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待到山花烂漫时全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40:06 字数作文
待到山花烂漫时全诗字数作文

篇一: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

(5)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 [答]“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答]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答]凌寒傲雪,报春却不争春。

3、木兰诗

(1) 成语是扑朔迷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

(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

(9)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0)“乐府双”璧是和。

4、观刈麦 ◇白居易

(1)。

(2)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家田输税尽”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

(2)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3)

(4)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6)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黄鹤楼 ◇崔 颢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3)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1)。

(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

(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答]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6)[答]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 2.面对 3. 死 4.没有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

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篇二: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1)

(2)

(3)

(4)。

(5)。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 [答]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答]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答]

3、木兰诗

(1) 成语是 ?

(2)

(3)

(4)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待到山花烂漫时全诗)

(5)?

(6)

(7)

(8)

(9)

(10)“乐府双”璧是和。

4、观刈麦 ◇白居易

(1)

(2)。携壶浆。

(3)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揭示

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

(2)

(3)!

(4)

(5)

(6)

6、黄鹤楼 ◇崔 颢

(1)

(2)

(3) [答]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1)

(2)

(3)

(4)

(5)[答]。

(6)[答]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

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 2.面对 3. 死 4.没有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

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篇三: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初一语文古诗文参考答案

1、沁园春〃雪 ◇毛泽东

(1)

(2)。

(3)。

(4)。

(5)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答]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2) [答]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答]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

(4)[答]

3、木兰诗

(1) 成语是?

(2)

(3)

(4)

(5)?

(6)

(7)

(8)

(9)

(10)“乐府双”璧是和

4、观刈麦 ◇白居易

(1)

(2)。

(3)

(4)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和白居易《观刈麦》中的“揭示农民赋税的繁重。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

(2)

(3)可怜白发生!

(4)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

6、黄鹤楼 ◇崔 颢

(1)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 [答]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

(3)

(4)

(5)[答]。

(6)[答]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 2.证明 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 2.面对 3. 死 4.没有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没有好下场。

雪夜访戴

王子猷住在山阴。有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室门,命令下人斟酒来喝。他四下一望洁白一片,于是起身徘徊,吟诵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在剡地,王子猷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过了一夜才到,王子猷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身而走。有人问其中的原因,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而来,现在兴致尽了就回去,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

一、1.醒 2.洁白的样子 3.徘徊 4.一夜

二、l.到了门口不进去却返回。 2.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篇四:转霞古诗词

【名称】《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高傲的陌生人;要想和他混熟,今后就得常来常往。于是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最后写出这篇歌咏庐山的名篇。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3)各不同:不相同。(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6)缘:同“原”,因为;由于。(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诗人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作品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夜雪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注释⑴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⑵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

到... 鉴赏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鹿洞(唐)王白贞 念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工夫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辅导。/追寻:深切研讨。 (我)用心念书,没察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每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那样子贵重。要么是道人过来斗趣恶作剧,还在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辅导中投入研讨呢。 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诗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诗中写到“莺啼”、“花落”、“宿雨”,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在勾勒景物的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二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拢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 苏轼 《水调歌头》 【年代】:宋 【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水调歌头》

赏月诗词往往清逸孤寒,东坡这首词直如缥缈于云端,掩映于清辉之间。抒酒问月,有李太白酒仙遗风,一片奇趣横生。 明月皎皎照彻天上人间,天上是孤寒一片,人间是相思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胡仔评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尽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将:偕,和。2、相期:相约。3、云汉:天河。 译文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赏析

诗 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 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 “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 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 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赠范晔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陆凯 原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指范哗)。江南也没什么(可以相赠),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注释驿使:传递书信、文件的使者。陇头: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鉴赏一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 鉴赏二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晋代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 作者介绍 陆凯 陆凯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是南北朝人。《魏书》有传。... 雪梅·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卢梅坡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②降(xiáng),服输。③骚人:诗人。④阁笔:放下笔...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 作者介绍 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 南园十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译文 【其一】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四】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公元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至816年(元和十一年)之间。... 鉴赏 【其一】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世人称他为“诗鬼”。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仙”之称。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篇五:诗词复习导学案

单县人民路中学

编号:152— YW23课型:复习课 上课时间:6.12主备人:程文苹审核人:初一语文组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成绩: 老师寄语: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