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缘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3:35:00 体裁作文
篇一: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让内心宁静,让社会和谐
——阅读佛教经典的感悟
新城二小李中姣
在学生时代,我就喜欢红楼梦这部名著,喜欢那个凄美的故事,喜欢大观园姐妹吟的诗,作的词,更是被贯穿全书的佛教思想、因果规则而深深震撼。那里面的经典诗词《好了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词的原文是这样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是啊,我们凡夫在五浊恶世沉沦,被无明所障碍,看不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只知道追求名利享乐。伟大的艺术家曹雪芹借助精辟的文字,机智的语言,揭示了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得解脱的究竟真理。
我被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2012年春节一过,我萌生了抄经书的念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先生,他高兴的说:“好啊,正好多年前我就请了几本经书。”我很惊讶,因为我并不知道家里还收藏了经书,也不知道我的先生早就读过经书,现在想来我的先生也是与佛有缘之人。他从书橱里拿出经书,并且在网上下载了抄经 1
书的程序,然后我就开始了燃香抄经的生涯。我先后多遍抄写了《金刚经》、《心经》、《净土五经》、《六祖坛经》、《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我一边抄一边对照注释理解经文,所谓的理解其实只是懂一些皮毛,那些博大精深的经文我们这些凡夫怎能领悟透彻呢?
我一直很喜欢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大家一听到他的名字清玄就知道他是一位佛缘深厚的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林大悲,大慈大悲的那个大悲,我很喜欢他的文章那股浓浓的禅味,尤其是在我母亲去世后不久,我读了他的一篇《三生石上旧精魂》,写的是唐宋时期的真人真事,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因缘果报的真实不虚。信佛的基础是相信因果,相信六道轮回,我想这可能也是让我深信佛法的基础吧。 也许是机缘已经成熟,我接触到净土法门,阅读了很多佛教经书,其中《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现在庄严美妙清净无染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要脱离六道,想往生,仰仗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最殊胜最究竟最圆满的功德。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众生,下根劣智,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如果想靠自己的力量修戒定慧,越过波涛汹涌的生死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徒步登天一样艰难。而六字洪名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愿船,阿弥陀佛就是船长,我们所有的众生只要随顺船长的呼唤,接受他的邀请,接受他的好意,来上他的船,就可以脱离险境,我们所有众生信顺阿弥陀佛的救度,专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等于乘上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大愿船,就可以安然度过生死海。所以我庆幸我遇到 2
了净土法门,要知道无始劫来,我们都在贪嗔造业,造的业如海洋般深不见底,即使我们懂得修行,也只能是杂行杂修,也就注定了我们无法脱离六道轮回。
两年来每个周末,我都到佛光寺听博学多闻的宋书记给我们讲法,同时我也请了佛光寺净土宗的经书法宝一遍又一遍认真学习,行走在念佛法门这个简易方便的大道上,我喜悦无比,看问题和处世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来就淡泊名利的我彻底的把一切放下了。于是内心更加安泰自在。自从进入念佛法门以来,胆小的我再也不惧怕一个人走夜路了,家里很多事情都非常顺利,再大再困难的事在关键时刻都能迎刃而解。 现在我有四个幸福的家,尘世的两个家——凡夫眼中的家和学校的那个家,我全家人都接受了净土法门,都成为欢欢喜喜的念佛人。我爱我的家,也爱学校那个“家”,我愿尽我最大的能力,让我的同事和学生得到利益。远离城市的两个家是佛光寺和西方净土,在佛光寺这个家,我与莲友们一起修习佛法,快乐念佛。前面三个家,都只是临时居住,为我提供了修行的场所,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修行念佛人圆满的家。 我很敬仰佛光寺的张居士、宋书记、刘老师等等莲友,他们不仅精进学佛,在弘法利生也做的很好。我没有他们那样的口才,也缺乏智慧。为了仰谢佛恩,我要做的只有依照佛法观照自己,把净土宗的《宗风十条》当做一面镜子,不断修正自己的衣冠言行。我想如果 3
有一天我们这些学佛者能让众生对佛法产生信心,从而发无上菩提心信佛念佛,那样也可以算是以身弘法了。
感恩阿弥陀佛如果没有他的救助,我们将会永远在六道流转。感恩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他的宣讲,我们就不知道有这么简便易行的净土法门。感恩十方三世证诚诸佛,是他们让我们的心坚定的与阿弥陀佛连接在一起。感恩佛光寺的导师莲友,让我懂得了很多佛法的真谛,让我在学佛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感恩我的亲人朋友对我的理解支持。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给我欢喜,给我希望,给我信心。我愿怀着感恩的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教好每一个学生,同时弘扬佛教的慈悲理念,关爱众生,为和谐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4
篇二:经典散文摘抄
经典散文摘抄
1、我喜欢雪,每每忆起那许多个下雪天,便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冲动和激情。那雪花儿她天生的洁白。无瑕,纤尘不染,她即使化进污泥,仍放射出一种清新,质朴,坚定的气韵,可谓不卑不亢,正直,向上,不失有天地间美君子的风骨。难怪自古至今,有许多骚客文人,贤达君子,对其多加讴歌,咏赞。我想,如果一个人的为人能像雪花那样该多好啊。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雪。
2、曲目婉转,悠扬一片,她已消失在眼前,仿佛像梦一样散了。
3、那边的大榆树,有六层楼那么高,粗壮的主干从五十公分处一分为二,两根枝干并拢一处,相互偎依,粗枝细丫错落繁密,整个树冠形成一个大大的伞状,雪压枝条宛如美丽的白色珊瑚群,微风吹动,细密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曳,犹如海底一群群白色珊瑚在蠕动,好看极了。
4、小鸟啁啾,蝴蝶轻舞,小草依依,她就走在茅草小路的边缘,时而转动身影隐去,时而停留寻觅着,时而凝望不停,时而坐在溪边听溪水淙淙,时而画下一片宁静,时而拾起一把沙粒轻轻扬起,时而为引来一只蝴蝶而轻狂疯笑,我就被这一举一动吸引的毫无偏离,一样将双脚放在溪水里静静地享受这一抹时光,享受着小鱼儿亲吻脚趾的感觉,醉醉的美的思绪蔓延在她的身旁,无语无任何动地彼此吸呢着如月的平静与细腻的青春拂面,暖暖的融进阳光的芒里,丝丝漾漾的温热润着周围的景色,甜美而舒缓着每一秒的心动,静成了这一时无限的风景,最美丽的奢华。
5、那一地的银雪,是否能让那些迷途之人,及时回返。她们的生命是否能映照出世上的许多丑恶。
6、当年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深秋过后,下了第一场雪就开始盼着过年。因为那时候孩子盼过年是有盼头的——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但是那时候过年往往都不遂人愿——男孩子要的新鞋子没钱买,女孩子要的花衣服没上身。还是奶奶有办法,把男孩子们穿旧了的衣服毁掉,翻过来做成棉花包鞋子,这也能把男孩子哄得乐呵呵的,直捧着奶奶的老腮帮亲个没完;女孩子不太好哄,但是奶奶还有办法,她把女孩子穿旧了的花格子衣服洗了又洗,然后翻过来又做成了一件花衣服,女孩子穿上翻新的花衣服也格外高兴。提到好吃的,奶奶就会说她年年不变的老话:“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几句话就把孩子们逗乐了,于是孩子们就日日盼望新年的到来。
7、我不禁缩了缩脖子,仿佛室友将雪球塞进我脖子里时的冰凉依然存在,我忍不住笑起来。看来,我是太怀念雪了。我想念踩在厚厚积雪上“咯吱咯吱”的响声,想念雪压满树苍柏翠松的美景,想念我们堆得丑丑的丢了鼻子的雪人??不知雪是否了解我的心意,又怎么忍心任我满腹的怅然和期许零落在冬天呜咽的寒风里?
8、眼前不远处依然是那方熟悉的小小的庙宇。小时候,我曾问父亲小庙里供奉的是谁。父亲告诉我是土地菩萨,是专门保佑寨子平安、富贵的。是的,我身后这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的前身都是茅草屋和瓦房。可想,这位菩萨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了。然而,小庙的屋顶由于常年栉风沐雨无人整修早已绿苔遍布看不到瓦的踪影,有一角甚至已经垮塌了。
9、落雪纷飞若有情,只求平凡一世恩。
10、欣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 ,那是很美的一种享受。一日,适逢窗外落雪。偶读一首咏雪诗,觉得其意境不错,颇受感染。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不见杨柳春,徒看桂枝白。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那次下的雪虽说不上细雪,但细品诗中佳境,亦引发胸中无数感慨。那雪花儿,在空中旋转着,飘舞着,虽不似雾,但却像一群神奇的精灵。他们在阳台外边的边角处堆积着,相应了诗中的“似花积”三字。当时我就想了,过去那些士大夫之族,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雪啊?是啊!热血男儿,难免心存报国之志,然而,朝堂之上,仁君之侧,又难免有宵小之辈,所以说,报国路上,难免有重重阻碍。因此那些正直向上的热血男儿他们就喜欢雪,憧憬像雪一样质朴。纯真的仁人义士,国家良才。
11、年味儿像风一样,它不喜欢总是一个样子。它会变的,有时候变得让你琢磨不透,有时候变得让你回味无穷。
12、读高中时,我喜欢上了文学。我拜读了许多名人名家的关于雪的散文诗歌,我才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关于雪的一些真正含义。春泄气为雨,雨凝为雪。可见,雪是水的产物。大地上的水,化气升空,水汽在空中遇寒而凝为雪。可见,雪亦是冬天的产物,寒冬的一道风景。文人写“雪”,多用“飘”“舞”等字形容雪花轻盈飘逸的神韵。还有人说雪花是冬天的灵魂,他让一个冬天生动起来,有情有味。更有许多文人雅士把冬雪的许多雅情逸志,练字成文,供人品读享受。比如临轩观雪,踏雪寻梅,听雪敲竹等诸多佳作美谈。在一篇美文中,我就接触到一位学养深厚,志趣高雅的老学究。他对于自然世界有着深刻的领悟与见解。面对一天大雪,他于廊下轩前,捻髯凝思,躞蝶吟哦。松竹梅岁寒三友,天地人一体同春。他欲学梅花斗雪开,多好的雅兴,多高的情志。踏雪寻梅。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数九寒天,天空开满了鹅羽般的雪花,纷纷扬扬,浩浩荡荡,好不壮观。而野桥几树梅,开的那么的火爆娇艳,不愧是花中的仁人志士。是啊,雪花浑身洁白如玉,晶莹剔透,而其志趣高洁,襟怀坦荡,不愧花中君子。梅花斗雪而开,不畏酷寒强暴,真可比世上那些不畏强权,不媚俗流的侠客志士。文人雅士,并非附庸风雅,而却有傲世救民之志。听雪敲竹,轻盈的雪花落在竹上,发出美妙神奇的音韵。雪花爱着竹子,节节高的竹子,笔直地向着天空的方向成长。附近有人在听,听那大自然雪竹相交那种美妙的音拍。他在憧憬雪的高洁,他在憧憬竹的气节??
13、悄悄地蹦出,她心上此时蹦出的曲目。
14、相持相守相护,安然安心安在。牵手埋没曾经,同心迈向未来。唯愿,我们,一路打着幸福快乐的节拍。一个家,一条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少
对,最初结合的构建的幸福之家,能坚持到最后。只是,最初的美好。尽管如此,还是会不停的有快乐的人儿愿意。不管结局如何,不管后话怎样,只能是劝服自己,要活在当下,过在当下。从一从简从真便好!
15、忽然(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我身旁走过。他就是那四位老人中的一位。我们叫他四公,按时间推算现在他应当有90来岁了。我想他定然早已不认识我了。曾听父亲说起,当初打牌的另外三位老人都已经相继离世,现在只剩下他了。只见他慢慢的朝着庙前的石桌走去。走到靠前的那根石凳前,慢慢的弯下腰去。用手轻轻扫去石凳上的枯枝败叶,然后再艰难地坐了下去。我依稀记得,那个位子就是他以前一直坐的那个位子。刚坐下的他却又忽然慢慢的站了起来,叹了口气,离开了。
17、小庙身后的那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挺拔参天。可是上边一只鸟也没有,就连虫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十多年过去了,它的树干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增长。唯一变化的是它那裸露在外的根,那些根曾是多少人的天然座椅,被多少人的屁股磨得光滑、发亮。而今这些树根早已不再似当年那样光滑,变得粗糙不已。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野草淹没了,和着这裸露的树根一并被淹没的还有那数不清的村里人的足迹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老人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阵。
20、看着外面的大雪,想起曾经有体验“北极村”冰雪大世界的向往,现在倒可以先小小体验一番呢。尤其看到雪中三三两两、一双一对、或只身单行的路人,没有办法阻止内心的妄动,真想立刻去雪中好好体验一下那雪中听雪的惬意。可还是不行的,没到中午休息,还在班上呢!
22、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什么。对于现在我,这杯茶,如峰蜜般甜香。这就是幸福与美好!生活不要求有多复杂,只要简简单单的就可以,每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才可以走自己的路。
24、今夜,又将无眠。我捂着思念的伤口,静静的想你??
25、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安逸,那份乐趣,想来就连端坐在庙里的菩萨也定然羡慕不已的了!
28、时令过了冬至,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起来。气温骤降,户外积水的地方,都已结了冰。眼前冬景枯瘦。寒索,阳光就像一位热情洋溢的小女孩,在冬天里,越发显得清新靓丽。周围的人们生活的意趣盎然。闲暇无聊的时候,身心放松,独坐书案前,心中便被一种莫名的感情所充斥着。心头酸酸的。就怀念过去,怀念童年,怀念冬天,怀念冬天那下雪天。
29、这黑夜若是比作舞台,那么这雪便是舞者。身姿轻盈,婉转羞涩。吸引人心,惹人怜爱。一轮圆月也将淡淡的月光从天洒下,正巧透过满天如雾般的雪花,照在人的身上,显得特别柔和,也拉出身后长长的影子。
30、夜慢慢深了,回家的脚步显得匆忙,只有那孤单的路灯,还在怜惜的看着风中摇摆的香樟树。风掠过发梢,迎面扑来刺骨的冷,踉跄了我的脚步,跌丢了思念,我仰起头,任凭寒冷蹂躏着我的肌肤,不想眼泪掉下来,流下那让你嘲笑的软弱。风扯开呼喊的嗓子,在夜里肆意的咆哮着。我多想和它一样,在心酸面前能够逞强,发现这只是个美丽的梦。我陷在想你的牢,思念的绳索早已把我紧紧捆绑。我不晓得走了多久,只知道心里还有想不完的你。
31、已经入冬了,雪却只是匆匆打了个照面,口中的惊叹还没来得及说出便生生哽在喉头,再不见了它的踪迹。心底隐隐的焦灼再也按捺不住,满心的盼望,连带着温暖的阳光也碍眼起来。冬天太冷太长,若没了雪花的美丽可爱,这个冬天怕是暮霭一样阴沉无趣了。
32、不管乡村的年味,还是城市的年味,这两种年味的根总是血脉相连的,因为两种年味越来越相像了,你不觉得吗?
33、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形,第一次对彼此的感觉。谈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你没有甜言蜜语,我也没有贴心温柔平平淡淡,迷迷糊糊的就腻在了一起。
34、一抹红的色彩,滋润着旋转萦绕的心扉,定格在意念而成的溪边,谁会这样孤寂清闲在这片远无人烟的幽谷,是那初见初遇的身影,静的像一汪水域里的红色蜻蜓,静静地栖息在水韵悠悠的草叶上,散发着清如泉水的灵动和色彩,真实的迷人。
35、天空也只有稀稀两两的片雪依旧在不停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另一半。我露出淡淡的微笑,许下心里最美的祝愿。
37、此时月已渐暗,只留我模糊身影。不再是方才那般美景。
38、梦的憧憬,梦的起源,梦的一端,虽然模糊,但很醉心。
42、中午时分,雪还在下。早已抑制不住,飞一般拥入雪的怀抱。哇!真有一种人在画中的感觉 。
43、帘轻风狂。游离在窗外的风,喃喃轻语,低声抱怨着冬的冷厉。风声呜咽,仿似寂寞的残箫隐在夜的深处,又惹空枝,空衔一树霜浓。
44、流光溢彩的光年,不知不觉划过指尖,一起走过的时刻早已被尘埃洗礼,好在,我的文字里依然有你的足迹。不管身在何方,我依然住在你心里,不来不去;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依然在你身边,不离不弃。就这样安静的陪着你,陪着你??
45、不必走多远,校门口的一颗梧桐树,叶子早已落尽,剩下枯干的枝丫,枝丫上结下了一串串长荚,每个枝头一小撮,或四五根,或六七根,长长短短,
短短长长,垂向地面,好像一朵朵褐色的花柳,傲雪绽放,被雪覆盖,白色的干,满树褐色的花,蛮能吸引人的视觉。
46、忍过了天黑,再迎接天亮,一度一度的滋味。
47、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我就已经模模糊糊记得那些下雪天了。下雪了,眼前是一片白皑皑的世界,雪天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就觉得格外的冷,冷的受不了。天上飘着雪花,大人提示我们,那不是白糖,也不是家里用的盐,更不是做馍馍用的面粉,那是雪,天上下雪了,天爷爷给地里的麦子送被子来了。下雪天,小孩子不可以出门的。我的一双小脚,捂在过于肥大的棉鞋里,冻得生疼生疼的。雪住了,我看着大点的孩子在外面堆雪人。掷雪球,心里羡慕的什么似的。雪住了,外边化雪的时候,也是雪天里天气最冷的时候。村路上很泥泞,很大了还要大人抱着,小孩子在村路上,那是走不得的。那时候对大人有种天生的依赖和崇拜,老恨自己不能早早长大。
49、初冬的夜心里有点潮,静静的听着自己的呼吸声,静静的想你??
50、那时的心跳,我会一直记得。
51、每次回家,总习惯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村头是必须去的。这里此刻很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静得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诗人牛汉说得一点没有错:世界上没有水的地方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是寂寞。
52、你在夜的彼岸,是否和我一样游荡,是否也在想我。白天的忙碌淹没我的思念,而夜重新搁下太多的伤感。我总喜欢一个人散步,享受那自在的宁静,和那自由的孤独。走的路有多远,思念就有多长,这一路堆积的思念累积成浓浓的心酸。我不会用华丽的词汇去修饰对你的思念,只会简简单单的说声;想你。
53、没有动,心已远,此时已经成了满目飞雪的白色冬天。
54、我想在遥远的南国都市,那些怀揣着各样理想和梦乡的打工人定然不会发现人潮涌动,华灯如昼的背后是家乡的守望和冷清。他们左手搭建着他乡的繁华和热闹,右手堆砌起家乡的孤独和寂寞。
56、这些年,生活在城市,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究其原因还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吃的东西,平时都在吃。只不过是过年的时候,把平时吃的东西集中到一起来吃而已。至于过年放鞭炮嘛,那还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同楼的邻居,单元的好友都把鞭炮拿出来,轮着班地燃放。然后就是等待新年祈福的钟声,家家户户乐亦无穷,年味就在大街小巷随风飘荡着。
57、毅改往日平常惯,真心一片待佳人。
58、我若忘记曾经,还能否遇到我的地久天长,我的相依白首。将一段相思云烟赶出过往,将一片心语作一首小诗。
篇三:丰子恺散文的佛心、佛趣与佛理
丰子恺散文的佛心、佛趣与佛理
丰子恺的文学创作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20世纪30年代的散文随笔。作为一名“身兼数职”的艺术家,丰子恺的散文贯穿着一种特异的追求:人生的艺术化,用艺术化的心态来咀嚼人生的每一站。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即拥有一种超越于现实功利之上,而对生活所作的精神的、诗意的观照方式或态度,其实质是个人心灵的彻底放松与自由。受李叔同和佛教影响甚深的丰子恺抱着艺术化心态来思考和解答时空问题,用充满人道主义的情怀来面对世间一切生物,在彻悟成人的虚伪之后试图用童心的葆有来护卫人类的心灵。这些诗意温情、肃穆的散文作品,淡然宁静中透露着佛心、佛趣,智性哲思中蕴含着佛理。
一
丰子恺一生对杭州特别有感情,不仅仅因为西湖风景优美,更在于这是他所崇敬的老师给他指明人生方向的地方。1914年,丰子恺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遇到了图画音乐老师李叔同,受到了艺术上的启蒙,品格上的熏陶,才智上的促进。李叔同不仅是丰子恺学艺术的老师,还是他信佛的导师。1918年,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丰子恺的一生,受弘一法师影响很大。在1927年30岁生日时,丰子恺在李叔同的主持下皈依佛门。生性淡泊的丰子恺由对李叔同的人格景仰而趋近佛教,他以一种感知的方式接纳活的、具体化的佛教,确切地说,是一种俗化的、融合了艺术、美与童真的宗教感,而不是由佛、法、僧所构成
的严谨的佛家理论。丰子恺的皈依佛教,完全是思想上、哲学上的皈依。
1948年,丰子恺在为厦门佛学会所作的讲演《我与弘一法师》中说到:“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李叔同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的。”在丰子恺眼里,宗教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意识形态,是他的精神归宿。
1922 年李叔同在给俗侄李圣章的信中讲述了自己的出家原因、过程、出家后的行踪及对未来的打算:“任杭教职六年,兼任南京高师顾问者二年,及门数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绍家业者,指不胜屈,私心大慰。弘扬文艺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结束。戊午二月,发愿入山剃染,修习佛法,普利含识”。他从一个“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的热血男儿,进而要做“普利含识”的佛弟子,利益所有形态的生命。“出家既竟,学行未充,不能利物;因发愿掩关办道,暂谢俗缘”。1925 年弘一法师为拒绝接见地方长官时,垂泪对寂山和尚说:“弟子出家,非谋衣食,纯为了生死大事,妻子亦均抛弃,况朋友乎?”为了能学行充实,他甘愿做一名
苦行僧,了却尘缘。可见其“自度度他”的大乘佛教的救世精神。弘一法师学修和实践以持戒严格著称的律宗,衣食住行极简,过午不食,不收徒不住持,在清贫和孤寂中投入到佛学的弘阐中。对于弘一法师的佛学贡献,学者戴嘉枋概括弘一佛学体系为“以华严经义为本体认识论,南山律宗为修持指导的方法论,以及净土要义为印证旨归的实践论的系统佛学思想框架”;何棉山对弘一法师的佛学著述(闽南期间)进行了整理,突出他在佛教教育上的贡献,关于律学之弘阐,“主要有三大方面:一为演讲,二为创设南山律学苑,三为编撰校注大批律学著作。就第三方面而言,《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及《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弘一法师严谨克己的修为、培养佛教人才的智举和编撰整理大量佛学著作的功德,使他终成一代名僧。
与尊师相比,丰子恺虽皈依佛门,只是在家居士,未曾斩断世情。他的佛缘更多的是白马湖春晖执教时期的延续和升华,是中国传统文人逸士的出世情怀,是一份关注现实众生、慈悲为怀的心境,是佛儒通融在精神世界的一种高度和谐。这份情怀汇聚在丰子恺的笔尖,化成质朴无华又柔情温和的文字,化成简练传神又自然率真的漫画;这份心境渗透在丰子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使他能在旁人眼中琐碎无趣的细节中找回艺术和人生的真善美,找回内心纯粹清澈的本真。丰子恺的这份佛性,使他赞美和向往儿童的赤子之心,也为颠沛流离的他觅得一方悠然净地。品读丰子恺的散文作品,我们能深深被这份自然流露的佛心所感动??
二
丰子恺的散文处处以礼赞儿童为主旨,因为儿童世界的纯真洁净印证着了佛学中的“明净心”,尘世间的童心契合了丰子恺心中完美的社会理想。敬安和尚曾作诗:“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惟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常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坛经》云“世人性净,犹如青天”。这种“佛性”集中体现在没有受到世俗尘埃蒙蔽的儿童身上。明代李贽曾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成人于尘世中渐为外界妄念所迷,受世智尘劳的拘束,反倒迷失了佛心,即“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佛教对世俗社会的“妄念浮云”、“客尘”是持抨击态度的,丰子恺也是借礼赞儿童来反讽成人社会的虚伪矫饰等弊病。他在《我的漫画》中坦言“我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了当时社会里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大都已失本性,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在同时代作家中,冰心把儿童纯真、自然、美好的天性作为“爱”和“美”的典型代表。朱自清眼中,儿女的喧闹好似“千军万马”,令人烦躁不堪。在雍容平和的丰子恺笔下,孩子们的一颦一笑、争吵哭闹都是饶有趣味的,是真性情的流露。
丰子恺醉心于儿童心境的单纯,能撤去世间事物因果关系的网,天生具有辩证的佛法慧根。在《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对成人来说苦不堪言、惊慌紧张的逃难,在孩子的明净心中却是一件快事,
“就是爸爸妈妈、宝姐姐、软软??姨娘,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儿女》中,他不遗余力地描写孩子们吃西瓜的陶醉状,夕暮的紫色中,习习凉风吹拂,百感畅快的儿童肆意宣泄生的欢喜。儿童的专注憨态和自得其乐令他羡慕和慨叹。儿童具有明慧的心眼,无论做什么事,把身心全部思量都拿出来,这份专注的“痴”正是佛教追求的“无我”之境。瞻瞻因花生米不满足而流泪,阿宝因索要好东西而大叫“要黄”(阿宝小时喜欢蛋黄,所以物较好者就叫做“黄”)。这些真实可爱的细致描述又流露出孩子毫不掩饰人生欲望的本性真情。丰子恺反观自我,“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斩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童年生活作为人生理想的感性体验,张扬的真挚、朴素与成人社会的矫饰、伪善是水火不容的。孩子们敢说、敢做、敢哭、敢笑,充分体现了人类自由发展的天性。丰子恺以饱蘸舔犊之情、素淡的笔触描绘儿童生活的真实面貌,着力刻画孩子的天真无邪,用欣赏、倾羡的眼光审视儿童的言行,用平直的语言叙述生活的恬淡与儿童的率真,自然童趣跃然纸上。
佛学使丰子恺从智性的高度观照人生,发现生活中独特的率真和情趣。居士的独特身份使丰子恺对身边的种种事情保持一种宗教式的体验。丰子恺把宗教看作艺术的至高境界,把人生视为艺术的人生。他的散文描景状物、记人叙事,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