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35:18 体裁作文
阿里山纪行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配音配景朗读课文,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探究:

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

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

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3.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于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

(五)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六)作业:

思考:你所知道的有关台湾的知识,在班上交流。

学生收集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分发阅读材料《阿里山风光》,进行比较阅读

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从嘉义乘登山火车4小时可达风景区。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最高处海拔2663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尚可在几小时内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第一代树龄已逾千年,在它老死干枯的躯体中出生

的第二代,也已根老壳空,残存的树干上又生出的第三代却枝繁叶茂,碧绿青葱,有3米多高。如此三代,同一根株,树中生树,枯而复荣,实乃世间罕见的神树。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阿里山又一奇观。樱花最盛处在阿里山“游客中心”一带,阳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殷红、洁白的樱花,一堆堆,一丛丛,艳丽多姿,与森林的黛绿嫩翠交织成一片锦绣,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绿底红花的盛装,令人如痴如醉。

黄昏的时候,阿里山经常出现景色壮丽的云海。登上山顶平台,放眼远眺,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时而如汪洋一片,淹没千山万岭,露在云海上的峰类、树木好像一座座浮屿;时而如浪花翻飞,高潮迭起;时而如大地铺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时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头若隐若现,颇似海市蜃楼。若是晴天,落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闪耀出千万种色彩,茶色、杏黄、宝蓝、艳红、碧绿、变化无穷,更显神秘迷人。

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地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好一个“日出奇观”!

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在阿里山林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受镇官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二)复习旧课

1.移步换景法。试举本册书中的实例。可以《老山界》等为例。

2.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试举课文中的语句为例。

(三) “假如我是导游”,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阿里山的风光。指名学生介绍阿里山的风光。

(四)两篇文章比较阅读。

提示: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大方面进行比较。

分组讨论,写出读后感。每组抽一名代表发言。

(五)文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试举例。

(六)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把美景留在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以《美丽的》为题,写一篇习作。600字左右。

篇二:18.阿里山纪行 教案

阿里山纪行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反复读全文,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 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阿里山的风光。

3. 理解作者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愿望。

4. 学习文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要求2

2.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要求4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教具:录音机、磁带、台湾阿里山风光的图片、幻灯片、网上资料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配音配景朗读课文,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天内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全文10段,可分为三部分。 [来源:Z+xx+k.Com]

第一部分(1段),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9段),描写游览阿里山的全过程,这是游记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10段),写下山。仍以《高山青》作法,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来源:Z+xx+k.Com]

(四)探究: [来源:学*科*网Z*X*X*K]

1.作者在课文最后写道:“我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那么阿里山的风光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呢?请同学找出来。

2.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3.有不少景色,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然“情”在不言中。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试于文中找出两三处来,并作简要分析。 [来源:学|科|网]

(五)小结: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和起来的共同愿望。

[来源:Z.xx.k.Com]

(六)作业:

思考:你所知道的有关台湾的知识,在班上交流。 学生收集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一)分发阅读材料《阿里山风光》,进行比较阅读

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从嘉义乘登山火车4小时可达风景区。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最高处海拔2663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来源:学科网ZXXK]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尚可在几小时内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第一代树龄已逾千年,在它老死干枯的躯体中出生的第二代,也已根老壳空,残存的树干上又生出的第三代却枝繁叶茂,碧绿青葱,有3米多高。如此三代,同一根株,树中生树,枯而复荣,实乃世间罕见的神树。 [来源:学,科,网Z,X,X,K]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阿里山又一奇观。樱花最盛处在阿里山“游客中心”一带,阳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殷红、洁白的樱花,一堆堆,一丛丛,艳丽多姿,与森林的黛绿嫩翠交织成一片锦绣,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绿底红花的盛装,令人如痴如醉。

[来源:学科网]

黄昏的时候,阿里山经常出现景色壮丽的云海。登上山顶平台,放眼远眺,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时而如汪洋一片,淹没千山万岭,露在云海上的峰类、树木好像一座座浮屿;时而如浪花翻飞,高潮迭起;时而如大地铺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时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头若隐若现,颇似海市蜃楼。若是晴天,落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闪耀出千万种色彩,茶色、杏黄、宝蓝、艳红、碧绿、变化无穷,更显神秘迷人。

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地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好一个“日出奇观”!

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在阿里山林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受镇官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二)复习旧课

1.移步换景法。试举本册书中的实例。可以《老山界》等为例。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试举课文中的语句为例。

(三) “假如我是导游”,请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阿里山的风光。指名学生介绍阿里山的风光。

(四)两篇文章比较阅读。

提示: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大方面进行比较。

分组讨论,写出读后感。每组抽一名代表发言。

(五)文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

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试举例。

(六)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把美景留在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以《美丽的》为题,写一篇习作。600字左右。

篇三: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学案

课型:诵读品析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2、欣赏阿里山的如画美景。

3、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品析富有情韵美和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点拨。

2、语言的感知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主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品味。

3、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学习过程:诵读,品味,拓展

一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首歌谣可以说是在大陆传唱最广的台湾歌曲,对于期盼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来说,阿里山悄然矗立在我们心湖之畔,令人心向神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当代作家、

美学家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

二、学习的第一阶段:诵读

(一)学法指导:下面请同学们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优美的阿里山,请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 阿里山给作者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二)各自放声朗读

(三)整体感知

1、阿里山风光的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4--9段,小组讨论,给阿里山的各个景点起个名字。(师投影)

(温馨提示:可采用“形容词+景点名称”的形式给每个景点命名,即:“ 的”的形式。)

2、师生互动,出示板书,师投影。

风 清澈的水潭

景 静谧的森林爱我河山

美 厚密的青苔

如 无边的林海

画 古老的神木

三.学习的第二阶段:品味语言美。

1、师:有不少美景,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说不出来,“情”在不言中。可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他把这份“情”寓于文中,表现在课文的语言上。本文的语言富有音乐美。

请从文中找出几例,品读玩味并作简要分析。师投影 爱我中华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

2、生答

3、指读4、6、7段

(6段的叠词,4段的比喻,7段的比喻、拟人、排比)

4、齐读5段,(师指导:语气上应该是舒缓的,语调上应该是轻柔的,不要打破林间的幽情。)师范读第5段,再齐读。

5、“咣当咣当”,模拟小火车的声音,使人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思古幽情”,形象逼真,还能显示出响亮的音乐美。

6、投影总结

师:作者运用词语颇具匠心。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用词用语上,他是具备了相当多的古典诗文阅读量,才运用自如的。

四、学习的第三阶段:拓展

(一) 比较阅读:

《阿里山风光》

台湾最负盛名的风景区--阿里山,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从嘉义

乘登山火车4小时可达风景区。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最高处海拔2663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尚可在几小时内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第一代树龄已逾千年,在它老死干枯的躯体中出生的第二代,也已根老壳空,残存的树干上又生出的第三代却枝繁叶茂,碧绿青葱,有3米多高。如此三代,同一根株,树中生树,枯而复荣,实乃世间罕见的神树。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阿里山又一奇观。樱花最盛处在阿里山“游客中心”一带,阳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殷红、洁白的樱花,一堆堆,一丛丛,艳丽多姿,与森林的黛绿嫩翠交织成一片锦绣,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绿底

红花的盛装,令人如痴如醉。

黄昏的时候,阿里山经常出现景色壮丽的云海。登上山顶平台,放眼远眺,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时而如汪洋一片,淹没千山万岭,露在云海上的峰类、树木好像一座座浮屿;时而如浪花翻飞,高潮迭起;时而如大地铺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时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头若隐若现,颇似海市蜃楼。若是晴天,落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闪耀出千万种色彩,茶色、杏黄、宝蓝、艳红、碧绿、变化无穷,更显神秘迷人。

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地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好一个“日出奇观”!

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在阿里山林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受镇官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1、两篇文章比较阅读。

提示: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大方面进行比较。

分组讨论,写出读后感。每组抽一名代表发言。

2、文中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试举例。 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试举例。

五、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法及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