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万竹园550字作文
精选作文:畅游万竹园550字作文
今天,我去到了万竹园。刚进门,就和清爽的凉风来了个大大的拥抱。鸟儿在天上叽叽喳喳地交流些什么,好像在欢迎我到了它们的乐园;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像是在述说着见到了久未谋面的亲人的兴奋;花儿们为了迎接我的到来,绽放了它们最美的微笑;竹子们向我招手,邀我与它们玩耍呢。我的心情瞬间明朗起来,犹如吃了蜜一样甜。
我直奔向我的朋友——竹子秋千。她如我一位亲密的知己,在我开心时,我与她一齐分享。她只要听到我开心的消息,她就会开心地摇头晃脑。在我难过时,我会向她诉苦,它也会用吱吱呀呀的声音安慰我。我一想到这儿,就迫不及待地投进她的怀抱,顿时间,我感到无比幸福、温暖。
我在她的怀抱中,欣赏着周围的美景。竹子们将我环抱起来,小溪在我身旁哗哗地唱起歌来,小花在我身边向我微笑。这让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般,让我流连忘返。
我在妈妈的呼唤声中苏醒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也告别了这周围的美景。
我们走着走着到了另一片美景。在我前面是一片湖,周围都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偶尔有一两只小鸟飞过,啄啄这儿啄啄那儿,飞向湖中戏水,开心地唱起了歌。我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欣赏着这周围的美景,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污染,没有破坏的自然。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该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向他们道别,朋友们,等我再来时,我一定会来看你们的,你们也被忘记我。
六年级:黄心衡
篇一:四年级作文游万竹园
游万竹园
星期二,学校组织同学们到揭阳万竹园秋游。这天的天气格外凉爽,是个秋游的好日子。我们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坐上大巴车,大约经过二个钟头来到了万竹园。
一下车,我就看到了一座奇特的大门。大门是用竹子和竹片建成的,大门有两层,顶层两边的楼角翘起来,显得美观大方又古典。大门上的竹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真好看! 走进大门,就闻到了一阵阵清香。我往前望去,看到了一个大花坛,花坛里的花格外鲜艳,有半紫半白的,半粉半红的、还有半蓝半白的……那花儿像一个个小喇叭,一阵风拂过,“小喇叭”被吹得摇摇晃晃,好像在跟我们说:“欢迎你们到万竹园来”。
走过花坛,就看到了八匹雕塑骏马。骏马千姿百态,有的四脚平稳地腾在空中,有的仰天长嘶,还有的低着头味尝着属于它们自己的食物……马蹄下面的大理石刻着 “马到成功” 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正是祝愿大家事业有成,工作顺利,学习进步!
顺着林阴小道往前走,就来到了“九曲回澜”。
“九曲回澜”是由九个弯曲组成的一座桥。桥的上面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凉亭上有许多人在玩游戏,还有一些走累的人们在亭子里乘凉、休息。桥下是一个湖,湖里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鱼,有金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等等。我情不自禁地扔下压碎的饼干,鱼儿们马上一拥而上狼吞虎咽地抢食。抢到食物的鱼高兴得跃出水面,好像是在感谢我给它们食物,抢不到食物的鱼却可怜巴巴地把头探出水面望着我,好像在说:“我也要吃、我也要吃。”
走出九曲回澜桥,沿着环湖路散步,湖的四围竹海翠绿,树木茂盛,鲜花飘香,与碧波荡漾的湖面构成了一幅梦景般的风景画。一排一排的翠竹旁,有些刚刚从土里长出来那一节节的尖尖的绿东西,有点像圣诞帽,这不就是竹笋吗?原来,奶奶在市场里买的新鲜可口竹笋就在这里,而且是这样长出来的,长大了的竹笋就成了竹子。这里的竹子真多呀!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真是名副其实的“万竹园”。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已经到了回学校的时间了。不过这里的美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万竹园,你太美了!
篇二:游万竹园
星期天天气真好,秋高气爽,我们一家人去万竹园游玩。一路上,我和弟妹都兴高彩烈,盼望能早点到达万竹园,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随着妈妈的一声惊呼:“到了,到了!”我赶紧伸头望去,只见一座用黄色竹片建成的古色古香的门楼就出现在眼前。它约有两层高,在楼顶中央刻着三个鲜艳夺目的大字“萬竹園”。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摸了摸这座用竹片建成的阁楼,心中感慨万千:这么大的阁楼,竟然是用一片一片的竹片搭建而成的,真不愧为万竹园啊!
走过这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沿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往前走,只见小路两旁栽着整齐的垂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挥动着自己的枝叶,仿佛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游乐场。在游乐场里,有许多的游乐设施,丛林飞鼠、碰碰车、活鬼城……最好玩的当然还是碰碰车了。我们每人坐了一辆车,车一开动,大家都横冲直撞,欢笑声响成一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这也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在返回的路上,万竹园里标志景物以及刺激的游乐设施……时时涌上我的脑海。
这真是一次难忘而又有趣的秋游。
今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随着妈妈和弟弟来到了揭东县埔田“万竹园”游玩。
进了万竹园,让我大开眼界。啊!万竹园的风景区可真多呀!有烧烤区、养鱼区等等。
走进养鱼区,我看见了许多人在养鱼。我便从衣袋里摸出几块饼干,再把饼干分成几小块,然后扔进池里给小鱼吃。我刚扔下去,就有很多小鱼在枪吃饼干了,我看见了,连忙再扔几块。小鱼看见了,便吃了起来,吃好后,我看见它们的肚子圆鼓鼓的,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想:小鱼们这么饿,肯定很多天没有吃了吧!
养好了鱼,我和弟弟来到了一间小木屋,进了小木屋的门,门上写着“小人国”三个字。进了小人国的门,我看见外面的空地上有一只像荡千秋似的木摇椅。我坐上木摇椅,脚向前一蹬,那只木摇椅一前一后,吓得我直喊:“救命啊,救命啊!”
我还看见空地上有一辆翘翘板,这时我和弟弟坐上了翘翘板,那只翘翘板就比那只木摇椅更有趣了,只见我坐上去,弟弟没有力气,摔了个四脚朝天,哇哇哭了。
翘翘板的旁边有一间小木屋,走进去,只见里面有一只木椅,一只木桌,一张木床,里面还有许多窗户,小木屋
的门还有一个锁。别瞧小木屋很小,但里面设置得很精美。接着我们还去许许多多的风景区游玩。
就这样,天渐渐地暗起来了,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啊!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星期天天气晴朗,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一家人去万竹园游玩。
进了万竹园,让我大开眼界。啊!万竹园的风景区可真多呀!有烧烤区、养鱼区等等。
走进养鱼区,我看见了许多人在养鱼。我便从衣袋里摸出几块饼干,然后扔进池里给小鱼吃。我刚扔下去,就有很多小鱼在抢吃饼干了,我看见了,连忙再扔几块。小鱼看见了,便吃了起来,吃好后,我看见它们的肚子圆鼓鼓的,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养好了鱼,我和弟弟妹妹来到了一间小木屋,门上写着“小人国”三个字。进了小人国的门,我看见外面的空地上有一只像荡千秋似的木摇椅。我坐上木摇椅,脚向前一蹬,那只木摇椅一前一后,吓得我哇哇大叫。
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游乐场。在游乐场里,有许多的游乐设施,丛林飞鼠、碰碰车、活鬼城……最好玩的当然还是碰碰车了。我们每人坐了一辆车,车一开动,大家都横冲直撞,欢笑声响成一片。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这也是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就这样,天渐渐地暗起来了,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啊!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随着妈妈的一声惊呼:“到了,到了!”我赶紧伸头望去,只见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顶中央刻着三个大字“萬竹園”。
进了万竹园,我们游玩了“小人国”,参观了“动物园”,观看了“苗族的文艺演出”但最让我喜欢的“游乐场”。在游乐场里,有许多的游乐设施,丛林飞鼠、碰碰车、活鬼城……最好玩的当然还是碰碰车了。我和姐姐妹妹每人坐了一辆车,车一开动,大家都横冲直撞,欢笑声响成一片。
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短暂!随着天渐渐的黑了,最后,我们还是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这真是一次既难忘而又有趣的秋游。
篇三: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作文教案
江苏省姜堰市八年级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作文教案
一、 学情分析(教情分析)
参观一个单位,游览一个景区,会有许多见闻感受,而学生们在写参观游览类文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写景顺序,因而显得杂乱无章;不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本单元课文以游记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文中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融情于景等写景方法学以致用。
二、训练目标
1.知识与能力:要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瞬间。
三、训练重点
1.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景方法。
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融情于景,抒发真情实感。
四、训练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名人遗迹,乃人生一大乐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探幽寻秘泼墨挥毫,为我们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我们穿越时空畅游古今中外的风景名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小石潭的水清境幽、承天寺的积水空明,也欣赏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光、威尼斯独特的瑰丽。今天让我们结合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一起来总结一下,这类文章的写作注意点。
(二)围绕重点,讨论交流
1.学习写作知识短文《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理清要点:
(1)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写作时做到内容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楚,可采用“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
①定点观察:就是指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依据一定的顺序,如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对眼前景物进行描写。
②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
③分类摹写:是按描写对象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的顺序来摹写的。
(3)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读者受到感染。
2.明确游记的基本结构:大致由游踪、风貌、观感三部分组成。
(1)游踪是指作品中叙述的具体游览过程。
(2)风貌是指访游对象的风情和状貌。
(3)观感是指游览景物后的感想或感情。
3.掌握游记的一般要求: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为了让文章条理清楚,我们可采用“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
语段展示,让学生讨论分清下列语段采用了哪种写景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①ppt: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绒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让人既想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老舍《草原》)
◆明确:采用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 “小丘”、 “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 “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好处:
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
注意点: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
其次,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有立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②ppt: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柳宗元《小石潭记》)
◆明确:采用移步换景法,用“从小丘西行” “伐竹取道” “下见” 清楚交代行踪路线。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
好处:
以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注意点: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避免记流水帐。
③ppt: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美丽的西双版纳》)
◆明确:采用分类摹写法,五个小标题,五个片段,构建全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西双版纳”的“美丽”。分类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但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并且各类之间应有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凸显中心。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①要仔细观察,认真体味,“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
你所见之景往往也是他人所见之景,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稍不注意,写出来的参观游览的文章便容易变成雷同乏味的说明书或一副游览路线图。所以,要仔细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洞察景物,体味其独特之美,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仅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就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形象地展现了明月朗照下的庭院的奇景。
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如果眼中之景全部成为笔下之景,所谓“耳目所及,无所不写”,最后只能流于拉杂拖沓。因此,要围绕中心,巧妙剪裁,跳过一般性的过程交代,着重写几个特写镜头,让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从而达到“形散神不散”。
如《小石潭记》中,
作者写鱼、写四周树木都是为了描写小石潭之清幽。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清韵的笔触,明写鱼,暗写水之清澈;明写四周树木,暗写小石潭之清幽。
③要精雕细刻,理性概括,“他人口中无,唯我笔下有”。
要让你笔下之景比他人笔下之景更传神,就必须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时尤其要注意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粗笔勾勒是指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工笔细描是指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对某一具体景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还得注意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对景区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更利于我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特点,做出理性的概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景区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ppt:游记不能只是客观地描写亭台楼阁或奇山异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入自我真情,主观地突出景观的特色,将自然风光升华为人文山水。辛弃疾笔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成功的典范。(叶圣陶)
古代游记名篇,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这样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①ppt: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此句把清冷幽深的景色与凄凉哀怨的心情融为一体,凸显了作者的孤寂,内心的落寞,使得文章情景交融。
②ppt:在风岭之巅,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可眼下的连云栈道又使我们领悟到:即使地上本来有路,没有人走了,路,也就没有了。(选自《蜀道游记》的《在连云栈道上》,作者写这条古代的交通要道,如今被废弃冷落时的感慨)
◆这段议论,既点出文章的神魂所在,也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升华文章主旨。
游记既要如实反映出一地一景的外象,还要写出它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内在精神,山水风物的奇异美妙,大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产物,在他们身上,往往融合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劳动创造,是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的一种沉淀。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极能触动情感的景物,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摹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或借景抒情,托情言志。
(三)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九龙口行吟
我曾固执地认为,家乡的九龙口,既无骚人墨客为其吟咏,又少历史典故让它厚重,它不过是泱泱中华的一滴水,平凡如斯,平淡如斯。
国庆前夕,应朋友之约,踏上了去九龙口的汽车,仅十几分钟,就到了九龙口的门户——沙庄。
沙庄的小街两旁错落着乌甍粉墙的民居,偶有一筐绿菱、嫩藕,几篓肥蟹、鲜虾摆在门前,招揽着游人。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在民居之间延伸,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吟唱岁月的沧桑,走进去恍若隔世。
热情的主人早已备好小舟,乘舟向荡心小岛渡去,回望沙庄,我不禁感慨:沙庄的景致也许能与江南的周庄平分秋色,然而周庄的河流是穿镇而过,水已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它
早已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共同营造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而沙庄在水的面前太渺小,它被挤到了水之一隅,成为孤立的一部分,多少有点“流水绕孤村”的凄凉。
弃舟登岛,伫立九龙楼凝神眺望,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这是造化的神工,更是人类的杰作。朋友说:“秦观到此,恐怕也会欣然忘忧吧!” 这一大片水域使我的心境顿时开阔,我有些后悔,九龙口,我来迟了!
我们又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十月的秋风中,到处有芦花飞舞。如血的残阳映着一片胜雪的芦花,是摄影家眼中的最美;而芦花那飘逸灵动的气质早就使它走进《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在如此明亮的秋阳下,我无法领略那空蒙迷离的意境。小船从芦苇荡中钻出,一阵秋风吹过,那数不清的芦竿摇曳起来,恰似秦皇之箭阵、汉武之奇兵。陡然看见芦苇丛中静静站立着一座瞭望塔,我不禁想起,半个世纪前,这里也曾是白洋淀,也曾是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也曾在这里熊熊燃烧过。??谁说九龙口没有故事?真是“不识九龙真面目,只缘身在水乡中”!
原来,文化是人赋予自然的,只要“胸中有丘壑”,眼中之景就会灵动起来,心中之景就会充满诗意!
【注】 “流水绕孤村”出自北宋秦观的《满庭芳》。
师生点评: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乘车去沙庄——乘舟登岛——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井然有序,层次清晰。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如写登楼远眺,“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九条大河奔腾的气势,继而用工笔细描,将蓝天喻为蓝瓷瓶,将绿水比作碧玉盘,远景近景,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文章先描写了沙庄古镇风貌,将其与周庄相比,凸显其不足,这点凄凉其实是作者最初对九龙口不认可的体现,然后从大处描写九龙口磅礴的气势,让自己心灵得到震撼,再从细处以芦花之柔美、芦苇荡之壮美来印证九龙口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历史,从而水到渠成生发议论。
五、设计文题,明确要求
1.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曾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踏访过哪些名人遗迹?请选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以“ 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2.我们的家乡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天目山遗址、黄龙士故居、三唐万竹园、高二适纪念馆、状元阁、曲江楼、溱潼古镇、溱湖湿地公园?? 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处或几处,写一篇游记,带领远方的朋友神游姜堰,题目自拟。
要求:从以上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游记。
篇四:《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作文教案
◆明确:采用定点观察法,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自上(天空)而下(草地)地观察天空时,发现草原上的天空与别处的天空不一样——清鲜、明朗;观察草地时又由远及近,远处“一碧千里”,近处有“平地”、 “小丘”、 “羊群”。景物有静有动、在草原上诸多景物中,抓住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小丘”、 “羊群”重点观察,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好处:
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
注意点: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因为立足点不同,观察的方位、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也各不相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
其次,描写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有立体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②课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柳宗元《小石潭记》)
◆明确:采用移步换景法,用“从小丘西行” “伐竹取道” “下见” 清楚交代行踪路线。吴功正的《阿里山纪行》也采用了这种结构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把行踪交代得清清楚楚:台北—嘉义—坐火车进山—阿里山—神木—林区—曲径幽路—看到神木—下山。
好处:
以行踪为线索,表现了不同时间里多种景物的风貌,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注意点:
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
其次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避免记流水帐。
③课件: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美丽的西双版纳》)
◆明确:采用分类摹写法,五个小标题,五个片段,构建全文,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西双版纳”的“美丽”。分类描写时,不一定要交代观察点,也不一定要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但要根据你所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分类,并且各类之间应有联系,从不同角度去凸显中心。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①要仔细观察,认真体味,“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 。
你所见之景往往也是他人所见之景,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稍不注意,写出来的参观游览的文章便容易变成雷同乏味的说明书或一副游览路线图。所以,要仔细观察,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洞察景物,体味其独特之美,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仅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就生动地描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形象地展现了明月朗照下的庭院的奇景。
②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如果眼中之景全部成为笔下之景,所谓“耳目所及,无所不写”,最后只能流于拉杂拖沓。因此,要围绕中心,巧妙剪裁,跳过一般性的过程交代,着重写几个特写镜头,让整篇文章成为几个主要景点活动的有机组合体。从而达到“形散神不散”。
如《小石潭记》中,作者写鱼、写四周树木都是为了描写小石潭之清幽。作者用简练传神、富有清韵的笔触,明写鱼,暗写水之清澈;明写四周树木,暗写小石潭之清幽。
③要精雕细刻,理性概括,“他人口中无,唯我笔下有”。
要让你笔下之景比他人笔下之景更传神,就必须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时尤其要注意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粗笔勾勒是指从大处着笔,勾
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工笔细描是指从形、声、色等多个方面对某一具体景象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同时还得注意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对景区做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更利于我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的特点,做出理性的概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景区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课件:游记不能只是客观地描写亭台楼阁或奇山异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融入自我真情,主观地突出景观的特色,将自然风光升华为人文山水。辛弃疾笔下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便是成功的典范。(叶圣陶)
古代游记名篇,作者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形诸笔墨,往往物中有我,景中见情。这样不仅写出了山水的蓬勃生机和无穷妙趣,还能含蓄蕴藉,意味隽永地把作者的身世和人生理想表现出来,达到直抒胸臆,情景交融的效果。
①课件: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此句把清冷幽深的景色与凄凉哀怨的心情融为一体,凸显了作者的孤寂,内心的落寞,使得文章情景交融。
②课件:在风岭之巅,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那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可眼下的连云栈道又使我们领悟到:即使地上本来有路,没有人走了,路,也就没有了。(选自《蜀道游记》的《在连云栈道上》,作者写这条古代的交通要道,如今被废弃冷落时的感慨)
◆这段议论,既点出文章的神魂所在,也道出了生活的哲理,升华文章主旨。
游记既要如实反映出一地一景的外象,还要写出它与人类生活相联系的内在精神,山水风物的奇异美妙,大都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产物,在他们身上,往往融合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劳动创造,是人类文明、民族历史的一种沉淀。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极能触动情感的景物,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和感悟寓于信笔所至的景物描摹之中,或勾勒描绘,或叙述联想,或借景抒情,托情言志。
(三)总结归纳,要领指津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四)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课件:九龙口行吟
我曾固执地认为,家乡的九龙口,既无骚人墨客为其吟咏,又少历史典故让它厚重,它不过是泱泱中华的一滴水,平凡如斯,平淡如斯。
国庆前夕,应朋友之约,踏上了去九龙口的汽车,仅十几分钟,就到了九龙口的门户——沙庄。
沙庄的小街两旁错落着乌甍粉墙的民居,偶有一筐绿菱、嫩藕,几篓肥蟹、鲜虾摆在门前,招揽着游人。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在民居之间延伸,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谣,在吟唱岁月的沧桑,走进去恍若隔世。
热情的主人早已备好小舟,乘舟向荡心小岛渡去,回望沙庄,我不禁感慨:沙庄的景致也许能与江南的周庄平分秋色,然而周庄的河流是穿镇而过,水已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它早已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共同营造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而沙庄在水的面前太渺小,它被挤到了水之一隅,成为孤立的一部分,多少有点“流水绕孤村”的凄凉。
弃舟登岛,伫立九龙楼凝神眺望,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
里洞庭也不过如此!这是造化的神工,更是人类的杰作。朋友说:“秦观到此,恐怕也会欣然忘忧吧!” 这一大片水域使我的心境顿时开阔,我有些后悔,九龙口,我来迟了!
我们又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十月的秋风中,到处有芦花飞舞。如血的残阳映着一片胜雪的芦花,是摄影家眼中的最美;而芦花那飘逸灵动的气质早就使它走进《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惜,在如此明亮的秋阳下,我无法领略那空蒙迷离的意境。小船从芦苇荡中钻出,一阵秋风吹过,那数不清的芦竿摇曳起来,恰似秦皇之箭阵、汉武之奇兵。陡然看见芦苇丛中静静站立着一座瞭望塔,我不禁想起,半个世纪前,这里也曾是白洋淀,也曾是沙家浜,抗日的烽火也曾在这里熊熊燃烧过。??谁说九龙口没有故事?真是“不识九龙真面目,只缘身在水乡中”!
原来,文化是人赋予自然的,只要“胸中有丘壑”,眼中之景就会灵动起来,心中之景就会充满诗意!
【注】 “流水绕孤村”出自北宋秦观的《满庭芳》。
师生点评:
(1)紧扣游踪,笔下有序。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乘车去沙庄——乘舟登岛——向河荡深处泛舟寻胜。井然有序,层次清晰。
(2)凸显特点,精雕细刻。
如写登楼远眺,“只见九条清亮的大河如同九条披鳞的巨龙向四面奔腾而去,远方蓝瓷瓶上沙鸥流转、白帆点点;近处碧玉盘中渔人撒网,残荷照影,想来八百里洞庭也不过如此!”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九条大河奔腾的气势,继而用工笔细描,将蓝天喻为蓝瓷瓶,将绿水比作碧玉盘,远景近景,精雕细刻,相得益彰。
(3)情景交融,议论恰当。
文章先描写了沙庄古镇风貌,将其与周庄相比,凸显其不足,这点凄凉其实是作者最初对九龙口不认可的体现,然后从大处描写九龙口磅礴的气势,让自己心灵得到震撼,再从细处以芦花之柔美、芦苇荡之壮美来印证九龙口的文化底蕴与厚重的历史,从而水到渠成生发议论。
五、设计文题,明确要求
1.在你的人生旅途中,曾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踏访过哪些名人遗迹?请选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以“ 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2.我们的家乡姜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天目山遗址、黄龙士故居、三唐万竹园、高二适纪念馆、状元阁、曲江楼、溱潼古镇、溱湖湿地公园?? 请你选择最有感触的一处或几处,写一篇游记,带领远方的朋友神游姜堰,题目自拟。
要求:从以上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游记。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