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夏天离我而去
篇一:2014届苏锡常镇一模考试作文样卷和佳作
2014届高三作文评讲三:一模作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长签名
【原题回放】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非洲谚语)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席慕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立意提示】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1. 团结合作
2. 独立面对,独自担当
3. 在合作的前提下独自面对 4. 自力更生,不拒绝合作
【样卷分析】
(一)瓜叶菊之重生
黛色的瓦,粉色的墙,乌篷船摇曳在温寒的碧溪上,一切浸透了墨色的梦想。夹溪而生的瓜叶菊用摄人魂魄的蓝昭示着又一个夏天??
老王回忆着多少年前的往事,那些岁月曾如字典般厚重,而今却似纸般薄,早已不复的水乡啊。如今老王面前的一盆瓜叶菊,依旧蓝的摄人心魄,却不免几分孤单。
老王是这片土地上仅存的一位麦秸画艺人,在高楼拔地而起的那一年,他的师父作古,而师兄弟们也挎着公文包走出了小镇。
老王在听师兄弟们侃在外的见闻时,也有过心悸和神往,然而他对麦秸画的爱,终究胜一筹。每个夏天,他都对前年的旧秸秆爬罗剔抉,选取最圆润光滑的几十根,用平刀剖开、展平。接着,将麦秸用浆糊贴在纸上,用镂刀根据麦秸的纹路抠出心中想要的图样,再用烙铁烫上不同的时间,烙出由褐到黄、深浅不一的层次。
多少年过去了,师兄弟也渐渐少有往来,老王却从未辜负麦秸的期望,偶尔有要染色的麦秸,需要米汤浸透,而黛、粉是他不变的色调,因为记忆中的江南是他永远的主题。
老王麦秸画技艺越发精湛了,他的画是镇上老人最津津乐道的,然而每见年轻人的不屑,老王心中依然漾着淡淡忧怆。
在老王最后一根青丝变成白发的那个夏天,他把盆中的瓜叶菊移栽到郊外,对着这位老朋友私语:“一朵花开得再盛,也开不长远啊!”
他收拾了包裹,生平第一次走出了小镇。他辗转于各个城市,奔波在每条街道,风餐露宿只给了他更加焕发的神姿。他知道,看到麦秸画的路人发出的每一声惊叹都是一粒种子,种子在,麦秸画就不会消失。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吹糖人的老马、扎花灯的老叶,这些与他一样的独行者让他在垂暮之年感受到了友谊的真光和信仰的力量。
他们一起漂洋过海,在日本的传统手工艺节上大显身手,与同来参展的朝鲜羽毛画画师和日本漆器匠人谈笑,用不同的语言交流着彼此同样的心。
当他已成为民间艺术家,徒从满天下,而麦秸画技艺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他回到了那个小镇。
那摄人魂魄的蓝已充斥整个原野,舞动着一个又一个夏天??
【分数】 65
【评语】
(二)独自上路,直面孤独
“团结就是力量”也许这句话已成为经典,但我想说想要使自己更加优秀这往往是行不通的。“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单独一个人去面对的”席慕容说的没有错,独自上路享受孤独才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
去年暑假热播剧《北京青年》讲述了一群年轻人离开父母踏上旅程的故事。的确,他们是一伙人一起赶上路,但却各自面对不同的问题,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们都有自己内心的挣扎有不同的选择,每个人在路上走走停停,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虽是电视剧但也反应了现实问题。没有人能代替你的路,父母不可以,兄弟不可以,爱人也不可以,唯独只有自己在反复挣扎后,在漫漫旅途中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自我。
无疑,我们无法像他们抛弃一切真正在旅程中寻找方向,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一直都在路上。为了小小的目的奔波,为了人生梦想而奔跑,也许你的身旁有一位像你一样在奔跑的人但你们的轨迹不会交汇,他更不会停下脚步来等你,你必须面对自己的路,面对自己的孤独。
“在这人世间有些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单独一个人去跋涉,路再长、再远、夜在黑、再赌也得独自默默地走下去。”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是深有体会。
坐在安静的教室里,明亮的台灯下,说是披星戴月也毫不为过,纵使旁坐还有他人,纵使你知道这个城市中还有许多和你一样在灯光下奋斗着的人,但是他们不能代替你,这种时候“团结”还有用吗?这是我们自己的路!“你的未来你自己去拼!”这是所有母亲对孩子的告诫,因为她们只能看着你成长却不能代你成长。
孤独能造就伟人,只有你受得了孤独,寂寞的人才能尝到甜蜜的果实。曼德拉在监狱二十年,其中的各种滋味有谁能说,我们佩服的只是他的毅力、品种与精神,若非他忍受了这二十年的孤独,在这二十年来默默地走着,没有放弃,没有逃避,怎么会有如此傲人的成就。
总有一些路要自己面对,总有一些孤独要自己忍受,在这个竞争激烈节奏快速的世界里更是如此。
独自上路,直面孤独才能更好地体现人生价值。
【分数】 49
【评语】
(三)在路上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在远方都有着一个目标,在路上的人们或结伴而走,或踽踽独行。 一个人的行走是没有负担的,但这将很难到达理想的彼岸。一朵花瞬时的开放固然绽放出刹那的光华,但是万紫千红却更能惊艳世人。人生也是如此,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走不远,只有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世人瞩目,他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陪伴他行走的,还有一群人。如果袁隆平当初选择一个人研究杂交水稻,他就可以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理论,或许他就可以更快的研究出杂交水稻。可是,接下来呢?他可能会失去方向,止步不前,失去前进的动力。于是,一群人跟随他的脚步,他们互相扶持,相互鼓励,在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段又一段的坎坷,才使得杂交水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迷惘,就如长跑一般,一个人刚开始可能跑得很快,但是因为没有人可以进行比较,他的速度就会慢慢减下来,最后停止,他自认为距离终点还有十万八千里呢。所以,为何不结伴而走呢?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离目标更近。
当然,在这人世间有些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一群人结伴而走只会停止你们的脚步。即使路再长,再远,夜再黑,再暗也要一个人默默走下去,杨涟的路便是他一个人走完的,他走的路极其坎坷曲折,前半生仕途失意,郁郁寡欢,他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当他终于走上官场时,他发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阉党走狗挑衅着他的尊严。皇上不理朝政,大臣们一言不发,他的一腔热血无处抛洒。他发现自己是如此孤独。但为了自己的一片丹心,他独自上路,那条路漫漫也无际,狂风暴雨,薄暮冥冥,他一个人,竹杖芒鞋且徐行,无一声吟啸,就这样朝着远方的光明走去,最终走向了那片光明。一个人的跋涉也可以到达彼岸。
旅途漫漫,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完成,有些路我们必须独自走过,那我们就要坚持走下去,有些路我们不妨与别人一起走下去,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在路上,那是一份坚守;一群人在路上,那是一种智慧。
【分数】 43
【评语】
【例文分析】
(一)走得远就要一起走
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
要想走得远,就一起走。
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小孩“挺着肚子”在病床上呼喊着妈妈。然而妈妈呢?她因儿子得了肾病综合症而逃走。
当人们拿着道德的大棒鞭笞着这位母亲时,我不禁思考,作为一个母亲,难道她就愿意抛弃亲身骨肉而远离他乡吗?当然不愿意,只是大病压得她无力面对。
或许你会说,现在已经施行大病救济制度,但显然这位母亲不知道这种制度,院方也未曾提起过这项制度。很多时候,一些制度还未完全健全以致普及到每个人,但我们终究是不能忽略掉这些人。
在国家迅速向前发展,在城市修建得日益繁荣,在制度日益完善时,有那么一群衣衫褴褛的人生活在城市的较底层,虽然他们衣衫不整洁,虽然他们经济收入不如我们,虽然他们现在被我们甩在身后,但他们依旧是我们的一部分。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在阐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说过: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但要想走得远,就要一起走。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处理社会较底层的人。农民工是城市的建设者,按理说,应受到人们的尊敬与优待,但有一些人却对他们投以别样的眼光,认为他们衣衫破旧,文化教育程度不高。
但这岂是他们愿意的呢?虽然他们衣衫破旧了点,但他们的内心可以很美丽;虽然他们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们一些质朴的品德却值得一些城市人学习。他们,不该受到我们的偏见。
有人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所有人爱所有人。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部分,我们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的态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虽然他们现在被我们甩在了后面,但他们终究是要追上我们的,到达终点的一定是我们和他们。
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在前进的同时,心系着他们,或放慢脚步,等等他们,最终一起到达终点。 要想走得远,就要一起走。
【分数】
【评语】
(二)独行的人生
周国平曾说过:“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活动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诚然,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们的共同前行,但更多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需要面对是一条孤独的人生之路。
可是,为什么这条路会需要一个人孤独地走下去呢?龙应台说过:人生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路便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正如她所说,逐渐孤独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每个人的世界都充满了偶然,当种种不确定穿插在人生之路中,也便没有人能陪你一路走完人生。你会有所失,你也会有所得,但你只能依靠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真切地感受你的人生之路。
同样,孤独地前行,或者说独处,能让你获得精神世界的富裕。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我们为何要独行。俄国大文豪普希金,在其生命的前半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此后沉溺游乐,丧失自我,放弃创作,不惜负债累累,最后决斗而死。而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孤独地奏起灵魂的乐章。两年后用《瓦尔登湖》让世人感叹其精神世界的丰富。其实,我们的人生也应如此,当他人沉浸在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我们是否能坚守住一份寂寞?当他人汲汲于名利财富时,我们是否能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裕?当世人的追求单一化、同质化时,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独自坚守最初的梦想?
我以为,世界是我们的食物。但我们常常着眼于“吃”,而忘了“消化”,而独处便是这样的“消
周国平也曾说过:“没有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一定是个精神空虚的人”。对于一个人来说,独自前行和结伴而走均属必需。尤其在当今的社会,科技的突破往往来自一个团队,区域的强大往往来自联合,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受益于全球化。正如材料中的非洲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们须享受独行的人生。
【分数】
【评语】
(三)结伴也要独立
纪伯伦在《先知》中这样描述夫妻,你们可以站在一起,但不能靠得太近。
我觉得,可以将这句话的范围扩大一些,在这个社会中,你可以与人为伴,但有些时候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
海明威说,这个世上,没有人是海面上一座孤立的岛屿。这其实揭示了人类这种动物与生俱来且无法摆脱的社会性。
确实,我们从一出生便与这个社会无法分割,吃穿住行,一概取自社会,知识学问,也需他人教导。正是这种密不可分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才使人类得以繁衍至今,同时,也使社会中有了人类创造并享用着的文明。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广大的背景,也是我们遇上挫折求助的平台,然而在同一片天地下的个体之间也有着差异性,每一个人生也是独立的。
想起之前热映的一部电影——《地心引力》,讲述的是一位男宇航员和一位女任务专家因飞船失事而漂浮在外太空,之后想方设法回地球的故事。但这部电影最长的时间却只将镜头对准了其中的女任务专家瑞安·斯通。在同伴为救她而遇险后,瑞安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求生。她需要克服长久的孤独,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看到她爬上岸,因不适应重新获得的地心引力而在泥地中踉跄行走的那一刻,我们知道,她成功地使自己活了下来。
这是一个关于同伴的故事,若非同伴马特的舍己为人,她早已因窒息而死亡。然而,这也是一个关于个人的故事,如果瑞安不能够依靠自我,她无法在后来漫长的时间中处理好各种突发的危险,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重回地球。
莫泊桑曾经这样说过:我发现,人的脆弱与坚强都是无法想象的。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被一句话感动得泪流满面,也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咬着牙走完了很长的一段路,一个人。
我想,这其实也反映了个人与社会间复杂而又巧妙的联系,毕竟有些伤口,若没有别人在意,其实也并不是疼得那么难以忍受。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瘦削的灵魂,虽然身处社会之中,与千千万万的人保持联系,但有些要紧关头,思想或是苦痛,无法与他人分享。
或许,正是这种与人结伴却又保持相对独立的姿态,才使得我们修炼成一个个独特的生命,迥异却美好。
篇二:又是一个分别的夏天
又是一个分别的夏天
没有人给夏天下过定义,说这是个分别的季节。可是,夏天知了们唱着的却又分明是令人不大愉快的离别歌??
日历翻着翻着,翻到了夏季的开始,也翻到了高一的尽头。
又是一个夏天,一个注定要说再见季节。
要分别了呀,回转身来,我该从哪里铺开我的高一生活去描述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呢?哦,就从去年夏天古铜色的皮肤开始吧。
老天啊,我们这帮新同学还没完全认识哩,这下可好,一晒——认识的都变得不认识了。然而,我们还得每天领着一身臭汗亮着一口白牙相见。晚上暗着灯,我们聊得不亦乐乎,从过去到未来,从桌面的水杯到明天的防晒霜??都没能逃出我们的聊天范围。偶尔打进屋里的光即使正照在某人脸上也照不出鬼片的效果。不过,黑黑的皮肤后来换来了“金灿灿”的奖状,很开心。 然后呢?然后就开学了。与其说我们坐在宽敞的大教室里不如说我们幸福得霸占这整个三楼,享受着王者的豪情。可是,我每次踏入三楼得长廊,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象着身后的目光,是羡慕还是想奋起闯入这里呢?我不知道,心一虚,还在后怕,心想,等时间到了,这浪潮该把我冲到哪里去呢?
然而我们班也并不只是所谓的书呆子。各种体育比赛,我们班的成绩也不小。校运会结束后,我们举着好几张奖状扬着笑脸的集体照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拔河比赛第一名,足球赛第二名,班班有歌声比赛地三名,篮球赛第三名,校科艺节我们班派出参赛的同学基本都获奖了??我们总是团结地聚在一起。赛场上,队员们为比赛竭尽全力;场下,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助威;胜利了,我们拥在一起,一起欢呼、一起庆贺;失败了,我们的加油声便化作一句话,“你们已经很棒了!”;一些比赛后遇到不愉快的纠纷,我们一起冷静面对其他班级的谩骂??无论怎样,我们总是在一起。我们珍惜每一次胜利,珍藏每一次失败。因为这都是我们集体故事的点点滴滴,值得我们回味。这一切都成为了我们被评为“市先进班级”强有力的理由之一。
诚然,在这儿学习压力很大。第一次期中考结束了,我甚至觉得无法在全班同学面前抬起头来,无法与门口得高一12对视。我害怕同学害怕老师。但也因为这样,竟让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并接受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每一个映入眼帘的鼓励的字,每一次耳边响起的激励的话语总能让我兴奋幸福好久。我觉得自己从来不孤单,从未被遗忘在高一12的角落。很多老师批评12班。对,也许我们还不成熟;我们还不懂得如何超越更高峰;我们还是依旧听了就忘不知悔改的淘气??也许吧,可无论怎样,我不会忘记我们是团结的集体,不会忘记当初是这个集体带我走出阴影,不会忘记曾有段时间我视这个集体为——能够让我不再慌乱的后盾。我喜欢这个集体,很温暖。
伴着同学们的关心与祝福,我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快乐地看着自己一百多名一百多名地进步了两次。在这其中,我要谢的人很多,有老师,有同学,当然还有我的父母??我曾在全班同学面前说:“我一直很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谢谢’??”还没说完,我的泪就掉下来了??我觉得好丢人??事后才知道,许多同学都说他们被我感动了。那一刻,我想我是快乐的!
高一生活总的来说很美,只是结局让人遗憾。首先,读文科的六个同学离开了。然后,我也离开了,且不说最后一次考试我从重点班的门口退了下来,前四次的考试的平均成绩也注定要我离开??我和许多人都分开了。之后偶尔再见到和我一样遭遇的高一的同学,我们相视一笑,很苦,蓦然心底腾出一句话——我们不再是一家人了。接着,莫名的伤感一涌而上。我仰望天空,好把泪吞回去。“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回去!”珊和佳都这样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说,我们仍旧相视一笑。
高一走了,高二我们要分开了,但我们不会放弃!
“等我,我会回来。”许多离开的人都这么说。
挥挥手,
说再见,
不怕这场分别就这样烟消云淡,
有夏天的阳光悄悄地见证着这一切。
篇三: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
一、 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记念刘和珍君》)
2.惨象, ;流言, 。
3.沉默呵,沉默呵! , 。
4.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6 。
78.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采薇》)
9.长太息以掩涕兮, 。(《离骚》)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
二、 基础知识考查
1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撰写(zhuàn) 垝垣(guǐ) 解剖(pāo) 载笑载言(zài) ....
B.愆期(xiān) 侘傺(chà) 叱骂(chì) 夙兴夜寐(sù) ....
C.谣诼(zhuò) 溘死(ka) 朝谇(cùi) 是非曲直(qū) .....
D.赁屋(lìn) 尸骸(hái) 揽茝(chǎi) 毫不相干(gān) ....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洗涤 恶梦 步履 菲薄 靡室劳矣
B.廖落 细腻 斑鸠 隔璧 小人所腓
C.不惮 和霭 作楫 勋章 其黄而殒
D.舔舐 浸渍 鸷鸟 屠戮 匪我愆期
1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偭规矩而改错
B.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C. 忳郁邑余侘傺兮
D.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渐车帷裳 裳:布幔 .
B. 謇朝谇而夕替 谇:进谏 .
C. 士也罔极 极:尽头 .
D. 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保持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固时俗之工巧兮 .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C.自前世而固然 .
D.固前圣之所厚 .
16.对下列诗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才冒出地面。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是可以惩罚的吗?
D.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
17.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至于顿丘 B.竞周容以为度 ....
C.淇水汤汤 D.怨灵修之浩荡兮 ....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
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因为首尔FC在去....
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每个人都向往着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但由于大家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不同,最终....
的结果也就不同。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
退货!”
1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屈原,名平,字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B.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始于《楚辞》。
D.《诗经》按音乐及内容可分为三类,其中“风”大都是宫廷乐歌,“雅”是民间歌谣,“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謇朝谇而夕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9分)
冷眼看“热词”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2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C.“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D.热词的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当儿子在村人的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多少年行色匆匆地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不知道。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他的宣传达到沸点。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
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24.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 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地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25.文章第2~4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又是一个夏天
又是一个夏天
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独自一人行走在小道上,周围的一切显得十分可怕。树叶沙沙的声音,小溪流水的声音,雨点降落的声音。我想跑的快,却又怕摔倒;我想大声的哭,却又怕没人听的见;我还是走,不停地走;我还是笑,不停地笑。我开始伪装起来雨越下越大,风似乎也合着我的心情时好时坏。我走到家中,我发现窗外的雨滴,拼命的向地面落。雨一直下,气氛也不算融;雨一直下,在黑夜拼命敲打,我笑着转身离开了窗外的天气,就像是你多表情。下雨了,与陪我哭泣。听雨的声音,一点点清新;窗外的雨滴,好美、好美! 象山县定塘镇田洋湖村273号初二:林峡杉
篇五:2013江苏淮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淮安市2013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或空格内。写在本试卷上或超出答题卡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22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阅读,让我们走进自然,感受春风的和煦;让我们走进高贵,敬畏生命的遵严;让.
我们走进理性,领悟思想的透切。阅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目光澄澈,心灵纯净。 .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煦: 澄:
②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2012年,淮安市林业发展成绩斐然。①全年完成造林大约72000亩左右,扩大了树林覆盖面积。②该市还加强了林业复合经营的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修改①: 修改②:
3.在“学在淮安”读书节活动中,你班举办“《朝花夕拾》我来讲”读书交流会,请完成下面两项任务。(6分)
?【走近名著】请你结合《小引》(即序言)的内容,为本次读书交流会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60字)。(2分)
答: ?【走进名著】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阿长与<山海经>》)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分别是哪两件事产生的影响,请简要概括。
答:A. B.
②分别说说这两件事对作者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答:
4.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8分)
必答题:
①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②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昔闻洞庭水, 。(杜甫《登岳阳楼》)
④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选答题:
⑦ ,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⑧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⑨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蒹葭》)
二(6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骈死: ②见:
③等: ④策: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
行评析。(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6分)
节的联想
梁衡 ?丰富多彩的节日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也引发了我们许多的联想。
?节者,接也。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有节有序,走走停停,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态的过程。这首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所处位置不同,就分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节节递进,就这样走过了一年。人的成长也有“节”,从孩童时节、学生时节、工作时节、直到退休后的晚年时节,所以社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老人节,从小到老就这样一节一节度过了一生。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美则美矣,但每隔尺许必得有一停顿,然后接着长,是为一节,如果一直到顶,就不成材,就不堪为用。务过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夏季的夜晚浇过一场透水,你在玉米地旁听吧,劈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
?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八一五”日寇投降纪念日,坏事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节者,截也。它专截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再以这日子为旗帜,去选择截取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从而强化生活中不同的个性。青年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人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自己的圣诞节。节有最小者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最大者是全地球人每365天过一个元旦节。我有时突发奇想,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诞生的那一日,如果找到了那一天,又找到了外星人,大家同庆宇宙的元旦节,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知道了节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就会格外地珍惜它。节既是时间的概念,就是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流失。我曾发问,是谁发明了“年”这个东西,直将我们的生命寸寸地剁去。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生命,勿使岁月空度;另一方面又要承认节序难违,不强挽流水,而要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节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就是要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多少民族、国家和组织就有多少个节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生日。它提醒我们每当节日来临时不要忘了相互庆贺,邻国国庆要发个贺电,亲友生日要送束鲜花,青年
人不要忘了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节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一个爱的纽结。
(选自《先方后圆》,有改动)
9.文章第?段是从哪三个方面阐明“节者,接也”的。(4分)
答:
10.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对“结”和“截”进行解释。(4分)
示例:节者,接也。是连接的意思。指事物都是接续前进的。
答:节者,结也。 节者,截也。
1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第?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剁”的妙处。(4分)
答:
12.请根据文中“节的联想”三个方面的内涵解读“端午节”。(4分)
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8分)
夜深同花说相思
杨荻
?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子拿着绣针,在西晒阳光下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A】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B】一幅画。
?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那点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
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选自《2013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春季卷》,有改动)
1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秀花为我做了哪几件事。(4分)
答:
14.文章第?段中A、B两处的“一幅画”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A】 【B】
15.联系上下文,想像作者写到第?段时心里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不超过60字)。(5分)
答:
16.联系全文,揣摩文章第?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5分)
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树林
伊甸
?入秋了,呼喊了一个夏天的蝉儿终于偃旗息鼓,树林像一个玩累了的孩子,变得乖顺和安静。
?走进幽暗的树林,给人一种黄昏即将来临的错觉。【A】树林里密密地生长着许多又高又瘦的树,好像运动场上那些摩拳擦掌、腾挪跳跃的高个子跳高运动员。那几块碎银子般的亮光就是天了,天是不是也有窥视欲?它的几缕眼角的余光常常有意无意地从树叶的缝隙处溜进来,想窥见树林里的秘密。其实树林并不是为了不泄露隐私才把自己遮盖得那么好,它只是想让它所有的孩子一心一意地生长,不受那些过于荣耀和风光的事物诱惑。树林是自足的,谦卑的,除了树木的生长它没有其他任何的贪图。因此树林是简单的,朴素的,树林里没有自命不凡的岩石,没有钩心斗角的灌木和为所欲为到处抢占地盘的野草。那种空旷和恬静给人带来内心的安宁。
?石板路边上长着的一些青苔,让人忍不住想去抚摸一番。但当我们俯下身子,捡起来的却是几片落叶。这些落叶不像我们平时在马路上见到的落叶那样,是憔悴的,病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