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1 23:46:20 高中作文
【高考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作文高中作文

精选作文:【高考语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 

     2015年的高考语文受到的社会关注超乎过往。自2014年9月《国务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考试内容改革大幅度推进;辽宁、山东、江西等进入分省命题调整,使用全国统一试卷。从考试自身的发展来看,考试改革推进伊始的语文作文注定反映了高考未来的走向。而在社会的关注、热议和纷纷繁荣的现象背后,涌动着这个时代的趣味和诉求,在这个层面上,高考语文更是一个社会的象征符号。

     一、2015年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

     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体现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作文的教育功能被强化

     高考这一具有选拔意义的社会制度,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备受关注。但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的教育功能也同样不能被忽视。高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可以给考试的亲历者和关注者留下长久的记忆。正是因为高考具有这一特殊性,作文试题格外强调重视其教育功能,实现试题的育人使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作文的育人定位,首先要明确高考是一项国家行为的性质。高考的主要功能除了为考生开辟自我发展的途径外,更重要的是为国家选择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国选材的目的。同时,通过试题把积极的思想和正确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今年部分作文试题突显了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新课标乙卷作文,利用试题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貌的同时,命题者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让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2.考查思辨能力得到普遍重视

     思辨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注重题目的思辨性,符合《实施意见》中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从考后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中,我们听到、看到最多的是“某某作文题出得好,有很强的思辨性”。可见,思辨反映了社会对考场出现大量空洞无物的高考体作文,以及作文写作教学整体现状的不满,体现了迅速提高民族思维水平的期待。

     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的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社会对作文的关注似乎一边倒地讨论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我们认为,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只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但试题毕竟不是给成年人观赏把玩的,而是要十八九岁的学生写的,社会过度地强调思辨的设计理念,往往把试题内容的导向理念化和抽象化,脱离绝大多数考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反倒容易使学生看到试题时不知所云,落笔写作时无话可讲。

     3.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崭露头角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二、谈谈作文题型和评价标准

     从近几年高考调研反映出的问题看,社会对作文试题的评价往往是对当年试题就事论事的品评,缺乏科学的梳理和研究。即使是从事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他们对一些如作文试题发展基本情况、作文考查的核心目标和评价理念等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把一些基本的问题进行说明,澄清一些模糊其认识,形成教与考的良性互动。

     从教育测量的维度看,高考语文作文从命题技术、评分技术方面的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12年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就在第一次全会上肯定和推广目前广泛使用的材料型作文,并要求“全面总结材料型作文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考试内容改革”。材料型作文的成熟,主要是因其从试题题型和试题评价两个层面都符合时代需求和先进的教育测量理念,并能够提供对未来作文试题前瞻性调整的空间。

     1. 从题型方面看,材料型作文呈现出较强的考查功能

     从呈现形式上看,我国高考作文目前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这三种题型经过三十余年的创造和演变逐步形成主流。恢复高考之初,最早最多采用的是标题作文。标题作文是只给一个作文题,由考生确定观点和题材。进入20世纪90年代,高考作文命题在追求多样化、摆脱标题作文八股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1998年新创了话题作文这一题型。话题作文就是给出一个“话题”,由考生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话题作文在多角度、多样化方面达到比较高的程度。但防套作和宿构的功能比较差。在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基础教育教学备考更加系统、教辅产业化的现实背景下,套作、宿构和抄袭严重影响考生写出真情实感、自主创造的作文,大大降低了作文试题的测试效度。

     因此,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语文命题组在原有材料作文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形成了新材料作文题型。由于材料型作文采用事实材料,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能力;材料型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从近年的使用情况看,材料型作文已经成为目前高考作文的主要呈现形式。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阐释——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2. 从试题评价看,六项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评价,有欣赏、有讨论、有攻击,也有谩骂。但对于试题的命制和研究者而言,提出学科性的评价能够给所有关注作文的人一个明确的导向。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

     一是可写性。可写性是指试题的内容不深奥,考生不陌生、有背景了解。可写性中的熟悉程度是需要非常合适的拿捏。试题内容如脱离学生实际,考生对试题就会感到陌生、深奥。试题内容部分考生熟悉,部分考生陌生,又会造成考试不公平。考生对试题内容过分熟悉,也会容易撞题、套作。有时社会热点、国家大事,考生都很熟悉,但因可以引导中学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意义重大,所以即使出现像2008年全国大纲卷的“抗震”题材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乙卷“风采人物优中选优”题材的材料作文,其利也大于弊。

     二是选择性。选择性指考生对立意角度、文章内容、文体样式、表达方式等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可选择的越多越好,给予写作的空间就越大。前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立意自定”,后两个指标在试题题干上常写成“文体自定”。不过也有试题对后两个指标提出限制,例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写一篇议论文”等。

     三是导向性。导向性指试题引导考生朝着健康、积极、深刻的方向立意的意向。导向性实际上就是试题潜在的思想性,是高考作为国家行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作文题教育功能的体现。目前的作文试题都要求有明朗的积极的思想导向;有些范围性的标题作文,没有明朗的思想导向,要保证考生立意的自由,但绝不可有意无意地引导考生朝着恶意、消极、不健康的方向立意。

      四是探究性。探究性指试题要引导考生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符合课程标准对中学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也符合《实施意见》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作文的探究性不是人云亦云、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适当地提高思维强度。尤其是加强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是提高试题探究性的一个途径。

     五是防套性。防套性指防止考生拿别人或者自己的旧作稍加改动作为应试作文。高考作文本应考查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提出材料作文就是要以题型的变化消减应试作文的消极影响。备考中的宿构和套作使多数学生陷入本人真实情感、写作能力与考试写作分离的状态。以往高考作文题中半命题、熟题、范围性标题作文、多角度的材料作文等,在辅导资料、网络材料面前受到极大挑战。因此,从2015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六是难易度。难易度指高考作文试题的难度。试题的难度主要是由作文涉及主旨的深度、思考的强度、可开掘的角度等因素决定。一方面试题的难易与试题本身是否容易理解有关。另一方面,更多左右试题难度值的因素是阅卷环节,这由命题与阅卷协调共同控制。

      这六条标准立足于对作文试题质量的评价,可能还需要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方法改进、完善和丰富,成为系统性的评价目标体系。因此,制定科学、可信的作文试题评价目标的研究仍是未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

     总体而言,2015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从命题立意到考查设计都体现出了巨大的进步,不论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设计,还是教育价值的充分体现都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分省命题调整工作的进一步深入,2016年将会有更多的省市使用全国试卷,作文试题异彩纷呈的局面将会有所变化。这一调整对试题设计和试题质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使作文试题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全社会都应投入更大的力量和热情关注作文,推动作文科学命制,实现人才选拔的要求,更加有效地落实《实施意见》中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迫切要求。

篇一: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评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评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

——既看能力素养也看价值理念

作为高考改革“启动年”的首个高考科目,高考语文今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改革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既对考生进行了一次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检测,又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学科高考命题专家说。

选材亮化、设计活化、作文强化、操作细化

试题材料融入大量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内容。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以考试促进立德树人?命题组设计了“四化”的命题策略——“选材亮化、设计活化、作文强化、操作细化”。

在选材上,选取社会生活中能够突出体现核心价值理念的人物事迹、新闻事件和文学作品为试题材料。如“一带一路”“南水北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

为了避免僵化刻板的说教,试题注意命题技巧。例如,全国一卷作文写信谈“女儿举报”事件。如何解决法与情的矛盾?如果考生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会对依法治国有更深入的理解。

今年高考语文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如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试题,无不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关注数据时代阅读特殊性,考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语文将学科能力要求与改革要求相结合,作为试卷结构构建、素材遴选、能力考查点设计和试题研磨的标准,提升了试题的整体设计感,全面推进了考试内容改革。

在考查阅读能力时,关注数据时代阅读的特殊性。阅读试题的设计积极反映时代要求,所选材料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图形和表格。

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时,兼顾广度与深度。试题从推敲词句,到分析文章结构,再到评价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设计了不同广度、不同深度的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归纳演绎、推理论证的能力。例如,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静者居记》,要求考生对文章连贯而下的说理特点进行分析。

语用题注重创新,作文题增加任务驱动元素

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语文守正创新,积极调整,探索试题创新设计。

已经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文字之外,从图片、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成了阅读“新常态”。而图表阅读题、图文转换题为考查阅读和表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如全国二卷语用题“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由多国旗帜巧妙构成,考生要根据图形内容要素写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的寓意。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为了使考生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传统文化,2015年语文试卷增加了考查文化素养的新题型,对4个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考生判断正误。如全国二卷中的“古代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全国一卷中的“登进士

篇二:语文命题组专家解析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语文命题组专家解析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2015年高考(课程)语文科目结束后,对作文题目的关注与讨论又成为社会焦点。记者采访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专家,对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做以分析。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总计16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品、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同时,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的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一:坚持立德树人,试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

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立德树人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作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特点二:精选材料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特点三:激发深度思考,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

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特点四:加强功能设计,材料型作文题更加成熟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这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今年作文题的设计,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浙江作文题引用古人“文如其人”的精炼概括,要求考生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加大了事理与哲理表达的难度。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总体而言,2015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甄别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言为心声”的表达特质。将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作文试题的材料,使作文的考试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在广东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高考作文题目依旧延续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这已是连续

考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下对自然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华南师大文学院院长、语文科评卷组组长陈少华

●预计均分不会低于往年

考题给考生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既能让写作一般的考生有话可说,又能让写作能力强的考生有较大发挥和提升的空间。

从审题来说,偏题和抓不住主题的可能性不大,失分在于写作能力和水平上面。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能力去展示主题。因此,预计均分不会比往年低。

——华南师大文学院副院长、语文科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

"新瓶旧酒不难上手"专家解析2015天津高考作文天津历年高考作文的难易程度

高考作文的题目难度,大概可以分为三档:

最难的,是“旧书”、“母语”这样的题目,要求考生从文化的高度入手,不单要求熟稔文化事件的相关细节,而且要求提出文化层面的体悟和评析,操作起来,难度最大;次一等的,是“手机”、“老规矩”、“兽首拍卖”这样的题目,要求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或是对具体事件展开层层深入的评价,或是要了解当下社会的宏观特点,并围绕相关话题加以展开。如果考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上手就不大舒服,写偏、套作的情况,也就容易发生;

比如2015年其它地区的高考作文题目,广东“与自然的远与近”,就是介于一档和二档之间的好题目,或从文化高度谈对自然的体认,或结合天气预报、网络搜索,谈当下社会我们与自然的关系;而河南的“给违反交规父亲的一封信”,则显然是

下页余下全文

篇三: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

根据统分命题的安排,全国940多万考生共使用12套语文试卷。今年的语文命题有什么新特点?新变化?考生今后要做哪些素质准备?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为我们做了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理解了吗?

全国二卷的“一带一路”、安徽卷的亚投行、湖北卷的南水北调……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社会热点、新闻时事、国家大政等内容很多。

“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说,我们在考查语文基本读写能力基础上,力求把核心价值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层面有机渗透到试题中去。

高考语文学科命题专家指出,今年命题的一大重点是要给学生上“生动一课”,通过精选材料、明确设问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和时政政策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举例来说,全国一卷的阅读题《马兰花》讲述了小商贩过世后,其家人坚持还债的故事,不仅体现了人物群像的高贵品质,也体现了社会和谐友爱的主题。全国二卷的阅读题讲述了中国远征军

今年的语文试卷增加了考查文化素养的新题型,对四个涉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考生判断正误。如全国二卷中的“古代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全国一卷中的“登进士

篇四:2015作文题解析

语文命题组专家解析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2015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对作文题目的关注与讨论又成为社会焦点。记者采访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命题组专家,对今年的语文作文题目做以分析。

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3套,各省市自主命题13套,总计16套,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作文试题坚持了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的命题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对考生积极面对人生、体味文化传统、理解高尚人品、追寻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引导。同时,作文在命题技术上稳中有进,部分试题在提高作文的测试功能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出四大特点。

特点一:坚持立德树人,试题立意体现育人导向

作文命题总体上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典型的如全国二卷作文,利用材料创设风采人物评选的情境,要求考生从三名具有时代风采的模范人物中,选出自己更为赞赏的一位。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的原型分别代表着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寻求个人爱好与社会价值结合的自由职业人群,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渗透依法治国理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直接取材于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在基本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的同时,命题在写作要求中提出了写信的文体要求,希望激发考生选择一个说理的对象,在有明确针对性的条件下,说真话、讲道理,表达自己的伦理观、法制观,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作文题,聚焦岳飞、林则徐、张自忠、邓稼先等古今中华英雄,直接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理解英雄人物不朽的精神价值,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当代青年的真情实感,带动大家赞英雄、学英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个命题比往年更主动、更积极地引导考生去思考人生观与世界观,探寻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

加强创新能力考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能体现传统社会刚柔相济的修养问题,又顺应新时代要求的公民意识,考查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另外四川作文题“老实与聪明”、湖北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

和近”、安徽作文题“显微镜下看蝴蝶”等都紧密联系生活事理,有助于发挥高考试题的立德树人功能。各省的作文命题普遍在如何调动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守正与创新”“科技与当代生活”等问题上作了深入研究,在激发考生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特点二:精选材料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

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引导考生激活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写出个性风采。例如,天津作文题是有关“范儿”的流行语,贴近学生生活,亲切平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山东作文题用小中见大、常中见新的名言民谚形式,重庆作文题用“公交车等妈妈”的事件等,都易于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独到见解,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探索科学发展的深层内涵。这种“三贴近”的材料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选材的常态。

特点三:激发深度思考,突出考查独立思考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的作文题从整体上注重强化材料内容、含意和考生思维的深度,引领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在比较中说理论证,既让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都有发挥空间,又强化试题的选拔功能。如江苏卷以“智慧”是经验、能力、境界为素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出对智慧探讨的话题,既打开写作思路,又可以引发考生的自由拓展、多向发散和深度思索。题目本身并不复杂,但要阐释清楚、论证合理,就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而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将写作向深度展开。从这些试题可见,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

特点四:加强功能设计,材料型作文题更加成熟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这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今年作文题的设计,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浙江作文题引用古人“文如其人”的精炼概括,要求考生思考“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加大了事理与哲理表达的难度。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语文命题组专家介绍,总体而言,2015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在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甄别考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言为心声”的表达特质。将

当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地融入作文试题的材料,使作文的考试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