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破不掉的胡焕庸线?作文
精选作文:拓展阅读:破不掉的胡焕庸线?作文
破不掉的胡焕庸线?
黄昉苨
篇一:【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国土上,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却可能影响过你的生活。
这条线北起黑龙江省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云南腾冲。1935年,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万个数据一点一点在地图上摸索出这条线。那时他是从人口的角度看这条线的——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族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那是一条清晰的、几乎骤然就从熙熙攘攘变得人烟稀少的分界线,就好像从南到北的中国人,在接近这条线时会意识到什么,于是不约而同停止了向外迁徙的步伐。
这让胡焕庸忍不住在论文中感叹:?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不过,最令人唏嘘的,要算这条线的?岿然不动?。
这条线被发现后的几十年里,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过:建设兵团垦荒戍边,支援大西北,三线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国人一次次地大规模从线的东面迁往西面,一次次喊着?人定胜天?走向广阔天地开创未来。然而,2014年4月11日,当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的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2亿时,有人发现,用户们依然从东北到云南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边界——一边满是QQ在线的信号,另一边就是大片黑暗,一如1935年中央大学教授书桌上人口分布图的模样。
这条线如今被称为?胡焕庸线?。在2009年地理学界评选出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中,它仅次于?珠峰测量?,名列次席。
我们的祖先也尝试过跨越这条线:明朝时,为了?戍边?,政府在甘肃大规模屯田,迁入大批内地人口,当地农业因此迅猛发展;清代陕甘总督就在甘肃署理军政事务,于是当地城镇集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到了民国24年,当地理学家胡焕庸通过搜集到的人口数据在中国地图上钉上一个个代表1万人口的点子时,这些都成了丝毫不起作用的前尘往事——人口都聚集到了线的另一边。
就是有这么神奇,如今,中国依旧有94%的人口居住在胡焕庸线的东南面;96%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在这一面。
地理学家们现在倾向于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胡焕庸线的存在:在北方,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与其在许多地方重合,也就是说,这条线的一边是半干旱区,另一边则是湿润区。而从甘肃天水至云南腾冲,这条线几乎一路就沿着青藏高原的南缘而下,一边是高原,一边是平原。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王铮曾经做过研究,通过古代降水的变化,确定胡焕庸线大约在公元1240年代左右形成。那几十年,恰逢气候突变,温度骤降,西北不复汉唐时的温暖湿润,转而朝着现代气候特点发展。各种旱涝灾害的发生,亦在这一气候突变之后,与胡焕庸线的走向越来越吻合。
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然而,至少可以肯定,因为这种变化,900年来,东南沿海与西北内陆的农业生产力差异明显,由此造成的人口分布突变,使地图上呈现出一条胡焕庸线。
可以想象,不管明清时政府对西北如何用心,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他们的努力终究不会起效。
而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事情看起来有所不同。王铮教授就在一篇长博文中表达了他的看法:如果加快胡焕庸线以西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非耗水的现代服务业,也许可以聚集人口与产业,借此打破中国经济发展格局被胡焕庸线锁定的现象……
不错,当胡焕庸线被发现整整80周年之际,学界又展开了一场新的讨论:现在有没有可能突破这条划分了荒凉与繁华、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分割线呢?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1月21日期)
6.下列岁“胡焕庸线”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焕庸线”是一条划分我国人口分布多寡的分界线,也是一条划分我国区域经济荒凉与繁华差异的分割线。
B.“胡焕庸线”是1935年由时任国立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通过数以万计的人口数据在地图上摸索发现的。
C.“胡焕庸线”的形成可追溯到1240年代,那时气候突变,西北不复汉唐时的温暖湿润,各种旱涝灾害的发生,亦与“胡焕庸线”的走向越来越吻合。
D.“胡焕庸线”被发现至今已经整整80年,2009年地理学界评选“中国地理百年大发
现”,这条线名列次席,仅次于“珠峰测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国土上,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云南腾冲,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把中国分为两个部分,线的东南一侧人口稠密,另一侧却人烟稀少。
B.更令人唏嘘的是这条“胡焕庸线”一直岿然不动,中国人在由南往北的迁徙中,一旦接近这条线时就会意识到什么,于是停止向外迁徙的步伐。
C.2014年4月11日,有人根据QQ在线信号从东北到云南依然划出了一条边界,发现这条边界一如当年胡焕庸根据人口分布摸索出的那条线。
D.我国明清两代政府也曾尝试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屯田,迁入大批内地人口,不断扩大当地城镇集市,结果也没能跨越这条“胡焕庸线”。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胡焕庸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分布的多寡悬殊,占国土面积64%的西北地区仅有4%的人口,仅有36%的东南地区却聚集着96%的人口。
B.发现“胡焕庸线”至今几十年来,国人一次次地大规模从线的东面迁往西面,惊天动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C.地理学家倾向于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胡焕庸线”的成因,所以因此,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不管政府对西北如何用心,也终究不会起效。
D.在如今这个科技时代,如果加快“胡焕庸线”以西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非耗水的现代服务业,聚集人口和产业,也许可以破掉“胡焕庸线”锁定的现象。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於乘饹,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选自《三国志·吴书二十》)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潜处重闱之内潜:秘密地,偷偷地
B.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臻:至,到
C.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辅弼:辅佐大臣
D.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悼:悲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君主圣明的一组是(3分)
①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②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③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④譬天位於乘饹,以虎尾为警戒⑤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臣子的身份向皇上进言,已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为论据,劝谏皇上明辨忠奸,发扬大业、兴隆道德教化。
B.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批评陛下加重刑法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
C.文章举例说从前殷高宗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借以说明不辨忠臣对国家的危害。
D.作者担心皇上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阿谀逢迎之词,恐怕还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也已经太平了。所以冒死进谏,表现力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3分)
(2)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3分)
(3)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古人重视诗文,如功名人品各期于晚节无憾而后即安决不肯轻措一趾亦不肯轻下一筹审固迟回久列综收末后之全局非得道大有识力者不能也。读公之集,庶几想见其为人,可谓循吏之楷模,丈苑之耆宿矣。赦叙之。
(选自陈继儒《<诒美堂集>序》)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梅二首
萧德藻
其一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其二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注】①萧德藻,南宋诗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曾任湖州乌程令。移家千岩竞秀的乌程屏山,故字号“千岩老人”。②海月:一种半月形的白色海贝。
(1)前一首诗中的想象新奇,比喻贴切,请简要加以赏析。(4分)
(2)这两首诗一写凌晨之梅,一写黄昏之梅。作者在两诗中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加以分析说明。(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2)淇水汤汤,。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
(3),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大智大慧
【俄】盖冒克利德哉
①安德莱耶维奇手拿报纸,坐在沙发上打盹儿。突然,有人急促地敲窗,这使安德莱耶维奇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住在八楼,而且他这套房间是没有阳台的。起初,他只当是自己的幻觉。但是,听,敲窗声再次传来。陡然,窗户自动打开,窗台上显现出一个男子的身影,这人穿着长长的白衬衫。
②安德莱耶维奇惊恐地暗想:?是个梦游病患者吧,他要把我怎么样??只见那男子从窗台跳到地板上,背后有两个翅膀摆动了一下。接着,他走到沙发跟前,随便地挨着安德莱耶维奇坐下,说:?深夜来访,请您原谅。不过,这是我的工作。有人说,我们天使逍遥自在,终日吃喝玩乐,其实那是胡言乱语。实际上,他对我任意欺压,刻薄着呢。?安德莱耶
维奇一下子没弄懂,问:?这个‘他’是谁呀??天使压低声音回答:?我告诉你吧,是上帝!??哦,明白了,明白了。那么,上帝或者您,找我有事儿吗??
③天使说:?您要知道,我是奉他的命令来找您的。我负责分配上帝所赐的东西,也就是智慧。每个人都应该分配到智慧,或多或少罢了。可是昨天我查明,我一时疏忽,您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就是说,我忘了分配智慧给您。?
④安德莱耶维奇怒气冲冲,从沙发上一跃而起:?什么?什么?您怎么能够如此粗心大意!快把我应有的一份交给我!别人的我管不着,可我的一份,劳驾,快交给我吧。哼,难道我低人一等??天使安慰他:?我正是为此而来。我完全承认自己的过错。我尽力弥补,为您效劳。我给您送来的,不仅是智慧,而且是大智大慧!?
⑤天使从怀里取出一只小塑料袋,里面五颜六色,流光溢彩。安德莱耶维奇接过小塑料袋,藏进床头柜的抽屉里,转身说:?谢谢您想起了我!要不然,我就会这么一点智慧也没有,傻头傻脑地混一辈子啦!?
⑥天使忙接嘴:?哦,这确实太可怕了!如今全安排好啦!我真为您高兴!现在,您将享受到苦苦怀疑的幸福!?
?什么什么?怎样的怀疑???苦苦的怀疑。?
?这是为什么?非苦不可吗???那当然。此外,您还将猛猛地摔跤,飞速地升迁。?
安德莱耶维奇没听清楚:?飞速地升迁?那好哇,还有什么??
?猛猛地摔跤!?
安德莱耶维奇警觉起来:?唔,那么,还会怎么样???您还会由于暂时不被理解的孤立而感到一种崇高的自豪。?
?暂时不被理解?您不骗人?的确是暂时的吗??
?当然,暂时的!不过,这段时间可能比您的一生还长得多,但是您将经常具有一种创造的冲动!?安德莱耶维奇皱眉蹙额地说:?创造的冲动?还有什么?您全爽爽快快说出来吧,别折磨人了。?
?哦,还有着呢。也许,甚至要为所抱的信念而牺牲生命,死而无憾!?
?一定得……得死吗??
?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是获得人们敬仰的、万世流芳的伟大幸福。?
⑦安德莱耶维奇沉默片刻,使劲地握握天使的手,说:?喔,好吧,谢谢您,感谢之至!?等天使飞出窗户,安德莱耶维奇就从抽屉里取出小塑料袋,准备丢进垃圾通道。转念一想,又下了楼,走进院子,找了个阴暗角落,把一塑料袋大智大慧深深地埋入土中。
16.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
A.这篇小说将超现实的想象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宗教故事里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同处,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B.这篇小说撷取一个生活片段,将抽象的主题自然融入亦真亦幻的故事之中,使小说具有了类似于寓言的品格。
C.这篇小说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展现人物特点,将安德莱耶维奇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准确而清晰,充分暴露了作者擅长心理分析的才能。
D.安德莱耶维奇对“小塑料袋”的处理,前后两次截然不同;作者通过这种不同造成的反差,既有力表现了人物,又不自觉地流露出了对这一人物的情感态度。
E.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忽略具体的时代背景,也没有交代人物的身份和职业,这样处理,反而增强了小说人物的概括力,扩大了读者联想的空间。
17.本小说
下页余下全文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
论文摘要:胡焕庸线奠定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突变线,胡焕庸线从三十年代到今天是一条岿然不动的线。
1、胡焕庸线奠定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胡焕庸,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并首次提出中国农业区划方案。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刊物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界线与气象上的降水量线、地貌区域分界线、文化景观的分界线以及民族界线等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
中国的自然灾害活动及发生的空间布局大致沿着胡焕庸线分异,并以此为界限呈过渡性,即由西北的无涝区向东南的洪涝区过渡。在“胡焕庸线”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貌灾害分布集中;中段是包含黄土高原在内的重点产沙区,黄河的泥沙多源于此。
“胡焕庸线”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胡焕庸线”以西,在唐代边塞诗人的笔墨中,那里是游牧民族粗犷、豪迈、辽远的风情;此线以东则是农耕文明为主流的的小巧玲珑、秀美细腻和略显局促的景象。
对地理学家来说,地理探究指的是:通过搜集、描述与分析地球表面不同地域的自然和人文信息,建立地表不同空间尺度下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格局,揭示其主导地理因素和演变规律。
地理探究的对象包括地貌、植被、水文、气候以及人口、聚落、产业、交通等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像和统计数据。地理探究的内容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人文及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具体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大方向。
所以说胡焕庸线奠定了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2、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分布的突变线
胡焕庸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爱珲,经四川省雅安,盐源,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正如西北部的草原、沙漠、高原等景色和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东南部降水充沛则地理、气候迥异,农耕经济发达。
3、胡焕庸线从膳食年代到至今是一条岿然不动的线
在工业文明的21世纪,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胡焕庸线曾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于
线。由景观联系到历史文化,似乎可以发现,这条线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
由先锋国家历史杂志社出版的《发现西部》一书写道:“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及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创立和发展一百周年之际,地理学界给出了一份这样的答案。由中国地理学会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的这项“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评选活动,共发布了30项地理大发现,排在“珠峰测量”之后的,是“胡焕庸线”。
在工业文明的21世纪,胡焕庸线所揭示的人口分布规律依然没有被打破参考文献:
1、刘桂侠;爱辉-腾冲人口分界线的由来;地图;2004年06期
2、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地理学报;1935年02期
3、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4、刘泰洪;从瑷珲—腾冲线的形成看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04期
篇二: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的契机
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有利契机
来源:
人民日报作者:
日期:
2015-1-1210:29:10
李克强总理去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
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
中国园林网1月12日消息:2014年11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博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
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
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
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2015年1月8日,《人民日报》刊
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的文章《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李培林认为新
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的一个有利契机,应顺应城镇郊区化和逆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因势利导,善加利用,破解“胡焕庸线”的“李克强之问”。
李克强总理去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
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
李克强总理去年11月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说,我国94%的
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交曾说,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
件事将是新技术革命和中国城镇化。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的经验,城镇化一般要经历人口向
城镇集中、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再城镇化等不同发展阶段。我国目前一方面人口还在向
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逆城镇化的征兆也开始显现。逆城镇化并不
是反城镇化,而是城镇化发展中继郊区城镇化之后的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逆城镇化的典型
特征是,城市中心人口为了逃避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而向远郊乃至乡村流动,乡村生
活重新繁荣。逆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是一致的,即在乡村可以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同时
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农民众多的大国。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所限,城镇化再发展也很难像
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把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镇。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达到约55%,一些
逆城镇化的征兆已经显现:一是农家乐的兴盛;二是一部分城市中产家庭追求生活环境而向
小城镇和乡村迁移;三是城镇居民越来越普遍的异地养老。这些点点滴滴的征兆,预示着一
个新的大众消费潮流,将有利于改变一些地方出现的乡村空心化、乡村住宅闲置和乡村衰落
现象。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之下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因为我国还有巨大的结构变动弹性,特别
是城乡结构变动弹性。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我
国城镇化水平估计要达到75%才能稳定下来。
在我国的版图上,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有一条呈45度角的斜线,这就是地理学家胡
焕庸1935年提出的我国人口密度划分线,亦称“胡焕庸线”。上世纪30年代,这条线的东
南以36%的国土聚集96%的人口,而西北以64%的国土承载4%的人口。令人惊奇的是,在
历经80年的城镇化和各种人口迁移之后,这条斜线的人口分布涵义仍然未变。中国科学院
的地理学家根据2000年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
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李克强同志2014年11月参观国家博物馆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指着中国地图上的“胡焕庸线”
说,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要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
中西部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成果。
新型城镇化是突破“胡焕庸线”的一个有利契机。新型城镇化不能把眼睛只盯着建设国际大
都市、建设特大城市群,也要注重改变乡村的面貌、改变中西部地区的面貌。应顺应城镇郊
区化和逆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因势利导,善加利用。当然,新型城镇化的大潮会有冲击和荡
涤,因此要守住几条底线。
篇三:高三英语读写任务作文专题突破---如何写概括
广东高考英语基础写作训练
一、写作的基本要求
1、信息完整(所写的文章中一定要包含所有的写作内容)
2、不超过5句话(句子的复杂性,多使用从句,非谓语动词和连词及一些复杂的句型)
3、内容清楚连贯,逻辑性强(使用恰当的连词,使文章连贯)
4、尽量减免语法错误
二、写作技巧以及顺序
A.通篇浏览,把握整体。浏览文章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将其分割成五句话,做到哪句话包含哪些信息心中有数。
B.集中兵力,逐个击破。在
2.多使用高级词汇,句式和短语进行变换,不要重复使用一个句式和短语。同时要注意避免常见错误:
1)不要为了减少句数而不断使用逗号,一定要通过从句,连词,非谓语等来减少句数。
如:Itwasraininghard,theycouldnotworkinthefields.改为:
Itwasraininghard,sotheycouldnotworkinthefields.
Theycouldnotworkinthefields,becauseitwasraininghard.
2)时态错误:一定要根据文章的语境判断该使用的时态
高三英语读写任务作文专题突破---如何写概括
30个词的摘要怎么写?
PartI.什么是摘要?概括部分包含几种能力。
1.完全糊涂地照抄原文,连人称都不改的,得0分;
2.机械死板地照抄原文,只改人称的,得1分;
3.稍微灵活地抄原文,改主语,宾语、原文词序的,得2分;
4.创造性地抄,改主语,宾语、原文词序还有句子结构的,最多得3分。
5.结构、用词,词性变化比较好的4至5分。
PartII.写概括的具体方法
Ⅰ.TheStepsofWritingaSummary
A.定时态:如果阅读材料是过去时,那么基本时态用过去时;如果是现在的,那么基本时态用现在时;不过,模板的开头语一般为现在时如ThepassageB.人称;)
C.定技巧:结合相关技巧,重新组句。
1)Usewordsofsimilarmeanings同义替换法
Ididn’tcatchanyfishIdidn’tcatchanyfish_________Iwasnotpatient.
2)Adopttheoppositewaywhensayingasentence正话反说法
3)Changethepartofspeech词性转换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4)Changethestructureofasentence句式变化法
语态变换:Parentsshouldgivechildrenmorepraise.
→Childrenshould________morepraise.
简单句变复合句:
Childrenshouldbeencouragedmore.Thiswillhelpthemlearnfaster.
Childrenshouldbeencouragedmore,_______willhelpthemlearnfaster..
5)Usetheshortestpossibletransitions连词衔接法
注意使用一些短而精的连词,如but,and,so,while,however,then,yet,for,therefore,thus,including,insteadof等。
Weshouldencouragechildren.Weshouldnotscoldthem.
Weshouldencouragechildren__________scoldingthem.
6)Changetheorderofthewords.词序改变法
D.下列是常规的实用技巧。
Skill1:Omit(省略)thedetails
Skill2:Omittherepetitions
Skill3:Omittheexamples
Skill4:Usegeneral(概括性)wordsinsteadofspecific(具体的)words
Skill5:Putthemainpointsofadialogueinindirectspeech
写摘要时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小技巧:
1)删除细节。只保留主要观点。
2)避免重复。在原文中,为了强调某个主题,可能会重复论证说明。但是这在摘要中
是不能使用的。应该删除那些突出强调的重述句。
3)删除具体例子。不过,阅读材料本身是由几个具体例子构成的,如阅读材料是谈西方种种节日的,如删除具体例子,则概括很难达到30个词,那就选择一至两个例子(即一两个主要节日)。注:原文中可能包括5个或更多的例子,你只需从中筛选一至二个例子。
4)使用概括性的名词代替具体的词,比如:
“ShebroughthomeseveralChineseandEnglishnovels,afewcopiesofTimeandNewsweekandsometextbooks.Sheintendedtoreadallofthemduringthewintervocation.”
可以概括为:“Shebroughthomealotofbookstoreadduringthevocation.”
5)把文章的对话或直接引语(的要点)改成间接引语叙述。
6)把长段的描述变成短小、简单的句子。如果材料中描述某人或某事用了十个句子,那么你只要把它们变成一两句即可。
7)压缩长的句子。如下列两例:
“Hiscourageinbattlemightwithoutexaggerationbecalledlion-like.”
可以概括为:
“Hewasverybraveinbattle.”
“Hewashardupformoneyandwasbeingpressedbyhiscreditor.”
可以概括为:“Hewasinfinancialdifficulties.”
8)你还可以使用词组代替整句或者从句。
II.练习篇----学以致用。(Task1:Pleasefollowtheexampletochoosetheproperskillfromtheaboveones.)
1,Then,youcanthinkofawaytomakebothsideshappy.Herearesometips
1)Maketimetotalk.Youcouldtalkaboutyourschoollifeandyourplansforthefuture.
2)..Keepadiary.Itcanhelpyouunderstandmoreaboutyourselfandyourfeelings.
3).Showyourparentsyouaregrowingup.Washyourownclothesandhelparoundthehouse.
Whichsk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m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metimes,kidsdon’tthinktheirparentsarefairtothem.Whenyouwanttodressinamodernway,yourmumdoesn’tlikeyoutowearamini-skirt.Whenyouaremakingphonecallstofriends,theyaskwhetheryou’re
speakingtoaboyoragirl.
Whichsk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m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atelookedatPauldisapprovingly,“Youusetoomuchsaltonyournotatallgoodforyou!”Paulputdownhisknifeandfrowned,“Whyonearthnot!Ifyoudidn’thavesaltonyourfooditwouldtasteawful…likeeatingwoodorsand…justimaginebreadwithoutsaltinit!”
Whichsk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m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ebroughthomeseveralChineseandEnglishnovels,afewcopiesofTimeand
Newsweek,andsometextbooks.Sheintendedtoreadallofthemduringthewintervacation.Whichsk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mma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Task2:findouthowtosummarizethewholepassage
①段意合并法(说明文、应用文)
下页余下全文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