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的写作技巧
篇一:申论写作技巧:你不可不知的申论阅读技巧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得阅读者得申论。申论分数的高低取决于阅读质量的好坏。快速而准确的阅读材料,是作答申论,提升分数的基础环节。阅读不到位,忽视材料盲目作答,虽能下笔千言,但会离题万里,白费功夫。
一、读什么
就申论材料主题而言,通常选材经济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如雾霾、道德素养、交通拥堵、设施建设、教育就业等等。极少或从不涉及如谈美、谈秋、谈中国人的自信力等文学性、理论性、学术性话题。
1.抓关键词句
鉴于主题性质,申论材料的体裁也以议论为主,较少出现通篇抒情或记叙。既然是议论性文段,就决定了每段材料必有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一个段落就是围绕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展开论述,除中心思想和观点外的其他表述,均是解释说明观点,为其服务的理论型、评论型、事例型材料。
因此,我们要读的关键词句就是每段的段落大意,文段主要观点。例如:
示例:
本段大意是最后一句“一个有个性的、有志于对民族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城市,必须要有自己鲜明的精神气质,要有自己特有的精神内涵。”而前面的论述则引用社会学家观点,以雅典、威尼斯、佛伦萨等城市举例,使用引用和举例论证方法提出观点。这些论述非常充分,并且很有见地,但本身没有实际作用,是为主要观点服务的。在申论作答中,如题目为“请概括材料主要内容,50字左右。”则答案为最后一句,是采分点能得分数,其他表述不得分。
2.辨词句功能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www.zgsydw.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申论给定材料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为作答提供的作用不同。从功能分析,有些段落是专门提出申论主题、交代背景的,有些段落是侧重讲具体问题和现状的,有些是交代原因、有些是揭示重要性、有些是强调危害、有些是提出对策的。还有些段落起到解释概念、承上启下或者过渡等作用。
因此,为了便于作答,可以从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五个维度对关键词句进行分类。例如:
示例:
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要点。
申论材料的作用有多种,除以上5个维度外,还有解释概念,论述特点、争议的观点等信息的要点。作答时考生应掌握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作答要求,对材料进行针对的筛选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怎么读
(一)用勾画法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www.zgsydw.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二)做批注
如同以上示例,在申论试卷左右空白处做批注。批注的内容为,应指明关键词句的功能。如果是交代原因的句子,批注中写上“原因”字样。如原因多种,则有必要写标号,即“原因1、原因2、原因3??”。有些段落的观点不是很明确,需要考生自行总结,因此,批注中也要把观点的主要内容简略地写出来。
(三)首尾句法
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和数据组成的材料中,段落首句或尾句是主要观点。例如:
示例:
对数据型材料,多关注首句尾句或数据支撑的观点。
(四)标志性词汇法
阅读理论型、事例型材料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标志性词汇抓材料关键词句。
示例: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www.zgsydw.com/liaoning/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本段论述重点为提出解决根雕艺术衰落的措施。从阅读方法上,注意领导讲话,通过标志性词汇“说”提出观点。在给定材料中出现诸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表明观点内容的词汇,还有“认为、强调、断定、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提出观点的词汇,其后紧跟的表述都应是考生注意的内容,采分点所在。
(五)关联词法
阅读理论型、事例型材料的方法之二为,通过关注关联词抓段落观点。
表明观点的关联词有:
1.因果关系
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2.转折关系
如:虽然/但是,然而,其实,但
3.递进关系
如:除此以外,同时,还,不但/而且,甚至
4.并列关系
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
示例:
在大部分申论材料阅读中,关联词对答案要点的揭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www.zgsydw.com/liaoning/
篇二: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申论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科学的学习申论
各位考生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交流一下申论这门课的学习。对于申论这门课大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这门课还是很难学的。因为我们申论考试的成绩是非常不理想的,尤其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考试中,申论的平均成绩只有30多分。那么为什么申论的成绩会这么低呢?根据我们对考生的观察及自己的调研,我们发现考生对申论的不理解是导致成绩低的主要原因。这种不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命题原则、命题思路不理解;
第二,是对申论的答题方法、答题技巧不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申论基本的命题机理以及答题方法和技巧。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什么是申论。根据08年和09年申论的考试大纲,我们发现申论实际上就是通过热点锁定问题,然后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认识,进而形成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思路和解决原则,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是申论。这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讲如何把握申论。
申论考试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和政府机关选拔合适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才是适合的呢?06年以后申论考试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注重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为注重考核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重。其中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也就是通过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来考核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分析问题能力强的人才是国家和政府机关要选拔的人才。
申论试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卷头。第二部分是注意事项。注意事项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变动的,但考生也要在考试前浏览一下这部分内容,以免有所变动。其内容包括考试时间、基本的考试题型以及提醒考生哪些题目是仅限行政执法类或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的等一些注意事项。第三部分就是材料。材料内容比较繁琐复杂,除了由文字和数字组成外,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图表。材料字数在5000~8000字之间,篇幅一般是12则至19则。通过锁定社会热点来考核,目的就是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这也是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第四部分就是作答要求。
二、申论考试的实质
我们考生会觉得申论考试很神秘莫测,其实申论考试实质上就是一个问答形式。问焦点就回答焦点,问启示就回答启示。那么如何去应对这种问答模式呢?既然是问答模式,那么首先就要清楚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在作答时要注意审题。要清楚是要求我们概括问题还是概括内容,是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对策还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是针对主要问题写文章还是针对问题写文章。这些区别考生要把握清楚。对于“答”我们要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审题、答题方法和技巧,是公务员考试的基本要求。
第二,申论是对考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尤其在06年考试大纲
改革之后,更注重考核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要注意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三,申论考试的命题原则就是作答原则,即答案都在材料中。这包含以下三种形式:
一、答案的要点体现在材料中,考生要注意挑选要点。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概括类的题型。二、答案的思路、原则体现在材料中。这种形式可以对应对策性的题型。三、答案的主题、主旨、精神体现在材料中。这种形式可以对应文章类的题型。
三、申论材料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申论材料的特点。材料字数在5000~8000之间,由12~19则材料组成,围绕同一个主题、遵守同一条边界来展开。每段材料之间有或大或小的关系。材料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生态的材料,一种是人为加工的材料。原生态的材料主要体现在调查报告和访谈类的材料。原生态材料的特点是逻辑性比较乱。对这种材料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主线、大幅缩减材料。而人为加工的材料是人为选择的一则一则的材料组成的。这种材料的逻辑性比较强,应对策略就是仔细分析每一则材料并分析材料背后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每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热点的选择上在06年以前还是有一些约束的,第一,特别宏观的问题比如节能减排,是不会考的,对于这种宏观的话题只能从某个角度切入来考核。第二,特别微观的问题如“范跑跑”事件也是不会考的。第三,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敏感事件不会考,比如民主改革、多党政治、三权分立等话题。第四,没有定论的问题不会去考。比如房价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话题不会考。但是06年改革之后,这些约束逐渐被突破和改变。媒体关注的话题都有可能考,比如政治体制改革中乡长、镇长的直选等话题有可能考。尤其要关注07年11月至08年11月之间形成的一些阶段性热点。
申论材料的组织上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通过多个相互联系的材料来反映一个共同的主题。比如通过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药品安全等安全问题来突出反映我国公共安全形式。第二,通过同一个背景来挖掘多个主题,比如去年南方发生的雪灾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核:一、考核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二、我国政府在救灾体制上出现的问题。三、考核我国电煤短缺问题。四、考核我国南宁地区生态破坏后的再保护问题。
四、申论作答的基本流程
首先要浏览题目,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主旨、精神。接下来要浏览材料,了解材料的字数、难易程度、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就要仔细阅读材料,认真分析提问再逐一作答。这个过程可以列一下提纲或要点。在作答时间的分配上,浏览题目可以用1~2分钟,浏览材料可以用1~2分钟,阅读材料可以用30~40分钟。在作答时可以根据分值来安排时间,比如某道题分值为15分,就可以用15分钟来作答。
从整体上应对申论时,首先要以政府的角度来作答。当我们进入考场后,我们就要以公务员的身份、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要求考生不能从行政相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PPA事件,有位考生作答文章的题目是“为康泰克鸣不平”,这样就不是从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作答时在态度上要从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视角来作答,不要挖苦、讽刺和抱怨。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之中,倡导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关
于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要掌握以下几个大方向:市场监管、经济协调、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第二,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对热点简单的背诵和记忆。因为申论着重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对于热点的分析可以采取设置问题进行回答的形式。第三,复习备考时最好练习历年真题,因为一些模拟题不能真实的反映命题趋势和方向。考生在练习时,要把答案具体内容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而不要只罗列要点,要认真的写全面。然后就是修改过程,把自己写的答案与相对标准的答案对照,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这也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第四,备考过程中要注意字迹的练习。因为字迹是决定加分或减分的一个因素,字迹清晰与字迹模糊之间能差2分。考生可以将做题与练字的过程同时进行。
五、申论备考要求
备考过程主要掌握五个环节、四个本质能力和一个灵活性。五个环节主要是阅读、概括、对策、分析、文章。四个能力是指概括能力、对策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
1、阅读
阅读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作答水平的高低。很多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后仍不能进行很好的作答,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读懂材料,没有将材料的隐性信息和整体性信息全部挖掘出来。
阅读环节是有一定的框架的。既然申论主要考核的是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材料的供给主要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因此考生在阅读时也要围绕着问题来读。首先我们要在材料中读出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看材料中是否有对这个问题原因的分析,是否有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以及是否有从政府角度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这样的框架着重注意两点:第一,对于主要问题的提出,材料会以辩证的形式提出。比如行业协会是一个权威性的中介社会结构,在功能上甚至超出政府。然而它也难免要面对一些尴尬问题。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辩证的形式提出主要问题。第二,找出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首先考生要通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解决的对策。而且还要注意政府出台的一些规范性的政策性的文件。这些也是对策的来源。另外还要注意一些领导的讲话,尤其是副市级以上领导的讲话,这些都是对策的来源。此外,还有一些专家的建议也是对策的来源之一。当然还有一些对现象的分析和描述,以及对作用和影响的描述,都有可能是对策的来源。
在如何阅读的环节中主要有两种方法:关键句法和眉批法。关键句法就是找到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对于概括整段材料起着关键作用的句子。比如首句、尾句以及转折性的句子等中心句。在阅读时还要注意一些标准句。虽然这种句子对概括材料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后面写文章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眉批法就是把整段材料的意思用比较简短的话概括出来,标注出来,对阅读起到提示作用。眉批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把每则材料的意思概括出来之后,还可以把主要问题、原因、对策、影响分别列出来并与相应的材料对应。
在阅读技巧上要注意详读和略读的问题。详读主要是针对一些关键句、关键词后面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句子。比如“目前”就是一个关键词,其后面的句子就是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句子。还有“这意味着 ”、“这强调”、“说明”、“但是”、“然而”、“与??相比”等词。详读还用于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性的段落以及具体提出对策的段落(上文讲到的对策的来源)。
略读主要用于阅读一些数据、例子、人物以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对于这些我们要读出其背后反映的观点。
2.概括
概括环节的本质精神就是要具有客观性。考生在作答时要依据材料、尊重材料、来源于,不能脱离材料主观任意发挥、不能主观推论。主观主要包括命题人、材料、考生的主观。命题人的主观,体现在提问的设置上,考生要读出问题要说明的是什么。材料的主观,考生要分析阅读材料并清楚材料要表明的观点和意思。考生的主观就是考生要挑选要点,赋予逻辑,反映材料的主观。
概括类题型主要有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主要内容两种。主要问题和主要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联系就是二者都要客观的进行概括。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下,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概括主要问题。区别主要是在内涵、外延、作答思路上的区别。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即包括什么。那么主要内容的内涵就是指材料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要点。主要问题的内涵是指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不足和急需改进的地方。在外延上,主要内容的范围是大于主要问题的。在作答思路上,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原则是要有逻辑的贯穿要点。首先要有一个主线,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又分为两个小思路:第一,提出问题—说明情况—分析原因—解决对策。第二,缘起—现状—原因分析—结论。另外一个主线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即:产生—发展—高潮。比如PPA事件就可以按这种思路进行概括。第三条主线是按照事件的构成因素进行概括。比如食品安全问题。其构成因素包括采购 —加工—生产—销售。第四种思路就是灵活概括。
概括主要问题的思路有罗列法和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法。罗列法就是把主要问题逐条列出来。在形式上应采用“第一,第二,第三??”或“一是,二是,三是??”等规范写法,杜绝使用阿拉伯数字或大写的“一,二,三??”等不规范的写法。围绕主要问题展开就是要提出主要问题及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部分),并看材料中是否有关于主要问题的原因、影响、对策的分析(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字数上要占据整个篇幅的3/4~4/5,第二部分用几句话概括就可以了。如果主要问题能统合材料的主旨就采用围绕主要问题展开的方法,否则可采用罗列法。
概括类题型还有一些,比如摘要,即要概括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又比如情况反映题型,其大体等同于主要问题的概括。在形式上要加“情况反映”这个标题。还有概括主要信息的题型,可以等同于概括主要内容。第四种题型就是会议材料整理。要以秘书的身份做会议材料整理,大体也等同于主要内容的概括。第五种题型就是关键词和背景情况链接。关键词主要是一些重要的能概括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实词。如“十七大”、“民生”、“汶川地震”,“生态文明”等关键词。背景链接是围绕关键词展开的,就是从材料中摘录一些语句,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阐释。比如做十七大的背景链接,那就要从材料中寻找十七大的时间、地点、与会领导、通过的决议、会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概括类题型的作答流程是分析提问—挑选要点—赋予逻辑—成文。在概括类题型中要注意一些超级抽象概括的问题。比如一则访谈类的材料,有的考生将其概括为其主要写了十七大的内涵、作用、创新意义和落实。这种就属于超级抽象概括,是不正确的。题目要求考生概括的是具体的内容而不是一些抽象的东西。考生在作答时要避免发生这种错误。
3.对策
对策环节主要是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对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问题。对策的形式包括铺垫、可行性对策、结尾三部分。主体部分是对策的可行性部分,结尾部分可省略。铺垫写法灵活性较强,可长可短。其包括三要素:针对的问题、作为的角色、解决方法。例如电动车的问题,可以这样写“针对电动车增多的问题,作为市政府,本着方便百姓、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如下措施处置。”作为的角色有时可以省略不写。当对策的字数要求在100字左右甚至更少时,那么铺垫就要写得简练些。比如职业乞丐问题,就可以这样写“针对职业乞丐问题,做如下处理”。如果铺垫字数过多就会造成头重脚轻的错误。对策的提出要针对材料所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提对策,不要主观发挥。对策的可行性方面有三部分组成:相关部门、具体对策、作用意义。例如电动车问题可以这样写:“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守法的观念,守规上路行驶,减少电动车造成的安全事故。”在完善对策时要结合材料,材料中有一些对策的提示。如果材料中没有提示,就需要考生通过自己日常生活的积累作答了。在对策环节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不能把文章的主体放在原因的分析上,“因为??原因,采取??对策”的模式是不可以的。而是要把主体放在具体措施和作用意义上。如果题目明确要求分析原因,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总体列出原因再写出对策,一种是一一对应列出原因和对策。
4、文章
文章环节有题目、论点、论证关系、开头、结尾和语言。题目要与材料的主旨相一致:题目要与作答要求相一致,即区分是针对主要问题还是针对主要内容。题目要提出论点并且鲜明。题目结构是主题词加核心思想的形式,比如“建设生态文明 重在制度建设”。如果题目字数超过一行可以精简文字或者采取主副标题的形式。副标题要在主标题第三个字下写。论点就是中心论点,分论点要和中心论点相结合,文要对题。分论点的第一部分是要对现状进行描述,突出问题。第二部分要分析影响,可以包括基本面和理论面分析,理论面的分析可以突出考生的理论水平。第三部分是解决问题。第四部分是作用和意义。论证结构上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并列式和递进式的结构。文章开头第一段要提出问题,第二段要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要辩证的提出;分析问题之后要点题。文章要按照这样一种模式:铺垫重要性—总结观点—作用意义。最后就是结尾。语言上则要求准确、规范、流畅。
申论万能写作模式
08年公务员考试辅导:申论写作套路万能模板
第一节 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篇三:申论文章写作技巧
申论文章写作技巧
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文章,不仅要分析深入、对策全面准确,同时还有一些其它的要求。下面我们将申论文章写作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大家一一列举,以便大家能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写作依据。
写作语句中常见的错误认识
樊政:申论文章写作中有一些常见的论述错误是要尽可能避免的。前面讲到过申论文章与高考作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高考作文仅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而申论文章是对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公务员的素质所进行的测评考试。其对考生思想认识准确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在申论文章作答中,一旦出现论述错误被判卷老师注意到的情况,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樊政:在申论文章中不允许有认识上的错误。不允许有违反法律常识的错误;不允许有违反政策常识的错误;不能有偏激的、绝对化的语言;不能有由于对社会实际情况认识不清所造成的论述上的错误。
由于申论考试对考生认识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对考生在申论文章中出现的认识问题是要严格扣分的。很多判卷老师普遍反映考生申论文章分数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并不是文章内容上不合要求,而是字里行间经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错误。
为了能够尽快帮助大家提高申论写作水平,避免发生以上的错误,笔者将常见的错误归纳总结,组成了以下题目。相信通过这道题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帮助。(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樊政:下面我们看这道题:
从申论文章写作的角度看,以下哪几句话存在较为明显的认识性错误:
1. 矫枉难免过正,对于很多屡禁不止的问题,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2. 坚决作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
3. 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环境监督、监察的立法
与执法工作。
4. 就业是民生之本。以农民工为主的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客观上造成了
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
5. 我们不得不看到,近些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比较失败的。高等教育盲目扩大
招生是高校改革失败的首要原因。
6. 所有问题上老百姓?骂娘?都是完全有道理的。患者利益主体缺位的问题根本
没有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7. 积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的发展,努力打造创新型经济。
8. 户籍制度改革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尽早出台《户籍法》,用法律手段规
范户籍制度改革。
9. 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存在的权力寻租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最重要根源之一。
10. 很多证照不齐的小煤窑,不仅违规开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更主要的是很
多违规操作造成了极大的事故隐患。这些问题屡禁不止,恶性矿难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重病须用猛药,乱世须用重典。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排除各种阻力,坚决取缔违章小煤窑。
11. 我们应当尽力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切都政府包办代替的行为,而应该提倡
?无为而治?,尽量交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在市场面前政府宁可?缺位?不可?越位?。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
12. 食品安全问题责任重大,关系着广大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俗话说:
?无商不奸?,失去了监督,问题就会出现。只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描述贫富差异所带来的不公正现象。贫富
差距近年来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
14. 保护环境是压倒一切的任务。为了民族的为来,为了人类的未来,不惜代价坚
决作好节能增效、控制污染等工作,是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
15. 严厉打击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等医疗机构或不具备行医资格的小诊所。
杜绝非法接生现象。
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上15句话,测试自己能从中找出多少问题。
实际上,以上15句话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错误,都是笔者根据平时学生们所做的申论作业总结出的常见问题。这15句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基本上将常见的错误类型覆盖全面了。
第一句是考生常常出现的错误。依法办事,依法处理问题,这是公务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坚决所依照的一个基本原则。无论问题多么严重也必须在依法执法的前提下依法办事,依法打击。“矫枉难免过正”容易给人一种不依法办事、依法处理的感觉。这样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这句话应该改成:对于很多屡禁不止的问题必须依法严厉打击,重拳出击、决不姑息。(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二句话:“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这句话初听上去似乎很有力度。但是,“打一场×××的人民战争”这样的提法不是可以随便使用的。比如,“打一场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这就需要全民总动员,人人参与。尽管“打一场×××的人民战争”是一种修辞方法,但是申论文章的写作标准是要以一个公务员的认识标准去写作。“打一
场×××的人民战争”不能随意使用。比如笔者不久前在某知名高校的校园内看到过“上上下下齐动员,轰轰烈烈地开展一场打击盗窃自行车犯罪的人民战争”的横幅布标。这样的口号、标语尽管对犯罪分子有相当的威慑作用,而实际上并不是非常严肃的标语口号。这是将“人民战争”这一非常严肃的概念庸俗化了。
类似的问题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比如某小区内悬挂着“打一场消灭蚊蝇的人民战争”的标语。这样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居民委员会的大爷、大娘如此宣传尚可理解。但作为申论文章这样严肃的文体中就不允许出现了。说一句戏言,真的打一场打击盗版光盘的人民战争,某些普通消费者的立场还不一定站在“战争”的哪一方呢。笔者在街边市场就不止一次地见到过行人提醒卖盗版盘的小贩“城管、工商的车朝这边来了”之类的事情。这究竟是谁在“打游击”、在打“人民战争”?
当前的形势下,除了打击毒品犯罪等极个别问题严重、对社会危害极大、需要人人警惕、人人参与的问题以外,一般不能引用“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样的提法。(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三句,更是明显犯了一个低级的法律常识错误。各地政府不是立法机关,只是执法机关。立法工作需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去做。这句话应该改成:各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建立长效机制,做好环境监督、监察的行政立法与执法工作。
注意,各级政府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行政立法。
第四句,这也是考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以农民工为主的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进城市,客观上造成了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大。”表面看这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但实际上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之一。而且,事实上农民工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正是由于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的辛苦劳动才有了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没有农民工的辛苦劳动,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就业压力很有可能比现在还要大。所以这几句话既违反了我国最基本的政策,也不符合目前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这也是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常见的一类错误。
其实,上面提到的问题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认真备考,考场上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的申论文章中的每一句论断有依据。
第五句,“近些年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比较失败的。”这句话说得过分、偏激,也不符合实际情况。高等教育改革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能仅看到事物的问题,就全面否定。不能随便地说×××是失败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这也是取得的成绩。很多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能简单的一味否定,这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至于第五题后半句,“高等教育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是高校改革失败的首要原因?,应该改成“某些高等院校盲目扩大招生是目前高校改革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六句,“几乎在所有问题上老百姓骂娘都是完全有道理的”,这句话本身就是没有
道理的。发牢骚未必是有道理的,而且很多情况下牢骚是比较偏激的。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但这绝不代表任何牢骚都是有道理的。至于后半句,患者主体利益缺位的问题,是很受各级政府重视的。这句话应该改成:“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患者主体利益缺位的问题应更进一步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特此强调一下:类似这样“牢骚满腹”式的语言是不应该在申论文章中出现的。 顺便提到的是,患者主体利益缺位通俗地讲是指在医疗消费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在医疗知识、技术上处于强势地位,患者一般情况只能“谨遵医嘱”,而造成的交易过程中的被动。
第七句,这句话的错误在于限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始终是目前中国民生中的重大问题。由于我国的不充分就业人口基数极大,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既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绝对竞争优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并不矛盾。这句话应该改成“积极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限制传统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模式
第八句,这一句的错误也是考生常犯的错误。不能什么问题都强调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很多问题的相关法律已经比较健全,问题出在执行机制。有些问题不能很快通过立法的办法来解决。因为法律本身是具有高度严肃性的,不能轻易更改。很多问题是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之后才能立法的。法律有其滞后性。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改革中,由于户籍制度牵扯到了教育升学体制、劳动就业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户籍制度的改革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摸索,不应该强调尽快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顺便提一句,2006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主题就是“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第九句,可以说这一句是以上十五句中问题最大的一句。但是这样的问题在考生中居然也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出在“很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存在?这样的错误表述。腐败分子终究是极少数,第九句中这样的论述打击一大片,显然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另外,权力寻租是目前腐败的一个常见的现象,而不能说是根源,这也表现了这句话作者认识上的模糊,幼稚。这句话应该改成“极少数分子的权力寻租行为是当前腐败问题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十句,这句话只有一个问题,即“乱世需用重典”。目前的中国社会,无论纵向地与历史作比较,还是横向地与其它国家作比较,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空前稳定的大好局面。“乱世用重典”这样的情况不符合目前的形势。很多考生喜欢用这种偏激的词句,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个错误。
第十一句,这句话所犯的错误也是很不应该的。首先政府在市场面前是既不可“缺
位”也不可“越位”的。同时也不应该提倡“无为而治”。“打造有为政府”是常见的一个口号。至于“尽量交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调控”,这样的说法也不准确。因为有些事情是可以基本交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调控的,比如向服装行业、家庭装修等等,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完全交于市场来控制的,比如,医疗行业、教育、公共交通等公益性很强的行业。(源自正灵樊政公考名师团队)
再有,“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政府要做的工作很多,当然不能说成是首要职责是维护市场秩序。这句话应该改成:“我们应当尽力摒弃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切都由政府包办代替的行为,该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控的就要交给市场。在市场面前,政府既不可‘缺位’,也不可‘越位’,维护市场秩序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第十二句,这句话的主要问题在“无商不奸”四个字上。无商不奸打击面过大,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工商业者是遵纪守法的。在申论文章中不应该有“无商不奸”这样的偏激的语言。
第十三句,这句话的问题是夸大其词,耸人听闻,过分地夸大了社会问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现在的中国社会事实并不相符。
当今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实际上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尽管相对贫富差距在拉大,但是绝对赤贫者却在日益减少。换句话说,是在大家都在变富的过程中,相对的贫富差距在增大。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在拉大,而社会却依然稳定的原因。所以,作为一个准备参加申论考试的准公务员更应该深入、客观地看待目前中国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而不能一味地毫无水平地抱怨、夸张。
第十四句,这句话也是语言上非常过激的错误。环境保护是重要的任务,但是把它说成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就显得偏激了。说成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也是有失偏颇的。应当说是头等大事之一。这句话还有两个错误。“不惜代价,坚决做好节能增效,”中的不惜代价显然过分了。再有,“节能增效”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一种提法,现在更加科学的提法是“节能减排”。有些词汇,比如现在的“又好又快”与过去的“又快又好”,尽管是细微的差别,但是也体现出了政策上明显的调整。包括“节能增效”与“节能减排”的差别也很明显。“节能增效”,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效益。而今天我们“节能减排”,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污染,有些情况为了节能反而要增加一些投入。但是,为了环境安全,还是要“节能减排”,这与“节能增效”就不同了。些许的差距实际上表现了政策的不同,这也是考生应该注意的。
第十五句,这句话犯了一个比较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严厉打击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这样的提法当然不对,小医院、小门诊、小卫生所如果是正常注册、符合规定、手续齐备的,不仅不应该打击,而且应该鼓励保护。另外这句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非法接生”这个提法不对。目前我国没有对接生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制定的相关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