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5:23:02 体裁作文
篇一:天山大讲堂观后感
《天山大讲堂》观后感
《天山大讲堂》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史前文明的新疆,公元前700年到西汉时期,新疆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主要分布在天山南北的察吾乎、焉布拉克、苏贝希和伊犁河流域等遗址,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各相邻文化及与周边文化之间交流频繁。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继续得到发展。新疆成为欧亚大陆东、西两大文化的交流融汇之地的证据日益增多。第二部分讲新疆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生态环境,推动东西方两大人种在新疆地区接触、融合,使新疆地区在史前时期就已呈现出种族多源、文化各具特色的人文历史格局。它直接影响到汉代以后乃至现代新疆居民的人种构成类型和基本特点。第三部分讲了周穆王西巡的传闻是当时人们对于传输丝绸到西方的中国人的统称,说明华夏先民的步履早已进入新疆,新疆各地同中原地区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联系。
在这片土地上,有56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有13亿
同胞。因我们的存在有了中国,因中国的存在有了我们。很显然,祖国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回首祖国走过的路,漫长而又艰辛。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通过各民族的努力,才形成了今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秦汉时,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的大一统先河。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乾隆盛世……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继而新中国成
立后,不仅使中华民族赢得了失去百年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更开启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历程中,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97年伊犁的暴力事件,2009年7.5事件,昆明火车站事件……都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新疆人的心里。但是,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受到一小撮民族分裂分子的挑拨,维护祖国统一,坚定不移的做好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于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我们迎来了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后全国各个省区对新疆的对口支援,这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及全国各族人民没有忘记新疆,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一个各民族富裕和睦相处的新疆,要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面对中亚的桥头堡。
就在这些正确思想的引导下,全疆各族民众也为夺取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风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重大斗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生动展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好一群不服输的中华儿女!好一群团结的中华儿女!此时此刻,我似乎看到了蔚蓝的天空中,所有的白云聚集到了一起,我似乎看到了湛蓝的大海里,所有的水滴聚集到了一起,我似乎看到了……此时此刻,我仿佛觉得我已经不是我,我是我们!也让我明白了一句真理: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
因为团结,使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
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只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形成坐如磐石的团结,拥有坚不可摧的力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篇二:观世纪大讲堂中国城市化进程观后感
世纪大讲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思考》观后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也就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以前我一听到中国城市化发展很快,我都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如今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好。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也会出现问题,甚至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发展。今天上课看了李津逵老师对城市化进程发展的思考后,我的感触很深。我自己课后做了思考,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原来以前的我是很“幼稚”的。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我的思考吧:
关于城市化,李先生讲了三个观点:可持续的、有产者的和快乐的拥挤的生活。这三个观点我不是很赞同,我赞同的是可持续的观点。因为现如今的社会追求的是可持续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所以中国在追求城市化的时候应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我们的土地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在进行高速城市化发展的时候,必须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李先生在开始时已经说到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建筑浪费国,拆迁浪费国,还有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消耗的是世界上54%的水泥,34%的钢铁等等,这些都能看出我们现在的城市化是建立在高耗能的基础上。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的能源资源将不能满足我们的城市化的需求,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将会停滞,到那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将处在高危的临界点上。我们不能到那时候才知道后悔,现在就必须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点。
再者李先生提出:我们要拥挤并快乐的生活着。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口是世界最多的,可是我们的国土不是最大的,这已经让我感觉到人太多很拥挤了。我们常常有面临住房拥挤,交通拥挤等状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法以乐观,快乐的心情来接受。所以我无法认同在拥挤的生活中能感到快乐。还有后来李先生又提到让内陆地区的人们尽可能迁到沿海地区,这也是我非常不认同的观点。如果真的那样的话,有没有想过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压力会有多大。就拿他们的就业来说,我们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劳动力太多,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有很多人会找不到工作,那时候他们怎么生活:即使那些找到工作的人们,为了那有限的岗位,必须花费太多的心力去争取,他们也会有很大压力,会很压抑,他们也会不能快乐地生活的。这些都是我看了视频后的一些感想,主要是针对李先生的观点而发。但是我又通过查了些资料,自己还有些对城市化进程的思考。我国现在正处在高速城市化阶段,过度的城市化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思考:
㈠城市人口的过度增长。当前城市化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城市范围和人口规模的扩张。比如在城市买套房子,就给予城市户口;因各种圈占土地,郊区变成市区,农民成为城市居民;也有工业第三产业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扩张。但是,有些城市的人口膨胀非常厉害,而其动力不是来自于工业化或者说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最重要的前提,它们直接造成城市的劳动力需求,保证城市扩容的人口有稳定的职业和生活来源。离开了这个前提,离开了产业基础,盲目地扩大人口,会导致社会的极度不稳定。
㈡政府的过度消费。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是政府当局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或者策略,与此相联系,城市化运动中的过度城市化,也就包括政府的过度消费。或者说,过度的政府消费,自然成为中国这样的政府主导型现代化国家城市化运动中的基本特征之一。公务员和编制外人员数量快速增长,公款消费数额巨大,政府楼堂馆所豪华气派,这实际上是现代化成果的不正当不健康的消耗。在有些城市,政府的消费非常大。有些地方的县政府,办公大楼里豪华的电梯,庞大的空调,加上物管费,每年支出费用极大,这是很大的浪费。应该把这些过度消费的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改善经济技术基础,增加物质储备,提高抗击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
㈢过度的资源消耗与污染。这一点,有许多报道和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透支、水透支、环境透支,已经非常严重,人们深有同感。现在即使到农村去,许多地方也是污水一片,奇臭无比。城市里出现地面开裂或下沉、地下水资源枯竭、噪音、粉尘、废气、酸雨、沙尘、热岛效应等现象。恶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甚至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过去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说苏州和杭州是人间天堂。现在,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真正称为人间天堂呢?假如我们不计后果地建设,把自己生活的地方污染到很严重的程度,终将有一天这个地方会成为死亡之域,经济发展再好,又有什么用?这是一件非常恐惧的事情。
㈣过度的非人本指标。城市化应该以人为本,致力于建设一个宜居城市,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条件。除了环境的宜居之外,还有生活的宜居,工作的宜居,文化的宜居。这就要求一切发展的举措,都要以人为本。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的提出,都要把以人为本放在核心的地位上考虑。要明白,非人本指标与宜居城市的目标是不协调的。
过度的非人本指标存在于很多方面,比如市容的过度美化,造成很大浪费。为了城市的美观,造成老百姓生活的不方便,这就是非人本指标。在我们的城市,城管是一个工作难度最大的部门,也是一个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部门。有个城市曾经有人公开在店门口贴了“城管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其实不管理肯定是不行的,问题是怎么管,
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用什么方法管。群众对城管意见那么大,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管理的某些指标具有非人本化的性质。
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拆迁,也具有非人本化的性质。旧城改造是必要的,特别是城市的商业区、文化区、窗口地区和基础设施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条件,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但是,为了拉动房地产市场,不加区别地针对居民区的拆迁改造,只会增加群众负担,加重群众生活成本。国外有些城市,富人住郊区甚至远郊的别墅,公寓区、贫民区在市区。我们反过来,拆迁的困难户都转移到远郊,经济适用房多数建在远郊,他们的生活成本仅交通费就要多花许多。城市的建设为富人考虑多,为穷人考虑少。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前那么长时间有棚户区,过去每个城市都有棚户区,就是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地方,有的甚至是有点破烂的地方,因为居民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所以棚户区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现在美化城市要把那些旧民房大片地拆掉,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人为地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市区边缘的民房拆掉之后,没有便宜的地方能租住。
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或近或远将面对的重要挑战。这些问题处理的好,将大大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觉“生活更美好”;处理的不好,将延缓甚至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向前发展,也会使城市化发展失去原有之义。我希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三: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观后感
《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观后感
为了响应学校号召,2015年5月、6月我系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观看了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其中一个专题是“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我深有感触。虽然平时上课经常提到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人的情商的重要性,特别是将来进入职场对自己工作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系统的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和研究。听了这个讲课后,我深深的认同他的理论和思想。
在这个视频讲座里,他认为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通常所说的职业素养却不包括职业技能。其中职业技能只是庞大冰山的一角,而职业素养是深深的隐藏在海面之下的。
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老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学院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其重要目标之一。
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其次,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
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再次,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食品药品系教师
2015年6月5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