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雪景抒爱国豪情
篇一:秋澄万景清 翰墨抒豪情
龙源期刊网 .cn
秋澄万景清 翰墨抒豪情
作者:楚 楚
来源:《时代中国》2008年第06期
杨永旺,北京人,自幼在祖父及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书法。现任中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艺术委员会;1975年起,拜欧阳中石先生门下,多年来,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学书必须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今人学古人,学习他们优秀的人品。学习他们为繁荣祖国的书法事业壮心不已默默奉献精神。在学习有关书法理论的同时,循序渐进的临习了历代名家不同风格的字帖。不断扩展视野,注重实践。在临习《兰亭序》等诸贴过程中,领略祖国书法艺术博大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无穷魅力。学习书画首先是继承,因而就要用心去理解,加之不断练习,认识到只有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有时代风貌的书法作品。通过学习,也加深了对书法理论的理解,在工行草书的过程中,注重法度,作字力求清秀明快。
篇二:山坡羊 潼关怀古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第二课时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2)背景: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这首词,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2、解题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词的题目
3、字音。
擎(q?ng) 锦帽貂(diāo) 裘(qiú) 鬓微霜(bìn) 骑(j ì) 酣(hān) 妨(fáng) 遣(qiǎn)
二、自主探究。
1、在书上划出该词的节奏。
2、疏通字词,翻译。
我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随从武士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像一阵狂飙卷过原野山冈.替我告知全城的人,随我出城打猎,看我如何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
喝足了酒,胸襟还开阔,胆子也还壮。两鬓添些白发,对我又有何妨!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使臣冯唐?手持符节来到云中郡,重新启用魏尚?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瞄准西北的目标,射杀天狼。
二、读上阕,独立思考题:
1、本词的诗眼是什么? 狂
2、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太守出猎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
(2)、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
(3)、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4)、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3、上阙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千骑卷平冈”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三、读下阕,思考:
1、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2、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问题探究: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太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勾勒出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明确的把目标指向不断侵扰宋朝西、北边境的辽和西夏,塑造了一个力挽雕弓射杀天狼的英雄形象,把他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写的淋漓尽致。
2、本词引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亲射虎,看孙郎 自喻孙权,虽年纪已老,仍有少年狂气,意气奋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五、主题。
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操。
第三课时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一、预习导学
1、文学常识
曲是元代新兴的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小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1)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59岁,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 死。
(2)写作背景: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陕西任上写的。潼关地势险要,秦汉以来许多王朝统治的中心。尽管统治者兴废无常,但人民遭受的苦难始终未变。他深刻指出,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替换,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
2、解题
山坡羊——曲牌名
潼关怀古——题目
3、字音
-峦( ) 踌( ) 蹰( ) 阙( ) 兴(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赏雪景抒爱国豪情)二、翻译:
群山绵延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间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无论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哪个朝代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三、整体感知:
1.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的气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两句):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如聚” “如怒”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的极其生动形象。
3.“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是国家由盛到衰的真实写照。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建宫殿,修楼阁,筑池苑,围猎场??滥用民力,劳民伤财;亡则兵燹为害,人民死亡流散,田园荒废。这几句鲜明的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立场。
2、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五、课外阅读: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考查文章的标题)
答: 。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考查加点词语的含义)
(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答: 。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答: 。
3.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4分)(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
4.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的心理活动。(6分)(考查人物的心理)
(1)大
姐 。
(2)二
姐: 。
(3)我和妹
妹: 。
5.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答: 。
篇三:爱国作文: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爱国作文: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爱国作文: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
平时听过、读过、看过的爱国英雄故事很多,在以前,我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豪情壮举,比如岳母刺字、林则徐焚烟、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黄继光舍身堵枪眼、杨利伟走出“神州”号航天舱的一瞬间,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
爱国需要英雄,但爱国不只是豪情壮举,特别是在当今的和平建设年代,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方式,甚至简单、普通到人人可为。比如,如果我们坚持节水和节电,坚持不用一次性筷子,这样就能减少国家资源的浪费,省得国家每年要掏很多钱去进口石油和粮食等等,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为人民做更多的好事;比如,如果我们合理处理自己的废品垃圾,不随地乱扔废弃物,就能减轻国家的环境污染,提高全民族的身体健康水平,造福子孙后代;比如,我们都认真遵守交通规则,就能缓解交通堵塞,避免交通事故,做到既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伤害,每个人和他们的家庭就能更和谐幸福;比如,我们现在认真努力地学习知识,煅练身体,长大了就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岳飞要是小时候不认真学习本领,哪会有他以后的英雄壮举呢?董存瑞如果参军后不认真学习爆破知识,不知道非得把炸药包顶起来贴在敌人碉堡上才起作用,他就是再勇敢也不起作用啊!杨利伟如果不坚持煅练身体不努力学习操控本领,就不能入选航天员,就没资格进航天舱,当然也就谈不上走出航天舱了!还有,在购物时,尽可能选购国产商品,就能支持中国的企业快速发展技术进步,把中国的产品卖到世界发达国家去,赚他们的钱缔造我们的幸福。
总之,爱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摸不着看不见,不是非要到战场上去,爱国需要的是点点滴滴,而不只是豪情壮举。
篇四:迎春歌舞抒豪情——2011年双拥晚会音乐述评
迎春歌舞抒豪情——2011年双拥晚会
音乐述评
.cn 2011年01月31日07:30 柴志英
2011年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以《伟大旗帜领航程》为题,表现了欢欣鼓舞迎新春,赞美崇尚社会和谐的新时代,重温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昭示人民军队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赞颂党的坚强领导,展望亿万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走向民族复兴等内容,形成了“歌舞迎新春”、“军民情谊深”、“将士豪情壮”、“礼乐颂衷情”四个部分;本文分别称之为“迎春篇”、“深情篇”、“豪情篇”和“衷情篇”。其中的11首音乐作品发挥了“长于抒情”的艺术特性,谱写了诗情画意的新篇章。
迎春篇·和风谐韵
晚会开场的迎春篇似曾相识,仔细端详却与往年大不相同。
军乐与歌舞《军民迎春曲》(赵思恩词,王猛曲,陈丹配器)以春潮涌动为背景,报春的钟声和强劲的号角宣告了春天的到来,错落有致的节拍与男子鼓舞和军乐表演相映成辉,婉约、起伏的韵律伴随“群花”起舞催动着百花迎春,稚气的呐喊引出成群的“玉兔”共享闹春的童趣,旧词谱新韵的合唱形成了迎春的热潮。绚丽多姿的舞蹈与流光溢彩的背景结为一体,“交响管乐”的开场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京剧联唱《高歌赞辉煌》(张志高词,刘畅曲,鄂矛配器)中交响乐队行云流水般的音响化为辽阔的引子,于魁智(老生)、李胜素(青衣)、孟广禄(黑头)、张薇(老旦)以激越的导板同唱“江山如画”,高亢的老生接唱“美如画”掀起了抒怀的波澜。壮阔的过门引着唱腔入板,展开了一波三折的“三望”诗篇。青衣率先长吟“回首望”,老生引领的“慢三眼”再次“回首望”,以及转入的“流水板”历数了“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各条战线上的辉煌战果。其中,青衣的“叫散”讴歌了“嫦娥探月”“神舟飞天”的世纪壮举,令人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垛板”高声“放眼望”,展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美好前景。苍劲的老旦以“摇板”起唱,众名家纵情表达了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在作为华夏瑰宝的京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刻,回顾20世纪井冈山时期的戏曲填词庆胜利、延安时期“平剧”改革的初露锋芒、60年代现代京剧对交响性创作思维的借鉴??这一古老艺术的未来引发了人们的沉思和遐想。
舞蹈《春之韵》(刘琦曲)脱生于以“鹅”为题的舞蹈《向天歌》,春水荡漾中,如珠落玉盘的隽雅旋律和着婀娜曼妙的舞姿,秀丽的笛声宛如春风阵阵,生机勃勃的劲舞与亢奋的打击乐交织在一起,合唱的加入回荡起颂扬万物复苏的大自然的“春之声”。
歌舞《和谐大家庭》(方正词,印青曲)在美妙、清新、明快的意境中开始,洋溢着浓浓的春意。“青歌赛”获奖者王丽达、吴彦凝、王喆、常思思、陈笠笠在彩蝶飞舞中放歌,时尚的音调伴着轻歌曼舞,华丽的花腔结束了和风谐韵的迎春篇章。
深情篇· 隽永绵长
表现军民情谊的篇章由拥军歌曲联唱、音诗画和女声合唱组成。拥军联唱的“往日情”与女声合唱的“今日情”遥相呼应,途经音诗画的表演,以梦绕魂牵的深情作为归宿。 拥军联唱《鱼水欢歌》(鄂矛配器)选用了藏族风格的《我心中的歌儿献给解放军》(常留柱、庄涛词,常留柱曲)、哈萨克风格的《解放军同志请你停一停》(权宽浮词,石夫曲)、苗族风格的《苗岭连北京》(李怀德、彭承标词,白诚仁编曲)、蒙古族风格的《骏马奔驰保边疆》(蒋大为词曲)和汉族风格的《军民团结向前进》(陈克正、高峻词,晓河曲)共5首经典歌曲。在演唱中,藏族歌手巴桑、泽旺多吉的淳朴、自然,雷佳的甜美、清纯,王宏伟在万马奔腾中的气韵,吴娜朝气蓬勃的“战地鼓动”,掀起一唱众和的高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维吾尔族歌唱家巴哈尔古丽在美声风格中融入母语的韵腔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些作为声乐创作典范的名作跨越20世纪50、60、70和80年代,回顾了各族人民的拥军优良传统,也唤起了人们对老一代词曲作家和歌唱家的深深敬意。
领唱、女声合唱《兵妈妈》(任毅词,孟庆云曲)作为深情篇的点睛之作,明澈如镜的女声合唱与谭晶的倾情演绎犹如烘云托月,把子弟兵对人民母亲的情感提升到了崇高的境域,将官兵报答人民母亲、报答祖国母亲的心愿隽永绵长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豪情篇·壮怀激烈
昭示人民军队钢铁誓言的豪情篇章由两首男声合唱、杂技和男声独唱组成,开端与收尾的声乐形式充盈着壮观的画面。
两首男声合唱由解放军合唱团、武警男声合唱团、解放军交响乐团联合表演,郑健指挥,近300人的“联合兵种”布阵于宽阔的舞台之上。
领唱、男声合唱《忠诚》(赵大鸣词,刘琦曲)采用经典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张永枚词,肖民曲)的音乐主题派生发展,取其发扬光荣传统继往开来的寓意,博采我军优秀队列歌曲的精髓,塑造了英姿勃勃且又富于时代感的自豪形象。作品以行进的节奏为基础,在刘斌的领唱下发出了我军将士“听党指挥”的钢铁誓言。铿锵的节奏与昂扬的旋律鼓壮军威,并与大屏幕军事训练的情景构成了热火朝天的画面。在队列歌曲相对匮乏的今天,精品尤其值得提倡。男声合唱《时刻准备着》(王晓岭词,王路明曲)由原作者的“战斗精神歌曲”《当那一天来临》改编创作,深沉有力的基本形象在声部的交织中此起彼伏,在雄健的战鼓声中,显示了高昂的士气和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念。
男声独唱《当人民需要的时候》(王晓岭词,刘青曲)进行曲风格的伴奏承载了南北交汇的故土乡音,颇具“战士双脚走天下”的含义。词曲通过表现危难中的坚毅和为国为民献青春的志愿,打开了当代军人刚柔并济的情感世界。阎维文的演唱在民风的朴质中凸显了男子汉的伟岸,结合屏幕上我军在国内外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像,共同抒发了报效祖国和人民壮怀激烈的豪情。
衷情篇·崇高礼赞
体现终场需要综合各篇内容并集中概括晚会主题的功能,衷情篇的女声独唱、情景短剧和歌舞从千折百回的深情述说中进入了晚会的最后高潮——崇高的礼赞。
女声独唱《同人民在一起》(赵思恩词,印青曲)温馨而激情的远景描绘,委婉、深切的倾诉和由衷的赞叹水乳交融,往日的艰辛和对未来的憧憬凝聚为动人心弦的乐句,将情系民心的生活转化为艺术的真魂,使情真意切成为这首作品最醒目的特色。长于纯情演绎的宋祖英的演唱也在厚重中得到了升华。
晚会的压题之作,歌舞《旗帜颂》(阎肃词,印青曲)用庄严、壮丽的混声合唱象征时代旗帜下辽阔的祖国江河大地,展现着中华儿女奋起腾飞的画卷。彭丽媛的衷心赞誉唱出了人民的祈愿,心潮澎湃的合唱向着党——我们时代的旗帜进行崇高的礼赞,随着音乐波澜壮阔的行进,晚会在亿万人民团结一心、昂首阔步的豪迈中落幕。
正如晚会的总导演李福祥所说,要表现好“歌颂伟大旗帜”这一时代的重大主题,还是要靠发挥艺术本体的表现功能。
晚会的音乐节目中,词曲作者诸多采用了既有形式、既有体裁、既有题材、既有词曲甚至经典作品的沿用,体现出晚会“从历史走来”的丰厚底蕴,同时又深入开掘、大力拓展、不断创新,体现了崭新的艺术追求,并在乐思时时隐现的首尾联系、呼应中体现出风格的协调与气韵的贯通——这已成为本场晚会的一大特色。
艺术之所以区别于“以理服人”的政、经、科、教、文论,多在于情感表达的突出特性,这台晚会的音乐节目着意于“纵情”、“深情”、“豪情”以致“衷情”的倾注,使“以情动人”的诗情画意成为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发表于《文艺报》2011年01月31日第七版)
篇五: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一、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悠然见南山”:“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世之外的心境,自然真切。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具体描写南山景象,从“采菊、日夕”来看,此诗是写在秋天的晚上。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直接抒情,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同时又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是对全篇的总结。“忘言”中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4、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填原文)的道理。其中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
宁静、祥和,不为世俗利欲沾染的平和心境。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与世无争的消极情绪。
7、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用得极妙,表现出诗人看到山是无意的,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
二、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作者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形象的表现了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
2、请用诗中语句具体解说作者“行路”之“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闲来上,忽复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姜尚和伊尹。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四顾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4、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积极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从诗中感觉到吗?
能。从最后两句。这两句暗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示: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5、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及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 诗一起首欲扬先抑,极言宴席的华美。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7、 接着两句写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有豪放的气势。“闲来??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表达了自己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三、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的诗眼是游,全诗按 时间 顺序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
5、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6、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四、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 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 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 :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5、“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 “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 “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
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伏笔。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指银河。这四句互文见义,是虚写,写的是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所想像出的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的感受,这吞吐宇宙的大海,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象征。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义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2、“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3、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的情态。
4、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结尾“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朝代兴起,往往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故云“兴,百姓苦”。(意近即可)
3、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总结。由写景而怀古,由怀古而议论抒慨,借古伤时,历史上的王朝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逃不过这其间的灾殃和苦难:
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2、根据词中最后一句塑造的形象,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感情。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亲射虎,看孙郎”是倒装句,即“看孙郎,亲射虎”,显示抱负不凡。
5、“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7、这首词用一个“狂”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豪放 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举止神态 “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 ,抒发了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 。
8、说说“遣冯唐”“ 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人以魏尚自比,希望得到朝廷信任而为国杀敌
9、选出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
A “酒酣胸胆尚开张”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 “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这一句写的是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表达其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心情。没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10、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11、上片出猎。为何以“老夫”自称?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卷”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用典:诗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
12、下片言志,表达诗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何日”写出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典故①: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典故②: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即西夏。用高度艺术化的手法,表现作者希望挽弓杀敌的豪放的气概。
1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表现出作者壮志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暗含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事件。
2、“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忧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宵。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写个人在身处逆境之时,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4、如何理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这句诗。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5、诗人通过草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了诗人不顾个人安危,相到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6、本诗作者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理想。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