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探究的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31:23 体裁作文
探究的议论文体裁作文

篇一:议论文材料处理的探究

议论文材料处理的探究

议论文材料处理的探究

浦东中学孙丽春

议论文的框架结构是筋骨,没有筋骨,观点立不起来;议论文的材料是血肉,没有血肉,不仅文章不够丰满,观点也难以很好地站住脚。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的结构方式,对于普通中学程度较好的我校学生,把握起来问题不大,而材料的处理却是个教学难点。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了一个议论文材料处理的系列作文训练,有一定的实践效果。

选好材料

学生初写议论文,经常是满篇自己的语言阐述,没有力度,啰嗦拖沓。试着让他们摘抄一篇自己认为最好的议论文,他们也能抄来结构清晰,材料充分而且恰当的议论文。那为什么自己的文章中不用材料来充实呢?学生说肚子里没有材料。其实,生活中不是没有材料,而是学生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肚子里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少输出的渠道。打通学生本体中输出材料的通道,会让他们看似贫乏的自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然后再考虑增加他们材料的积累。

教学目标:1、学会选择材料;

2、打通学生内存材料输出的渠道。

教学步骤:

一、提供材料,寻找论点。

1、 准备18则相近的容易相混的两类材料,印发给学生;

2、 在黑板上书写两个论点型的作文题:

《细节决定成败》、《根深才能叶茂》;

3、 请学生分甲、乙组讨论,给18则材料找到自己的家——这些材料分别能论证那个论点。

4、 学生交流,阐述材料能够论证论点的依据是字里行间渗透着于论点内容一致,或字面上就体现了论点的字词。

5、 两组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有几组材料发生了争抢的情况,恰好是个契机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语段里没有明显的体现论证本方观点的字句,语段中还有明

显的证明对方观点的字句,怎么办呢?要想让这则材料为我所用,怎么办?这样自然引出了议论文例子如何叙述的问题。

二、寻找自己脑库中的材料。

1、教师提醒:A、从小学到高中,学过了数不清的课文;

B、从小到大看过数不清的书,听过数不清的故事,文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科学家、体育明星、影视明星??;

C、很多同学都是某个明星的粉丝,如果这个明星不具备“细节决定成败”或“根深才能叶茂”这样的品质,有点难以让人崇拜。

2、学生发言:激活自己的内存,历史的、现实的,明星的、普通人的??..学生发现了议论文选择材料一点也不神秘,不困难,自己的脑中就有“源头活水”,这么多的材料,怎么用才合适呢?让同学们先试着运用一下。

三、作文实践:从 《细节决定成败》、《根深才能叶茂》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结构清晰,材料丰实的议论性文章。

附:议论文的18则材料

1.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说到我们的员工与日本员工在敬业精神、责任心等方面的差距时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那么这个日本员工一定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我们的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与日本员工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我们的员工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可能是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然而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施工场上的事故发生了。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两千多年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人民当中流传着,后代土、木工匠都尊称他为祖师。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发明了锯子。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小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3.我国前些年澳星发射失败是因为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正是这一点点铝物质导致澳星爆炸。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

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小发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

5.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终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6.甘蝇是古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 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 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7.清代的袁枚 , 他许多的好词佳句都是从村夫僧人那里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开的时节,站在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听了,心想:“这不是诗吗?”他便默默地记下,久久咀嚼,后来就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还有一次,一位给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吟得“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的诗句,一直为人称道。

8.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他在参加五届三次人大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时间本来是一定的,但是,对于善于利用它的人来说,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9.当年叱咤疆场,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一个给法兰西人民带来无限荣耀,一个向世人发出“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在他于巴黎军校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一直是勤勉地苦学。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心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生涯的勤奋苦学,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拿破仑成就了法兰西帝国。

10.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生长在江苏昆山,据传说,他从小就如饥似

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自序》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止。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时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

11.清朝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就在自己家的道路旁设了茶点 , “见行者过 , 必强与语 , 搜奇说异 , 随人所知”。 这种闲聊使作者撷取了点点滴滴的素材 , 使他写出了这部伟大的书。

12.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他从小处着眼,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13.齐白石年轻时是个篆刻爱好者,一天,他去向一位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回来,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出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磨起了水泡,他也不顾,仍然专心致志地刻呀,刻呀,刻个不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泥越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统统都“化石为泥”了。

14.清人沈起凤的《谐铎》中有则《一钱落职》的故事,说的是南昌某生,一天在书肆中见一少年买书时将一枚钱落于地上,便用足踏着,等少年走后将钱拾起。旁边一老翁看到,叩问了姓名,冷笑而去。后该生得常熟县尉缺,投贴拜谒上台汤公,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得赴任,名已挂弹章矣!”某问:“何事弹劾?”汤公回答:“贪。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视一钱如命,能不为纱帽下窃贼乎?”

15. 166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牛顿长时间埋头工作以后有些疲倦,就到后院去散步。他信步走到苹果树下,坐在长凳上观赏田野秋色。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引力之谜,思维翻腾起来。 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生活中常见的消息界引起了牛顿的思考:熟了的苹果为什么会向下掉?地球在吸引它?对,是地球的吸引!苹果熟了向下掉,扔到空中的石头也要向下掉,都是因为地球在吸引它们。地面上的东西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月亮所以会绕着地球转,也是因为地球在吸引着它。想着想着,牛顿的眼里闪出奇异的光芒,他长时期来想了又想的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的线索。之后,苹果的启示让牛顿出色地证明万有引力定律,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

16.为了积累创作素材 , 托尔斯泰出门总带着笔记本。看到什么有价值的材料 , 他就马上记下来。他的笔记本像个小百科全书一样,上面记着各种不同的内容。他把这个笔记本称作“百宝囊”,这个“百宝囊”成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的源泉,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诞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7.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

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18. 有一天,上帝对传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他们进入一个房间,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的柄太长,所以食物没法送到口里。“来,现在我带你去看看天堂。”上帝带着教士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跟上个房间的情景一模一样,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锅坐着。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又快乐又饱足,而他们的汤匙跟先前那群人一样长。

学会叙述材料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对议论文中材料的叙述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切实的把握。

2、 让学生既能把握议论文叙述例子的方法又能灵活地运用,不陷入程式化的窠臼。

教学步骤:

一、分组协作,评改样文《细节决定成败》2篇,《根深才能叶茂》2篇。

1、学生分组讨论样文,先由个人打分,然后小组交流点评,满分100分;

2、课堂交流看法,通过争论,形成较统一的看法;

3、教师小结,水到渠成地引到议论文中材料的处理。

二、结合样文,探究材料叙述的要点。

(1)、剪裁舍弃。

(2)、挖掘增补。

篇二: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开拓策略探究

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开拓策略探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是议论文,这已经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也得到了高考的认可。200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说“安”》对议论文文体的限定,是最有力的证明,它更加突出了议论文在高中阶段写作中的重要性。

但是,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的实际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写作往往不能展开,而是采用“戴帽+穿衣+着靴”的三段式,缺乏论证过程,正象解数学题一样,光有结论而没有运算过程,不能达到说服人的目的。

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锹挖不出个水井。同样,议论一个道理,也不是一口气就能讲清楚的,这就需一点一点,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进行论证,直到论点阐释清楚,能够使人折服为止。而如何一点点,一步步,一层层地展开,这就是写作时的思路拓展问题。下面四种常见的开拓思路的方法是学生所必须熟悉的。

一、纵向开拓

纵向开拓,就是循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将一个道理(论点),分成若干分论点,让思维顺着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由历史到现实等的路子一步步地深入展开说理.在论证上表现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多采用引申,层进,演绎等推理方法。高中语文第三册鲁迅的《灯下漫笔(节选)》就是纵向开拓,层层深入论证的典范。

如2009年东城的高三期末作文题目《跟风》,论证时就可由现象到本质展开:先摆出现象:跟风的种种;再举例分析造成的危害:它消泯个性,妨碍创造,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混乱,道德滑坡;然后深究跟风的根源与实质;最后提出我们不能盲目跟风。

掌握这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作深入的分析。.同时要特别注意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纵向开拓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随意颠倒的。

二、横向开拓

任何事物都由许多“要素”构成,都有其许多不同的侧面,揭示这些要素或侧面,

也就揭示了整个事物.横向开拓,就是从几个角度去分析论证中心论点,即将论点分解成几个“要素”组成分论点,然后逐一加以论述,最后加以归纳,得出结论。课文《反对党八股》就采用的这种方法,将党八股的危害分成八个方面,逐一加以剖析,最后归纳。

作文题目《昨天,今天,明天》也可以横向去开拓思路。在提出论点后,可做这样的开拓:

1、有的人沉溺于昨天不能不能自拔。有的人因为他有辉煌的昨天,居功自傲;有的人则悲伤于昨天的失败或苦难(两者结果都是浑浑噩噩度日,不再有成绩)。

2、有的人老是幻想明天。有的人总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伟人,或成为富豪,却不屑于今天;有些人则把什么都留待明天(两者结果都让时间白白流失)。

3、但更多的人则注重今天,珍惜今天,他们终于干出不平凡的事业。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一归纳:昨天要让它成为历史,适当地回顾是必要的,但那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今天和明天工作更顺利有成效。明天是希望,是我们追求的方向,目的。不展望未来就会失去失去信心,方向和动力。但未来的美好有赖于今天的努力,所以重要的是抓住今天,珍惜今天的分分秒秒。这样把道理一点一点分开来想,就会思路明晰,文意畅通。掌握这种开拓方法,关键在于从并列的几方面作多角度分析。

三、反向开拓

事物往往有其对立面.反向开拓,就是从论题的反面着眼,把思路想与论题相反的方向延伸,通过否定来达到论证论点的正确与必要性.这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先从论题反面的现象说起,论述其错误或危害,在否定中指出正确的主张,以揭示提倡这种主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很熟悉的《拿来主义》一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阐述“拿来”的主张,鲁迅先从不“拿来”的现象说起,阐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危害,从而确立了要“拿来”主张。

另一种情形是要提出论点后,或由正及反,或由反及正,展开说理,构成正反对比,在对比中阐明主张,在比较鉴别中使论点得以论证.如课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摆出主观主义与马列主义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来加以对比,以阐明为什么要改造的道理。

四、设喻开拓

设喻开拓,就是运用一些能和论点构成类比或比喻关系的故事,寓言,事物来活跃思路,展开论证的一种开拓方法.这种方法一般作为前面三种思路开拓的辅助,当然通篇使用这种思路的文章也不乏其例。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以邹忌受妻,妾,客蒙蔽的事来类比说理,生动地阐述了齐王也受蒙蔽的道理.而荀子的《劝学》全篇都采用了比喻来阐明道理。运用这种开拓思路的方法,要紧的是善于联想,寻找到与论点有某些相似点的事物,然后扣住相似点展开说理。文章的思路一般都可以这样展开:先引出论点,再引述设喻材料,接着分析材料并揭示其寓意(主要揭示与论点吻合的意义点),然后类比现实生活,进行阐述(这是全文重点),最后总结全文。比如要论证“提倡环境保护”这个论题,就可以先摆出破坏环境的一些表现,引出论点。再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故事,分析指出它们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如何的可悲。然后类比现实,阐述这些不顾环境的做法与蝉,螳螂,黄雀一样的目光短浅,他们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环境恶化将带来的后果,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虫鸟目光短浅只害了它们自己,可是现在这些人不仅害自己,还害了别人,害了后代,连虫鸟都不如.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解决的办法。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摸索到的,帮助同学开拓论证思路的四种有效的方法。这四种方法往往在写作中会综合运用,会使同学的写作思路清晰,流畅,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说理更透彻,进而提高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篇三:议论文写作与探究

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研究

石家庄一中

一、 议论文论点的针对性及提出方法探索

(1)通过对举出的两种相反的观点比较,揭示论点。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就是这样来揭示论点的:“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2)通过引用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名言,放在文章开头,进而揭示论点。如顾颉刚《怀疑与学问》,文章开头用程颐的“学者先要会疑”,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的话来揭示做学问需要有怀疑精神这个中心论点。

(3)用形象贴切的比喻来揭示文章的论点。如《学问是苦根长出的甜果》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每当我们看到累累的硕果,心里就会无比喜悦,但人们要记住一句谚语:“春不种,夏不长,秋不收,冬不尝。”这就是说,累累硕果是靠辛勤劳动得来的。求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

二、议论文的论据及使用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理由和根据。任何论点,只有被充分的根据作证明后,才具有说服力。议论文论据可以分以下两种类型:

(1)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如初中学过的《谈骨气》中的文天祥宁死不投降,齐人饿死不是嗟来之食,闻一多面对国名党特务手枪拍案而起,就是三个史实。作为事实论据的事例、史实,必须真实、确凿,有典型代表性,所选的实事例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事实论据的说服力,影响议论效果。引数个事例论述时,其次序安排就要有所讲究了。一般,将较普通的事例安排在前,最具说服力的事例安排在后。这可以看做是一种层递顺序。

(2)道理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革命导师的论述,格言、谚语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如《纪念白求恩》中列宁欢愉国际主义的论述是道理论据,是论点的理论依据。明确道理论据时注意,叙述性的话,即使是领袖或名人说的,也不能算作道理论据。

三、议论文论证方法研究

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选取的例子有以下的特点: ①真实。所谓真实,就是生活中确实存在的,而不是胡乱编造的,即使一些细节问题(时间、地点)也要仔细推敲,否则就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真实的另一层含义是,要避免被生活中一些暂时的、表面的现象甚至假象迷惑,而将其引作论据来论证论点。

②典型。引用事例证明论点,其说服力的强弱不一定与所引事例的多寡成正比,关键是所引事例是否有代表性,是否能揭示问题的实质,这就是典型的要求。典型事例可以以一当十,有力支持论点,因此要广泛占有事例并筛选典型事例。

③新鲜。议论文论点要新颖,所举事例也要新鲜。如果发议论时总用别人反复使用过的

事例作论据,比如一谈刻苦学习,就举马克思在图书馆苦读、陈景润的草稿纸如何如何,就会让人觉得乏味无趣。

④充分。充分≠多,它是指事例要透彻深刻地揭示论点的内涵。当然,适当的时候,多举事例确实也能对论点的阐述祈祷有力支撑作用。

⑵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⑶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引用名言应注意:

①不求多,一定要结合议论的需要有的放矢地为自己的论述服务。

②准确理解索引名言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以有效地证明论点。

③引用名言要注意语句的相对完整,不能断章取义,歪曲原意。

④所引名言要注意文字准确无误,不可随意篡改。

⑷对比论证:拿完全对立的或截然相反的观点进行对比来证明作者论点,对比中证明论点,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对比论证,褒贬鲜明,是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⑸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具体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一个抽象道理。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⑹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⑺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⑻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⑼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四、议论文的结构模式研究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方式一般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总分总式,但文无定法,议论文的写法同样多种多样,不同的话题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表现。

(1)并列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层次是平行的,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也是平行的。又分为分论点式和分论据式。

分论点式

写作方法:

① 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② 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

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

① 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② 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

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③ 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

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④ 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分论据式: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

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2)对照式: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写作方法:

①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②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1.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2.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3)递进式:论证过程层层深入,层层递进,论据一个比一个深入,它们的顺序不能改变。

基本结构:

①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

②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4)总分总式:首先总的引出全文的论点,然后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这样即是总分总式。

下面是议论文其它的十九种写作模式:

第一式:现象入手短评式模式要点:评论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思想、某种现象、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从现实生活出发,有的放矢,激浊扬清,写法上可先例举,然后做分析,加以阐述。

第二式:列举事实证明式 模式要点: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有力外,还必须做到论据充分可靠。而在诸多论据中,事实论据是考生用得最多的,“事实胜于雄辩”。应该注意的是,列举的事实,要科学可靠;要处理好典型事实和一般事例的关系,要对事实作必要的分析说明。一般说来,例子不宜举得过多,例子要有典型性;在叙述事实时,语言要概括凝练;要能紧扣话题旁征博引,撷英采华,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给人以证据丰富而实在的魅力!

第三式:充分说理证明式 模式要点: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合理外,还必须做到说理充分有力。说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引用名言名句,可以是格言谚语,可以是一般道理可以是对具体事物的分析说明,可以是辨证分析,诸如此类。当然,用道理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在讲道理时,应该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写出人所未有,或是人有我“特”的“个性”来。

第四式:立体阐释论题式 模式要点:依据论点与论题的标准,议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议论文,一般称之为证明式议论文;用摆事实讲道理

来解说论题的议论文,一般称之为阐释式议论文。写好阐释式议论文,除了用摆事实讲道理来解说论题外,还应注意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来展开话题,把话题解说清楚。

第五式:鲜活形象议论式 模式要点:为了证明观点或阐释论题,在摆在事实讲道理的时候,有意识地借助一些生动的形象的东西,比如描写某个鲜活的事物、介绍某个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引用某些脍炙人口的生动感人的诗词话语或家喻户晓的歇后语等来加强议论的形象性、感染力,这种论说招式即是“鲜活形象议论式”借助于形象的感染力来议论,可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加强说理的效果。写好这类论文,需要有一定的文学根基,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描写能力。使用时要“因人制宜”。

第六式:环环相扣分论式 模式要点:写议论文时,不少考(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生常常采用拟制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如果能精心设计分论点,做到环环相扣,就是“环环相扣论点式”了。采用分论点环环相扣式这一招,文章会显得条理分明,脉络清晰,论证也会有条不紊,还可以在稳中求变化。这是一着妙招,为许多考生常用。须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招时,拟制的分论点要鲜明醒目,要有启发性,文句要有意蕴,要有个性特征,最好能做到环环相扣,能反映作者的主要见解,能显出文章的层次。(环环相扣

第七式:全面分析辨证式 模式要点:想要写好议论文,想要使说理科学,有说服力,就必须学会用辨证法来分析问题,论述问题。事物常常有两面性,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说理议论时,如果只说了一面,而忘记了另一面就会犯片面性的毛病,说理议论最忌这一点。要防止这个毛病,就必须掌握辨证方法。用辨证的方法说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一分为二”,让作文闪烁思辨之光,就是我们所说的“全面的分析辨证式”运用时,既旗帜鲜明又把握分寸,既看到对立又看到统一,说话要留有余地,防止武断和偏激,防止片面性。全面不等于平分秋色,应侧重一面,另外得方面只是梢做补充。

第八式:对比比较深入式 模式要点:写作时,为了鲜明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采取把一种事物同其他事物同其他事物作比较或者将两个或几个对立的事物加以比较,以突出论述对象的特点,从而论证自己观点正确,既能使论述全面而又深刻,又能使文章的观点鲜明集中,还能明显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使用纵比(即按时间或事物的发展顺序,用历史事实或客观情况作比较)还是横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作某方面的分析比较鉴别,从而得出结论的比较方法),都必须根据议论的目的的需要,恰当选择比较对象,选择好比较的角度,通过比较来论证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九式:说个故事引申式 模式要点:说故事,讲道理,看上去说的是故事,实质上为的是说理。这也是议论文中常用的写作方式。使用这种说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关键是故事和道理要紧密结合,一定要把深刻的思想寄寓在故事中。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用说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可以使论证言近旨远,可以克服语言枯燥无味的毛病,增强议论说理的力量。这种方法常为阅卷教师喜闻乐见。

第十式:生动形象比喻式 模式要点:俗话说:“说不清,打个比。”因为形象的比喻能够激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有时作者论述不清的东西便可以由读者通过想象来加以补充,加以理解,从而清楚起来。生动风趣的比喻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设想,从而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深刻。运用打比方的方式来构建文章可使文章涉理成趣,灵气飞动。

第十一式:形象说理杂文式 模式要点:杂文一般指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杂文常常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杂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用形象来说理,议论精辟,语言生动幽默、尖锐深刻。鲁迅先生的杂文即是典范。新时代的杂文,常常于娓娓而谈之中、在比喻联想之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考生对杂文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又有一定的基础,应考时完全可以采用杂文这一招式。

第十二式:文学样式日记式 模式要点:普通的日记,常常将自己一天中的言行、见闻、感想等方面的情况择其要者记录下来。但文艺性日记却有着创新的特质,作者往往有意识地连缀数篇日记,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从高考写作的实际看,有些考生利用日记体的形式写的文章,却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常被某些考生采用。但使用此式应因话题制宜,因人制宜。

第十三式:文学味浓读后感式 模式要点:读后感,就是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引起的思考或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评判。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是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是要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读好原文、选准感点,联系实际深开掘。读后感一般的写作法是: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础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以上写发仅供参考,具体写时应灵活掌握。

第十四式:感情真挚演说式 模式要点: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中用来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的一种文章。其特点时针对性强,观点鲜明,语言生动想象,富有感召力。运用时注意格式要求。

第十五式:短小精悍随笔式 模式要点:随笔是一种短小活泼的文体。其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说物或评论。常见的随笔有三类:记叙性随笔,议论性随笔,说明性随笔。写议论文时我们可以采用议论性随笔得写法。写随笔,内容必须真实,不可虚构。写时要保持轻灵的心态,不刻意求工,但求如实地再现生活,展露个性,抒写真情,出语自然、流畅,了无挂碍。随笔的美,正是在这些地方。用随笔写出的真实可信、生动活泼、词语优美、有诗情画意的好文章,常常会得阅读老师的青睐。

第十六式:亲切感人书信式 模式要点:书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借助文字交流思想感情或互通情报的一种应用文体。从高考写作的实际看,有些考生借助这种形式,运用文学手法,写出了感情真挚的令阅卷老师欢喜的好文章。多姿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作,把心中的那份情思,把美好的意象,用甜美与酸楚的感受融会到书信中,未尝不可。但此式不宜滥用。

第十七式:以情动人抒情式 模式要点:写文章的目的之一是抒发感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不借助其他手段而直接抒发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感想,即是直接抒情。利用情景描写、环境描写等来间接传达感情,即是间接抒情。抒发真实情感,这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