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潮流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38:49 高中作文
潮流高中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高考作文:经典与流行

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冈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面对这个作文题,审题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材料的分析与处理

材料中罗列了多种现象,首先需要考生加以整理和归类,“周迅”、“关之琳”、“景冈山”是娱乐文化的代表;“马克”、“比尔”是财富的代言词;“爱情”、“就要发”是代表当今部分人的一种心理追求的东西。反之,“鲁迅”、“卞之琳”、“艾青”、“马克"吐温”恰好是经典文化的突出代表;“井冈山”、“九一八”可代表一种历史,“保尔”代表着一种精神。这些材料在排序上,相对比较杂乱,但反映了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很多人追求的不是经典文化,不是对历史、对某种精神的追求和崇拜,而是与之截然不同的东西,或世俗文化,或发生偏差的价值取向。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或启发学生思维,或为命题者提出话题的由头,一般的情况下,建议学生在作文中不要照搬材料,尤其是照搬字数很多的全部材料是作文的大忌。因为可能材料中部分内容和话题联系并不紧,命题者只是从其中的某一点加以提炼而成话题,你要搬用就很难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即使要用材料,也最好是提炼性的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

再看话题,材料中罗列的种种,作者不必全部去兼顾,材料只是作者提炼话题的文字,同时起到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效用。“文化”的界定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样理解后,在写作中就可以避免开口太泛太大,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再看“反思”,何谓“反思”,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现实或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化问题、文化现象或文化行为等,到底是怎样的,需要学生来做这个思考,通过思考来总结经验教训,启发自己,唤醒今人,警醒后人等,同时把这种思考诉诸文字。

第三步、对作文要求的揣摩

这个作文题的要求和考刚完全保持一致,没有特别之处。从“立意自定”来看,作者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学生在写作时,保持一点,就是观点合情合理,不要出现过于偏激的立意。比如,“我们不必追求经典文化”,“让世俗文化占领阵地”等,都是不可取更是不提倡的立意,相反,“呼唤经典文化的回归”,“不要让经典文化失去市场”等都是值得推崇的;再看“文体自选”的要求,特别学要考生注意的是问题要纯,写作合乎文体的基本要素,拒绝“四不像”,不提倡如“处方”这样的特别应用文体,学生也不必要标新立异,写好自己的拿手文体就可以了;“题目自拟”这点也是需要学生留心下功夫的,很多同学喜欢把话题直接当成自己的作文题,这是很不好的一种做法。题好文一半,好的标题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如果把这个展示的机会拱手相让,岂不可惜?一般阅卷老师都不是特别欣赏用话题做标题,虽然有特例;对字数的要求,几乎所有的作文题都这样要求——不少于800字,笔者个人不主张恰好800字就戛然而止,但也不主张写900多字甚至1000字以上,850字左右比较合适,既达到字数,又能保证时间;对“不准抄袭”的要求,是无奈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抄袭就是强盗行为,是所有老师所不齿的,冒这样的险,不仅不能得高分,即使老师疏漏而侥幸给你评高分,你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做好了以上三步,审题可以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作文构思及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美文示例】

快被遗忘的文化

第二步、命题者的分析文字及话题研究

命题者没有过多的分析,作者的分析恰好是审题的重点,但在这个作文题中,命题者有意识的给写作者腾出了空间。命题者的分析文字,往往会代表命题者的一种审题倾向或观念倾向,学生要注意在这个分析文字上做足文章,是切题的关键文字。

1

物欲横流流尽了高雅,歌舞升平平息了斗志,阿谀奉迎迎合了庸俗。大江东去已成为千古绝唱,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已被商品大潮冲刷得一干二净,井冈山的星火早已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淹没??

有人说,周迅离我们越来越近,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听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听贝多芬的人越来越少;看《财富》的人越来越多,看《红岩》的越来越少??

庸俗,铺天盖地地袭来;高雅,悄无声息地消失。塞满书包的是卡通,堆满床头的是言情、武侠;高高挂在书架的是《诗经》,尘封虫蛀是《巴黎圣母院》。

一种苍凉的感受袭上心头:文化正离我们而去。不,是我们离文化而去。熟读唐诗三百首已不在值得骄傲,不识贝克汉姆被嘲笑为落伍。谈到流行歌星便滔滔不绝,说起那段沧桑的历史却茫然不知。文化,正在被一点一滴地遗忘,一步一步地走出我们的生活。鉴赏诗文,游览古迹成为那些学者、专家的工作;艰苦奋斗,坚忍不拔被看成是战争年代纪念品。

可是,这又能怪谁?你看看那电视报纸每天播放的是什么?街头张贴的什么?报纸杂志每天报道的是什么?

为了建商业步行街,把烈士陵园拆了;为了整顿市容市貌把百年古屋拆了,把唐朝的城墙拆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豪华别墅。而我们还在为这些“杰作”感到自豪呢!

赵薇在国人谴责的时候说:“我不太清楚那段历史。”一队青年恋人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前旁若无人地拥抱接吻,旁边却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者在轻轻的哭泣。

在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们似乎无暇,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揣摩那句“僧推月下门”究竟用

“推”好,还是用“敲”更合适?也没有兴趣去探讨陶渊明的淡泊、老庄的无为??而更多的人是不屑。

是追名逐利让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的艰苦沧桑,是利令智昏让我们抛弃了那些高雅的文化,是歌舞升平让我们失去了高雅的追求??

被遗忘的文化在悄悄的哭泣??

回来吧,高雅的文化!回来吧,远离的文化!

走远了,我想回来

- 2 -

嬉戏于潮流的浪尖上,我看不见海底的丰富,似乎有些遗忘;孤立在时尚的峰顶上,我听不见山间的鸟鸣,似乎有些淡然,我是否真的都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只留有皮囊的自己,为着虚空呻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能像杰克"伦敦那样“呐喊”,却只能在走出鲁迅之后才体会到命运的“徘徊”。现在我才知道:我已走远。

记得海明威给予我对海的渴望,有种冲动,发自文化的搏击,未曾想,我却爬错了浪头,刷空了自己;记得村上春树给予我对人性森林中鸟鸣的追求,有种力量,源于文化的博大,未曾想,我却错过了鸟的天堂;记得沈从文给予我对河畔花香的幻想,有位伊人,走在文化的胸膛,未曾想,我迷失了方向。

走远了,我想回来。

我不要沉醉于那有些靡烂的情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耳丝竹,我多么渴望重新踏在文化的故土,去寻觅一方自己的天空。

我真的想回来了。我像孩子渴望母亲一般,去祈盼回到文化怀抱。不想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动物,我需要文化对我的抚养。麦克风的叫喊永远无法激起内心的澎湃,那些乱耳丝竹给我的,只有忧郁。

我终于知道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叹在谁的心坎,终于知道冰心的“繁星”该点缀谁的世界;也终于明白海子的“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对,应该是我的——这样一个走远了的人的心坎与眼啊。

我要回来了,我再度神往我那迷人的“蒹葭”,再次看到了那一对可爱的“关雎”,我感受到了鲲鹏“逍遥游”的魅力仙境,我聆听到了“大江东去”的滚滚涛声,??

走远了,我一定回来,重拾岁月搁下的甲骨,轻读经典的文字。我将走进我原先梦想的蓝色国度,在那儿,杜甫告诉我那文化的笔是需要勤耕不辍的。是的,我现在沐浴着文化的圣水,让我的察察之身远离了世俗的浅薄。

走远了,我想回来,我知道那是谁在唱着“大风歌”流泪;我知道那是谁为游子所挂念,我知道那是谁“为了忘却的纪念”而激愤??

在虚空中跌倒后,在没有经典文化的国度沉伦后,我想我要回家。

走远了,我想回来。

[简评]经典文化的失落,世俗文化的盛行,对当今青少年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像此文小作者那

样,离经典文化曾渐行渐远者太多,但真正走一遭后又想回来的也不少。小作者现身说法,用一种纯散文的笔法,道出了自己沉迷于世俗文化而营养不良的感慨,“我要回来”的呐喊,也是一种对经典文化回归的呐喊,这种呐喊足可以振聋发聩,足可以响彻云霄,所以欣赏,所以推崇。

铭记文化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人变得浮躁,浅薄,庸俗。如今,不是有句话说现代人“穷得只有钱了”吗?细细想来,此话真可谓一针见血。

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民族文化,忘记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

诚然,恰当地追求时尚本没有什么不妥,这毕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然而,先人们所创造的伟大文化,是万不可忘记的。一个遗忘文化的民族就如失却了源头的溪流,如同没有了根本的树木,这样的民族是非常可怕的。

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就在我们嘲笑别人学习雷锋时,雷锋却成了西点军人学习的榜样;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

看来,我们确实到了该反思民族文化的时候了。

我们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从延续至今的汉字到世代流传的古诗,从先民歌唱的《诗经》到近现代革命者谱写的诗章,从太阴历的制订到“神六”遨游太空,无不反映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无不反映出中化文化丰厚的底蕴。既然我们知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却为何要用“1314529”来表达感情?我们自古到至今就写着方块字,却为何要

- 3 -

在文章中频频写出那与方块字极不协调的英文字母呢?

身在文化碰撞与交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明白,铭记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不忘过去,引领未来。因为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历史和文化是其他一切民族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来,不知汇聚了多少文化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毕昇、陆游、成吉思汗、毛泽东??数不胜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便是中华民族在漫漫长路上创造的一部辉煌文化史,我们应该庆幸,先人们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法国服装博览会上,中国女子身着从秦朝到清朝的漂亮服饰,赢得了世界美誉。当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难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而我的弟弟第一次知道中国有这样伟大的文化,激动不已,第一次将他钟爱的日本动画片驱逐出境,手捧着《上下五千年》为中华文化叫好!

人类自从有了文化便拥有了灵魂。铭记文化,让我们点亮了思想;铭记中华,让她辉映历史的长河;铭记中华文化,让她也似太阳般发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人类灵魂的夜空!

点评:本文结构严整又不失灵活,观点鲜明又不失辩证。入题自然,意蕴深远;选材恰切,开合有度;结尾有力,令人振奋。作者行文之冷静,思维之缜密,着实令人佩服!

苏三起解

人说现实已被绚丽多姿的霓虹熏染的光怪陆离,早已丧失了五千年文化的厚重和亮节。其实,在摇头叹精粹的流失的同时,不妨细心感受一下新风,说不定那些被认为早已失去的经典,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普照大地。

前不久,在被所谓的评论家们所不齿的明星演唱会上,一曲以京剧名段改编的歌曲备受瞩目。那位男歌手以纯正的京腔再次把《苏三起解》演绎得活灵活现。场下数万名观众记住了他们的偶像,同时,也记住了也许连许多大人都早以忘记的“苏三”。

当我们一遍一遍哀叹文化的流失,一次一次的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时,我们其实已经犯了一个错误。我们不应该指望文化就这样死气沉沉的承接下去,而应该看到,许多经典的东西正以充满活力的形式,在一代又一代人中散播开去。我们不应该苦吟“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的愤世,而应畅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望和决心。

看吧,电视剧《洛神》让许多年轻人能够熟记《洛神赋》全文;轮回乐队的《满江红》再次唱出了岳武穆的一腔报国之情;一曲《三千》把《长恨歌》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数不清的清新元素,凝结着多少经典的珍珠,互相辉映,灿烂无垠。我们实在不应该悲观,要相信我们的文化是会延续的,只不过以什么形式而已。

不仅我们的文化篇章在发扬,我们富有深厚底蕴的汉字文化也在光大,不是说现在的流行歌曲都是“语法错误连篇,毫无汉语美感”吗?听听《逍遥叹》、《发如雪》等,你就知道汉语的精华还牢牢的掌握在我们手中,没有流失。“笑叹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风雪”;“花儿似雪飞扬,历经生命里层层波浪,不见旧时村庄,梦里翻腾,无处话凄凉”??我们的流行歌曲并不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媚俗,相反却以美丽的文字,展现出美丽的文化。

人们不要在为文化的传承杞人忧天了,既然我们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就应该相信它可以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就如《苏三起解》能被人们从遗忘中发掘出来一样。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点评:本文可谓此类话题中的另类。作者鼓角横吹,反弹琵琶,在一片抨击声中仔细寻找传统文化,选材精当,引用巧妙,在文化的歌唱中收束全文,令人耳目一新。

中华——我的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地仰视你,爱你的一切。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深爱你,我们忘了去洗净你,忘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页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赋,用程朱理学教

- 4 -

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华;康乾盛世,书生们忙着去作八股,去作经注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科技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的土地上蕴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守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哥白尼牛顿;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地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视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们多了一分理智,在仔细地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

我被深深地震动了。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束缚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的明白,不能因为情感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散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了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圣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欣??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分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接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而又智慧??

远处,传来“关关睢鸠”的乐声,依旧那么传神、清晰、生动??

点评:本文以中华文化为陈述对象,将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情感寄托于几个具体的代表,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通过对比,将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优劣,清晰展示,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人从情感中冷静下来,隐隐有《左传》、“史迁”沉稳客观。题头别具情趣,结尾更是紧扣开头,同时暗示中华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至于内容疏朗跳跃而结构严丝密缝、语言概括凝炼而音韵铿锵优美,也非等闲之作可比。

篇二:高中语文课本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归类整理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 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 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 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 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 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 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 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 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 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 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 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 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 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 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 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 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

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 身修养。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 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 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 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

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

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 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 会发光的。

亦可从“

(2)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 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 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 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 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

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 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 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

3)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 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 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 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 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 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 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 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 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 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 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 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

“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 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

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 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 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 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 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 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 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 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

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 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 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 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 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 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 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 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

(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 5 -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 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 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 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 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 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 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 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 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 学态度;人生感悟。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

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 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 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 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 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 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 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 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 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

2)忧国与思乡——《秋兴八首(其一)》

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 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 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 命不永。

国家与私情——《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 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 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 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 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

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 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 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

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10)大治与大乱——《过秦论》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 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 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 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强国之源;仁政,乃安国 之策;人才,乃治国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这是秦帝国的兴衰 给我们的启示。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向往的幸福、友爱、和平的新世界仍 遥遥无期,贫穷,饥饿,暴虐,屠杀,非但没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势,核战阴云,生态 灾难,更是严重危险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君再读《过秦论》!

1)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 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 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 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 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 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 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 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3)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 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 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 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 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 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 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 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

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 的吸收。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 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 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 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 - 9 -

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 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5)情感与理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父亲的爱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 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 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我们综合了这两种爱,才让我们走向自立和成熟。让 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你我的爱而无比温馨,你 我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篇三:经典作文以及素材整理

高中语文课本素材归类整理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 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 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 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 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 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 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 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 恩之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 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 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 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 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 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 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 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 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

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 身修养。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 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 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 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

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 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 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 会发光的。

亦可从“

(2)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

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 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 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 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

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 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 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

3)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 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 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 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 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 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 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 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 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 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 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 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

“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 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 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 功还是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 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 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 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 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 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 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

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

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 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 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 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 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 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 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

(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 5 -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 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 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 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 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 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 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 了“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 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 学态度;人生感悟。

2)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 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 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 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 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 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3)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 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 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 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 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2)忧国与思乡——《秋兴八首(其一)》

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滔滔不尽的大 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 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 命不永。

国家与私情——《马嵬(其二)》

唐玄宗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杨玉环,反而连平常百姓人

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 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8)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 而得天下。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 宜地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

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 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 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

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10)大治与大乱——《过秦论》

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 保民、富民之心。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 行仁政者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始皇之过,也是所有 亡国之君之过。仁者无敌,过去是如此,今天也是如此!人和,乃强国之源;仁政,乃安国 之策;人才,乃治国之本。人和,仁政,人才,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这是秦帝国的兴衰 给我们的启示。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向往的幸福、友爱、和平的新世界仍 遥遥无期,贫穷,饥饿,暴虐,屠杀,非但没有根除,反成愈演愈烈之势,核战阴云,生态 灾难,更是严重危险到人类的生存。为了人类的未来,请君再读《过秦论》!

1)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 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 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 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 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 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 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 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3)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 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 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 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 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 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 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 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

其精

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 的吸收。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 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 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 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 - 9 -

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 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5)情感与理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父亲的爱是理智的,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 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 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我们综合了这两种爱,才让我们走向自立和成熟。让 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父母以及身边的人。“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世界也因为有了你我的爱而无比温馨,你 我也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上述材料可用在“父母之爱”“亲情”“爱之伟大”“感恩”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父爱 如山,母爱似海。”虽然父爱和母爱的表达方式有别,但对子女成长的付出是相同的。请不 要忘记,在你脚下,有一块自由的大地;在你头上,有一片无垠的蓝天,这一片天地便是爱。 爱,这令人陶醉的字眼,创造了多少五光十色、斑斓绚丽的生活花环。酿造了多少甘甜芬芳、 醇香四溢的幸福美酒。父母之爱,伟大的亲情成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6)渺小与伟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法国的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在空间和时间上,宇宙囊括了我们, 由于思想,我们囊括了宇宙。”脆弱的人生因为思想而区别于万物,获得了人作为万物灵长 的尊严。没有了思想,我们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 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 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 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所谓人的伟大和不朽,都只 能来自精神层面,剔除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载负着生命的肉体就变得空洞、虚无和没有 意义。

3)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 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 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 - 10 -

不尽。

(4)风雨与人生——《定风波》

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东坡一生多遭困顿踬踣,仕途几经沉浮。这首词,诗人 以小见大,由偶然遇到的一场风雨,想到了人生路途中的风风雨雨,透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 悟,充满了人生哲理。此等佳构,非大家而不能为。

9)忠勇与团结——《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