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3:36:14 体裁作文
篇一: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读马寅初《北大之精神》有感
1927年12月19日,在杭州北大同学会举行的纪念校庆二十九周年集会上,刚刚脱离北大的经济系教授马寅初(1882-1982)发表演讲,题为《北大之精神》。
马寅初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为我们所熟知。1951年5月,马寅初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7月,马老提出用普遍宣传避孕节育的方式来控制人口的“新人口论”。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需要勇气的。我一直认为,马老的实事求是、敢说真话,除了自身的性情使然,与北大这片沃土是分不开的。纵观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有人说,北大精神就是五四精神,而对于北大精神、北大传统的概括历来五花八门,其中马先生的说法最为别致。不但“精神”,而且“主义”,在外人看来,或许有“大北大”的嫌疑。可将为了国家与社会,“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作为“北大之精神”,我以为还是抓住了根本。身为北大的首任教务长,马寅初五十年代方正式出任校长,时间长达十年。五十年代的大学校长与三十年代的大学校长,其所处环境及责任、权利等均有很大差别。即便如此,你仍能感觉到马校长不时露出的棱角。发表《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与上述“北大之精神”若合符节。
马老提到的北大之精神,围绕着一个核心,那就是变革。北大大概是中国最敢于变革与创新的学府了,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和强大之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可谓举世闻
名,可谈到创新精神,尤其到了近代以后,却不得不承认与西方、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认为,北大称得上是中国创新与变革的地标,尽管在历史上几经波折,但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生命力和声誉,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虽然没有机会亲身融入到北大的怀抱,北大之于我,也并非高山仰止,但在我内心中,仍然对北大怀有敬意。遥想1919,北大,作为民主与科学的阵地,作为新文化运动的航母,孕育着民主的理想,播撒着科学的火种。北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投身革命,潜心钻研,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中国革命的跌宕岁月,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奉献着自己的心血和力量。他们的身上,不但有从北大得来的学识,更发扬着北大学子的精神。马老这样说北大精神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牺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而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对于马老来说,北大精神,就是牺牲精神,为真理而牺牲,为民族而牺牲,为公民意识的觉醒而牺牲。秉承着这个信条,马老的一生说真话、办真事,无愧于北大之精神,无愧于灵魂之信条。
不可否认,马老口中的北大之精神,也恰是马老所信仰的人生信条。北大之精神,折射成为马老之精神。即使遭受大批判,马老仍然坚持真理,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辱,而是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兴衰,为了唤醒国家,自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马老奔走呼号,换来
的却是批判与迫害。马老为学为师,实事求是,亲力亲为,他的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获得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数据。不可否认,无论是为学,还是为人,马寅初先生都堪称典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马寅初先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烈一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先生的道德文章,必传之千秋万代。
篇二:参观马寅初纪念馆有感
参观马寅初纪念馆有感
来到杭州念书两年了,每次走在庆春路上都会看到穿着长衫的马寅初先生的塑像,其实很早以前就知道马寅初先生是位名人,计划生育,新人口论的创始人,但也因此曾被批判了二十年。至于先生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均不甚了解。带着这样的疑惑,上周末和同学一起走进了纪念馆。
众所周知,马寅初纪念馆是马寅初的旧居, 1936年至1937年夏,马寅初先生曾在这里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1949年8月至1951年5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也曾在此居住,先生的部分经济学论著和演讲稿在这里撰写。远远望去,纪念馆相当别致,它是一座三层中西式砖木结构花园别墅,三楼阳台墙上镌刻着“竹屋”两字,也称“竹屋”,马寅初先生喜竹,可以说竹“虚心劲节、宁折不屈”的品格,正映衬了马寅初一生坚持真理的崇高气节和不屈风骨。
走进纪念馆后,我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大门处,是一尊马寅初先生的塑像,先生坐在椅子上,正在看书,后面蓝色的墙壁上是几个耀眼的金字:“民族瑰宝——马寅初1882——1982”。纪念馆的一楼就相当于会客大厅一样,大方宽敞。二楼拜访者先生生前使用的一些家具。其中一张高凳引起了我和随行同学的注意,高凳的说明是这样写的:1968年马寅初右腿行走不便,每天早晨起来后,他就用双手扶着这个高凳,咬紧牙关,在院里非常吃力地挪着步转圈。为了帮助计数,他在上衣口袋里放了50粒蚕豆,每转完一圈,取出一粒放在另一只口袋,直到全部取完,锻炼才告一段落。看到这里,我的内心顿时心潮澎湃,对先生这样顽强的意志所折服。
参观完后,我还特意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攀谈了一下,更是对先生的人生经历相当佩服。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出生在浙江嵊州,1982年5月10日去世,先生一生坚持真理,严谨治学,才华盖世,品格高洁,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宋庆龄曾称马寅初先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难得的瑰宝”。 作为我国赴美研习经济学并获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坚持“一不做官,二不发财”的人生准则,毕生致力于“教育救国”。抗战时期,他抨击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的事实,得罪了蒋介石,被关押监禁数年,但他没有屈服,出狱后,他仍发表文章,批评时政,成为著名的民主斗士。1957年,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马寅初先生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新人口论”, 1958年、1959年,先生的“新人口论”遭到了全国规模的大批判,马寅初先生被横加了“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国的马尔萨斯”、“反党反社会主义”等帽子和罪名。一个人,言人之言者易,言人之所欲言者难,言人之所不敢言者,更难。何况,在强权和铺天盖地的大批判面前,那就难上加难了。“碎身粉骨不必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八十高龄的马寅初先生,为了坚持科学真理,不惜牺牲个人名誉地位,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的严正立场,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学术宗师坚持真理、无畏无惧的学术力量和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
马寅初先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领导。l939年,面对黑暗的独裁势力,处于苦闷、徘徊、迷惘之中的马寅初得到了共产党人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的帮助,看到了国家的前途,认清并找到了救国救民之路。解放后,在参政议政中,他真心拥护共产党,以主人翁的态度建言献策,提出新人口论,受到批判,并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蒙冤二十年,他仍坚持捍卫真理。可以说从他的生平事迹里,我们也能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离开纪念馆时,我们再一次瞻仰站立在庭院里的穿着长衫的马寅初先生的塑像,先生朴实、豁达、坚定、自信的形象,在红灿灿的晚霞中,显得更加英气勃勃,更加光彩夺目。
入党积极分子:夏川理
学号:3090104222
班级:人文科学试验班0908
篇三:读后感
《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读后感
书名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作者 : 王福重
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1993年获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10余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上海证券报》、《FT中文网》等媒体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等财经节目的嘉宾。曾出版畅销书《人人都爱经济学》(2008年)。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 2010—01
内容简介:
《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本书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生动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勾勒出经济学的全貌,是最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的经济学书,精彩有趣,明白晓畅,既容易理解又非常亲切。
全书分十二篇,涵盖了整个经济学的完整框架。其中前六篇是微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学的来龙去脉和特有思维方式、价格现象、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商品市场、市场失灵和博弈论等;后六篇为宏观经济学,包括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特殊的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
身为著名经济学家,作者以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背景,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案例、文化元素、叙述方式,准确地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作者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把经济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中,行文如行云流水,清晰透彻,妙趣横生,使读者既有知识上的莫大收获,又有非常的阅读享受。
读后感:
这是一本非常难得、通俗易懂的讲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
最近看了《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刚刚读完,颇为赞同对顺差的分析,不能将追求顺差作为一种目标。好像当全世界的债主就能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欧美之所以放弃制造业,盖因其发展已经不需要更多智慧参与。能免费役使中国劳力充当廉价机器自是好事。如果中国人自己也把受人奴役当成了最高成就,那就未免荒唐。这是一本非常难得、通俗易懂的讲述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普及性经济学读物。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但不幸的是,中华民族聪明反被聪明误,民众里面大部分聪明过头的人都被执政者选拔去当官了,这些最聪明的人穷尽心智地为执政者服务,不断地愚化、矮化民众,结果把好好一个民族搞成了闭关锁国、夜郎自大、整体愚昧落后的族群。于是,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就与我们这个民族几乎是擦肩而过了。中华文明里,没有经济学的概念,这是舶来品,
而且是通过西方周转到日本,再传到咱们这里来的,是倒过几遍手的。对一个泱泱大国来说,不能不说是非常可悲的事。
近三百年来,西方经济学界名家、大师辈出。(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从经济学开山派的鼻祖亚当斯密,到异类马克思、再到凯恩斯,从《国富论》、到《资本论》,再到《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以及我们经常听到的马尔萨斯、米赛斯、哈耶克、萨缪尔森、佛里德曼等等,真正是流派众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群星璀璨。我们却是一片苍白,解放后有一个马寅初,却被批判打到,结果多生了几亿人出来。
如今,马克思的经济学不但在西方,而且在号称以其思想学说立国的东方也没有出现一个半个的公认有作为的衣钵传人。现在,政府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刺激政策,莫不以凯恩斯的印钱救市、增加社会总需求为指导。凯恩斯经济学已然取代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