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续写堂吉诃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33:16 体裁作文
续写堂吉诃德体裁作文

篇一: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24岁时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4年后结束了军旅生涯踏上返国的归途。不信的是,在途中遭遇海盗,被掳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塞万提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却均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勇气与胆识却得到俘虏们的信任与爱戴,就连奴役他们的土耳其人也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直到他34岁才被赎回。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腓力普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担任过军需官,税吏,又数度被陷害入狱,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在塞万提斯的诸多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段落摘要: 可怜的绅士被诸如此类的话语搅得神魂颠倒,为了弄懂和揣摩其中的涵义竟至彻夜不眠,其实,即使亚里士多德专门为此而再世也未必能够说出什么名堂来。他尤其是对堂贝利亚尼斯致人和自身所受的刀剑之伤不能理解,因为,依他推断,虽经高手调理,终究难免在脸上和身上留下累累疤痕。不过,尽管如此,他倒是对作者在书末留下将续写那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的承诺颇为赞赏,而且也曾无数次动过提起笔来,如书中许诺的那样循其思路将之补足的念头,若不是中间不断产生许多更为重要的想法,他无疑会这么做,而且也肯定能够如愿。 他曾多次同当地的神父卜位西古恩萨毕业的博学之士)争论英格兰的帕尔梅林和高拉的阿马迪斯之间,到底谁是更为出色的骑士,不过,该村的剃头师傅尼科拉斯认为他们俩谁都不及太阳骑士,如果说有谁能够与之相比的话,也只有高拉的阿马迪斯的兄弟堂加拉奥尔,因为此人充分具备各种品德,不是个忸怩作态的骑士,也不像他哥哥那么动辄就涕泪纵横,而论骁勇,却决不逊色。 总而言之,他是那么沉迷于这类书籍,以至于晚上从黄昏读到黎明,白天从日出读到日落。这般废寝苦读终于耗尽了他的脑汁,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脑袋里装满了从书上看来的什么魔法、打架、挑战、对阵、伤残、调情、恋爱、忧喜以及其他种种难以想象的荒诞至极的胡言乱语,而且内心深处,还以为读到的那些瞎编出来的异想天开的东西全都确有其事。对他来说,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信史可言。他认为熙德·鲁伊·迪亚斯确实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骑士,但又觉得他没法同只是一挥手中宝剑就腰斩了两个凶蛮的庞然巨人的火剑骑士相比。他更为赞赏卡尔皮奥的贝尔纳尔多,因为他曾经运用赫丘利悬空扼杀地神之子安泰俄斯的计谋,在龙塞斯瓦列斯将有魔法护身的罗尔丹置于死地。他还特别称颂巨人莫尔干特,因为傲慢无礼的巨人族成员中只有他温文尔雅。 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恩主,给她取了名字叫托波索之达辛尼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寨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 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 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对此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颇动感情地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一部史诗,而堂吉诃德是这部史诗中的英雄。堂吉诃德要维护的正义是和现实冲突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的目的(不论是否虚构)最终能够达到。抛开外表的滑稽,这部书讲述的是一部悲剧,正义在被捉弄的情况下产生的悲剧,英雄失败了。然而,更深的悲剧在于,英雄沉湎于自己假想的失败中,世俗的人继而调戏这种失落和悲伤。 《堂吉诃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谈及理想和现实,主观与客观,人性的复杂,宗教式的信仰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发现,任何事物因为复杂因素的存在而变成唯一的。 一部经典著作,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才会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译文出现,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堂吉诃德》就是如此。

篇二:《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堂吉诃德》读书笔记

《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年-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16世纪的西班牙,那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随着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促进了殖民主义的兴盛,西班牙逐渐成为称霸欧洲的强大封建帝国,但是西班牙的强盛极为短暂,专制君主腓力普二世对外发动多次失败的战争,既耗尽了国库的资产,也使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国内,封建贵族与僧侣还保持着特权,各种苛损杂税繁多,使得贫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更为突出,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尽管专制王权与天主教会勾结在一起,利用宗教裁判所镇压一切进步思想与人民的反抗,但人文主义思想仍然得到传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24岁时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4年后结束了军旅生涯踏上返国的归途。不信的是,在途中遭遇海盗,被掳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塞万提斯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却均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勇气与胆识却得到俘虏们的信任与爱戴,就连奴役他们的土耳其人也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折服。直到他34岁才被赎回。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国的塞万提斯,并没有得到腓力普国王的重视,终日为生活奔忙。担任过军需官,税吏,又数度被陷害入狱,他那不朽的《堂吉诃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监狱里构思和写作的。1616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在塞万提斯的诸多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出的作品。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经典段落摘要:

可怜的绅士被诸如此类的话语搅得神魂颠倒,为了弄懂和揣摩其中的涵义竟至彻夜不眠,其实,即使亚里士多德专门为此而再世也未必能够说出什么名堂来。他尤其是对堂贝利亚尼斯致人和自身所受的刀剑之伤不能理解,因为,依他推断,虽经高手调理,终究难免在脸上和身上留下累累疤痕。不过,尽管如此,他倒是对作者在书末留下将续写那永远讲述不完的故事的承诺颇为赞赏,而且也曾无数次动过提起笔来,如书中许诺的那样循其思路将之补足的念头,若不是中间不断产生许多更为重要的想法,他无疑会这么做,而且也肯定能够如愿。

他曾多次同当地的神父卜位西古恩萨毕业的博学之士)争论英格兰的帕尔梅林和高拉的阿马迪斯之间,到底谁是更为出色的骑士,不过,该村的剃头师傅尼科拉斯认为他们俩谁都不及太阳骑士,如果说有谁能够与之相比的话,也只有高拉的阿马迪斯的兄弟堂加拉奥尔,

因为此人充分具备各种品德,不是个忸怩作态的骑士,也不像他哥哥那么动辄就涕泪纵横,而论骁勇,却决不逊色。

总而言之,他是那么沉迷于这类书籍,以至于晚上从黄昏读到黎明,白天从日出读到日落。这般废寝苦读终于耗尽了他的脑汁,使他失去了理智。他的脑袋里装满了从书上看来的什么魔法、打架、挑战、对阵、伤残、调情、恋爱、忧喜以及其他种种难以想象的荒诞至极的胡言乱语,而且内心深处,还以为读到的那些瞎编出来的异想天开的东西全都确有其事。对他来说,除此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信史可言。他认为熙德·鲁伊·迪亚斯确实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骑士,但又觉得他没法同只是一挥手中宝剑就腰斩了两个凶蛮的庞然巨人的火剑骑士相比。他更为赞赏卡尔皮奥的贝尔纳尔多,因为他曾经运用赫丘利悬空扼杀地神之子安泰俄斯③的计谋,在龙塞斯瓦列斯将有魔法护身的罗尔丹置于死地。他还特别称颂巨人莫尔干特,因为傲慢无礼的巨人族成员中只有他温文尔雅。

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不朽的典型人物。书中写道,这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竟然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洛稷南提,找到了一柄生了锈的长矛,戴着破了洞的头盔,要去游侠,除强扶弱,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骑了驴儿跟在后面。堂吉诃德又把邻村的一个挤奶姑娘想象为他的女恩主,给她取了名字叫托波索之达辛尼娅。于是他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找寻冒险事业,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幻想中,唯心地对待一切,处理一切,因此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作城堡,把老板当作寨主,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店老板乐得捉弄他一番,拿记马料账的本子当《圣经》,用堂吉诃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着实打了两下,然后叫一个补鞋匠的女儿替他挂刀。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作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他把羊群当作军队,冲上去厮杀,被牧童用石子打肿了脸面,打落了牙齿。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他又把一个理发匠当作武士,给予迎头痛击,把胜利取得的铜盆当作有名的曼布里诺头盔。他把一群罪犯当作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要他们到村子里找女恩主去道谢,结果反被他们打成重伤。他的朋友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参孙·卡拉斯科假装成武士把他打翻了,罚他停止游侠一年??他闹出了很多愚昧的笑话,最后败归故里,但是可怜的堂吉诃德到死前才悔悟。

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等等。他越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桑丘·潘沙本来为当“总督”而追随堂吉诃德,后看无望,仍不舍离去也正为此。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过

这一典型,塞万提斯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义的终结。这一点恰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

书中除了堂吉诃德以外,他的侍从桑丘·潘沙也是一个典型形象。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先生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他的形象从反面烘托了信仰主义的衰落这一主题。堂吉诃德充满幻想,桑丘·潘沙则事事从实际出发;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堂吉诃德有丰富的学识,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诃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桑丘·潘沙是一个农民,有小私有者的缺点,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后来由于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离了职。他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潜先生在评价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这两个人物时说:“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但是堂吉诃德属于过去,桑丘·潘沙却属于未来。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日渐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诃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从创作方法上分析,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思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洲许多著名作家都对塞万提斯有很高的评价,如:

歌德:“我感到塞万提斯的小说,真是一个令人愉快又使人深受教益的宝库。”

拜伦:“《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雨果:“塞万提斯的创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主角与桑丘,骑着各自的牲口,浑然一体,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极……”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从艺术成就上来分析,《堂吉诃德》乍看似乎荒诞不经,实则隐含作者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作者采用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现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表达他对时代的见解。现实主义的描写在《堂吉诃德》中占主导地位,在环境描写方面,与旧骑士小说的装饰性风

景描写截然不同,作者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以农村为主要舞台,出场以平民为主,人数近700多人,在这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绘出一幅幅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的社会画面。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也是虚实结合的,否定中有歌颂,荒诞中有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对此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颇动感情地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

本书脱离了传统的骑士文学的悲壮和典雅;表现出了另类的骑士文学荒诞,仿佛是周星弛的无厘头电影这般那般。如果把《堂吉诃德》这部小说说是为了抨击骑士小说的话,那是把它放在当时的文艺复兴的文化氛围来说的,也许是刚好应了时事的发展。但是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作者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都写进去了,思想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现实,直至描绘了西班牙社会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班牙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一部百科全书。由此看来书中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流溢出的丰富的思想就远远不是出自要扫除骑士小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机。 其次,从艺术角度讲,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创作奠定了世界现代小说的基础,就是说,现代小说的一些写作手法,如真实与想象、严肃与幽默、准确与夸张、故事中套故事,甚至作者走进小说对小说指指点点,在《堂吉诃德》中都出现了。比如在堂吉诃德身上,愚蠢和聪明博学,荒唐和正真善良,无能和勇敢顽强就这样矛盾地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可笑但并不可不恶,甚至是相当可爱的幻想家.桑丘,这位侍从的性格特点与他主人之间,既有相同方面的陪衬烘托,也有相反方面的衬托对比,而且又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比之下,如果堂吉诃德是幻想型,那么这位侍从则属于现实型.他无论干什么,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现实利益,即使冒傻气时也不例外。他更不是一味的傻乎乎,在“总督”任上的那一番审案,也颇有那么一点智慧的闪光,如果说:堂吉诃德是一位聪明的傻瓜,那么桑丘则应该是傻瓜中的聪明人。除了这个两个个性突出,对比鲜明的主人公外,书中还塑造了700个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时代、反映现实,它所带来的意义,也许对于整天充斥着音乐影象电子多媒体合成的各种多维刺激的现代人感受不深,但是在当时,人们的唯一娱乐方式就是挑灯读书,因而能早在17世纪——文学刚刚启蒙复兴的时代,塞万提斯就写出了《堂吉诃德》,它给予近现代小说的发展就是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所以说他是现代小说第一人,正因为他是第一人,他的《堂吉诃德》对西班牙文学、欧洲文学,乃至整个世界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堂吉诃德》是一部史诗,而堂吉诃德是这部史诗中的英雄。堂吉诃德要维护的正义是和现实冲突的,然而他并不在乎他的目的(不论是否虚构)最终能够达到。抛开外表的滑稽,这部书讲述的是一部悲剧,正义在被捉弄的情况下产生的悲剧,英雄失败了。然而,更深的悲剧在于,英雄沉湎于自己假想的失败中,世俗的人继而调戏这种失落和悲伤。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堂吉诃德》必然具备着史诗主题,这种视角在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出一种真实性。他沉浸于自己的梦幻,不许任何人打破在肉体的摧残和言

语的论争方面,堂吉诃德都是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存在的。

《堂吉诃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使它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无论谈及理想和现实,主观与客观,人性的复杂,宗教式的信仰还是别的什么,我们都可以在其中发现,任何事物因为复杂因素的存在而变成唯一的。

一部经典著作,永远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给人以新的启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不同人生理想目标的人,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才会不仅当时会被译成多种文字,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会有新的译文出现,这就是作品的生命力所在。《堂吉诃德》就是如此。

篇三:吉诃德原则

“The Quixotic Principle: Cervantes and Other Novelists”

《“吉诃德原则”:塞万提斯和其他小说家》①

哈里·列文②

我的学生说《堂吉诃德》是我的“查理王的脑袋”③,因为我只要一谈小说就一而再地提到它。我认为《堂吉诃德》是不能不提的,因为它在小说的孕育和发展中发挥了典范的作用。我第一次接触它是读的英译本,读时简直是漫不经心的;后来我同意把它放入“大书”课程的教学大纲,然后我才着手阅读它的西班牙原文。在阅读中,我的西班牙同事Amado Alonso给予我大量的鼓励和不断的启发,我对这部小说的理解有许多都受惠于他。当然,我对《堂吉诃德》的主要兴趣在于它的催化作用,尤其是它对法国文学的催化作用,另外,我更感兴趣的是把促成这个作用的原则分离出来。因此,J. B. Avalle-Arce和E. C. Riley合编一本关于塞万提斯的西班牙语新手册,让我撰写其中的一章,论该书的影响,我当然很高兴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本文的英文稿发表于Morton Bloomfield编的《哈佛英语研究》第一册(Cambridge, 1970)。另外两篇相关的研究论文《塞万提斯的榜样》和《〈堂吉诃德〉和〈莫比·迪克〉》④见我的《批评的语境》一书。这篇文章所提出的“吉诃德原则”显然是我的《角门》一书的主要论题,但是,如果把这个原则从现代现实主义的语境中提取出来,它也许会显得更为突出。

我们这里遇到了一个悖论:一本关于文学影响,其实是反对文学影响的书,却赢得了如此广泛的、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没有谁写书不希望影响他的读者,即使他希望劝读者不要读某些其他的书。我们绝不能说塞万提斯跟他笔下偏执的主人公一样着了魔,可是,他在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再次宣扬他要进行讨伐:“我的愿望无非是让世人彻底厌恶虚妄不实、荒诞不经的骑士传奇。说实话,它们已经开始立不住脚了;毫无疑问,这一类荒唐骗人的故事很快就会消亡,而且我希望它们永远不再兴起。”确切地说,骑士传奇当时已经走向没落⑤,其实已经有法律在约束它们了;塞万提斯一定意识到,在积极承担这项使命

① 本文见Harry Levin, Grounds for Comparis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② Harry Levin is Irving Babbitt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hairman of the Depart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Gates of Horn: A Study of Five French Realists; The Question of Hamlet; The Power of Blackness: Hawthorne, Poe, Melville; Contexts of Criticism (Cambridge, 1957); Refractions: Essay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and Grounds for Comparis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

③ 即念念不忘的事物。出自Charles Dickens’s David Copperfield,小说中的人物狄克一再提到斯图亚特王朝国王查理一世(1625-1649)战败后被砍头一事。

④ 《莫比·迪克》(一译《白鲸》),麦尔维尔的小说。见后文。Herman Melville (1819-1891) American writer whose experiences at sea provided the factual basis of his allegorical masterpiece Moby Dick (1851), considered among the greatest American novels.

⑤骑士传奇兴起于12世纪的法国,起初是韵文体,后有散文体,以骑士制度、骑士精神、骑士爱情(courtly love)为主题,16世纪已经衰败。西班牙骑士小说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出现高潮,如《堂

之际,他不仅在抛弃一种旧的而且也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学类型。伟大的创新都有先驱和同行者。随着史诗的衰落,这一类文学就已经出现了,例如以查理大帝①的十二武士为题材的早期意大利诗歌,其中最有名的诗人是浦尔契②。拉伯雷以一个民间故事为出发点,既讽刺了经院哲学的迂腐,也嘲弄了亚瑟王传奇③所描写的追寻圣杯的故事。④古代神话,一经反思和推敲,早就成了供卢奇安⑤等作家取笑逗趣的好材料。

还有更切近的例子:塞万提斯的研究者指出,有一出滑稽短剧Entremes de los Romances,是一出民谣幕间剧,似乎为几年后的《堂吉诃德》勾画了一个轮廓。其中的原型是一个愚笨的农民,被民谣弄昏了头,以至于把自己当成了民谣里的英雄。既然听故事容易害昏头病,那么读故事是不是也容易害这种病呢?他引用的一些台词正是后来的堂吉诃德所引用的,像他的这位前辈Bartolo一样,堂吉诃德有一次处境尴尬也责怪他的马。塞万提斯本人就是一个戏剧家,他给我们留下了八出活泼的幕间短剧⑥。但是对于这一点,叶芝⑦说:“堂吉诃德从书里走出来跟随我们,没有一位戏剧家曾经或将来能够创造出一个人物能像这样从戏剧里走出来跟随我们,因为没有一部戏剧能够完全是插曲式的。”叶芝这里所说的文学类型的差别不一定处处适用,例如莎士比亚的剧中人就有办法从戏里走出来,不过,他们的独立生命只存在于他们的创作者的而不是其他人的脑子里。而且,如果说我们可以穿过小说的纸张让自己化身为小说中的人物,我们却无法如此亲密地把自己等同于一个舞台上的人物,舞台上的人物总得靠活生生的演员来再现,在我们和演员所扮演的人物中间总是隔着一个演员。 吉诃德》中提到的《阿马迪斯·台·咖乌拉》、《太阳骑士》等,不过,到了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vedra,1547-1616)的时代,也已经没落了。

① Charles the Great,King of the Franks (768-814) and founder of the first empire in western Europe after the fall of Rome. His court at Aix-la-Chapelle became the center of a cultural rebirth in Europe, known as the Carolingian Renaissance.

② luigi Pulci (1432-1484),Morgante Maggiore(《巨人莫尔甘特》),1550,1552西班牙译本 ③六世纪英国国王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传说(King Arthur and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著名作家作品如Chretien de Troyes,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其他故事如《特里斯当与伊瑟》。集大成之作Sir Thomas Malory, Le Morte DArthur, The Book of King Arthur and of His Nobl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 the first edition was printed by William Caxton (1422?-1491) at Westminster in 1485。作者Sir Thomas Malory (?-1471)有如荷马,把各种资料汇集为一部完整的书。

④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 (1494?-1553) French humanist and writer of satirical attacks on medieval scholasticism and superstition, most notably Pantagruel (1532) and Gargantua (1534)。 。巴赫金《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整整一千年积淀起来的非官方的民间诙谐闯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中,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创造力,而它自身也因此获得了创造力。民间诙谐与时代最先进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知识、和高超的文学技巧结合在一起。”(p.84) ⑤卢奇安Lucian(120-180)(一译琉善),Greek satirist, 著有《神的对话》Dialogues of the Gods,《冥间的对话》Dialogues of the Dead,嘲弄古代神话;另外,他的《真实的故事》(Verae Historiae)戏拟当时的游记。

⑥ 塞万提斯1615年出版《尚未上演的八出喜剧和八出幕间短剧》。

⑦ 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Irish writer who is considered among the greatest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He wrote many short plays. His poetry, published in collections such as The Winding Stair (1929), ranges from early love lyrics to the complex s

续写堂吉诃德

ymbolist works of his later years. He won the 1923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这就是小说式的关系即故事和读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的本质特点,在这方面,《堂吉诃德》既是一个样本,也是一种批评。既然有无数的读者,各有各的态度,那么他们对某一个主人公的理解就注定是千差万别的,这方面的一个明证就是《堂吉诃德》存在各种各样的批评性的解释和插图。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这似乎也是这位小说家故意造成的,他把我们引到一种透视主义的氛围之中,它既表现在文体风格的细节上,也表现在哲理的概括上。可是,无论视角如何千变万化,堂吉诃德从来没有失去他的既鲜活又双重的人物特征;在作者的宏伟设计下,桑丘·潘沙也同样是一个无法模仿的自我,他扮演了堂吉诃德的一个互补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没有这个侍从的陪伴,你简直无法想象他会第二次出游。描绘这主仆二人的图像很多,无论彼此差别多么大,可我们总是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当然也得承认,一部分原因在于二人是一对分不开的组合。堂吉诃德适合回答梅尔维尔的问题:“什么是原创的?” 尽管每一个被构想出来的形象都适合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在纯粹的文学的创造物中,堂吉诃德作为一个类型形象是最站得住脚的。即便是他的奇思怪想,这是他区别于他的追随者的地方,其实也可谓是普遍适用的。

他的一位没有侠客情怀的同胞唐璜①在文学上的运气似乎跟他的不相上下。莫利纳②享有创造唐璜的殊荣,但是,在他背后至少还有一段关于唐璜的传说,而且,后来出现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只一部可以跟他这第一部戏剧相媲美甚至超过了它。而堂吉诃德的情况则不同,尽管那出幼稚的幕间剧预示了它的基本手法,但塞万提斯拥有塑造他这个形象的专利权,没有任何一个小说家胆敢侵犯这个权利。当然,他的模仿者数不胜数,我将在后文中顺带提到一些。不过,我的兴趣将集中在他的竞争者身上,那些竞争者不满足于利用他的发现,而继续开拓他们自己的。我的兴趣首先在于由他开发并被后来者继承和发扬了的想象作用。他的模仿者,更不用说他的剽窃者,甚至早在他完成小说的第二部之前就证实他的设想是完整的。大概因为第一部受到普遍欢迎,所以才促使一个托名阿维利亚内达的雇佣文人续写了这位骑士的冒险。当时,塞万提斯自己的续篇一定已经很有进展了,因为真堂吉诃德到了第五十九章才得知假堂吉诃德的消息。于是,他就改变注意,不去他预定的目的地了,因为他的对手已经去过那儿了。

此后,这位被剽窃的作家找到几个机会来回击他的剽窃者。他从阿维利亚内达的书里借用了一个人物,让他发誓说,两个堂吉诃德根本就不像。他还煞费苦心地安排他的主人公以死亡告终,这样一来,善于盗尸的商人们就再也无法盗用他了。阿维利亚内达其实对塞万提斯做了一件好事,他让我们看到,这位骑士和他的侍从如果到了别人的笔下会是多么索然乏味。这种拙劣的模仿可以借用皮蓝德娄③的剧名,把它命名为“两个逃脱了作家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塞万提斯可谓一个先代的皮蓝德娄手法的大师,或许可以把它称作“书中书”的手法。对于一个不成熟的故作高深的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手法,因为它可能会暴露他先天的文学癖。然而,塞万提斯对此却那么有把握,他在第二部里让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怀疑究竟是否存在第二部。在第二部的开头,参孙这个角色的作用是宣布第一部已经出版了,至少印了1,2000册,这个数字后来被堂吉诃德吹嘘成30,000册。果然,他无论走到那儿,人们都能认出他。在他们三人最初讨论这本新书的时候,参

① Don Juan, legendary 14th-century Spanish nobleman and libertine.

② Tirso de Molina (1584?-1648) Spanish playwright whose popular works include The Seducer of Seville (1630), which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 Don Juan.

③ Luigi Pirandello (1867-1936), Italian novelist and playwright best known for his plays 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 (1921). Pirandello won the 1934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孙说,“总之,这本书被翻来翻去,读得烂熟,各种各样的人都知道他,几乎每当看见一匹瘦马经过,他们就会说‘驽锌难得来了’”。

在小说两部分出版间隔的十年里①,塞万提斯的人物已成为典型,铭刻在民众的意识里。在第一部里,堂吉诃德处处遭遇误解,相反,在第二部里,跟他交谈的人大多数都存心跟他玩游戏。他们居然煞费苦心,想方设法用各种恶作剧来迎合他的疯病,而且,他们简直比他还疯,小说里多次不无冒犯地做这样的对比。参孙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向他挑战的骑士,结果没多久就从马上跌下来了。公爵和公爵夫人简直用堂皇气派的玩笑把他们的城堡变成了客店,结果,颠倒了的又被颠倒过来。正如托马斯·曼②提醒我们的那样: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绝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公爵的府邸,若不是那些贵族通过读小说知道有这么一对不同凡响的主仆二人,很乐意‘在现实中’亲眼见一见他们,把款待他们当作贵族才能享受的娱乐。”曼接着又评论说,“这是全新的,独一无二的;一个虚构的主人公靠他自己的形象构架而活着,就好像是靠他自己的声誉的声誉而活着,在世界文学中我不知道还有哪一本书里有这样的情况。”这个结构框架即书中书就是《堂吉诃德》这本书,塞万提斯后来可以把阿维利亚内达的伪作和它并列起来。塞万提斯声明他的意图就是要突出真历史和假历史的区别,为了实现这个意图,还有比这更妙的方法呢?

他假托了一位历史家熙德·阿梅德,③声称他是资料的权威来源,虽然他的身份一直暧昧不明,可后来却逐渐变成了一个近来的批评家所谓的更可靠的叙述者。与他的阿拉伯文的手稿相互参照,这对于小说视角的变换起了重要作用。小说使用的所有文学手段都是为了形成视角的变换,例如常常引用古代文学,处处以戏谑的方式模仿史诗,插入一些夸张的故事,书房大检查④,客店里发现的手稿,⑤与托雷多教长的滔滔辩论。⑥堂吉诃德第一次的内心独白流露出他希望自己的故事将来能被后人传诵。作者让我们瞥见了巴塞罗那一家印刷所的一幕⑦,可以把它看作他对当时的文化变迁的某种认可,这个被记录下来的文化变迁既关系到骑士文化的衰落也关系到印刷术的发明。但是,如果说人们当时仍迷恋文化滞后,对印刷的传奇小说的心态是矛盾的,那么,它的吸引力并没有因为这种怀旧情绪而减少。蒂博代⑧把《堂吉诃德》称作“le roman des romans”(传奇/小说中的传奇/小说)。这个别称既暗示出它在小说中的核心地位,也表明了它的双重性,因为在法文里没有把传奇和小说加以区别的词。而且,按照蒂博代的说法,它也是“le roman contre les romans”(反传奇/小说的传奇/小说)。跟骑士冒险的传奇/小说不同,小说的兴起源自流浪汉的虚构故事,也就是流氓无赖的自白。⑨

① 即1606-1615年。

② German writer whose fascination with the artist's role in society and concern for the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well-being of Germany permeate his works, including Death in Venice (1912) and The Magic Mountain (1924). He won the 1929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③首次出现于小说第一部第八章末尾和第九章开头。

④ 见第一部第六章。

⑤ 见第一部第四十七章。

⑥ 见第一部第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

⑦ 见第二部第六十二章。

⑧ 蒂博代(1874-1936)法国批评家,著有《批评生理学》(中译《六说文学批评》)等。

⑨ 流浪汉小说的鼻祖是西班牙1554年出版的无名氏的作品《托美斯河的小拉撒路》即《小癞子》。

像阿莱曼和克维多①一样,塞万提斯熟悉他的流浪汉,而且,他技艺高超,巧妙地运用现实主义标准来检验《阿马狄斯·台·咖乌拉》②以及《疯狂的奥兰多》③(不像前者那么严重)的江河日下的夸张做作。在他的喜剧世界里没有超自然的奇迹,虽然也有大量把戏,一不留心就被迷惑了。他细致地展示了他那睿智的黄铜般坚固的大脑的运作机制。生活是由有用的、真实可触的事物构成的,我们身边充满像理发师的脸盆之类的平凡事物,没有那么多不平凡的事物。它身上的魔幻色彩不过是堂吉诃德的妄想和幻觉造成的,他坚持认为那是一只着了魔的头盔,是邪恶的巫师用魔法把它降格成这副寒酸的样子的。于是,传统的施魔和驱魔的关系被颠倒了,就像桑丘·潘沙自作自受,必须诚心诚意地鞭打自己,才能使粗俗的村姑变成高贵美丽的无形无象的杜尔西内娅。这个主题并不比那个最初的滑稽剧复杂——那个愚笨的农民因为听了民谣,他的日常秩序就被错乱了。塞万提斯做了彻底的改造,把这个滑稽模仿的主人公提升到一个文学泛滥的领域。在他的《警世典范小说集》里有一篇《玻璃硕士》,简略描绘了一个学者型偏执狂的游历,每当有人算计他,他总能洞察其微,机敏对答;临终前他恢复了理智。④

透过这位“哭丧着脸的骑士”⑤,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描绘得十分充分的诚恳而率真的读者形象,对他来说,阅读就等于相信,而他这种信以为真所导致的对现实的曲解却使我们更清醒地理解了现实。他患的毛病,即勒南⑥所诊断的“morbus litterarius”⑦,在从谷登堡⑧到麦克卢恩⑨这五百年间,有许多人都患过。麦克卢恩教授似乎认为他已经找到了治疗此病的方法。堂吉诃德的传记是Herman Meyer(?)所谓的“引经据典的生活”的经典案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多多少少以规则和幻觉为导向。桑丘·潘沙依赖民间智慧和一针见血的谚语,这跟他的主人形成了对照,后者依赖书本知识和考究的语言。这两

① 这两位西班牙作家距《小癞子》出版半个世纪之后分别创作了流浪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和《骗子外传》。在大量的流浪汉小说中,这三部是最优秀的。中译本见《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② 出版于1508年,是西班牙骑士小说的鼻祖。

③ 出版于1532年,作者是意大利作者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

④ 《警世典范小说集》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于1613年。《玻璃硕士》的主人公是一位博学多识的硕士,因一次意外而丧失了部分理智,他认为自己是玻璃的,一碰即碎,不过,他的心灵反而更加机敏了,常常妙语连珠,例如有人问他是不是诗人,他回答说“我没有那么傻去当蹩脚诗人,也没有那么幸运会成为优秀诗人。”后来他恢复了理智和常人生活。本文作者这里说他临终前才恢复理智,不准确。 ⑤ 桑丘·潘沙给堂吉诃德起的绰号,见第一部第十九章。

⑥ Joseph Ernest Renan(1823-1892) French philologist, philosopher, and historian who wrote the series History of 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 (1863-1881)。

⑦ 拉丁语,即“文学病”。

⑧ Johannes Gutenberg(1400-1468)German printer who i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he inventor of movable type. His Mazarin Bible (c. 1455)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book printed with such type. 对这一说法的尖锐批评见艾田蒲《中国之欧洲》的前言。

⑨ Herbert Mashall McLuhan (1911-1980) Canadian cultural critic and communications theorist who maintained that th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public than the information itself. His books include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1964);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 (1967). He also proposed the well-known concept of “global village”.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