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套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1:35:55 高中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评卷对“套作”的四种处理
高考作文评卷对“套作”的四种处理
——以2012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为例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钟峰华(310003)来源:三槐居
高考作文,由于其分值大,因而对考生成绩的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高考作文中,一些作文水平低的考生通过“套作”甚至抄袭等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那么其结果不但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更可能误导中学作文教学。因此,为了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在命题时都明确有“不得套作”的要求,“防套”成为作文命题的第一要务。同时,严厉打击“套作”也成为各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的共同举措。①
然而,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对于“套作”的识别与给分却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套作还是非套作,需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评判标准,即便是有套作之嫌的文章,也有程度轻重之区别。如果评卷教师对“套作”识别与给分的标准把握不当,很可能导致漏过原本为纯粹套作的文章或者本不属于套作的文章误判为套作,程度轻的套作判重了,或者严重的套作轻判了。显然,其结果同样会有损于高考作文评分的公平公正。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经验,以201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为例,谈谈高考作文评卷对“套作”的四种处理办法,以期细化高考作文评卷中对“套作”的评分细则,同时也希望能对广大中学一线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起到一些提醒作用。
1.只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出现命题的关键词,其主体部分完全是抄袭拼凑的,或纯粹套题的,属于严重“套作”的文章,其给分上限为10分。
比如在浙江省2012年高考作文阅卷中,阅卷组在给出的讨论样卷中,有一篇题为《三轮车的宽度》的文章,这篇文章先记叙了作者在一个冬夜对一位拉三轮车卖柚子的老人的复杂情感,文章在结尾时才出现命题关键词,写道:“?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请换一种心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在平凡角落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因平凡而伟大。”在初评时,阅卷大组给了35分。后来,在小组讨论中,阅卷教师普遍反映这篇文章套作痕迹非常明显,给分过高。后来,阅卷大组在网上查出该文章除结尾外,纯属抄袭。最后改判为10分。
此外,如果是自拟标题作文,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标题且文章内容偏离命题含义范围的文章。如《拒绝平庸》、《角色转换之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绿叶对根的情意》、《隐形的翅膀》、《感受乡村》等,基本上可以定性为这一类的套作。
2.生搬硬套,掐头去尾,文章主体部分出现几个烂熟的文化名人生平事迹材料,只有材料没有观点的,最高不超过25分。
最典型的一个案例是浙江大学研究生苏岳谈自己中学时的写作经历:“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苏岳说,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②现在,对于像苏岳这样的文章,高考给分上限是25分。
尽管很多省份对于诸如此类的文章早已祭起“痛杀”的大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今年高考作文阅卷中,就我遇到的此类文章不下30篇,几乎占了阅卷总数的百分之一。比如一篇题为《真我》的文章,其主体部分写了四人——孔子、屈原、李白和苏轼的生平事迹,意在体现他们都是保持真我的人,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与命题本身缺乏关联度,最后给了20分。还有一篇题为《隐忍与担当》的文章。其开篇写道:“在我看来,在路边鼓掌的人就好像隐忍的人,虽有抱负却不立即实行,在路上跑的人就像敢于担当的人,就个人而言,我更欣赏担当的人。”文章从一开头就将命题替换为“隐忍”与“担当”,剑走偏锋。文章主体部分用了三个小标题“越王隐忍吞吴国”、“狼牙五虎震山河”、“詹皇霸气示归来”,尽管在标题的拟制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但材料用得牵强,“担当”这一主题偏离了题意,是浙江省作文阅卷组所认为的“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的“套话作文”的典型表现。
此外,套用自己在考前写过,并且其文章内容基本与本次命题无关的文章。如讨论样卷中的《突破》一文,其主题是“人的一生,要学会突破自我,超越人生”。此文语言表达流畅,估计是自己在考前精心打磨的一篇文章,可惜的是其主题偏离了命题含义范围,阅卷组给了25分。
3.牵强附会,与命题含义和范围基本沾边,但所列材料与观点不能扣住命题关键词的,给分在36以下。
比如有一篇题为《在路上》的文章,其中心内容写“坚守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路上的人”;《最美的人》写了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运动员刘翔,尽管可以将这些“最美的人”理解为与题意相关的“道德领跑者”,但文章素材千人一面,纯粹在叙述故事,导致文章只能勉强体现“最美”,而不是“道德领跑”。
在阅卷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在作文中只列举或陈述材料而不加任何分析的文章为数众多,这暴露出不少考生思维辨析力低下的事实。因为如此,这部分考生在高考作文时,不得已只能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材料一股脑儿地塞进作文,导致出现这种“套材料”的“套作”。
4.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表达比较流畅,思路清晰,但有较为明显的材料套用痕迹的,给分上限为40分。
相对而言,这个层次的“套作”在有速度要求的高考阅卷中最难发现或者裁断。很多阅卷者都会被语言表达较好,思路清晰的文章有好感,如果这篇文章基本涉及关键词,基本符合题意,那么它很可能会得到50分以上的高分,很少有阅卷教师会将之与“套作”挂钩。但浙江省为了表达对“套作”严厉打击的态度,有时候会严格审查给分差距较大的文章,一旦认定其有套作之嫌,即便文章在表达上有多流畅多有文采,都会打在40分以下。比如作文阅卷大组在试批时发现有一篇题为《一路掌声相伴》的文章,有老师给这篇打了57分的高分,因为这个分数与二评相差甚远,引起了阅卷大组的注意,大组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套话作文,尤其在材料上“套”的痕迹明显,材料与文章要表达的核心意思“一路掌声相伴”缺少关联度,最后被认定为“套作”,给了38分。
有意思的是,阅卷大组将此文及其裁断通报给阅卷教师后,引发广泛争议。很多教师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普遍认为这篇文章定性为“套作”实属误判,有教师坚持要求改判,但
未被阅卷大组采纳。因为这篇文章恰好涉及“套作”与“非套作”,或者程度轻的“套作”与严重“套作”之界定,所以我想把此文抄录,以供读者讨论。
一路掌声相伴
伴着掌声,将最深刻的脚印留在最泥泞的道路上!
——题记
有人说,生活应当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多给人一些掌声,自己看着便好。
有人说,生活应当忙碌。忙碌的生活才会充满快乐。人就应该这样踏踏实实地过一辈子! 我说,生活应当拒绝平庸! 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便是一路泥泞,一路坑洼,不必害怕,勇往直前!自会有激昂的掌声为你而响彻全场!
人生,如同一叶茶叶,总在沸水中浮浮沉沉,舒展叶片,释放生命的激情!
我爱阅读《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对其评价如此之高,但绝不过分!史家经典当之无愧!那么著成它的,应当是风流倜傥、卓越不凡之人吧! 不是! 他是受了极刑而受人歧视,甚至出则不知所如往,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正是这样一个人,他通晓了古今之变,成就了一家之言! 又如孔子膑足,《兵法》修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暴风雨后的彩虹,才显得绚丽多彩! 寒冬腊月的腊梅,才显得傲骨嶙嶙!
在泥泞的道路上,他们跑出了自己的风采,赢得了后世无尽的掌声!
我亦爱阅读《老人与海》。虽然生活贫穷,虽然年迈年弱,但他没有向生活屈服。在与大马哈鱼的持久战中,在与鲨鱼群的激烈搏斗中,老人以其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他们!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它的作者海明威不也是这样一个人吗?他热爱生活,热爱探险。 曾七次遭遇飞机失事,可依旧生存了下来。即使是飞机爆炸,他依旧从火堆中艰难地爬了出来。在得知自己患有重病时,他无法忍受自己苟且偷生!他用自己打狮子的猎枪,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这种死法,岂不精彩!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跑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人生,赢得了读者敬佩的掌声!?
人生的道路不会平坦,在泥泞中奔跑便无须畏惧跌倒。跌倒了,站起来! 回头看看那一道脚印,聆听那一道掌声,继续奔跑!
前方,风景更好!掌声更响!
注释:
① 参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让高考阅卷成为打击套作的利器》。
② 转引自《语文学习》2010年第9期《让高考阅卷成为打击套作的利器》。
篇二:高考作文“套作”考验高中作文教学
高考作文“套作”考验高中作文教学
未
2008-12-28 2217
近年来,高考考场盛行“套作”作文。就是套用现成材料,虚情假意为文,表述浮浅单一,结构模式固定。2007年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套改和抄袭。2004年重庆的作文话题是“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2007年浙江的作文话题是“行走在消逝中”,考生嫁接组合,套写成了这篇引人关注的作文。虽然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提出“不许套作”,并且针对容易形成宿构或套作的现象改革了话题作文形式,但并没有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如今,这种套写现象在备考的中学生中大量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弊端显而易见。如何找出对策寻求出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先看这篇套作的原文:
昨夜西风凋碧树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一、李白
是谁?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是的,你的执傲使得原来你该有的高官厚禄都消逝了,然而你并没有因为这一消逝而一无所有,相反,当我们回望当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
二、苏东坡
是谁?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选择竹杖芒鞋,踏遍天涯路,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所动容,只愿“青山绿水泛秋浪”而超脱。
是的,你的固执使得原本能够才显八方,加官晋爵的前景都消逝了,然而在这消逝中,你达到了让世人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鲁迅
是谁?是为国民麻木,国家不前的彷徨吗?是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站起而高呼的呐喊者吗?是因不能为国家多做一件事而悲痛的伤心者吗?在那个医术落后的贫苦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留学深造,在医术上有超高造诣,而你却偏偏放弃美好的前途,执意回国,并弃医从文,为刘和珍君而呐喊,呼“忍看朋辈成新鬼”。你的笔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是的,你义无反顾使你承受敌人泼来的污水,使你失去了光明前景,然你却在这消逝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国人的景仰,得到了民族的肯定。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些行走在消逝中的伟人,在无尽的消逝中得到永生。
单看这篇作文,构思立意、引用事例、结构安排、表现主题、抒情文采等方面确有可圈可点的长处,而且是在考场应试时一挥而就的,更是难得。但是从2004年至2008年几年的阅卷统计来看,此类作文俯拾皆是, “套话作文”成了考场作文中非常流行的新“八股”,这种专为应付考试而生的应景之作,是积木式的思维僵化、感情虚假的作伪文章。
此类文章泛滥,已经对正常作文教学形成冲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
一、“套话作文”的特点与弊害
1、选材固定化套话作文所选用的材料单一固定,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而且几乎没有例外地集中在各个朝代那些名气大、影响深,既爱国又忧民、欲积极出仕又又为世俗所不容,既才识过人又豪气盖世的十余位名人身上。屈原、庄子、项羽、司马迁、陶渊明、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苏轼、陆游、李清照、曹雪芹等是套话作文材料事例的常客,而以屈原、陶渊明、李白和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四大巨头”。这些人物事例的最大特点是陈旧而烂熟,远离如今变革的时代,脱离现时真实的生活。
2、主题万能化非常集中的这些人物事例成为考生随心所欲恣意使用的“主题万金油”,上自忠君爱国下至成名成才,大到治国安邦小到修身养家,远到建功立业流芳千古近到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无论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保奥运,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想要表现什么主题,这些“万向材料”都可以拿来引用论述、敷衍应对,成为地地道道的几乎无所不能的“万能素材”。
3、结构模式化用三段文字并排罗列三五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例作为文章主体,其中穿插引用名言警句以示对所引人物及事例的论述和分析;加上开头的一个“引子”或 “题记”,再写一段结尾,收束全文,与开首的“题记”形成呼应。 “题记”如同帽子,“后记”好比靴子,中间“三段”三四个例子就像夹心饼的“馅”,全文结构看上去起承转合呼应衔接,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实际上凸现了考场“套话作文”“新八股”的结构模式,拼接痕迹十分明显。
4、思想浅表化由于作文所引用的事例都来自历史,远离我们这个火热时代的现实生活,粘贴的只是文史名人的只言片语,拼凑的仅是他们事迹的一鳞半爪,乍一看很有气魄颇显豪迈,给人以“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雄壮激越和文化大气;但细细琢磨,不难看出这类作文仿写套改的生硬和幼稚、思想内容的肤浅和僵化,立意肤浅,缺乏灵气。作文的主题总是停留在一个浅表的平面上,浅显的内容使得美丽的词句成为空洞的口号,也使得文人雅士的事迹成为随意堆砌的瓦砾,缺乏灵动和生机。
5、论述平面性考生不是在认真审题、准确立意之后来选择材料、分析论证,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诗意与文采,“以不变应万变”。对所引事例作简单介绍,对所用人物作简单叙述,缺少对事例的古今联系纵横对比,缺少对材料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缺少由此及彼逐层深入的辩证分析。堆砌事例、罗列人物、人云亦云、缺乏新意,不是用心为文,而是随意“排文”,如同小孩作拼图或搭积木的简单游戏。
6、感情虚假性余秋雨先生是文化散文的第一大家,但也是深深影响众多学子大量写作套话作文的“始作俑者”。当然,教授学者才学横溢、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洋洋洒洒、信手可得,所写文化散文大气而飘逸、深刻而悠远;然而中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依葫芦画瓢,只见形式而不见内蕴了。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以情动人才是文章生命的根本。凡是蕴涵深刻、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文章,无一不是渗透了对社会对时代对人事的深深思考和理性分析,无一不体现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内心深处真挚深刻的情愫感动,而套话作文只是将古代名人事迹信手拈来充当招引眼球的“幌子”和“填充物”,没有中学生个人内心的感动,缺少对材料的独特领会和个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截他人之言以“装腔作势”,因而难免暴露出苍白的面容和虚情假意的特征。
当然并不是说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的作文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但是“套话作文”往往具备上述几个特征。近几年考场之所以日益盛行这种“套写风”,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1999年以来盛行的考场“话题作文”有关。“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都低得多,这就使得部分考生轻易地走进了“话题套话题”的“套话作文”的自由天地里,这种“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里”的相对宽泛的写作要求,暗示考生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想说就说,只要不超出话题范围就可以了,话题远近不论,这样学生就畅所欲言,随心所“语”,各尽其能了,从古人中找话题的作文也就应运而生了。其次,高考的肯定性评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几年这种套话作文“横空出
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得高分受肯定,成为一时之秀。客观地说,这类作文的原创者还是值得称道的,作文也确实有不少独到之处,但近几年这种类型的作文已经铺天盖地席卷考场,“满分作文”层出不穷,泛滥成灾。各种作文选刊也不遗余力大量收集推荐并广泛传播,使得考生奉为“范本”,趋之若鹜,演化成一种套仿抄袭的痼疾,正在产生着巨大的不良影响。套话作文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认可套话作文势必影响学生思维、写作能力的提高。鹦鹉学舌不是倾吐自己的心声,不可能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和社会民生的最强音,甚至不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默许套话作文的存在,将助长一部分学生的投机意识。随便从教科书中拿几个古人事例到考场上去拼凑,就能轻易获得成功,那谁还愿意费力劳神地自己去构思作文呢?套话作文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东拼西凑、东抄西套,名为“套用”,实为剽窃抄袭,久而久之,将形成对学生思想品格的严重腐蚀。承认套话作文存在的“合理性”也将影响对考生作文的公正评判。套话作文的盛行势必造成真情为文的考生的严重吃亏,使得考场作文鱼龙混杂、妍媸难辨,真假优劣难分高下,严重影响高考作文的区分度。鉴于上述种种危害,应当坚决刹住这种套写风气,引导和鼓励学生实实在在认真写作。
二、摆脱“套话作文”桎梏的对策
第一、投身生活实践反映时代生活
要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热情洋溢地反映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为生活所感动,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世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作文才能思想深刻。丰富的材料来自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学生为一草一木而感怀,为一山一水而动情,为一人一事而感动,就会增强分辨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能力,有了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充实学生的精神内蕴。
第二、夯实思想基础力求游刃有余
“套话作文”的致命弱点,在于思想的苍白。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考生思想素质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对自己生活中有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有一定的认识储备,诸如追求科学之道、修身立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治学成才之道、思辨分析之道等等。作文,原本是思想的流淌,道德的宣扬,只有夯实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身生活的认识,才能防止或避免空洞肤浅虚情假意的套话作文。
“套话作文”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学生的内在修养应加强,文气也亟待培养。“文气”就是气质、胸怀、思想、境界、气度以及审美情趣。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养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一个富有才气和创造力的人首先是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新课标倡导写作要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要求学生表达自己健康崇高的理想情操和生动感人的美好感情。惟其如此,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第三、加强语言训练 切实打好基础
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就根本谈不上写话作文。扩大识字量,丰富词汇,用活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实在,感情真切,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是对文章的一般要求。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热情培养和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允许作文形式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形成个人风格。有些学生观念上迅速更新而语言表达能力却严重滞后,使得语言跟不上内容表达的需要,出现“言不由衷”、辞不达意的现象;还有些学生喜欢求新求奇甚至求怪,常常使用一些不规范的生造词语,搞得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指导,切不可横眉怒对、大张挞伐,更不能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在正确使用语言的基础上,要加强生动性的训练,力求使写作语言风格多样,多姿多彩。
第四、注重思维训练倾注真情实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善于创新思维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成功秘诀。”新课标强调,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要想“发现和捕捉”并“有创意地表达”,就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如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等。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羽翼,让思维创造性地飞翔和驰骋,思他人所未思,发他人所未见,言他人所未言。需要提醒的是,在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应注意掌握好步骤和时机,一般
说来,在学(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生的语文表达基本功尚未练好之时,不宜提出 “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应当相机行事,逐步提高。
第五、确定重点范围循序渐进练写
写好作文需要积累,包括生活的积累和阅读的积累;需要底蕴,包括文学的底蕴和精神的底蕴;还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练习和模仿的过程。起步要早,不要等到高三才“临时抱佛脚”。作文可分记叙、议论、说明、应用四大块,对于不同文体不同表达方式的写作基本功应当进行逐项训练,系统的训练自然会使学生取得较大进步。
高中生应重点练好议论文,因为议论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综合能力。高考作文自1977年至今的31年间,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意作文四个不同阶段。命题和材料作文对审题要求较严格,而话题和命意作文只要求考生围绕话题阐发旨意,对审题要求相对宽松。但不管哪种情形,教学中都应当加强对话题、材料、命题、图画、辩论等各种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训练,重视对散文、小说和论说类文章开头结尾及整体思路的训练,重视对不同类型作文的局部语段的不同要求的针对性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创新突破,以求掌握常规,突破重点,攻破难点。
第六、重视互相交流 促进全面提高
在认真总结作文写作教学经验的同时,应当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广泛阅读和写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内课外的阅读感受、课前课后的美文鉴赏、学生写作的妙手偶得、教师佳作的专题讲析,都应及时地专门地经常性地进行。对学生中的“写手”,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传授写作体会和经验,学生对他们的优秀作文会感到特别亲切,也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比学赶超的强烈愿望。
篇三:高考经典万能作文套句
引出话题的:
1.Recently, the problem of … has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最近,……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2.The Internet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y-to-day life. It has brought a lot of benefits but has created some serious problems as well.
互联网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
3.Nowadays, (overpopulation) has become a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如今,(人口过剩)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 批判错误观点和做法:
4.As far as something is concerned, … 就某事而言,……
5.It was obvious that …很显然,….
6.It may be true that …, but it doesn’t mean that … 可能……是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7.It is natural to believe that …, but we shouldn’t ignore that …
认为……是很自然的,但我们不应忽视……
8.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 没有证据表明……
9.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 / It is a common belief that … 人们一般认为……
10.Many people insist that … 很多人坚持认为……
1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people believe that…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12.A lot of people seem to think that … 很多人似乎认为……
引出不同观点的:
People’s views on …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hold that …. However, others believe that….人们对……的观点因人而异.有些人认为……,然而其他人却认为……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人们对……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
Attitudes towards (drug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人们对待吸毒的态度因人而异.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 …关于……,人们的观点大不相同.
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failure). 对(失败)人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结尾的:
Taking all thes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we natur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把所有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我们自然会得出结论……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these factors, we may reasonab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考虑所有这些因素,我们可能会得出合理的结论……
Hence/Therefore, we’d better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因此,我们最好得出这样的结论……
There is no doubt that (job-hopping) has its drawbacks as well as merits.
毫无疑问,跳槽有优点也有缺点.
All in all, we cannot live without …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try to find out new ways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that would arise.
论证的
From my point of view,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support the first opinion rather than the second. 在我看来,支持第一种观点比支持第二种观点更有道理.
I cannot entirely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我无法完全同意这一观点……
Personally, I am standing on the side of …就个人而言,我站在……的一边.
I sincerely believe that …我真诚地相信……
In my opinion, it is more advisable to do … than to do …. 在我个人看来,做……比做……更明智.
Finally, to speak frankly, there is also a more practical reason why …
提出建议的: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put an end to the (trend).该是我们停止这一趋势的时候了.
It is time to take the advice of … and to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
该是采纳……的建议,并对……的进展给予特殊重视的时候了。
There is no doubt that enough concern must be paid to the problem of …
毫无疑问,对……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Obviously, … If we want to do something … , it is essential that …
显然,如果我们想做某事,很重要的是…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 It must be realized that …我们必须意识到……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