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3:26:15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作文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

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其实我们都体会得出,感情往往会迷乱理智的视线,人在感情漩涡中是很难用理智去思考问题的,因为理智作出的决策往往与自己的感情相悖,而要违背自己的感情办事却要下很大决心才办得到的。其实,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某些还因此受人耻笑。武则天为当皇后不惜扼杀自己的新生儿,后人评价说她心狠手辣,但若不是这样,哪还有唐朝女皇的传说?哪还有唐朝的兴盛富强?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这篇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切入口,穿越时空,纵连古今,紧扣“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来讨论故事,得出“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作者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

  例文3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本文在展开过程中,先从自然界的“蜂蝶论争”起笔,接着,站在历史的高度写人类社会,项羽、刘邦、炀帝、太宗,作者用理性的眼光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翻新的审视,跳出了写自己对情感亲疏爱憎的园囿,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可谓另辟蹊径,天然妙成。

  例文4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点评

  本文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整篇文章就是一部论述“规则”历史的简史。从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光明之光,到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斩马谡,周亚夫细柳治军……大量的历史事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抚今追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篇一: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作文天地

03-291552: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鼋恐丈珲侨晕薹ㄆ蠹暗男睢6磺写蟾哦际窃醋哉丫诨粕乘钠鹬心亲阋哉鸷巢择返奈氯帷!扒嘹S星橛淌堵罚缴澄薮烧谢辍!苯裉欤丫挂殉晌蛔永玫姆岜切鹦倥牒撼蚬懦で嗟挠押谩?/p>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智的关系”来讨论故事,得出“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

例文3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本文在展开过程中,先从自然界的“蜂蝶论争”起笔,接着,站在历史的高度写人类社会,项羽、刘邦、炀帝、太宗,用理性的眼光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翻新的审视,跳出了写自己对情感亲疏爱憎的园囿,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可谓另辟蹊径,天然妙成。

例文4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

下页

篇二: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湖南考生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高考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广东考生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北京考生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本文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整篇文章就是一部论述规则历史的简史。从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光明之光,到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斩马谡,周亚夫细柳治军……大量的历史事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抚今追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篇三: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

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

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下页

篇四:高考作文立意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十四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湖南考生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