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通过实际观察描写真实景色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59:56 体裁作文
通过实际观察描写真实景色作文体裁作文

精选作文:通过实际观察描写真实景色作文

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广 

 

飞梭笔畅作文班(提高篇),在学习《秋之韵》一课时,任课老师带领学生到城镇周边田野及东环公园实际观察,感受涿鹿深秋的韵味。这样做,彻底改变了坐在教室里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作文习惯,避免了一写秋天的景色就是秋天到了,树叶落了,大雁往南飞了等等不切节气实际的套话。通过实际观察,使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了距霜降还有不到一周时间,当地深秋究竟是什么样子。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描写真实景色" TITLE="通过实际观察  描写真实景色" />


篇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做到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做到用心观察真实写作

作者:马颖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

三、兴之所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教学不一定紧跟教学进度,固定某一天的某节课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对于学生,尤其是没有灵感的学生来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因为写作是一种机动性、灵活性较强的活动。比如,全班刚刚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那么,我会要求学生就这场拔河比赛进行描写,并抒发感受,或者在学习课文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那么,我会当场让学生就该故事所持的观点写一篇小短文。通过这样随机的、灵活的、看似随意的写作课让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真实地表达或者描述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想。从而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写作观,让学生不再为了“憋”出一篇文章而冥思苦想,让学生有“以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诉求和欲望,达到“兴之所至,一气呵成”的写作境界。

四、多样性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篇好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立的、创新的想法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过程当中,鼓励学生在看问题角度方面的差异化的存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一次写作课要求学生写一写最近发生的值得关注的大事。我会在幻灯片上给学生以动漫的形式展示出最近的时事,然后给学生讲一讲最近班级上发生的“大事”:“某某某获得了作文大赛一等奖,某某某拾金不昧受到表彰,或者某某某考试成绩有进步等”,以此来告诉学们,我们关注的“大事”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是普遍客观意义上的“大”,只要你觉得这件事是大事就可以。另外,写作的形式、内容,以及题目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在这种宽松随意的写作环境下学生写出来不少优秀的作品,有的学生题目很新颖“小事不小大事不大”,有的学生形式很新颖,通篇以对话体的形式进行叙述,有“论语”遗风。在这种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学生由于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显得更加的积极主动,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独到见解,同时大大提高了写作课堂的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具有真实性和观察力的写作目的,作为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编辑谢尾合

篇二:如何引导中学生在写作中写出“真实的作文“

如何引导中学生在写作中写出“真实的作文”

“让真实的作文在学生心田安营扎寨”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回顾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觉得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够。在以往的作文指导和作文的评判中,我往往注重文章选材,中心的提炼,谋篇布局,而忽略了学生情感上的体检。为此,我对自己的作文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过于强调中心的挖掘;二、过于强调作文的模式,把学生的思维都框住了,因此很难见到个性化极强的好文章;三、过于强调应试作文,缺少了作文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学生的作文缺少了生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而且要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

作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应是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交流思想和沟通情感是学生的重要人生需要。作文应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在对自己的作文教学深刻反思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适合于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尝试课改的实践经验使笔者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一、诱导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透彻地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最近听了金老师的一堂作文指导课,觉得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确实值得借鉴。金老师这堂作文课的内容是写《妈妈》,题目不见得有多新颖。可是,金老师在一开始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差好多天了,今天要回家了,你想妈妈吗?请你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叫一声“妈妈”,学生的情感马上就激发出来了。在引导写作的过程中,金老师又让学生说一说妈妈最喜欢的事,你最喜欢妈妈的地方,还声情并茂地介绍了自己的妈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许多的材料,没有因为是写作文而觉得上课枯燥乏味。最后,学生笔下的妈妈有血有肉,字里行间充满了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爱。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

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三、鼓励学生写随笔、写读后感、写生活体验。

鼓励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言语便是雨季心情,青春乐章;便是梦想独自,书生意气。写作便是发展思维,关心心灵;便是汇聚激情,歌舞生命。于是,随笔写作成了学生们抒发思想感情、思考社会人生、表现个性风采的必然方式。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写心里话,写青春萌生的情思,写自己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随笔写作能使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以“我笔写我心”的痛快。因为随笔写作紧密地联系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此随笔教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写作内驱力。在充满热情的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发展了思维,美化了心灵,丰富了生命,同时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知不觉,愉快顺利地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同时也给作文教学注入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它使写作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

四、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情感态度对习作的影响,突出强调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珍视”一词用得很恰当,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时,“珍视”一词也向我们暗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是充满灵性的,不多见的,有可能一闪即逝。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可贵的瞬间,并加以鼓励引导,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互动,心灵的沟通。要在心理上“屈就”学生,蹲下来和孩子对话,甚至把自己当作孩子。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在写作《父(母)亲》,我给学生两用时间,让学生去采访父母、亲戚、邻居,观察爸爸(妈妈)上班(或劳动)时的情形,以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为自己的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话可说,自然情深意切。所以我们应该开放学生的习作时空,让他们去感知整个世界,在自由的时空里捕捉作文的生命活力。

在习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应予以以放大、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不足要婉转指出,并加上安慰鼓励的话语,这样学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写作的热情也会更高。

五、课内课外相结合,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

当代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有3个仓库: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

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书籍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收集人民的语言的仓库。”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一个夯实基础,健康起步的活动。

“启迪孩子们为文的细切眼光,引导他们树立真实、诚恳、朴素的作风”,应该是尤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而真正优秀的作品,她能启迪心智,抑郁狭隘、匡扶正义、破除陈旧、歌颂情义、鞭笞邪恶,能让读者发自由内心的流泪、拍案、扼腕、气定、惊叹、跃动,能使人公正、严格、开阔、善良、执著,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从头到脚的沐浴。

课外阅读对写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训练是在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的。在“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一定的作文训练体系,设置作文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写作意向、作文范围、作文命题方式、作文要求等,设计安排教学过程。按照本次作文训练目标和作文需要,让学生准备指导作文所必需的阅读文本。其次,就是教学实施阶段。教师提出作文目标、作文要求和作文范围、作文训练方式等,要求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指导阅读文本",并提出一定的阅读目标、阅读要求和相应的参考阅读建议,以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充分发挥对写作的导引作用。最后就是学生围绕本次作文,以按作文要求完成本次作文为目标展开阅读。在阅读中凭借阅读文本的“指导”和启示及提供的“帮助"积极构思自己的作文。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导引写作训练"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感悟和阅读个性,从而确保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阅读便于学生写作中出现较强的个性意识和创新意识,避免了写作千篇一律的空洞虚假的“八股文”,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鼓励了学生作文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习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写作视点的选择余地更大,更利于学生在写作中扬长避短。

总之,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走出课堂学习语文,生活趣事走进课堂,给课堂带来生命气息。学生在书本与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习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一定能写出真实感人的好作品来。

篇三:生活的积累,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

生活的积累,真实的感受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做到文中有血有肉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将真实的感受融入到写作中,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同时,还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借助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恐惧感和自卑感,自强自信,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发写作的源泉,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教学中,我结合学校计划和本班实际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程度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如教《翠鸟》一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既从静态--动态。静态又从颜色--形体等,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

察时,及时给予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仔细观察寻找需要的素材。这也激发学生观察动机和写作兴趣的一种方法。

二、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结合学校计划开展了“每日读古诗词”活动。这个活动的坚持使学生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每当学生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从学生的用词到句子都要认真批点,并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5分钟演讲,每周写一篇日记,每月读一篇好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同时利用晨会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读杂志以积累大量的信息,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四:虚假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追求

虚假写作向真实写作的追求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指引

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下称“新版课标”)已经发布,与旧版本课程标准的发布时间相隔十年。在这十年中,社会生活发着变化,人们对语文学习———包括写作有了一些新认识。这两份课标关于作文的内容上有哪些差异呢?这些差异对我们准确理解课标内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完成课标提出的要求,都有哪些积极意义呢?新版课标在保持原来理念和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方面有部分调整。这些调整使得课标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在操作性等方面也有所提高;同时,在表述语言上,新课标也更趋于准确合理。仔细研读两份语文课标的共同之处和差别,辨析课程标准设立的原则与留给教师创造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实施。写作是综合性语文活动,包含观察、认知、记忆、思维和表达等多个维度,既有单纯的表达技巧,也有具体语境下的运用。语文课程在目标方面体现出来的总价值取向,将决定写作各阶段目标的制定,制

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新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对作文部分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个总目标包括了关于作文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具体说来有这样几层含义:(1)在作文内容的要求上课标要求学生作文应做到“具体明确”。“具体”是指写作对象集中在一个范围内,不要东拉西扯没有中心;“明确”是把见到的一个人、一件事情说清楚,把心中的一种想法说明白,他人通过这篇文章能获得切身的感受。(2)在语言文字运用层面,新版课标要求学生作文做到“文从字顺”。“文从字顺”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含义:书写正确少有错别字,用词恰当,句子通顺,文气前后连贯,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便于与他人交流。(3)在写作动力和材料来源方面看,新版课标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4)在写作的价值导向方面,新版课标要求学生应“根据需要”而写,也就是写作过程中要有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和交流意识,不是为作文而作文。细读新版课标便不难发现,这些要求的价值所指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即“真实的写作”。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写作是一种相对高级的社会活动,人们见到一件新鲜事,心里产生一种新的想法,急于要告诉别人,但因时间空间阻隔,或口语不足以表达,才转而通过写作来实现。因此,绝大多数生活中的写作状态,都是作者内心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我们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感受到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亲情;从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感受到的是壮志未酬、爱意难尽的无边悲愤;从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看到的是一个盲人向往光明的呐喊;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看到的是与自然真诚对话的童心。就是鲁迅的杂文,虽然表达对象中不乏敌手,但在他写文章的过程中,常因情势所逼,一吐为快,痛快淋漓。作文教学,也应该循着自然真实表达的路子才是,学生写文章,或介绍新奇的见闻,或倾诉内心的感受,或与对手辩论,也都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也能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体验表达的快感,不知不觉中提高表达能力。但是,近代以来,以全日制班级授课为主要特征、以专项知识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一所所学校变成了制造肉体机器的流水线。这条流水线在快速复制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弊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副作用是造成了“教育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

的分离”,反映在作文教学中,便是把学生的写作素养知识化、把写作过程抽象化。一句话,表达者脱离丰富真实的生活,变成了一种虚假写作。而中国基础教育中浓厚的应试色彩,更使得写作的虚假性大大强化。这里所说的“虚假”,倒不是说学生的写作活动是不存在的,他们的写作动机是出于欺骗,而是指学生的写作动机、写作对象均是虚构出来的,具体表现在:作文题目不是来自表达者与他人的交流需要,而是命题人临时设定的,因而这种表达除了考试以外往往没有实在意义;学生的表达环境被抽去了具体的时间、空间标志,即既不知道写给谁,也不知道在哪里写,更不知道为什么写,只剩下一个概念或知识的空壳;文章没有具体的阅读对象,没有具体的语境,学生的心目中只有一个虚拟的阅卷老师,这个老师常常不知道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更不知道他有哪些性格特点,有什么阅读喜好。写作

中学生缺乏倾诉的欲望和交流的快乐,自然也无需付出多少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文常常是一个机械的码字过程。于是,才使得空话泛滥,无病呻吟流行,有的学生甚至刻意去编造故事情节。例如,写以“母爱”为题的记叙文,为了突出母爱的伟大、亲情的可贵,一个班里竟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杜撰了自己父亲早亡、生活艰难的虚假情节。顺便说一句,近年来一些教师在指导作文中片面强调材料要新颖,故事要感人,其作用很难预料。新颖和感人如果没有真实写作为基础,很容易走上胡编乱造之路;而大量的虚假写作反过来又会败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对写作避之唯恐不及。新版课标中强调的“具体明确”和“根据需要”,无疑是对以往过度虚假写作的积极回应和反拨。除了上文所引的总目标中的关键词以外,课标中还从不同的角度多次强调这层意思,例如

程标准无疑是对这些目标的具体化。200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两者相比,新版课标的总目标几乎完全承接了2001年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只不过相对而言,新版本比2001年版课标更加自觉,真实写作方面得到更多强化。例如,2001年

可能‘细化、系列化’。但是在征求意见时,有一些教师提醒,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使课程标准显得繁琐,并对教师造成束缚”(巢宗祺.应该深入理解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2,3(1)).。当然,我国课程标准研究的编制历史总体上不长,许多有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需要思考,而且,英语等拼音文字的学习规律也未必都适合汉语文学习,因此这个话题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语文教材是课标思想的直接载体,也是教育观念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作文教材的编写思路、作文教学内容的编制,具体如作文训练题的设计等,应提供一些具有真实生活信息的情景,使学生写作更容易与真实生活建立联系。不过,国内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的作文提示与训练题,所提供的真实情景信息整体上有限。请看以下几道作文题(引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从“处”学到了语文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请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小议荧屏错别字观察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查找有关它们的天文知识,写一篇短文这是一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几道作文题,从题目预设的写作内容本身来看,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还是较为紧密的,有的题目小巧活泼,不乏可爱之处。但是,这些题目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几乎判断不出特定的表达环境、表达对象和作者的表达目的,因而其真实性受到了严重限制,原本可以很真实的写作被抽象化,因此失去了很多光彩。如果把部分题目稍作修改,或添加表达环境、表达对象的信息,将真实写作成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有可能被激发出来。例如:有位低年级的网友请教你如何学好作文,请你写一篇博文告诉他:生活处处有语文。某杂志征集“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请从你的影集中选一幅照片,并把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大家。街头的标语和广告牌中常常出现错别字,收集同学们的发现,向管理部门写一份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请想象一下他们现在在银河两岸过着怎样的生活,写一篇向他们表达问候和祝福的短文。课程标准为作文具体化预留出来的空间,相当大的一部分要靠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来完成。日本的作文教学中有一个“生活作文”流派,主张从生活中选择题材,为生活需要而写作文。日本的生活作文分“儿童诗歌”、“调查作文”、“集体作文”和“自我成长史作文”(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摘要

文技能训练,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实现课标所希望的“使学生乐于写作”。(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000)

回归本真:写作教学的应然之义

写作教学难。有人说,难在无统一的教材,难在无科学的序列,难在无明显的实效??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写作教学效率低,谁之过?说是我们一线教师似乎有些不公平,但是一线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作为”的问题的确值得反思。我们写作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太强了。

程少堂先生说,做人要公,作文要私。这话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写作实在是一件主观性、个性化极强的活动。这也是写作教学之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很多教师认为写作指导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

毋庸讳言,那些写作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说不是教师教(训练)出来的。这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教师教的作用。我们的教,能帮助那些不会写的学生写得像作文了,能帮助那些会写的学生有一些提高,能帮助那些能写的学生写出一定的格调出来,做到这些就功莫大焉了。

华东师大中文系郑桂华博士指出:当下教育与生活分离的弊端,反映在写作教学中,便是把学生的素养知识化、把过程的抽象化。一句话,使表达者脱离丰富真实的生活,变成了一种虚假的。(引自《虚假向真实的追求》《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年

下页余下全文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