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作文(让灵魂跟上脚步)分析一一开头作文
精选作文:月考作文(让灵魂跟上脚步)分析一一开头作文
月考作文(让灵魂跟上脚步)分析一一开头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支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请了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由于时间紧需要赶路,这些土著人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资健步如飞.奇怪的是,他们每走一步,就叫一声自己的名字。一连三天,都很顺利的按计划行进,大家都很开心,可是第四天早上,准备出发的时候,土著人们都在休息不走了。好说歹说就是不愿出发,队员们都很奇怪,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例1.
开头:世间万物富有其独特的意义,都有其立足于天地间的价值,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存在着不同的意义。我们无需感叹万物的奇伟,也无需感叹宇宙之浩瀚,只需让我们的灵魂赶上自己的脚步,让自己向心而行。
点评:这个开头,读后,有一种前边几句是背诵下来的,套用在此的感觉;另外,感觉只顾句子的“优美”了,而没有注意内容上的内在联系。空而大的句子与论点硬拉在一起,效果很差。
注意,套用不是不可以,关键是恰当。
例2、带上灵魂去旅行
等一等自己的灵魂,非洲土著人的一个传统让我们深思。在生活节奏极快的今天,我们的灵魂是否能跟上自己匆匆忙忙的脚步呢?所以在合适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稍稍慢下来一点,让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去过一种“慢生活”呢?
点评:这个开头可以说是很好的。第一句简明扼要地点明材料,引出“深思”,写作意图明显。接着,说明时代特点“生活节奏极快”,引出两个问句,看似问,实则答。这两个也引发读者的深思,又为以后的议论张本。
“去过一种慢生活”,这几个字,有点画蛇添足了,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是为了过一种慢生活吗?材料含意中没有这个意思,假如,真的照这个思想写下去,是偏离题意的。
注意,不可随意扩大材料的含意。
例3、守住内心的灵魂
灵魂是什么?它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无论今后我们的脚步如何地匆忙,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要守住内心的灵魂。
点评:这个开头是十分简洁的,是很好的。它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词语,开门见山地发问,然后加以诠释,又巧妙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注意,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入题,入第一段,并加以解释,是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
例4、让灵魂赶上脚步
土著人的传统,假如连续三天赶路,第四天必须停下来休息,以免他们的灵魂赶不上自己的脚步。而如今,争分夺秒,纸醉金迷的生活,每一个人都蒙头前行,步履匆匆,谁又顾得上自己的灵魂?其实,人啊,有时候该放慢脚步,让灵魂赶上来。
点评:这是个非常合乎材料作文开头的要求的开头段。开头的任务就是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为什么要引述材料?意在表明观点的出处,作者是有感而发的。
注意,引述的材料与观点是一一对应的,材料的含意有多个,而你的文章只能写一个自己感悟最深的一个,所以要两者对应。
例5、让灵魂赶上自己的脚步
在一支西方的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的过程中,他们请了当地的人做背夫和向导。在赶路的过程中,土著人每走一步就要喊出自己的名字,到了第四天的早上,土著人不管怎么,就是不愿意出发,原因是因为他们怕他们的灵魂赶不上他们的脚步,第四天休息是他们让灵魂赶上他们的脚步。
每个人都有灵魂,让爱国的灵魂是我们的脚步。
点评:他的开头分两段,让观点单独一段,很好,以示强调。给灵魂加上定语(爱国),使含意具体化,使议论具体化,这样的处理,值得学习。
但是,第一段的记叙,有些啰嗦不简洁,记叙的能力差一些。
注意,叙述材料要简洁。
例6、守住灵魂前行
有人说:“失去了灵魂,你将一无所有,走火入魔。”灵魂是涓涓细流的泉水,滋润着人类干涸的生命;灵魂是闪闪发亮的明灯,照亮着人们黑暗的道路。
点评:这样的开头是可以的,引用恰到好处,直击材料关键词语;然后用比喻句、对偶句,指出灵魂的作用、意义。很有文采。
注意,使用修辞手法开头。
例7、不忘初心
文中的土著人吃苦耐劳,面对生活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丢失灵魂,不要灵魂赶不上自己的脚步。生活中,我们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点评:“文中”这个字眼,在开头是最忌讳出现的,要直接说出材料,不可用“代词”;“吃苦耐劳”,这个词也与后边的观点不搭界,应该删掉;“原则”一词也不恰当,原文是“传统”。
“生活中,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这一句是非常好的。即引起了下文,又表明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注意,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例8、信仰决定一切
土著人怕自己的灵魂丢失,每走一步便喊名字,停下来休息也怕灵魂赶不上脚步。因此,灵魂与脚步并存极为重要。让自己的本心与行动并存,信仰决定一切。
点评:这个开头有三句话。第一句很好的抓住了材料的关键句,显示了较好审题能力,不过“停下来休息也怕灵魂赶不上脚步”这句改一下更好:“怕灵魂赶不上脚步便停下来休息”;这一段出现三个重要词语:灵魂、本心、信仰,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没有说明,为简单起见,“本心”一词最后删掉,并指出“灵魂就是信仰”,自然过渡到论点。
注意,关键词语的转换、关系。
篇一:高二级语文
当我们抱怨人生的无常,消极应对之时,是否想过,三次被贬的苏轼。政治官场上的黑暗,人情的冷漠,让他饱受(了)人世人沧桑。面对风雨,仍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绝唱。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不需要地位,不需要官职,只需要乐观的心境,从而成就一代诗人的豪迈之情。
假如我们是一棵小草,不要羡慕参天大树的宏伟,因为生活给予了我们铺满大地的机会。
假如我们是一条小溪,不要羡慕大海的浩瀚,因为生活给予了我们穿越大好河山的能力。
假如我们是一只小鸟,不要羡慕老鹰能搏击长空,因为生活给予了我们跳跃林间的快乐。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我们可以让生活过得轰轰烈烈,也可以让它变得平淡无奇,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怎么过。[收束全文,呼应开头]
不要埋怨,不要责怪,请坚信“生活可以这样过”。[结句力度不够,况且“这样”所指究竟为何,也不够明确。](全文875字。得分:55分)
〖借鉴〗本文能够做到切合题意,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议论充分。材料丰富,句式灵活。排比段的运用使语言有气势。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考场佳作。
3号文:
生活可以这样过
现代生活,物质产品极其丰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娱乐服务层出不穷。这样美好丰富的生活,应该怎样过呢?[本段由现实生活引出一个问题:“应该怎样过呢?”从而很自然地导入话题,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思考——生活应该怎样过?但“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表达有问题。]
眼下,却有不少人是这样过生活的:白天,忙忙碌碌,追名逐利,卑躬屈膝,笑脸相承,为彰显阔气,洒爱恨情愁。
[本段本想从反面切入来论证话题的,但词语堆彻兼错别字、自创词、标点错误随处可见,可惜了。]在物质极大地丰富的今天的生活,人们这样的生活方式,恰恰反映出那一颗浮躁的心、空虚的灵魂。[段首句表达好别扭]
其实,生活可以不这样过,也不应该这样过。以一颗淡泊充盈的心,以一份充实丰富的灵魂去生活,生活可以这样过。
[本段为过渡段。但表达上有问题:“一份……灵魂”搭配不当,结句“生活可以这样过”也过于突兀。]工作,沉着实干。工作体现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一杆衡量自己能为社会创造多少财富的称。试着以一颗淡泊的心去工作,不再着眼于自己创造了多少GDP,不再计较谁才是今日的“销量冠军”,试着体味工作本身的居心叵测,试着品味某一科技难关攻破后的喜悦,试着享受与同事合作时的和谐欢乐。以一颗淡泊充盈的心去生活去工作,也能修饰自己破损的灵魂,使他变得更丰满。
[展开之一:工作,沉着实干——以一颗淡泊的心去工作。分析无据,结句表意不清。]
休息,放松自己。现代的生活节奏之快让人瞠目,我们的身体承受力也总有个限度。所以要适时地休息,放松自己的身体,也适机充盈自己的灵魂。夕阳西下,泡一壶清茶,把不轴残卷,于袅袅的氤氲水气中,于恣意扩散的淡淡茶香中,玩味手中的残卷,品味其中的经典美文,咀嚼那份跨越千年的高尚情怀,解读一个民族的历史兴衰,领悟佛学中艰涩的佛理,此时,再来一曲《高山流水》,生活可以这样过,在生活中充盈自己的饥渴的灵魂,抚慰浮躁的心灵。
[展开之二:休息,放松自己。不忍点评了!]
情感,倍加珍惜。网络上,一个虚拟的世界,充斥着各种虚情假意,游戏人生。那种大胆肉麻的言辞只供一时的刺激,哪能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情感:闲来无事,约三五知己在咖啡厅里追忆当年,谈笑风生;有空常回家看看,家中的老父老母期盼您回家的身影,为父母擦擦背,洗洗脚,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生活可以这样过,在生活中填补自己空虚的情感,修饰那颗淡泊的心。
[展开之三:情感,倍加珍惜。]
生活的方式各种各样,生活是可以以淡泊充盈的心,充实丰满的灵魂去过的,那样,自己可以独善其身,也可以为现代生活增添一份和谐。(全文963字)
[有一点是可以给我们予启迪的,那就是:文章必须切题,做到思路清晰——扣住话题去展开(之一、之二、之三,见好就收!)且每段的首句最起码做到句式一致,最要紧的是不断出现话题词或与话题相关的词语]
2013届高三
说,这可降低作文的难度,自己拟题自己写,作文更容易出彩;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却是加大了作文的难度,自己拟题,常常有置身旷野一片茫然的感觉。对于作文题目中的这些要求,一定要认真领会,以便作文时扬长避短。
这次作文题从题型上看与当下高考的热点题型完全一致。从实际的效果看,有较好的区分度,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能区分出来。作为阶段性考试题目,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比较好的把不同学生的作文问题反映了出来。当然,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这次作文审题有一定难度,这影响了他们写作水平的发挥。
作文情况
这次作文比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真实的作文水平,有一批同学作文水平不错,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作文,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作文存在很大问题。从这次作文的难度来看,学生的作文成绩要远远好于老师的预计,这次最高分有58分,50分以上的作文有几十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能让人满意。如《为心灵注入正能量》、《欲弃恶,须扬善》、《让爱把冷漠融化》、《从除草看社会和谐》、《用梦想除去失意的杂草》、《坚定信念才没有杂念》等,这些作文很好地展示了这些同学的思维能力、思想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真正的好作文,一定是有作者的独特感受独特思想的。图解作文题目的作文少了,写自己的思想感受的多了,作文整体上在往正道上发展。除极个别学生外,全年级学生基本能够写完作文,达到规定的800字以上的篇幅要求。绝大部分学生作文的卷面清洁,书写认真。
但这次考试作文也反映出了不少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以前的作文分析中指出过,但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以后的作文复习和训练中,我们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我们无法达到我们确定的高考作文成绩目标。
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对题目材料的分析理解。这次作文提供的是一个哲理故事,不能准确把握蕴含的哲理可以理解,但不少学生连故事的字面内容都把握不了,甚至根本就不管这个材料,这就让人难解其中的原因了。看看下面拟的这些作文题就知道我们对题目材料的理解有多糟糕了:《破釜沉舟》、《用奋斗浇出人生之花》、《弱点击破》、《在竞争中胜出》、《弱国无外交》、《求稳》、《以新易旧》、《责人先责己》、《心中有梦,便可飞翔》、《重获新生》、《居安思危》等。
其次就是不能拟出一个好的作文题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题目对于新材料作文来说非常重要。《让爱把冷漠融化》、《用阳光驱散黑暗》、《为心灵注入正能量》、《用梦想除去失意的“杂草”》,这些题目紧扣所给材料的含义,立意指向明确,写作容易上手,阅卷老师看到题目就会认为作文切题。而有些题目,很容易让阅卷老师判为离题作文,《做出正确的选择》、《求稳》、《弱国无外交》、《这个世界需要竞争》、《人言并不可畏》、《宽容的力量》、《知识的力量》、《逆向的风景》、《迎着困难前进》、《人间有爱》、《发现真理需要从本质出发》、《重视主动》、《对症下药》等,把这些题目与题目材料一对照,哪有丁点关系?这样的作文,老师根本不会再去认真读,给你一个低分是没商量的。新材料作文拟题一定要扣住所给材料的内容或含义。
三是作文要表达自己的感想,这是作文题目明确提出的要求,但相当多的同学读了材料后既无感也无想,这样当然就难完成作文了。怎样才会有感想呢?那就是要在题目材料的引领下,展开联想,想到生活中那些具体的人、事、物、现象,面对这些具体的对象,我们就会有具体的感受和思想了。
四是置题目材料于不顾,机械套作文模式拼凑内容,如下面这篇题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也许表面上你看到只是一些杂草,然而实质都有无数的杂草在茁壮成长。人也是如此,不能只看表面,还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接着是主体部分的三个段落:
“看人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看物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看世界也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结尾一段是:“透过表面看本质,会让你学会很多,得到真正的含义。也许表面并不华丽,但本质好更值得欣赏。对于人、物,我们要捧着一颗真诚的心。透过表面看本质,你会发现人不再那么冷漠,物不会那么平凡。”
作文不是不可以写“透过表面看本质”,但本文对文题材料的理解(
料让我们作文,不是要我们证明那个哲理是什么或正不正确,而是要我们运用它来审视、剖析、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本文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把自己的素养、才华巧妙地展示出来,本文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对大学学术不端问题治理的思考,有很强的思想性,而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关注大学甚至是社会的问题,说明了作者不是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这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有自己的思想的学生,其作文常常会显得有灵气。
让爱把冷漠融化高三(20)班谭茜
哲学家让弟子们除杂草,用铲子铲,用火烧抑或是连根拔去??都无法根本上除掉杂草,但一年后,弟子们从满地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的变化中领悟到: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的确,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解决社会日渐冷漠的问题,必须让人们心中充满爱,用生活中的每件事渗透出来的爱心融化冷漠。
杂草好比社会中日渐冷漠的社会问题,想用铲子铲,大火烧等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显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而种上庄稼,让杂草没了生长空间,自然草也就除掉了,当代社会亦如此,假使人人心中都种上了爱心的庄稼,“冷漠”这杂草自然得到根除。让人人心中充满爱,冷漠将不复存在,发自内心地就形成了和谐的社会。
“小悦悦”事件刺痛了太多太多的心,幼小的生命在十七个路人路过的情况下竟最终结束在大货车的轮子下。曾经的“彭宇案”,曾经的“许云鹤案”,好心下车扶老人,却反遭老人指控的例子亦不在少数。社会究竟怎么了?人与人之间的日渐冷漠让我们不知所措,社会“冷漠的杂草”丛生,用法律硬性规定?采取强制手段?显然像用火烧杂草,用石灰除杂草一样行不通。怎么办?
不妨让我们在人们的心里播撒爱的种子,让心田长出一片茂密的爱的庄稼。爱,是人生之俱来的,正如孟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只要让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的爱的种子生根发芽,“冷漠”的杂草必将不复存在。让人人充满爱,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都用爱心去做,我们的世界必将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君不见,上海一男子在路途中遇到难产的孕妇,立马下车帮助,让她们坐自己的车火速赶往医院,最后母子平安。在这之中,他并没有担心遭受敲诈,好心办坏事,而是本着自己的爱心和善心去义无反顾地做了。君不见,“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了从高空坠落的孩子,使孩子平安获救。君不见,台湾女记者亲赴“麻风村”为他们的生活、教育倾尽所能??爱心,能让一切不美好的东西顷刻之间烟消云散,让那些看似社会顽疾的冷漠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社会上大力提倡爱心,人人内心充满爱心,整个社会环境形成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氛围,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自我省问,去激发自己内心的善和爱,从内心去学做有爱心的人,用爱来做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此而往,再“冷漠”也终究会被融化。
孔子的“仁”正是强调从内心,内化人们的善。在当今日益冷漠的社会中亦如此,需要在人们心田种上爱的庄稼,发自内心的爱心,“冷漠”这杂草自然根除??
让爱把冷漠融化!
【简评】作者很好地理解了题目材料和作文要求,把“杂草”对应为社会的冷漠,把“庄稼”对应为爱心,由“除草”想到消除社会的冷漠,由此产生的感想显得具体而贴切。文章针对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来立意,立意非常积极。文中所用材料多样而典型,显示了作者的积累丰富,而且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全文围绕“消除社会冷漠”这个中心展开,内容集中,中心突出。在行文上,作文语言自然清晰,文章结构严谨分明。与一般同学的文章比起来,本文显得比较灵动。
从除草看社会和谐高三(19)班黄敏
想让草场上不长出一根杂草,有什么办法呢?利用铲子铲除?用火烧?还是连根拔去?这些方法乍一看也许有效,但结果也很快出现:杂草仍会长出。而除草的最好方法,其实在于种上庄稼。由此,我不禁联想到实现社会和谐的方法,就在于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从而到达由局部至整体的和谐。
无疑,我们可以把草地看作是一个社会,把每株杂草看成是每一个不和谐因素,将铲除火烧、拔除等看作是现阶段对种种不和谐现象的惩处手段。结果同样可以比对——不和谐现象仍会出现,虽然伴随着减少的态势,但却不会消失,甚至潜在着卷土重来的趋势。
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只靠法律惩治的手段似乎必然导致这样的局面。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尝试一种新的方法呢?
佛山小悦悦的悲剧是每个人心中的痛,同时也像是一根锋利的刺,刺穿了人性的冷漠,也刺痛了人们对于社会和谐的思考。路人的见死不救无疑是一种不和谐的现象,但不得不承认,法律手段对此无能为力,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用道德的名义来批判人们的冷血。在无奈叹息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反思——路人为什么不愿伸出援手?原因大概是人与人之间的效仿心理。后一个路人看见前一个路人对此惨状无动于衷,于是说服自己有了视而不见的理由,匆匆溜走。这种效仿心理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然后像病毒一般蔓延开去,形成了像杂草一样疯长的态势,这距离和谐社会,当然还有着漫长的路途。
但反观社会近来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托举哥”,我们似乎又看到了重新燃起的希望。自从
们的善举同样来自于效仿心理的作用——当看到有稚嫩的孩童被卡在防盗网上,身体悬在空中无力挣扎,人们必定会想到
下页余下全文月考作文立意
哲理型角度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立意】
深层含义:
“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
“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良好立论】(从某个角度,单方面)(45分切入上下浮动,最高55分)
1、向上看(人生需要向上看齐或人生因仰望而精彩或有一种人生态度叫仰视)2、向下看(以低姿态成就完美自我或学会低头,精彩人生或知不足而知前进)3、摆正自己的位置4、定准位置,终能成功
【最好立论】(综合起来,辩证分析)(48分切入上下浮动,最高60分)
(一)视角决定位置,心态决定高度(综合起来看)应明确是“位置决定视角”,还是“视角决定位置”?关键词语是“向上看”“向下看”“在下面”“在上面”,强调的是“视觉决定位置”。可别忘了所供材料:“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二)向上看,向下看,辩证分析。(一俯一仰也是一种智慧;抬头与低头的双赢;俯仰之间;既不看上面也不看下面,活在当下,活出自我)1、肯定向上看,批评向下看
事业工作上一定要向那些更棒的人看齐。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你就会更奋勇向前;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占尽优势,你就会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
2、肯定向下看,批评向上看你一直“向下看”,你就会觉得自己还是幸福的,你会看到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但依然不失生活信念的人,于是你又获得了人生的动力。挫折逆境低谷中要向上看,树立信心,重整旗鼓。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就会失去生活的信心。
向下看,才能看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的艰难,才能体会到活在城市边缘的人们的辛酸,才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有博爱的胸襟,才能关注国计民生,才能担当责任,为民谋利。尤其是为官者,向下看,才能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才能以一个官员学者的良知站在经济改革的前沿,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百姓生活,为人民利益代言。如被称为“吴市场”的吴敬琏。“吾身虽瘦,天下必肥”的温总理。困居长安,漂泊成都,仍心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中国知识分子自古有一个传统,就是“忧国忧民”。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再到范仲
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路“忧”下去,到了20世纪的鲁迅,发出“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
那些名动天下的慈善家,名垂青史的清官都是向下看的典范。而贪官酷吏都是向上看,只关注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贪欲无厌,最终遗臭万年,身败名裂。
3、综合二者,人生需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
【月考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的偏颇,论点不鲜明。始终搞不清材料意图,自始至终,行文观点朦胧。
2、立论偏激,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颠倒黑白》一文,混淆价值取向,满眼污浊,洪洞县里无好人。
3、淘宝体,调侃式立论。如分论点“向钱看吧,亲,要知道,向前看,才会看到光明。”而且三个分论点都是这个味。
4、滥用“题记”。议论文滥加题记,宛如七尺壮汉抹着艳红的嘴唇。
5、整篇文章脱离材料来写。本来有些同学也看透材料了,立意也深刻,只是缺少了过渡分析,没有扣紧材料关键词“向上看”“向下看”,材料也就毫无意义了
6、书写不认真,文面乱糟糟;辩证分析时关系不清晰,分析论证乱糟糟。
【例文】
视角与位置
一位诗人曾经在坐船时即兴书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他在瞬间转换了一次视角,便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可见视角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人生亦如此。
人生是一个动态的世界,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层面组成。在同一层面,人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横向与人比较;在不同的层面间,人又会有纵向的比较。不同的位置决定了不同的视角,而我想说,不同的视角同样影响着你的位置,你对自我的认识。
正像那位诗人,他的静、动完全取决于他的视角。王阳明也说过:“心外无物。”他是以唯心的视角去观察外物,体味世界,那么他便觉得万事万物的盛衰、
兴旺只取决于自己,他是站在心灵这一位置上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因此,视角影响着位置。
既然视角影响着位置,那我们就应该保持恰当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和自己,这样我们才能找准位置。当我们处于低谷时,不应视自己为失败者,而应该换一种视角。美国著名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他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他的父亲对他说:“换一个角度,换一条路,或许离成功更近。”后来他便迷上了魔术,最终成为大师。他的视角由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由自暴自弃到充满自信,他的位置也由小人物变成了魔术大师,由失败者变成了成功人士。
失败时转换视角可以让自己成功,成功时也应该转换视角,让自己更进一步。邓亚萍,中国乒坛传奇人物,在获得多项世界冠军后本可以退役成为教练。可是她没有,她觉得需要不断挑战自己,于是她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经过不谢努力,最终再次获得成功。先前她视自己为运动员,因为她站在运动员的位置向往着金牌;而后她视自己为学生、为挑战者,她便能达到更高的高度,站在更高的顶峰。
失败时转换视角,给我们的是信心,是不竭的动力;成功时转换视角,是为了防止我们陷入鲜花掌声掩盖着的陷阱和泥淖。所以,无论成功、失败,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个好的视角,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站在高峰顶端,“一览众山小”。
不同的视角影响不同的位置,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影响着你对自我的定位与把握。当你站在海边的这一端时,你会觉得它何等辽阔,当你横渡它时,你又会觉得其实也不过如此;当你站在山脚,你会觉得它多么雄伟,可你登上山巅,你会自豪于将山踩在脚下。
请保持一种良好的视角,那样你会发现自己处于成功的位置。
元旦假期审题补偿练习
比较月考题与下面作文题审题上的异同【上海高考作文】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高考模拟题】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这也成为谢家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篇二: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专项:写好开头和结尾(教师版)
学习目标
开头和结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增强文本的表现力、深化主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首尾的优劣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我们判定一篇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好坏的标准:
元代·乔梦符“豹头凤尾”;
唐代·白居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明代·谢榛“起句如当炮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庄重,清音有余”;现代: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互相呼应。
(1)直接切题,开门见山
或是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是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旨;或是言归正传,即速讲故事;或是单刀直人,直接挑明观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文章要写什么、说什么、表达什么。
【示例一】老师,我真想看见你的笑。(2011年陕西中考满分作文《想看见你的笑》开头)
【示例二】人们看到金榜题名的学子,总以为他们天生聪慧。殊不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习的智慧。(2011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学贵有智》开头)
示例一开篇直言,揭示主旨,干净利落,不枝不蔓,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一下人文,省去了繁缛的构思,可渭简洁;
示例二是议论文的开头,观点鲜明,态度坚决,为后文论证做好了准备。
(2)巧用题记,亮人耳目
题记是写在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巧妙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文题记的形式多样,可以引用名言警句,表现含蓄隽永之美;也可以借用题记,诠释文题内涵。
如2011年浙江宁波满分作文《他,不普通》中,采用了这样的题记:
“数点梅花,一江恨水,几分明月?”
巧用诗词为题记,即情即景,为回顾霸王项羽悲壮的一生确定了感情基调。如此开头,真是匠心独运,新颖独到。再如,2011年安徽中考满分作文《在我们这个年龄》的开头,用了这样的题记:“凭栏远眺,纵览旖旎风光;随心而舞,演绎绚烂花季。”。作者自造妙语哲思,概括全文内容,揭示深刻主题,以含蓄优美的语句深深吸引着读者,可谓技艺高超。
(3)汇景开篇,铺路搭桥
“景”包括自然之景和社会之景,绘景开篇的手法在记叙文中较为适用,可以是客观的景物描写,也可以对人物的惑受进行描写。不管采用哪一种,使用的笔墨都不宜太多,简笔勾勒即可。采用这种技法开头,笔法不是重点,主要应该表现在表达的角度和使用的目的上。
【示例一】中午,太阳照得人心里暖洋洋,遍地是阳光的味道!(2011年山东济南满分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头)
【示例二】晚上没有月亮,薄纱般的雾霭从地平线上悄然升起,依稀可见的几颗小星粘在夜空、有一种醉人的香甜。(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开头)
两个示例都是对自然景物的巧妙点染,凝练的文字开拓了独特的境界,让阅卷者在开篇便闻到了文字的清香,体会到如沐春风般的阅读享受。细细品味三个例子,景物的描写却各有所用:
示例一关于“太阳”的精炼描述,充分表现了文中人物喜悦的心情;
示例二对于恬淡夜景的描绘,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场景。
(4)妙用修辞,蓄意铺陈
修辞手法是美化语言的法宝,若能将此法宝运用到文章的开篇,必能使其绚丽缤纷、靓丽诱人。如下面几个示例:
【示例一】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地流动着,永远都不肯停息。人们还是奔波着,不辞劳苦,为了各自的梦。(2011年广东中考满分作文《在感动中前行》开头)
【示例二】人生如堤坝,是一沙一石的凝聚;人生如大厦,是一砖一瓦的镶砌;人生如战场,是一兵一马的疆集:人生如汪洋,是一川一流的融合。人生,是一步再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到成功彼岸,走出精彩人生!(2011年福建福州中考满分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
示例一采用比喻的修辞,将“时光流逝”比喻成“白驹过隙”,形象生动,表达传神,极富魅力:
示例二采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将“人生”比喻成“堤坝?‘大厦?‘战场?‘汪洋”,四句又构成整体的排比句,气势磅礴,响亮秀美。
(5)旁征博引,彰显底蕴
古今中外哲思妙语无数,包括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俗语谚语,具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运用到文章开头能让文章落笔有神,彰显出文风典雅大气之美。如以下几个示例:
【示倒一】“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运航??”唱着这首充满激情的歌,我要努力地向前远航,因为前进,所以
下页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