模 嗬肽脸∮卸镌叮看纬鋈ケ囟ɑ嵩忌掀渌拍恋囊黄鹑ィ徽庋幕埃突崦月范荒芑乩础R黄鸱拍恋挠屑甘?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都是中原一带的良家子弟,都是被那些奸民贩卖到这里来的。有一天,我放牧的羊睡在山脚下,(突然)有一百多头牛,从山头上奔跑下来,到小溪里饮水,我的羊来不及躲避,被踩死了几十只。心想这次一定会免不了受到抽打,就决定逃离这里,在黑夜里我看到有灯火的蒙古包就往那里借宿。要是有人问起,就用当地的蕃语来回答他,所以,没有碰到过怀疑我的人。恰好遇到了(中原地区)来出使的人,详细地审问我的来历,于是我便跪下告诉了其中的缘故,(使者)的神情好像挺同情我,于是,牵出一匹马来让我乘坐,我才到了这个地方的。”

我听到后满怀同情地说:“我将要把你送回你的老家,与你父母兄弟相见,怎么样?”于是跪在地下叩头哭着说:“这正是我本来的愿望啊!”随即命令官员写公文给附近的官府驿站,供给他粮食,护送他回乡。天下像这样的事有多少啊,怎么能使像他这样遭遇的人都遇到像这样的人而(让他平安回家)呢?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