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唐诗名人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7:39:15 作文素材
唐诗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篇一:唐诗的故事

1、 说明崔护提督城南庄诗本事,并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于桃花树下,向一女子讨水,双方一见钟情。第二年清明日,崔 故地重游,但见门院如故,院中桃花盛开,却未有人应。睹物思人,崔感慨万千,题诗于院门之上。”正伤心时,有老人告知,他怀念的女子因思念崔护不见,已于前日故去。崔抚尸而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2、 说明李适之《罢相》故事,并说明诗意

故事:李适之从天宝元年至五载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与奸臣李林甫争权相斗,但是每次都斗不过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贬官流放。李适之害怕自己与他们的结局一样,所以就辞去宰相一职,避免灾祸。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设宴请亲友,并写了这首诗。

诗意: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

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尾句一问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3、 说明宋之问题寺诗故事,说明“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好处

故事: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什么事。宋之问如实回答。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

好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深拓宽了画面的深度和广度,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形成壮阔的

诗境。对仗工稳,气势雄伟,“气韵生动,境界幽远”。这两句和前两句相配合, 一为清嘉, 一为壮观, 从而更显示了灵隐风光的非凡。

4、 说明杜牧《叹花》的本义,以及在《杜舍人牧湖州》故事中的附会之意

本义: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自恨"是主题词。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附会之意:

“寻春去较迟”包含了深深的对现实社会的沉痛失望和对自身的遭遇的无限辛酸。是对怀才不遇自身遭遇的何等的遗憾,对大中朝何等的失望,同时也暗含了对李党在会昌年间不能缓引自己的的愤懑。“不须惆怅怨芳时”表面上是说自己没什么可惆怅的,但其实惆怅更深,不但为自身的不遇惆怅,更为晚唐政治飘摇造成无可挽回的结果而惆怅。“狂风落尽深红色”表现了晚唐社会那种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绿叶成阴子满枝”还包含了杜牧对不思安危、醉生梦死、竟相豪奢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的无奈喟叹和强烈不满。

由此知叹花不是一首风情诗,而是一首感伤实事很强的政治诗。

5、 说明崔铉咏鹰诗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诗:魏公宰相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崔铉接过纸笔,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完了。韩滉十分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

诗意:鹰本是天上飞的,有凌云之志。但是现在却被拴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比喻作者胸怀远大理想,并渴望能有伯乐助他大展宏图,实现理想。

6、 说明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的诗意,并说明因此得罪的原因

诗意: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

原因: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7、 试述《北梦琐言》记载的李茵与云芳子的爱情故事,并分析云芳子这一形象

故事:进士李茵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侍书宫女,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说是她所写。于是同行到蜀地去。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

了云芳子,并强行带走了她,李茵难过,但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说自己贿赂了中官,可以跟李茵走了。于是两人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身体消瘦,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绵竹相遇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了,但知道李茵情深意重,就跟随了他。但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李茵。说完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形象:云芳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她有才华而且忠贞不渝,痴情专一,不计回报的付出,她还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反对束缚的自由精神。

8、 试述《河岳英灵集》记载的王弯诗句的故事,并说明王弯诗句的艺术成就

故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艺术成就: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9、 试述宜春王李从谦《观棋》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事:宜春王从谦,嗣主第九子,李煜的同母胞弟。幼年时就聪明颖悟,好学有文采,未成年就以会写诗而出名。继主曾经在花园里和宰相下棋,李从谦站在一旁服侍。李煜命他写观棋感想,李从谦立刻作出《观棋诗》来。李煜看了惊叹,把此诗颁布给百官以作规诫。士子名流争相传写,使建康的纸价都上涨了。

诗意:竹林中有两位君子,整日意念沉浸在其中.相对而作始终没有什么对话,然而争先的心思却各自都有.认为自己强的人终究会有失败,安守本分的人也没用受到什么侵吞.倘若要算计谋,沧澜溟海都比之不及.这首诗明写下棋,语中都为对弈.也只治国,恃强者终会失败,固守的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朝堂之上无语,但是尔虞我诈争先有心,机谋算尽,城府深沉.也有点明和劝诫的意味。

10、 试述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故事,并分析改动的好处

故事: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好处:“在积雪皑皑的大背景下,独放的这一枝梅花尤其引人注目。“一枝”,既言梅花比别的花开得早,又言比别的梅开得早。如果用“数枝”,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凸显不出“早梅”那“一枝独秀”“早”的意韵。

篇二:唐诗故事

唐诗故事:公孙舞剑

陈友冰

唐诗与舞蹈(其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1]杜甫

序: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2]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3],壮其蔚跂[4],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5]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6],舞剑器浑脱[7],浏漓顿挫,独出冠时[8],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9],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10],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11]。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12],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13]。昔者吴人张旭[14],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15],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16]即公孙可知矣[17]。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18]。

<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19]。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20]。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21]。

临颍美人在白帝[22],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23],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24],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25]。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26]。

金粟堆前木已拱[27],瞿塘石城草萧瑟[28]。

玳筵急管曲复终[29],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30]。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注释】

[1]公孙大娘: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舞蹈家,相见下面解说;剑器:古代一种健舞(“健舞”与“软舞”为唐代两种相反相成的舞蹈)舞者戎装,执剑(一说执某种发光体),表现战斗姿态。

[2]夔府别驾元持宅:夔府,夔州,今四川奉节市;别驾,州郡太守的辅助官员;元持宅,夔府别驾元持的住宅内。

[3]临颍李十二娘:临颍,县名,故址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李十二娘,公孙大娘弟子名,排行十二。

[4]壮其蔚跂(qǐ):称赞她舞蹈时豪放的身姿;蔚跂,豪放的样子。

[5]开元三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开元三载为公元715年。

[6]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当时我还是个孩子,在郾城看公孙大娘表演剑气舞;郾城,今河南郾城,在临颍南。

[7]剑器浑脱:“浑脱(tuó)”,译音,即“囊袋”,后来成为“健舞”名称,具体见后面解说。武后末年,有人把“剑气舞”和“浑脱舞”综合成一种新的舞蹈,叫“剑气浑脱舞”。

独出冠时,超出当时一般水平。

[9]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据程大昌《雍录》卷九:唐玄宗天宝年间在东宫置宜春北苑,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梨园,教宫女学习音乐舞蹈之地,后作为歌舞艺人的代称;高头,即“前头人”,意谓常在玄宗面前表演音乐舞蹈;伎坊内人洎外供奉,伎坊为当时皇宫内乐人生活习艺之所。“内人”即由数百宫女充当的歌舞艺人;外供奉,即使从宫外请来的音乐舞蹈艺人;洎( jì),到。

[10]圣文神武皇帝:唐玄宗的尊号。

[11]亦匪盛颜:也不是当年的容貌了;“匪”同“非”。

[12]波澜莫二:一脉相承。指李十二娘颇得老师真传,

[13]抚事慷慨:追忆往事让人无限感慨。

[14]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唐朝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时称“草圣”。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为人洒脱不羁、极富个性,常喝得大醉后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又好酒,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

[15]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邺县,今河南安阳县;西河剑器,《剑器》舞中的一种;“西河”疑即“河西”,河西、河湟一带,详见下面简析。

[16]豪荡感激:激励奋发。

[17]即:那么。

[18]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色沮丧”为之大惊失色;“天地为之久低昂”,觉得天旋地转,指舞姿惊天动地。

[19]<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火霍kù):闪烁状;羿射九日:羿,后羿,传说中的上古神箭手,当时天上有九只金乌(太阳),大地焦渴,被他射落八个;矫如群帝骖龙翔,指公孙大娘舞姿矫健,犹如众神在驾龙飞翔。

[20]“来如”两句:是形容舞蹈开始和结束时的情景:开始时,前奏的鼓声暂歇,好像是雷霆停止发怒;结束时手中的剑影犹如江海平静时的波光。

孙大娘的容貌和舞姿。

[22]临颍美人在白帝:临颍,河南县名;临颍美人,指李十二娘;白帝,即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位于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原名紫阳城。据传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自称蜀王,因见此地一口井中常有白色烟雾升腾,形似白龙,故自称白帝,遂于此建都,并将紫阳城名改为白帝城。当时杜甫暂居在奉节。

[23]以:根由,原委。此句是照应上面的题序。

[24]先帝侍女八千人:先帝,指玄宗,此诗写于大历二年(787),玄宗已死,其孙代宗在位;八千人,形容歌舞伎之多。

[25]“五十年间”两句:自玄宗开元五年(717)到写此诗的大历二年(767)正好五十年;似反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昏王室”:指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风尘澒洞,天昏地暗貌;澒洞(hòngtóng),弥漫无际状。

[26]女乐余姿映寒日:女乐,擅长乐舞的女子,指李十二娘;余姿,指李十二娘的舞姿颇有昔日公孙大娘的风韵神态;寒日,写此诗的时间是十月,也暗示作者此时心态是日暮途穷。

[27]金粟堆前木已拱:指玄宗已死了很久;金粟堆,指玄宗泰陵;木已拱,墓前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

[28]瞿塘石城草萧瑟: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

[29]“玳筵”句:写元持别驾宅内丰盛的宴席,急促的乐声;玳筵,宴席上有海龟肉;玳,玳瑁,一种大海龟;急管,急管繁弦。

[30]“老夫”两句:形容一生到处奔走,足生厚茧。迟行荒山,不禁百忧交集,去住惘然;“转愁疾”即“疾转愁”,很快感到忧愁。

【翻译】

唐代宗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家里,观看临颍人李十二娘跳剑器舞,觉得舞姿矫健多变非常壮观,就问她是向谁学习的?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弟子”。玄宗开元三年,那是我还年幼,记得在郾城县看过公孙大娘跳《剑器浑脱》舞,流畅飘逸而且节奏明朗,超群出众,当代第一。当时皇宫内的宜春、梨园弟子中,从皇帝身边的侍女到到宫外约请的舞女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只有公孙大娘一人而已。当年她服饰华美,容貌漂亮,如今我已是白首老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经不是年轻女子了。既然知道了

她舞技的渊源,看来她们师徒的舞技一脉相承,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姑且写了《剑器行》这首诗。听说当年擅长书草书的苏州人张旭,曾在邺县经常观看公孙大娘跳一种《西河剑器》舞,受其激励奋发,从此草书书法大有长进,由此可知公孙大娘舞技之高超了。从前有个美人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观看人群多如山,为之大惊失色,连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天旋地转。剑光闪烁,有如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起舞前鼓声暂歇,好像是雷霆停止发怒;结束时手中的剑影犹如江海平静时的波光。如今美丽的容颜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庆幸的是,到了晚年有弟子继承发扬了她的技艺。这位弟子就是临颍县美人李十二娘,来到在白帝城表演。和着乐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通过对话,我明白了上述根由,原委,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当年玄宗身边的舞女很多,但在剑器舞中名列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在掩映着日暮途穷的冬日寒意。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元持别驾宅内盛宴上急管繁弦,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我一生到处奔走,足生厚茧,真不知哪里是要去的地方,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唐王朝乐舞之盛的两个原因】

在上一篇白居易《七德舞》(秦王破阵乐)中已谈到舞蹈至唐代已臻于极盛,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唐代的开国君主李世民起,对音乐舞蹈与风俗教化的关系,在认识上有着革命性的突破,而且喜爱乐舞,亲自为之填词。到了唐玄宗,这位音乐天才,能谱曲、能编舞,而且是位是位羯鼓演奏的高手,并用鼓点指挥乐队。他认为羯鼓是“八音之首,诸乐不可为比”(南卓《羯鼓录》),并作鼓曲《秋风高》,每当秋高气爽,即奏此曲。当时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李龟年也善击羯鼓,一次,唐玄宗问他打断了多少根鼓杖,李龟年说:“臣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唐玄宗说:“你不算特殊,我已经打折了三立柜了”。在历代帝王中,对舞乐精通和真正懂得鉴赏的,莫过于这位风流帝王。开元年间,舞乐达到中国舞蹈史上顶峰,唐玄宗的爱好和倡导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宋人笔记,唐代三大舞乐之一《霓裳羽衣舞》就是由他创作序曲并命名的:

开元中,道人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上若凄冷,不能久留。回於天半,尚闻仙乐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其腔,而名《霓裳羽衣法曲》。”(李上交《近事会元·霓裳羽衣曲》)君主喜爱,身边的嫔妃自然以善歌舞获宠:“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就“通音律,善歌舞”,尤精于唐代三大舞乐中的《霓裳羽衣舞》和《胡旋舞》;太子李瑛的母亲是位歌伎,因善歌舞而受宠,“以倡进,善歌舞”;他的贞顺皇后亦是“以倡幸,有容止,善歌舞”(《新唐书·后妃传》)。更重要的是他设立多处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对乐舞的普及和

篇三:名人小故事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白岩松读书的故事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

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郭沫若的读书故事

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