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读后感800
篇一:《亮剑》读后感
血性男儿,勇于亮剑!
———小说《亮剑》读后感
“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
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
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即使倒下,也 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叫做亮剑”。
———《亮剑》主人公李云龙
提起一本好书,一本让自己有感而发的书,就想到了《亮剑》。
《亮剑》人物性格极为鲜明。主人公李云龙身经百战,性情暴烈,在
渴望嗜血的拼杀中,在为战友之死的复仇中,表现出一种铁血军人不
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在“文革”中面对“造反派”的挑衅,
亦表现出一位将军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气势;面对“专政”铁拳的
淫威,为捍卫军人的尊严,铮铮铁骨宁折不弯。“伟哉,上将军!”但
李云龙又绝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时而还流露出中国农民式的狡
猾与狭隘。大闹“聚仙楼”、腰缠炸药赴“鸿门”以及“文革”中吃
忆苦饭等都有其上乘的表演。他为人正直刚烈,从不媚上,对百姓的
疾苦却有一颗滚烫的心。由1960年“大饥荒”引发的他对老区人民
的真挚感情以及对这场灾难的思考,读来令人唏嘘不已。作者在着力
刻画李云龙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他们面对强大的敌手,
“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
李云龙将军,生是条好汉,同样视死如归,军人面对死亡,就是
用枪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当子弹穿过他头颅的那一刻,红的是血,白
的是脑,红白分明。《亮剑》的故事背景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故事一开始就用风趣幽默地语言描绘了李云龙的形象:“长得很均匀,就是脑袋略显大了些”,而对应的第一个对手山崎“个子矮矮的、罗圈腿、身材壮实、脖子和脑袋差不多粗细”,同样两个矮矮的指挥官在他们的唯一一次交锋中显示出了高超的指挥天分。但唯一一个区别是一个是毕业于日本帝国军事学院的知识分子,一个只是不识大字的农民。但李云龙却显示出了与他学识不相等的智慧,在解放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李云龙硬是用最老土的土工方法把山崎大队给拿下了。初次的作战让我对李云龙有很深的印象,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相反是一个充满睿智的指挥者。这的确从后面的故事中可以得到反映。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对梁山特种部队的指挥,这期间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无不体现出李云龙过人的军事指挥天赋。
小说前半部中李云龙面队强敌从未退缩,大智大勇,气贯长虹体现出军人的气概;后半部李云龙压抑着自己心情,用作者的话来说李总是很迷茫,最能体现李云龙亮剑精神升华的是当他灭了那些丧失理智的造反派后,数位造反派的家属找上门来,李云龙立正任由大家唾骂和殴打,李云龙没有象对敌人那样亮剑,这是什么?这也是一种亮剑精神,勇于不敢也是一种勇敢。
其次要说说赵刚,是李云龙患难之交,生死的兄弟。当年的燕京大学出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参加过,而且也是战功赫赫!这样的经历必然造就一员儒将!由于坚强正直,原则性强的性格,使他和老婆冯楠双双在狱中自杀。
在这本书中不能不提到李云龙和国民党的战将楚云飞的关系,作者把云龙和云飞的关系拿捏得可谓妙到豪巅,即是对手又是朋友;惺惺相惜却又决不手下留情。他们作为对手在战场上厮杀了半辈子,特别是在淮海战场上,几乎均置对方于死地,毫不留情。他们虽然是对手,但他们身上流淌的却是炎黄子孙、中国军人的热血,一旦我们民族的尊严受到挑战、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时,像李云龙和楚云飞这样的优秀军人仍然会像当年在抗日战场上那样,为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浴血疆场。
《亮剑》从文学的角度上说谈不上完美甚至经典,从历史角度上更没法考究李云龙这个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但是就是这样一本朴素的书让我有种冲动想写点什么。
《亮剑》从头到尾都是鲜血和硝烟,从头到尾都是杀和被杀,但是我们决不会投降!——《亮剑》透出的就是这种不可一世的骄横,它是兵之歌,是为男子汉而写的,我喜欢它的刚猛,我喜欢它那种毫不掩视的霸气。做男儿,生当如此!
据说,《亮剑》小说出版后不到三个月就销售了一万七千册。在出版业萧条、盗版泛滥的今天,它还能取得如此骄人的销售成绩,也从侧面证明了其品质的优良。而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群体、宣扬的英雄气概,就像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那样,令人热血沸腾,回想起来仍旧栩栩如生,值得和平年代的人们好好回味。
热血男儿,勇于亮剑。于今而言,在中国大地,亮剑精神,真的太少太少!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不能把历史忘记,为了国家利益,
人民利益,更应该勇于亮剑!
篇二:亮剑 读后感
《亮剑》读后感
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李云龙
看了《亮剑》后使人热血沸腾,相信这是大多人的感受。没错,《亮剑》里面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魄与民族大义都深深的触动着我们的内心,我们都希望成为像李云龙那样的热血男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亮剑》里面最吸引读者的人物当属李云龙了。他敢爱敢恨,他讲义气重感情,他桀骜不驯,他生性豪迈??他有着太多太多让人既爱又恨的性格特点了。
李云龙是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和火中搏斗的名将。他有着上面令人感觉惊心动魄的人生信条。在战争与和平的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 喜欢李云龙的人固然很多,然而我相信喜欢楚云飞的人也不在少数,楚云飞是在《亮剑》里李云龙难得的对手,他们亦敌亦友。楚云飞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能在私下里和敌人做相见恨晚的朋友;他能在战场上毫无保留的至那个朋友于死地;他能无所畏惧的公开悼念那个亦敌亦友的朋友。他的这份胸襟令人敬佩。
楚云飞与李云龙的相识就是一个闹剧。李云龙的蹭吃蹭喝,却换来了一个难得的朋友,这也算是一段奇缘了。战场上,两人也互不想让,李云龙送给楚云飞一梭梭子弹,楚云飞同样送给李云龙一个迫击炮。这种在战场上互不相让,在私下亲如手足的情谊我很敬重,因为
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几十年后,世事难料,李云龙因成“反派”而遭受刑法,最终含冤而死,楚云飞在海的对岸也第一时间送来了悼词,表达了沉痛的哀悼之情。这也为两个人一辈子的恩恩怨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相信这两个人的传奇故事也将被传成一段佳话。
该小说也刻画了赵刚这一伟大的形象。赵刚本是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燕京大学的学生,在八路军队伍里算是凤毛麟角的人才了。连李云龙在他的渲陶下对文学上的诗词也略知一
二。如果说李云龙与楚云飞之间的情谊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那么他和赵刚之间的感情便是肝胆相照的手足之情。两人初见,都是一肚子的不愉快,桀骜不驯的团长看不起念书的“小秀才”,燕园的高材生愤怒于团长的目中无人。然而战场上小秀才的远程狙击让团长刮目相看,小路上团长的坦诚认错让政委心下释然。从此,团长和政委,再也分不开。一个桀骜,一个儒雅;一个粗犷中显着细心,一个心细处透着豪放。两种互补的性格,两个肝胆相照的兄弟。
(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明知不可为,明知胜败早成定局,却至死也不退缩,至死都在进攻,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哪怕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就算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他们真正做到了:人在阵地在。 这般视死如归的情怀,是那个战争年代中国军人特有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无数的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脚下的这一片土地。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
等的气魄!这就是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勇气。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力量。
“亮剑”精神体现了一种魄力。
一种勇气——敢作敢为,永不服输。一种力量——移山倒海,势不可当。一种气魄——令敌人望而生畏,令队友充满信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篇三:亮剑读后感
亮剑读后感
亮剑读后感
面对历史我们不能选择性忘却
说起《亮剑》,自然而然会联想到那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其实,它改变自都梁先生所著的同名小说《亮剑》。很偶然的机会,在机场的书店里,为了打发长途旅行的枯燥,我买了这本小说,当我读完它时,忽然有一种一叶障目、管中窥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电视剧《亮剑》只拍了小说的前半部分,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狭路相逢的勇者精神,但小说真正震撼人心,不,应该说是痛彻心骨的是电视剧中没有表达或是不敢表达的后半部分。
我是先看完电视剧后才看的小说,因此在电视剧中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形象已根深蒂固,他们高大正义、舍生忘死的革命气概却让我更加无法接受小说中后来他们在文革期间因为坚持真理和信仰所遭受到的迫害和不公。特别是当主人公李云龙,因为率部阻止红卫兵抢夺军火库而被判处死刑,最终选择了以一种军人的尊严死在自己的枪下,看到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我悲愤的情绪,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一个个高大伟岸的身躯,没有死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却倒在文革的文争武斗中,在我心里剩下的只有凄凉和悲怆。
我想都梁先生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他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思考,恰恰是凝结于小说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只是铺垫罢了。笔者才疏学浅,对于文革十年,对于意识形态的纷争我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所以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亮剑》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硬是被断章取义的改编成了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对此,我似乎有些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看看现在各种电视台播放的各种抗战题材的影视剧,有大姑娘徒手撕日本鬼子的,有把手榴弹当成激光制导飞弹直接扔进坦克炮管里还百发百中的。我想这些编剧原先肯定都是写童话转行过来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但要把所有的板子打在编剧或者电视台的身上,似也是一种不公,编剧敢编电视台敢拍么?电视台敢拍能通过审查么?因此,我认为我们到了必须深刻检讨和反思我们宣传文化政策的时候了。
南京鼓楼医院的一个护士被省高检某处长的老婆拿雨伞打了两下,结果骨髓震荡双下肢麻木住院了,剥离当事人的身份背景,本来这只是一件普通的医患纠纷,能不能算上刑事案件还不一定,可是在医患矛盾的戾气和仇富仇官的怨气共同发酵下,瞬间成了全民口诛笔伐的焦点,各种版本各种触目惊心的所谓真相,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之间爆炸式的传播,一夜之间就让护士被打事件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而我们的宣传部门,如果能够及时指导媒体和公安机关处理好网络舆情,及时公布现场视频,发出最权威的声音,那么很多的谣言流言就不攻自破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让中国亿万网民都成了记者和电视台。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几乎同时微博上就开始出现各种现场照片,数小时内就传遍了全球,连CNN的BREAK NEWS中报道的图片都是来自中国网民所发的微博,因此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是平面和电视媒体完全无法比拟的。但是,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必然夹杂着很多的杜撰和编造,所以这就更需要宣传管理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发出最权威的声音,变堵为疏,变管理为引导,不给谣言以可乘之机。
同样的道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更无法选择性地忘却一段活生生的历史。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视历史,正视错误,才是对待历史正确的态度。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能更加理性和包容,让小说“亮剑”的后半部分可以搬上荧屏,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全面、更有真实、更大义凛然的李云龙,看到一个更忠于原著的《亮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