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降雨
篇一: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
天津地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风暴潮、冰雹、大雾、寒潮、霜冻、小麦干热风等,它们对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旱涝
旱涝是天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16世纪和19世纪,涝年比旱年多出近一倍,而17世纪和20世纪旱年、涝年发生频率比较接近,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旱灾呈加重趋势。 天津降水年际变化非常大。统计20世纪后半叶天津各区县降水资料,年降水量年际差值最大的是静海县,达944.8毫米。因此,天津旱涝发生的概率较高。
干旱
天津地区干旱灾害突出,到2000年为止的500余年间,旱年约占25.6%,其中,17世纪、20世纪最频繁。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天津市进入少雨阶段,干旱持续发生。干旱有一定的连续性,常有几年连旱的情况。从1951年至2000年全市范围最长连旱时间达4年,如1980年至1983年。据对年降水量的统计,天津市各区县旱和大旱的发生率为30%~48%其中塘沽区最高,北辰区最低。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70%~80%的年份有阶段性干旱发生。 春播期干旱一般十年七遇。能够自然条件下播种的年份只有25%左右。1951~2000年间,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952年、1961年、1965年、1976年、1993年、1996年等。其中1976年的春旱时间长、范围广,至少波及5个县。 初夏干旱发生率约为57%,与春季连旱的发生率有13%。对套种玉米播种、春玉米抽穗和水稻插秧影响最大。盛夏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有时也连年发生。1989年盛夏干旱,7月下旬和8月上旬降水不足10毫米。8月,降水也异常偏少,如西青区月降水量为12.2毫米。天津157万多亩农作物受灾,99万多亩成灾。1999年盛夏干旱,8月份降水仅40.9毫米,302万多亩农作物受灾,229万多亩成灾。各地夏季干旱不完全同步,这与降雨地区分布不均关系很大,例如:1982年夏季,天津全市平均降水量只有396毫米,西青区夏季降水仅246毫米,干旱严重,但是北部的蓟县、宝坻县季降水量都在历年平均值以上。夏旱严重的年份有1951年、1968年、1972年、1980年、1983年、1997年、1999年等。 秋季干旱平均约两年一次。严重的如1965年、1968年,干旱范围大,几乎涉及全市各区、县。 农作物几个生长期的连旱危害更大。如1972年春夏连旱,农作物严重减产,水稻亩产不足100公斤,300多万亩成灾。
雨涝和洪涝
天津本地降雨过多时形成雨涝(或称内涝、沥涝),海河上游地区集中出现暴雨时,下泻的客水(外来的水)会形成洪涝。雨涝和洪涝都导致涝灾。涝灾多发生在暴雨多的年份。
(一)暴雨 日雨量达到50毫米以上或12小时雨量3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其中日雨量100.0~249.9毫米或12小时雨量70.0~139.9毫米时,称为大暴雨;日雨量达到250.0毫米或12小时雨量达到140.0毫米时就是特大暴雨。另外,1小时雨量达到16毫米以上,亦称为暴雨。1921~2000年间,日雨量50毫米以上的暴雨共出现146次,年平均暴雨日数为1.9天。暴雨最多的1921年、1929年、1995年各5次。有16年无暴雨。有记录的暴雨最早出现于4月22日(1998年),最晚结束于11月5日(1940年)。各地暴雨日数有所不同,东部沿海和北部山区是天津暴雨较多的地区。
天津夏季暴雨最多,尤其集中在7月上旬到8月下旬。形成暴雨的主要天气形势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北移,当其脊线位于黄海、日本海一带时,亚洲大陆中纬度有低气压槽东移,海、滦河流域处于槽前及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控制之下,利于低空切变线、低涡及地面气旋的生成和发展,促使东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形成暴雨。天津地区大部地势低平,雨水不易宣泄,暴雨后在低洼地区易形成积水,造成雨涝。暴雨导致的城市积水常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仓储和运输也往往有不利影响。如1984年
8月9~10日受7号台风影响,天津市区过程雨量189.7毫米,有30余处积水,13个工业局或公司所属的418家企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300余万元。东丽区发电厂因泵房进水导致3个发电机组停转12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烟草公司烟叶供应站仓库被淹,河东区中山门新村民宅进水深达1米。市区无轨电车停运7小时,公交汽车近三分之一线路停运4~5小时。
(二)雨涝 20世纪后半世纪,天津地区雨涝年少于干旱年,尤其是20世纪的最后20年雨涝年明显减少。 从1951年至2000年天津全市范围出现涝灾最长连续4年,如1953~1956年。天津市全境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为1977年,达900毫米以上。年极端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蓟县,为1213.3毫米(1978年)。 全市降水量偏多30%以上的大涝年占总年数的13.5%;涝和大涝的发生率为19~41%,北部蓟县和东部沿海涝的发生率最大。 降水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最多,全年中降水量超过100毫米以上的旬约有56%是在该期间。 雨涝和降雨强度的关系很大,而且还取决于降雨持续时间的长短。如1986年6月27日,天津市区12小时降雨量143.0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达43.0毫米,造成内涝,市区44处积水,250家厂房和32500户民宅进水,市内交通一度停运,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三)洪涝 天津境内河流纵横,海河是上游多条河系的入海口,海河上游流域降水多而集中时,常常造成天津洪涝。清嘉庆六年(180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上游的滏阳河、滹沱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流域先后降大暴雨。河水猛烈下泻至天津,天津大地一片汪洋,人、畜、财产损失无数。其后比较突出的是1939年,当时市区被淹泡一个半月,受灾人口80多万,灾民65万户,倒房1.4万间。按当时货币计算,损失6亿多元。 1949年以后影响较大的洪涝发生在1963年,当年8月海河上游普降暴雨,太行山东麓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暴雨中心降水量达1300~2050毫米。洪水来势凶猛,很快逼近天津市,天津周围水库的水位都超出市区数米。由于军民奋力抗洪,保卫了天津,但周围广大农村做出很大的牺牲。 20世纪90年代华北虽以干旱为主,但1996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上游出现大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河北省的石家庄月雨量达500毫米以上。由于暴雨强度大,雨势猛,造成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曾直接威胁天津的安全。
第二节 冰雹
冰雹突发性强,直接危害农、林、果、牧业和温室、大棚等,对人畜和建筑、交通等各方面都造成损害,经济损失明显。天津上空是西风环流和冷、暖锋系统活跃区,一般除冬季外各季都可能降雹。天津地形北高南低,尽管北部低山丘陵仅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但对冰雹的产生影响很大。
一、分布 天津多年平均雹日为0.8~1.7天,蓟县最多,武清和津南最少。冰雹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个别也有例外,如,蓟县1985年10月30日降雹。雹灾日数以6、7月份最多。初、终雹日期的年际差别悬殊,最早和最迟可差80~100天。 一天中降雹的机率在14~20时最大,可达73%,其中16时为高峰。多数情况冰雹一天只有1次,偶尔也有一天内几次降雹。如,1980年9月1日,津南区曾先后3次降雹,全区73%的农田作物被毁。 海上与陆地冰雹的日变化情况有较大区别,白天冰雹云移入海面上空往往减弱或消失,夜间则有可能加强。
二、路径 影响天津的冰雹路径主要有4条。多数情况下,雹云的路径分别有:①北京经河北省香河县到宝坻或北辰、北京经河北省固安到西青;②河北省兴隆到蓟县;③河北省唐山到天津市东部地区;④少数从河北省沧州北上。
三、重雹灾个例 1966年6月静海县发生严重雹灾,丰产待割的小麦50%绝收,37%的麦田减产3 图1-6 天津市冰雹路径示意图
~5成。总产量减少70%。7月2日,丰台、岳龙等公社连续降雹15分钟,冰雹大如拳头,有的地方积雹达一尺多厚,造成房倒、树断、人畜伤亡。 1969年8月28日,天津冰雹持续23分钟,最大雹径为
6.5厘米,重19.3克,市内雹粒盖地,许多楼房玻璃被打碎,同时,红桥区又出现龙卷风,一时间,房屋倒塌、烟囱上天,电台、车站、工厂、医院、学校等2884处受损,伤亡数百人。 1973年天津地区冰雹灾
害严重,宁河县一半的乡受灾,轻者减产20%,重者达50%。 1980年9月,天津市7个郊县降雹。其中津南区受灾面积达全区总面积的73%,有四分之一减产达5成以上,西青区近万亩果树受灾,减产80%左右。 1984年5月27日,天津静海县降雹约35分钟,雹粒如卫生球大小,受灾农田9000亩。同日汉沽盐场塑料薄膜被冰雹打坏,市保险公司赔款12万余元。 1991年4月24日,天津机场降雹持续6分钟,冰雹最大直径49毫米,致使2架直升飞机旋翼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第三节 大风、飑、龙卷风、沙尘暴
一、大风、飑、龙卷风 大风是较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气象学上定义瞬时风速达17.0米/秒(目测风力达8级)以上为灾害性大风。一般风力7级时,就有摧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的危险。农作物生长季的大风往往是毁灭性的。 飑是一种突然发生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现象。飑与排列成带状十分狭窄的雷暴群同时出现,形成一条强烈的飑线。飑线过境,除了有风向的突变和风速的大幅度骤增外,还经常伴有雷暴、暴雨、冰雹,甚至龙卷风等。龙卷风是一种与强对流云相伴出现的具有垂直轴心的小范围强烈涡旋。从外观看是从积雨云或发展很盛的浓积云底盘旋下垂的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龙卷风所到之处瓦块、断木横飞,树木、建筑、船舶等均可造成严重破坏,也会造成人、畜伤亡。发生在水面上,常吸水上升如柱,称水龙卷。飑和龙卷风较少出现,大风发生频率较高。 大风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天气尺度系统大风,指西伯利亚冷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同时显著发展而伴随明显的冷锋过程。这类大风过程按冷空气活动路径和大气环流演变特征又可划分若干类型。第二类是与北上台风、入海气旋以及龙卷等中小尺度低气压系统相联系,发生和消亡迅速而风速极强的大风,所造成的损失最为惨重。由于各地的地表面热力和动力性质多有不同,且地面粗糙程度有明显区别,所以大风分布的地区差异显著,沿海多于内陆,平原多于山区。统计表明,天津大风的年平均日数为7~48天,塘沽大风日最多,蓟县最少。 西青区1971年的大风次数最多,达89天;其次,武清县1967年出现大风87天;塘沽区1966年出现大风78天。而蓟县大风日数最多的年份仅37天(1966年),而且1988年和1989年全年无大风日。大风的季节特征明显,春季大风日最多,占全年的30%以上,冬季次之,秋季、夏季大风依次减少。 各月中一般4月份大风最常出现,各地平均在1.3~6.7天,8月份大风最少。 20世纪90年代,全市各地的大风次数都有所减少,与1949~2000年的平均值相比,平均每年减10~29天。减少最多的是天津的西部。以西青为例,各月大风日数都在减少,5月份减少的最多,全年减少27天。 据天津市气象档案馆记载,汉沽盐场1961年4月5日出现最大风速为33米/秒的大风;天津市区1979年2月16日出现28.0米/秒的最大风速。在降雹和飑线过境时,曾观测到更大的瞬时风速,如宝坻县风速瞬间达40米/秒以上(1964年8月26日);塘沽区瞬时极大风速为天津市大风记录之冠,达52.7米/秒(1986年7月8日晚)。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严重大风灾害如下: 1966年7月28日天津出现大风、冰雹,瞬时风力达12级,使7449亩农田受灾。 1969年8月27日高空有蒙古冷涡出现,后向东偏南缓慢移动,地面有冷锋东移,经北京向天津侵袭,28日、29日午后和傍晚对流旺盛,出现雷雨、大风,两天内连续发生两次龙卷风。28日龙卷风约15点40分在红桥区、南开区出现,风经赵家场渡口,6条船被打翻沉没,行人被风刮入河中,树木被扭断,水泥电杆被刮倒,市第二中心医院重约30吨的烟囱被刮歪,2~3吨重的铁管架被吹到附近房顶上。29日20点20分再次出现龙卷风,风从河北省霸县入西青区。大风将直径60厘米的大树连根拔起,扭断钢筋混凝土铸件,摧毁建筑,许多烟囱、房顶刮得不知去向。据当时的统计,两次龙卷风造成120人死亡,823人受伤,房屋倒塌1271间。刮倒电线杆400多根,造成84个重要部门停电。折断树木万余株,24.1887万亩农田受灾。 灾害发生后,驻津解放军部队立即赶赴现场抢险,救护受伤人员。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支持抢险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图1-7 1969年8月28-29日龙卷风使天津财经学院大礼堂损毁
1981年4月18日、5月1日、5月10日三场大风,700多吨塑料地膜被吹走,7万亩刚定植的黄瓜、西红柿、辣椒被吹坏,损失800多万元。 1986年1月3日,塘沽、大港、汉沽出现大风灾害,塘沽瞬时极大风速为33.3米/秒。4月19~20日平均风力6~7级,阵风8级,由于大风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全市有8130亩地膜被刮飞,刮掉38亩大棚塑料薄膜,部分棚架倒塌,中小棚2869亩草苫子及塑料薄膜被刮走,101间温室玻璃被刮掉摔碎,总计损失20万元。7月8日23时20分至9日30分,塘沽区受飑线袭击,出现狂风暴雨。塘沽气象站瞬间极大风速52.7米/秒,打破了有记录以来的极大风速记录。大风范围自塘沽盐场三分场至新港一带约20平方公里内,以塘沽区气象站的记录最大,飑线所过之处,水泥电杆被齐齐地切断。大风使8台龙门吊滑跑、错位,其中两台拖出轨道,拖掉集装箱9个,错位52个,3个仓库、7个货架、一艘轮船货物湿损。刮倒民工临建棚,砸伤4~5人,重伤1人。 1991年4月24日,天津市大部区县出现大风灾害,其中塘沽区灾情较重,仅港务局二公司粮食码头上的进口精密仪器被狂风折断刮人海,就造成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1998年8月1日夜间,塘沽区出现雷雨时伴有短时大风,港区内有飑线和龙卷风出现,海洋气象站观测到的瞬时最大风速达26米/秒。大风导致天津碱厂的2台5吨龙门吊车相撞,1台基本报废,损失200万元。天津港务局的1台600吨吊车掉入海中,1台撞出轨,另有6台龙门吊车相撞,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左右。
二、沙尘暴 沙尘暴是由于强风吹起地面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天气是干旱和荒漠化的表现,与强冷空气有关。 天津的沙尘暴天气大多是受中国西北或偏北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影响所致,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是天津的沙尘天气的主要来源。每次沙尘暴过程影响的范围不尽相同,少则一个区或县,多则全市范围。各区县沙尘暴日数年平均为0.4~1.9次,静海最多,东部沿海最少。 从20世纪后50年看,天津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70年代至80年代有所减少,90年代很少发生沙尘暴天气,2001年,沙尘暴有增加的趋势。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其次是冬季和初夏。沙尘暴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也造成不同程度的灾害。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共设施、树木等,还使农田受到风蚀危害,而且污染了环境。恶劣的能见度可造成机场关闭及引发交通事故,对精密仪器、精细化工等也有着严重的破坏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危害将会愈加严重。
第四节 风暴潮
风暴潮也称气象海啸或风暴海啸,是天津沿海地区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它是指由于大风和伴随大风的台风或强低压系统引起的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水异常升降现象,受其影响海潮大大地超过平常的潮位。天津市海岸线约153公里,还有一级河道的防波堤近209公里,因此风暴潮灾害对天津沿海及港口地区的影响重大。风暴潮常出现在4~11月,夏季影响黄渤海的台风和春秋冷空气的影响常使天津沿海地区产生风暴潮。自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至2000年的400多年里,沿海地区有历史记录的风暴潮共49次,其中20世纪前18次,20世纪以来31次。历史上严重的风暴潮约5年一次。近百余年来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1939年、1992年和1997年的风暴潮最为突出。 风暴潮个例: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风暴潮袭击大沽口,由于特大暴雨的共同作用,几乎毁掉河口的所有建筑物。据天津《直报》记载:“塘沽淹没土屋将及千数百家”,“船只被冲走,塘沽和北塘间铁路被冲断,从大沽口到歧口一带的‘七十二营’基址被冲的荡然无存,海挡全部冲没”。 1939年8月中旬风暴潮,北炮台验潮站最高潮位4.6米。塘沽沿海房屋倒塌,陆地行舟。20日,大沽地区被淹,潮水涌向天津。31日潮位高达5米,大潮与洪水激荡,泛滥成灾。四、六、八号码头全没,货物流失,北炮台码头积水1.5米,大沽盐场仓库全部倒塌,存盐淌化,邓沽新开的10副盐滩被冲毁,新河庄内积水齐腰,房屋大部分被冲倒,颗粒无收,京山铁路被冲断。塘沽境内积水10日方退。9月上旬,连日风暴潮成灾,居民纷纷避难。 1992年9月1~2日,适逢天文大潮期,受北方强冷空气和16号强热带风暴的影响,天津沿海出现了较强的风暴潮。9月1日17时50分天津港潮位高达5.98米,大港区、海河闸等地也分别出现了6.40米、6.14米的高潮位,这也是1949年至2000年期间的最高潮位。大量海水涌上岸,临海港区库场、码头、客运站全部被潮水覆盖,2000多个集装箱被淹泡。沿海100多公里海挡几乎全部漫水,有40处严重破坏。港口和塘沽、汉沽两个盐场30万吨原盐被冲失。大港油田69口井被海水浸泡,其中31口停产。沿海地区3400户居民家庭进水,倒塌房屋19间。1.8万亩海水养殖虾池被潮水冲毁,有20万平方米路面被冲坏。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些企业因此停产。据当时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共达4亿元。 1997年8月20日16时许,受9711
号台风的影响,天津市沿海高潮位达5.59米,同时有8级至9级偏东北大风(海上阵风11级),这次风暴潮给沿海有关单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天津全市总计损失1.28亿元。
第五节 雾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雾的种类很多,根据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成辐射雾、平流雾、锋面雾等。雾对海陆空交通运输以及环境都有严重影响。天津地区平均年雾日为13~31天,南部多于北部,大港、静海雾日较多,蓟县雾日较少,市区和塘沽区雾日少于周围区县。雾日的季节性特征明显,秋末冬初及严冬(11~1月)雾日最多,其次是夏季(7月),春末(5月)最少。雾的日持续时间变化也较为明显,特别是秋冬季,一般在午夜或清晨生成,持续时间以12月和1月最长,平均为6.5小时,其他各月一般在1.5~3.7小时不等。 20世纪90年代北辰、宝坻、东丽和静海雾日与1990年以前的平均值相比有所增加,北辰增加最多,为7天。其他地区雾日减少,津南减少最多,达10天。 有雾时,能见度很低,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浓雾弥漫,也会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如:航空港的浓雾影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甚至造成飞机失事;海上浓雾影响船舶的航行,甚至造成触礁或船只相撞;陆上浓雾使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统计表明,几乎每年都有大雾对天津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主要的大雾灾害: 1987年12月至1988年11月,天津市区全年因大雾造成交通事故69起,死3人,伤24人,经济损失14.5万元。 1992年12月4~9日,市区连续6天大雾弥漫,公路、铁路、航运受阻,12月7日一天内,铁路沿线发生路外事故5起,死伤6人。 1996年12月12日夜间至15日,连续3天大雾,使天津机场国内航班取消,高速公路连续发生多起交通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1997年多雾,12月份雾日数7天,宝坻多达13天。12月16日7个航班改降北京机场,1个改降济南机场,从天津启航的多个航班被取消。12月24日上午大雾,京福高速公路唐官屯附近,70余辆汽车相撞,伤20余人,3人当场死亡。雾还使空气污染增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急增。
第六节 小麦干热风和麦收连阴雨
一、小麦干热风 干热风是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一、小麦干热风 干热风是中国北方小麦产区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天,蒸发力很强,能在短时间内给作物带来很大伤害。全国干热风会议确定了华北地区干热风指标。
春末夏初,天津地区上空云量很少,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此时正值大陆变性气团控制下雨量稀少,形成高温干旱的气候背景。中国小麦干热风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是大陆暖气团入侵型,另一种是极地大陆冷空气南下变性。在天津市,后一种类型占绝大部分。即在地面为一冷高压,高空处于低压槽后、高压脊前。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冷空气变性形成干热风天气。华北平原的小麦干热风有时表现为雨后高温天气。 5月中旬至6月上旬定为小麦干热风危害时段。此前,小麦尚未扬花、灌浆,植株抗逆性强;此后,乳熟期已过,既使有干热风,对产量的影响也不大。天津地区小麦干热风以轻型为主,占总数的80%以上。轻型干热风10年出现0.7~2.5次,重型干热风为0~1.5次。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小麦干热风都有可能出现,但5月下旬出现的机会最多,约占41%。出现在5月中旬和6月上旬干热风分别占24%和35%。天津除沿海地区干热风很少外,其他地区差别不大。相对而言,越向西、向内陆干热风越重。小麦干热风持续日数,全国最长的地区超过17天,天津地区较短,最长为7~9天。
二、麦收连阴雨 凡在6月份内出现连续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一次过程降水量≥40毫米,即为麦收连阴雨。再按日照多少分为轻重两种类型: 轻型连阴雨:降水过程期间日照时数在6小时以下的连续天数不超过3天。 重型连阴雨:降水过程期间日照时数在6小时以下的连续天数超过3天。 天津地区麦收连阴雨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最常出现。1954年至1980年麦收连阴雨出现的机率为48%,其中重型占麦收连阴雨总数的38%。6月下旬是麦收连阴雨高发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麦收连阴雨的出现机率大大下降。主要因为麦收连阴雨天气是较大型的天气过程,受大气环流长波系统制约。80年代以来,低纬度副热带高压位置常常偏南、偏东,故初夏雨带偏南,即使过程降雨达到40毫米以上,也少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篇二:天津气象资料
天津气象资料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是海河流域许多河流人海的汇合地。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多偏南风,且高温高湿,雨热同济;春秋季为季风转换期,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但深秋也常有寒潮侵袭。天津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受渤海影响,沿海地区有时也显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海陆风现象比较明显。 天津太阳总辐射年平均为493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1~2769小时(实照时数),沿海一带日照丰富,宝坻和市区日照最少。各区县年平均气温为11.3~12.8℃,市区最高,宝坻县最低。1月最冷,各区县月平均气温为-3.4~-5.5℃,平均最低气温为-10.2~-6.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7.4℃(宝坻,1966年1月22日)。7月最热,各区县月平均气温为25.8~26.6℃,平均最高气温为29.7~31.2℃,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7℃(蓟县,1999年7月24日)。近半个世纪,天津的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90年代年平均气温比前30年平均上升了0.8℃。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天津的气候增暖也较明显,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比前30年升高了1.6℃。 年降水总量全市平均为571毫米,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分别为冬季2%、春季12%、夏季72%、秋季14%。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4~73天,日降水量在50毫米及以上的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至8月,降水的过度集中易出现积涝和洪水。在气候增暖的同时,天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降水(特别是夏季降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水资源短缺严重。90年代降水偏少的趋势仍然持续,特别是1996年以后连续几年天津乃至整个华北降水明显偏少,从2000年开始连续5年引黄河水入津。 天津的气象灾害除干旱、暴雨和洪水以外,大风(包括龙卷风)、冰雹、雷电、寒潮、霜冻、大雾、小麦干热风、风暴潮等也时常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天津市2009年气象分析
降水偏多不均匀
进入春季,天津市气温迅速回升,3月14日至18日天津市气温连续5天一路飙升,3月中旬全市平均气温偏高3.8℃,是2003年以来同期最高,使天津市2009年入春时间比往年提前半个月。春季
篇三:微软用户_天津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_天津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01 235256
天津最大降雨量超过300毫米
01 新华网天津7月26日电(记者 翟永冠 刘元旭)从25日白天到26日上午,天津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截至26日11时监测到的最大雨量超过300毫米。到记者发稿时,大雨已停止。天津市气象台26日11时10分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02 记者从天津市气象台了解到,自25日5时至26日10时,大雨以上监测站为192站次,其中大暴雨118站次,暴雨31站次,具体雨情为市区124.3毫米,津南、汉沽、大港三地超过200毫米。截至11时,最大降雨量达309.8毫米,出现在西青区的大寺,市区平均降雨量达147毫米。
03 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有关负责人说,截至11时,天津消防已接到190起“雨警”,出动消防车190辆,官兵1140余人参加救援。
04 记者在部分路段看到,大雨给道路交通造成影响,一些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蛭煌ㄒ丫卸稀L瓶诘氐酪丫谎汀⑾萄袈酚上萄袈返氐劳嬖拔鞯浪蚧胙萄袈返氐馈⑼沤崧返氐酪丫獗铡S心炕髡叱疲峡椎搪芬丫惺境迪ɑ穑г诘缆分小?05 在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五名排水工人一直站在雨中,守卫着排水井盖。一位姓刘的师傅说,从凌晨起他们就已经站在这里,防止有人跌入排水洞中。“只要有水,我们就一直站在这里。”刘师傅说。
06 常。天津西站受暴雨影响不大,高铁正点,整体运行正常。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受降雨影响,部分航班延误。由于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早高峰的公交运营仍然正常。
07 大雨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对于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影响。据了解,26日菜价有不同程度上涨。
08 针对此次强降雨,天津启动暴雨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发布地质灾害3级预警信息,组织应急抢险和防汛排涝工作。截至11时30分,暴雨预警信息已覆盖大部分市民。
篇四:天津市近50年来降水时空分布变化研究
天津市近50年来降水时空分布变化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对天津市及其周边7个雨量站51年(1960-2010)的降雨资料进行长时期变化趋势分析。通过ufk和ubk曲线分析了天津市各个方向降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并对每月降雨进行mann-kendall检验,得出降雨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时间变化趋势。mann-kendall检验结果表明,天津市降雨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南部下降最为明显。丰水期降水具有显著下降趋势,但枯水的冬春两季降水具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天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趋势;时空分布 自2009年与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将全球气候变化设置为重要议案,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随着化石燃料消费的剧增, 全球变暖趋势显著,降水亦随之显现出明显的变化(任国玉等,2000;张玉剑等,2012)。从历史记录来看, 我国是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干旱和洪水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降水量的多寡是旱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不仅对于城市防洪减灾和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随着天津市城区的不断扩大和滨海新区的建设,水资源和人口与工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以非线性的mann-kandall检验为数学工具来研究天津市近50年来的降水变化的时空分布趋势,
以期为城市水资源规划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研究区域概况和资料
天津位于东经116??3’至118??4’,北纬38??4’至40??5’之间。市中心位于东经117??0’,北纬39??0’ (图1)。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是我国北方第二大城市,中国长江以北经济中心。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临近渤海湾,海洋气候对天津的影响比较明显。其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天津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4℃,7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历史最高温度是41.6℃。1月最冷,月平均温度-2℃。历史最低温度是-17.8℃。年平均降水量在360-970毫米之间,(1949-2010)平均值是600毫米上下。受地形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85%的降水集中在6到9月,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经常受到暴雨袭击。在空间分布上,降水出现自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北部山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大约在800mm,而市区及近郊则仅为500mm。天津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约为400m3,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而且由于持续的人口和工农业生产的压力,地下水超采严重。 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由中国科学院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提
供, 选用天津市及周边7个雨量站从196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共51年的逐日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选站点。
二、研究方法:mann-kendall 检验
mann-kendall 方法是一种基于秩的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徐宗学等,2006)。非参数检验方法也称无分布检验,其优点是不需要样本遵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更是用于类型变量和顺序变量,计算也比较方便。由于最初由mann-kendall 提出并发展了这一方法,故称其为mann-kendall 方法。mann-kendall 方法的计算步骤如下(陈华等,2006;曹洁萍等,2008;):
三、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统计分析
应用数理统计指标,mann-kendall 趋势检验方法和线性趋势拟合方法对天津市及邻近的7个雨量站点进行年际和月际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分析。
1、天津市面平均降雨的时间变化分析
从天津历年面平均雨量统计值可以看出:天津市多年平均降雨为57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七月和八月,占到全年降雨量的58% ,秋冬春三季降水较少,其中冬季降水最少,春季次之。这主要是因为天津市处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雨季受到季风北移南退的影响,故而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冬春两季,天津地区基本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进入夏季,北进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来丰沛的水汽,而在10月份以后,降水随着副热带高压的减弱而逐渐减少。年降水量的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为正值,
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分布为正偏态。在51年的统计值中, 年际之间降雨变化较大,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近3倍。
2、mann-kendall检测突变分析
根据天津,塘沽,唐山,承德,北京,遵化,黄骅7个雨量站及由此计算的面平均雨量的mann-kendall检测曲线图。由图可以看出,天津地区面平均雨量在1970年代中期以前呈明显的波动状态,在197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出上升的趋势(ufk>0),但趋势并不明显(-1.96 四、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市呈现出汛期(夏季) 雨量下降,枯水期雨量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结合近年全国降雨带有北移的趋势,天津市未来降雨的时空分布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曹洁萍,迟道才,武立强,刘丽,李帅莹,于淼.mann-kendall 检验方法在降水趋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5). [2]陈华,郭生练,郭海晋,徐高洪,徐德龙.汉江流域 1951~ 2003 年降水气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3). [3]serrano, a.,v. l. mateos, and j. a. garc?韆, 1999: trend analysis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over the iberian peninsula for the period 1921-1995. phys. chem. earth, 24, 85-90. [4]任国玉,吴虹,陈正洪.我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0,(11). [5]张玉剑,杨炳玉.重庆地区的降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2,(3). [6]王怀清,赵冠男,彭静,胡菊芳.近 50 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7). [7]徐宗学,张楠.黄河流域近 50 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06,(1). 作者简介:李宏伟,男,天津人,天津市蓟县气象局,主要从事气象应用研究。 篇五:(论文)天津市汛期月降雨量变化趋势分析(2011.6.3) 天津市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天津市水文水资源勘测管理中心 天津,300061) 摘要:近年来天津市汛期降水总体上一直偏少,从近54a的降水资料分析汛期各月降水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汛期整体降水量的偏少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汛期7-8月份的降水减少所致,并且这种变化趋势与我国气候的冷暖周期、拉马德雷冷暖位相有密切的联系。2010年前后正是拉马德雷冷暖位相、我国气候冷暖周期交替的过渡阶段,随着全球气候周期性的变化,这种汛期降水偏少的趋势是否已经悄然开始逆转还有待于今后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而降水趋势变化的预测、研究为全面做好防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汛期降水量 变化趋势 拉马德雷现象 气候周期 防汛工作 1 概 述 天津市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天津市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4.4mm(1956-2009年),从空间分布上看,降水量由北部山区向平原地区逐步减少,从降水的时间分布来看,每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并且主汛期7月下旬和8月上旬的降水对全年的旱涝程度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 6-9月份降水资料(面雨量)统计分析 从近54a汛期降水资料(1956-2009年)10a滑动平均计算结果分析(图1),天津市汛期的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尤其是进入20世纪进入90年代以后,这种变化趋势更加突出。1990(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天津降雨)-2009年的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09.8mm,比1956~2009年的多年平均值454.4mm少了44.6mm。特别是1997-2007年的11a之中,汛期降水量只有2004年超过和2005年接近了多年均值,其余9a较多年均值都大幅度偏少。 (作者简介:张强(1978—),男,天津市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管理工作。) 图1天津市6-9月份降雨10a滑动平均值示意图 从汛期降水资料的统计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和2009年汛期降水量偏少的趋势开始逐步缓解,汛期降水量有所回升,较多年均值偏多了5%-10%。 3 汛期月降水变化趋势 从有统计资料的1956年开始至今,在汛期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各月的降水量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3.1 6月份降水量总体增加 从月降水量的角度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10余年,6月份的降水量开始较五六十年代有明显的增加,虽然80年代末期开始至2000年6月份的降水量有所减少,但2001-2009年的9a间有5a的月雨量达到100mm以上,这一时期的降水量与70年代中期以后的10余年水平相当, 6月份降水量10a滑动平均值的计算结果也呈现出总体上明显增加的趋势(图2)。 2 图2天津市6月份降雨10a滑动平均值示意图 3.2 7月份降水量偏少趋势开始改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汛期7月份的降水量较以前有明显的减少,而且这种情况到了90年代中期以后尤为突出。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从1997-2008年连续12a未达到多年均值水平,12a当中有10a的降水量偏少20%成以上(图3)。但是,7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8年开始7月份降水量偏少的趋势开始缓解,2009年7月份降水量骤然增加,较多年均值偏多25%。在7月份降水多年连续偏少之后,这种趋势是否已经悄然开始逆转还有待于今后几年降水数据的统计分析。 3 图3天津市7月份降雨10a滑动平均值示意图 3.3 8月份降水总体依然偏少 8月份的降水量从1997-2009年有11a低于多年均值水平,8a偏少两成以上,1a偏多,1a持平。这种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降水减少的趋势仍在延续,虽然期间有一些年份月降水量偏多,但总体趋势并无明显改观的迹象(图4)。 图4天津市8月份降雨10a滑动平均值示意图 4 3.4 9月份降水年际间变化大 9月份的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月雨量较多年均值偏多、偏少现象交替出现,其变化趋势并无长时间的连续性,且从总体上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9月份的降水量并未减少,与多年均值基本持平(图5)。 图5天津市9月份降雨10a滑动平均值示意图 由于7-8月份的降水对天津市的旱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近些年天津市干旱主要是由于主汛期7-8月份降水量的连续明显减少所致。但这种干旱的趋势在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之后,随着气候周期的变化有望得到缓解。 4 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成因分析 4.1 气候周期性变化 4.1.1 “拉马德雷现象”[1]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 年发现的,在气象和 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 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