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教案
篇一:《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学设计
虞城县站集镇第一初级中学 焦圣西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
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
篇二:《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体会莲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表达手法;
篇三:《爱莲说》公开课教案(改)
《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创新目标
?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爱莲说》课件,教案)【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卡片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主导教法】:诵读、品析、说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赏图评花,设境启疑
1.教师启发质疑
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总喜欢用花来形容、赞誉,可见花是非常圣洁、华贵的。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们不只是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质。所以,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红玫瑰的花语是爱/美,是送给爱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礼物;康乃馨的花语是温馨/慈祥,最适合用来送给母亲。你还知道哪些花的语言呢?(如勿忘草 :不要忘记我等)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各自所了解的花语,然后同位交流,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花和它所蕴涵的意义。
一、导入课题
1、两副图画相同点,答案就是谜底。
埃及、印度国花;介绍荷花知识及动人传说。
【典 故】荷花相传是王母娘娘身边的一个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当初玉姬看见人间双双对对,男耕女织,十分羡慕,因此动了凡心,在河神女儿的陪伴下偷出天宫,来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丽的风光是玉姬流连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戏,到天亮也舍不得离开。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莲花宝座将玉姬打入湖中,并让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从此,天宫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间多了一种玉肌水灵的鲜花。
美丽的鲜花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爱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爱不同的花,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对牡丹、莲花、菊花就评价不同,并且在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阐述,这就是小品文《爱莲说》。(板书课题)(多媒体:欣赏莲花配乐图片)
2、学生板书课题及作者:特别指出:字正确写法。
二、解题质疑
1、文体解释:表,记、说(杂文)、铭、序。
2、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周敦颐最喜爱的花是莲花。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
3、挑战无标点原文,感受句读,学生点评。
4、听MP3录音,观看荷花视频。
5、自由朗读。
二、自读解疑,循序探究文章的语言美
1. 提出自读要求(创设情境,课前播放古筝乐曲)
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仔细阅读课文并认真研讨。《爱莲说》是文言文,阅读时必须反复揣摩,循序渐进。大家可以分三步阅读,探究答案。
①第一步: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②第二步:边读边译,研讨不懂的语句
③第三步:读思结合,探究问题的答案。
2.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多媒体示范朗读,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莲花的美。)
3. 学生自主翻译全文(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检查)
根据课文注解,把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蕃 染 濯 溢 谓 鲜(多媒体:分页展示翻译内容)
4. 学生齐读课文
这一遍读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注意抬头挺胸,声音响亮、精神饱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三、整体把握,深度感悟
1、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
有哪些人分别喜欢它们?(PPT10)
2、思考讨论: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找出直接描绘莲花形象的语句,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莲花外形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讨论完成下表。(PPT11-12)
明确 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述莲花的外形的。
教师随机点拨: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明确]:当然不是,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教师随机提问:作者把莲花比喻为哪一种人呢?——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在你眼中的君子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学生思考后作答)
4、想一想: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结合莲花图,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来对应莲花所隐喻的品质,并悟出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
(多媒体展示:将君子的七种品质对应相应的莲花图表)
[明确]:由此可见,莲花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正如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性格特点。
[教师点拨小结]: 七个短语的描绘,可见作者从七个角度写出了莲花的高洁美、质朴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质,将莲花的外部特征与内在气质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
5、请同学们把这些描写莲花的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6、课文写了莲花,还写了哪几种花?有什么作用?作者对这几种花各持什么态度?这些花的花语意义?(PPT13)
请学生尽量读出应有语气。
[明确]: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深的人们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四、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读得不错。但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的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我们一起看课文的内容。
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理解文章的意蕴美。
1、总结作者的生活态度
作者认为:在封建社会里,整个社会的风气是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选择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只有莲花一样的君子,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为人正直、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但是当时社会这样真正的君子少,而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文章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赞颂君子的坚贞气节,因此这既是作者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2、品文论人,整合提升。(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地保持
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这在封建社会实在是难能可贵、超凡脱俗的。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暂时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诉我们,不管现实社会怎样,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绝不能随波逐流,要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做一名坚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在逆境中同样健康成长!
五、能力训练,习得语感
[过渡]: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本文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贴切。(边板书:托物言志)
1、了解托物言志。(多媒体演示:播放概念)
[明确]: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寄托、传达自己的某种感情、抱负、志趣或某种品格志向。用这种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
2、拓展延伸,举例说明概念。(多媒体演示示例)
[教师点拨]:以花为例。其中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比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以莲花构成的。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
[思考讨论]:同样有些文章表面上是写物,实际上也是写人。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类文章并不鲜见,我们以前学过托物言志的文章吗?
我们曾学过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赞蜜蜂,热情讴歌了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人民和我们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作者愿意像小蜜蜂一样忘我劳动。不少这类值得传诵的名篇,作者所托之物虽小,但所言之志却不凡。
[教师启发]: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比如蜡烛何等的平凡,却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
[小结]:我们周围的事物,由于它的形状、它的性质、它的“经历”有很多特点,往往有“寓意”。例如梅花的耐寒,根的只讲奉献而不表现自己,粉笔的平凡、贡献大而“粉身碎骨”等。这些事物都可以作为题目来写咏物言志的文章。
3、练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放图像)
[过渡]: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感情的方法,用“我喜欢______,因为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大家可以参照屏幕上放出来的各种花木,也可以任意地另找一种。在纸上写一下,先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例句:我爱梅花,因为它冒风霜,战冰雪,总是第一个迎接春天的到来。正如谦逊无私、坚强不屈的革命战士。
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多媒体示例演示,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我喜欢朱顶红??)
六、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播放多媒体配画配乐画面,再悉心品味一下莲花的无穷魅力!)
七、课文总结
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掌握了朗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特点。《爱莲说》仅119个字,但它以其丰富的内涵、质朴的语言在中国古代小品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数百年传诵不衰。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
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迄今为止许多人仍以“出淤泥而不染”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而那高洁淳朴、不思富贵的品质则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同学们都能够志存高远,做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莲花式的人。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篇课文。
2、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进行描写,以《____赞》为题,要求通过描写的事物抒发感情,说明一定的道理。
3、搜集使用托物言志描写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莲花 君子
生长环境:高、直 不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正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风度气质:高 洁 美名远扬
托物
《四君子赋》
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华夏园艺绵延数千载,物种繁茂,风采纷呈,而文人雅士尤好梅兰竹菊,其因何在?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
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篇四:新《爱莲说》教案
篇五:《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设谜导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2、利用电脑软件(千姿百态的荷花,配古曲《水中莲》),。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大家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大家说说,你觉得莲花美么?美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一、莲文化探胜
(一)莲的别名、生日
荷花 芙蓉 芙蕖 莲的生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二)与莲有关的成语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很好,能言善道,犹如莲花一般美妙。
出淤泥而不染:形容从恶劣的环境中出身,或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却没有受到坏的影响。 三寸金莲:原来称妇女缠足的用语,现在则用来形容人的脚很小。
出水芙蓉:比喻诗句清新可爱,也比喻女子容貌艳美。
(三)与莲有关的歇后语和俗语
(四)与莲有关的诗句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荷塘月色》
朱自清(PS:七年级上册课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三、朗读训练。
1、蕃( fán) 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蔓(màn )亵(xia) 噫(yī)鲜(xiǎn)有闻
2、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
4、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质?
{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