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欣赏
篇一: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汉语诗与英语诗翻译欣赏之比较
诗歌是语言的结晶,诗歌往往以其精炼的形式、和谐的音韵和节奏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汉语诗、英语诗的欣赏也不是一件易事。英语诗歌在其一千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丰富的诗体。这些诗体都有各自的规律、音韵、主题和表现方式,它们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诗歌能满足人们内心的渴望,但还是有许多人对它敬而远之,觉得诗歌晦涩、奇怪,难以理解。欣赏诗歌就要欣赏语言的节奏及形式特点,欣赏诗歌格律的韵律、音节及句式。不管英语还是汉语诗歌,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句子中的排列,其目的是为了声韵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能产生声音回环的美,同样,作为语言艺术的诗歌,汉语诗歌行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定位置上重复,也能产生音乐美的听觉效应。英语诗歌与汉语诗歌作为不同民族的诗歌种类,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独有的习惯和风格。
1)汉语诗歌的格式韵律、音节、押韵很规范。而英语诗歌的韵律、音节格式变化很大。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下江陵》)
又比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黄鹤楼》)
如:波西·比希·雪莱的《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轻柔的声音寂灭后》):
Rose leaves,when the rose is dead,
Are heaped for the beloved’s bed;
And so thy thoughts,when thou art gone,
Love itself shall slumber on.
根据英语诗歌的优美韵律,按汉语诗歌的韵律翻译如下:
情人,玫瑰花凋寂,
在你的床上堆积;
你的爱,你的思恋,
你去后,还在床上安眠。
同样的韵律、音节格式在汉诗中也有。如: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
胡为乎泥中!
——(《诗经·式微》)
2)诗歌的语言不同于其它文体,它的跳跃性很大,一般对具体的形象描写,要让读者产生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而表现出来。汉语诗只注意第二句的韵律、音节,汉语诗的第一句韵律等于不存在。英语诗歌的韵律是通过音节中的轻重组合形式表现。
如郑略的《马嵬坡》: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有何人!
如威廉·华兹华斯《Upon Westminster Bridge》 (《威斯敏斯特桥上有感》)
第二节: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silent,bare,
Ships,towers,domes,theatres,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直译成汉语诗就成了罗列,看不出诗歌的优美。
清晨俊美,坦露,没一丝声响,
船只,穹顶,塔楼,剧场,寺庙,
偃卧着展向原野,展向云霄,
都在清澄的晨风中闪闪发亮。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引)。这里“寒”与“还”押韵。
在英国诗歌中,遇到两行一节的诗时,与中国诗的韵律、音节格式相同。
如艾米莉·狄更生的《Presentiment》(《预感》)第二节:
The Notice to the startled Grass,
That Darkness——is about to pass——
唤起恓惶的野草。
被黑夜一行将笼罩——
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是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浣溪沙》)
如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
O wile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Yellow,and black,and pale,and hectic red,
Pestilence-stricken multitudes: O thou,
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这是《西风颂》的头两节。这首诗是由五首形式特殊的十四行诗组成的,每一首的韵律格式非常规整。
狂放的西风哟,你是秋天的精气,
你不露形迹就使得树叶凋枯,
有如鬼物被巫师驱赶而逃逸。
你把感染瘟疫的各种植物,
枯黄,黝黑,苍白,病态的潮红,
把它们运进冬天幽暗的床铺。
如:霜降水痕收,浅碧粼粼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苏轼《南乡子》前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上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无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上片)
这种诗歌格式很特殊,朗读时可以做一个句子处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却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轼《临江仙》上片)
3)在英语诗歌中,它的韵律格式同中国诗截然不同。如席德尼《A Ditty》(短歌)第一节:
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
By just exchange one for another given:
I hold his dear,and mine he cannot miss,
There never was a better bargain driven:
My true-love hath my heart,and I have his.
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
心与心相互赠与,公平交换;
他不能无视我的,我珍藏他的,
再也找不出更好的交换条件;
恋人赢得我的心,我赢得他的。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诗歌中存在的相同于不同之处以外,在英语诗歌中还有几种独特的格式。有些格式中在中国诗歌中是见不到的。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如罗伯特·布朗宁《Pippa’s Song》(《比芭之歌》):
The year’s at the spring,
And day’s at the morn;
Morning’s at seven;
The hillside’s dew-pearled;
The lark’s on the wing;
The snail’s on the thorn:
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一年的春日,
篇二:诗歌翻译及赏析
诗歌翻译及赏析
余干旅舍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草木摇落,近晚天高,枫叶经霜,日渐稀少;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孤城向河,城门紧闭;独鸟离群,背人飞起;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渡口边,月亮刚升; 邻居家, 打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我思故乡,伤心欲绝; 听到远处,妇女捣衣声
摇落:零落。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 迥(jiǒng):高远的样子。
背人飞:离人而去(飞)。
捣寒衣:指旧时缝制寒衣,用捶棒捣平皱折时传出的砧声。
5. 暮色初起,稀稀落落的枫林(飘零的霜叶)触动了诗人的离情乡思; //随着暮色渐浓,孤城关闭,独鸟归巢,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渐深; //夜幕降临,明月初上,空寂的渡头更让诗人乡心欲绝:
//偏偏在这个时候,却不知哪里传来捣寒衣的砧声,
诗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诗歌正是借助这一系列引发乡愁的意象,
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叠现,从而使离情乡思逐渐浓化。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越中山色镜中看。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 兰溪三日桃花雨,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
半夜鲤鱼来上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赏析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 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捎头,光泻兰溪, 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
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
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
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
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
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
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篇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言文翻译大全 免费
《过大孤山小孤山》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用楼台亭榭稍加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抓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庖丁解牛》
有一个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 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进刀时发出(读?huo?)地响声,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厨师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喜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和一般人所见一样)。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即使如此,可是每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
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你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 间 隐人也。少 时 慕 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 皆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 宗:尊奉,尊崇。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驰骋当世:在当代施展怀抱。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遇,得志,见赏。
宗 之。 稍壮, 折 节 读书, 欲以此 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要以此在当世有所作为,却始终无人赏识。
遁:隐居。遁,隐去。岐亭:镇名,位于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庵居蔬食:住草屋,吃素食。 庵,小草屋。
晚 乃遁 于光、黄 间,曰岐亭。 庵居 蔬食,不与世相闻;弃 晚年就隐居于光州黄州一带,一个叫岐亭的地方。住草屋,吃素食,不与世人来往;抛弃
毁:撤除,废除。
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 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 帽,
车马,扔掉读书人的穿戴,徒步往来于山中,没有谁认识他。(人们)看他所戴的帽子
方屋而高, 曰:“此岂 古 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 谓之方山子。
方顶而且突起,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式样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谪zhé:贬官。元丰三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适:恰好,正好。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在那里”。
余谪居于黄, 过 岐亭,适 见 焉。 曰:“呜呼! 此 我被贬住在黄州时,(有一次)路过岐亭,正好在那里遇见他。我说:“哎呀,这是 矍jué然:吃惊地注视的样子。
吾 故人 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 所以至此
我的老朋友陈慥啊,为什么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吃惊地看着我,问我到此地的原
环堵萧然:住所简陋,屋内空荡荡的。堵,墙。萧然:空寂的样子。
者。余 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 笑。呼 余 宿其家,环堵萧然,
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又仰天大笑,招呼我到他家过夜。他家里空荡荡的,
既:已经。耸然:吃惊的样子。
而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但他的妻儿奴仆都有一种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感到非常吃惊。
使酒好剑:喜欢喝酒,喜欢舞剑。有:通“又”。嘉佑七年(1060),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陈慥其父陈希亮为凤
翔府知州,因而与陈慥相识歧下。岐下,岐山下。岐山在今陕西凤翔县。
独 念 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 我独自回想起方山子年轻时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情形。十九年前, 我在岐山下见 从两骑: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骑,一人一马为一骑,这里指骑马的随从。挟二矢:携带这两副弓箭。矢,箭,这里泛指弓箭。
方山子从 两 骑, 挟二矢, 游西山。 鹊起于前, 使骑
到方山子带着两个骑马的随从,两副弓箭,在西山一带游猎。前方飞起一鹊,他就令随从
怒马:犹策马,激马使其怒而奔跑。
逐而射之,不 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 发得之。 因 与余马上论
追逐射鹊,没有射中。方山子独自跃马而出,一箭射中飞鹊。于是就在马背上和我谈论
起
精悍:精明强干。
用兵 及 古今成败, 自谓 一世豪士。今几日耳, 精悍之色
用兵之道以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诩为一代豪杰。如今才过了多少日子,那股英气勃勃的神
见:通“现”,显现。山中之人:指隐士。
犹 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态,依然在眉宇间显现,怎么会是山中的隐士呢!
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勋阀,功臣门第。阀,古代仕宦人家大门外立左右两柱,常用来标志功勋,左柱叫“阀”,
右柱叫“阅”。陈希亮是进士出身。“使从事于其间”两句:他如果做官的话,现在已经名声显赫了。使,假使。
然 方山子世 有勋阀,当得官,使 从事于其间,今 已然而方山子出身于世代有功勋的家族,应当有官做,假使他做了官,至于今,也应该 显闻。而其 家在洛阳,园 宅 壮 丽, 与公侯 等。河是声名显赫了。他的家在洛阳,园林住宅雄伟富丽,其规模与公侯人家不相上下。黄河以
河北:指黄河以北。
北 有田, 岁 得帛千匹, 亦足以 富 乐。 皆弃 不取,
北还有田产,每年的收入有上千匹丝帛,也足以过上富裕享乐的生活了,但他都放弃不要,
独:偏偏。此岂无得而然哉: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独 来 穷山 中,此岂 无得 而然哉?
偏偏来到穷山之中,这难道是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
阳狂垢污:假装疯狂,故意涂抹污垢,(表示不愿为人所知)。 阳,通“佯”,假装。 余闻 光、黄 间 多 异 人,往往 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人,往往蓬首垢面假装疯狂,但不太容易见到 傥见:偶然相见。傥tàng,侥幸,偶然。
方山子 傥 见之 欤?
他们,方山子是偶然见到的吧?
《大铁椎传》
庚戌年十一月,我从扬州回家,与陈子灿同船。子灿时年二十八岁,爱好弄枪使棒,我给他讲授《左传》中的兵谋兵法时,趁机问:“你走南闯北,碰到过奇异之人吗?”子灿向我讲述了大铁椎的事,于是我写了《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 省兄河南, 与遇宋将军家。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 事 者皆来 学。 人
见了大铁椎。宋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搏击,七省爱好技击的人都来向他学习武艺,人
以其 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 亦 怀庆人, 多力
们因他长得雄伟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
善射, 长子灿七岁,少 同学,故尝 与 过宋将军。 善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小时候同学,因此陈子灿曾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 时 座上有健啖客, 貌 甚 寝, 右胁 夹 大铁椎, 重四五十斤, 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 饮食 拱揖 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 练,
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象锁上的链子,
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 语 类楚 声, 扣其乡及姓
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象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
字, 皆不答。
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既同寝, 夜半, 客 曰:“吾去矣。”言 讫不见。 子灿 我们同住一个寝室,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 见窗户皆闭, 惊 问 信之。 信之曰:“客 初 至, 不 冠 不 袜, 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
以蓝手巾裹 头,足 缠 白布, 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 而腰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
多 白金。吾与 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 寐而醒,客 则鼾 睡 炕上矣。
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客人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 闻 汝名,以 为豪,然 有一天,客人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大名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 皆不足用。吾去矣!” 将军强 留 之, 乃曰:“吾数 击杀
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
响马贼,夺 其 物, 故仇我。 久居, 祸 且 及汝。 的强盗, 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 灾祸将会牵连到你。 今夜半, 方期我 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 挟 矢以助战。”
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我到某处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
客 曰:“止! 贼能且 众,吾欲 护 汝, 则不 快吾意。” 宋将军故
客人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
自负, 且欲观 客所为, 力请 客。客 不得已, 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客人没办法, 与 偕 行。将 至 斗 处,送 将军登 空 堡上,曰: 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客人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 “ 但 观之, 慎弗声, 令贼 知 汝也。”
“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
时 鸡鸣月落,星光照 旷 野, 百步 见 人。客驰下, 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客人骑马飞驰而下, 吹觱篥数声。顷之, 贼二十馀骑 四面集,步 行 负 弓矢
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拥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
从者百许人。 一 贼提 刀突 奔 客。 客 大呼 挥 椎, 贼 应声
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客人,客人大喊着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
落 马, 马首裂。 众 贼环而进, 客 奋 椎 左右 击,
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客人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
人 马仆 地, 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 息 观之,股 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
栗 欲 堕。 忽 闻 客大 呼 曰:“吾去矣。” 尘 滚滚 东
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客人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
向 驰去。 后 遂 不复至。
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六国论》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第二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厉害。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的很正确。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倘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
《伶官传序》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灵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苍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
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优伶就能造成祸患吗?
《祭十二郎文》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小叔叔愈,在听到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强忍哀痛,倾吐衷情,派遣建中打老远赶去,备办些时鲜食物作为祭品,在你---十二郎灵前祭告:
唉!我从小就做了孤儿——等到长大,连父亲是什么样子都记不清,只有依靠哥哥和嫂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