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地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25:28 高中作文
篇一:高中作文素材活用
高中作文素材活用
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无腿飞行将军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重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一次成功就够了
以下是一个人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个月,媳妇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他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了;后来,他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他仍一无所有。65岁那年,邮递员给他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这105美元保险金创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 他,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话题:“挫折是一笔财富”“困境与成功”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家教教育” 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 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游向高原的鱼
水从高原由两向东流着,渤海口的一条鱼逆流而行。它的游技很精湛,因而游得很精彩,一会儿冲过浅滩,一会儿划过激流,它穿过了湖泊中的层层鱼网,也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过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博得
鱼们的众声喝彩;它不停的游,最后穿过山涧,挤过礁石,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上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态,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
分析:一方面只有伟大的精神却没有伟大的方向,最后得到的只有死亡。另一方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昭显的是一种奋力追求的信念,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话题:“成功与方向”“信念”
二. 个性秉赋
弱 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反间谍队的高级官员伯尼·费德曼,在一次战地值勤中不幸被德国军虏获,鉴于费德曼的特殊身份为了从他嘴里掏出所需要的情报,德国审讯员施出了种种手段:严刑拷打,心理压力,耍弄诡计,给以厚遇。然均未奏效,以至于德国审讯员无奈地道:费德曼大概愿意我们折腾他,这样给他机会成为英雄。但这位铁打硬汉,最终却被出卖了——出卖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弱点,
原来德国人后来把他送入德国一所培养领导间谍的干部学校去,并让他每人陪同一个教官上课。这位教官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次讲给学员的东西大都是错误的。
起初,费德曼极力忍耐,冷笑置之。有一天他实人忍无可忍,便情不自禁地批驳了德国人一通,并谈了美英机关一些工作的内幕,还向德同人提了一些应该怎样搞清通讯网的建议。自然,这些正是德国人希望知道的。费德曼的悲剧,在于他不容亵渎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欲取之,乃先诱之,刺激得他“一时技痒”,在维护他的职业尊严中落入对方的圈套。
分析:费德曼的职业神圣感和其强烈的敬业精神,本是优点,但优点有时却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弱点,德国人正是抓住这一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话题:“优点与弱点”“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巴金背书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三.道德修养
海啸故事
泰国普吉岛流传着一个女孩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英国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 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的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时,海啸便无情地吞没了这片海滩。
分析: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感谢蒂利,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行动,并产生力量;感谢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压制;感谢蒂利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蒂利的故事让我们
看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及其巨大威力,当我们整天为未成年人教育忧心忡忡时,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感悟。
话题:“观察与思考”“素质教育” 把最坏的日子捱过去
凡·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里,他陷在巨大的恐惧之中。颤巍巍的铁索嘎嘎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凡·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分析: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面对日子,把最坏的都捱过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话题:“学会克制”“习惯”
牛玉琴的“绿色奇迹”
1993年的一天,联合国粮食组织将“拉奥博士奖”郑重授予中国的一位农村妇女牛玉琴,这一年只有三个人获此殊荣。1995年,中国评出十大杰出女性,牛玉琴名列前茅。
陕北农民牛玉琴的丈夫张加旺于1983年承包了一片沙荒地,决心将其变为绿洲。不久他因癌症死去,牛玉琴便带着三个儿子继续苦干。他们付出难以想象的艰难,终于使1.7万亩沙荒地披上了绿装。成功后,她又遵照丈夫遗愿,拿出第一笔收入7000元,盖起一座小学。她从丈夫与自己名字中各取一字,分别命名为“加玉林场”与“旺琴小学”。她的行为感动了一位港商,这位港商悄悄留下5.5万元赞助这所小学改建校舍,却没有留下名字。人们称颂牛玉琴创造的是“绿色奇迹”。
分析:牛玉琴的事迹向人们证明了人类改变生存现状的决心和成果。奇迹的产生,没有艰苦卓绝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话题:“奇迹”“成功与坚持” 拉纤县令何易于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 ,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抽人不易,故下官也来充一名纤夫。”太守听了,羞愧难当。
何易于平日勤政爱民,穷苦百姓无钱办丧事,他拿奉银赠与;见到老弱病残等来官仓完粮,每每邀之进餐;自己的随从,不过两三人。因此,三年内把宜昌治理得“狱无系民,民不知役”。
孙樵在《书何易于》中说,何虽“不得志与生时,必将传名于死后。”果然,《新唐书》把他作为廉吏为之立了传。
分析:做官仅仅代表必须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凌驾于人民之上。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老百姓需要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县令”像何易于一样为民“拉纤”。
话题:“为官与为民”“关于权力的看法”
“一天变三天”与“一生才三天”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用来参加会议、看书。他说,这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延长了。
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是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
很快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分析:以上两则材料的核心都是要珍惜时间把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对时间要有紧迫感,从某种意义上讲,珍惜时间就意味着延长我们的生命。
话题:“对生命的态度”“珍惜时间”
四.科技之道
把闪电关在瓶子里
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_当时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却受到了嘲笑。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分析: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科学中没有懒惰,只有勤奋和严谨。
话题:“真知来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家的价值
美国一位将军在他的《现在可以说了》一书中是这样评价著名的德同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的:“得到海森堡这样的科学家,足以抵得上德国10个师的军队。”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阻挠钱学森回祖国,他给美国移民局的电报中称:“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宝贵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分析: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掌握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力量。因为科学是一种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话题:“人才”“科技的力量” 十英镑的遗憾
蒸气机之于世界的作用是划时代的。有了它,大规模的机器便获得了强大的动力。正是由于蒸气机的出现,才导致了大工业时代的开始。
“1789年”,瓦特专利说明书上的这个时间是人们公认的蒸汽时代的元年。然而,这个时间本应该被提前。如果当时能有一位稍许宽容的绅士出现,人类就有可能在1689年便拥有初步实用化的蒸汽机技术。因为在这一年,法国人巴本发明了可以进行演示的蒸汽机。这位谨慎而又贫困的先生虔诚地向英国皇家学会申请区区10英镑的研究经费,用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明。然而,刻薄的皇家学会认为为一个天真的想法提供资金,简直是对经费的随意挥霍,于是提出了一个探索者无法接受的条件:实验必须保证成功!正是由于宽容精神的缺失,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失去了,失误甚至错误中蕴含着的潜在价值遭到漠视,成功的机会便被无情地剥夺了。
分析:我们的确应该在宽容这个问题上多一些反思。宽容的美德有利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也有利于价值的体现。
话题:“宽容”“交流与沟通”“培植与扼杀”
“用生命做一次试验”
巴斯德,19世纪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他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把科学的发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一次,一艘停靠在波尔多的轮船上发现了黄热病人,巴斯德闻讯后立即赶往那里,希望发现引发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病菌,有人问他:“你难道不怕危险?”
篇二:命题作文有尊严地活着1
命题作文:有尊严地活着
【命题】
请以“有尊严地活着”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建议运用中心句形式营造清晰的作文结构。
【命题来源】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句话赢得全场代表委员最热烈、最持久的掌声。“让人民活得有尊严”拨动了我们时代脉搏中最柔软、最庄重的那根弦。自此,“尊严”一词便成为各大媒体上最为闪耀的词汇。
【指导】
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体现观点的句子,因此本文很适宜写出论述“要有尊严地活着”以及“为什幺要有尊严地活着”的议论文。由于写前刚刚学习了议论文的结构形式,所以这次写作是希望同学们掌握议论文结构,学会运用分论点谋篇布局的方法。
在实际写作中,大多数同学都借鉴了这一写法,注意了分论点的设置,并围绕分论点选择典型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更可贵的是,很多同学注意了开头的精心锤炼,语言比较有文采;注意了扣题,行文中多处照应题目;结尾上也注意和开头以及题目进行照应,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而且,在语言上,很多同学进步很大,通过积累,提高了写作水平。
不足之处在于:
1、偷换题目,并且写作中不扣标题。写成以“尊严”为话题的作文,并且全文没有一处扣“有尊严地活着”的这一题目。写跑题了。
2、题目抄错。把“地”写成“的”,“的、地、得”不分。(名词代词前用“的”,如美丽的姑娘,他的书;动词形容词前用“地”,如飞快地跑,有尊严地活着;动词形容词后用“得”,如打得好,活得精彩。)半路偷换人称。如前一段用“你”,下一段写成“他”
3、并列的分论点句式不一致,没有紧扣题目拟定中心句。有一半的同学扣“尊严”写,跑题。
4、事例运用虽然典型,但不新颖,普遍只会写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并且运用他们也写不出具体内容和新意来,更谈不上和现实进行联系。其实,课文中有很多可以运用的事例,比如史铁生,比如海伦凯勒,比如杨绛笔下的老王 ??现实中更多这样的事例比如刘翔亚运会的奋起,比如残奥会、残亚会的运动员、比如霍金、比如奋战高三的学子、比如街道上的清洁工、修脚工,比如农民工们??关键是同学们不关注现实,也不动脑筋,至今为止,大家积累的还只是那么一点点。书读得太少,报刊杂志读得太少,手中时鲜素材太少,有些胸无点墨的味道啊。
5、运用事例议论时缺乏文采,缺乏鲜明的扣题意识,用词不丰富甚至用词不当,语言还是比较贫乏。有的同学叙述事例仍然太长,不会概括运用,也缺乏扣住论点的议论。
6、运用并列式例证法时,所举的三个事例条理混乱,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写。比如先写了一个唐朝的李白,再写了一个西汉的司马迁,再写了
一个东晋的陶渊明,正确的历史顺序应该是先西汉、再东晋、再唐朝。总之,并列运用事例时应该按照“古—今—中—外”的先后顺序选材。
7、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如句号写出原点甚至不加标点甚至加错。其实错一个标点等于错一个字,除扣分外还牵扯到一个印象分问题。 【同学佳作】
好的作文开头。
1、开门见山式。
(1)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有尊严地活着。面对现实与憧憬,我们会无奈于一些事情,但有尊严地活着却始终震响在宇宙中。 ——高三(33)班 孟林
(2)人生需要有尊严,做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3)班卢飞
(3)一个人有生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有尊严地活下去。——高三(34)刘婷
(4)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底层工作者,也不管是何时、何地。
——高三(34)班 朱林
2、排比式。
(1)因为有了蓝天,雄鹰才能展翅搏击;因为有了大海,鱼儿才能中流击水;因为有了尊严,我们才能好好地活着。作为一个人,就要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4)孟川
(2)生命长卷:小桥流水与夕阳西下、繁星满天与明日朗照、热烈的玫瑰与淡雅的百合、真理与道德、高尚与平庸??一种智慧,两处潇洒。轻抖一下,尊严飘扬。生命长卷,处处尊严,一个人不管怎样,都要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3)班 牛立松
(3)尊严如一盏明灯,能让人们看到挺直的脊梁;尊严如耸立的高山,能让人们感受到庄严的心灵;尊严如高昂的进行曲,能让人听到英雄的悲壮。有尊严地活着,让生命之花绽放光芒! ——高三(33)班 陈冲
(4)见惯了满月光华,完美无暇,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而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妙;识尽了红尘喧嚣,拥堵热闹,那一片梅林却以沉静而清新的高洁,让每个人顿悟尊严的深意。作为人,立于天地间,当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3)王维
(5)有一种品格,历经五千多年的冲刷侵蚀仍旧光彩夺目;有一种修养,跨越二十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依然熠熠生辉;有一种美好,贯穿无数个日夜的浮沉更替照旧璀璨耀眼。它——就是尊严!有尊严地活着,是一个人最根本的需要。 ——高三(33)班 袁贺
3、引用式。
(1)陈祖芬有句名言:“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出息的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这启示我们:人要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3)班贺焕焕
(2)孟子有句话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尊严,是人最宝贵的一种情感,不容侵犯。有尊严地活着,是做人的原则,是成大业的必要因素。——高三(33)赵雷鸣
(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人,要有尊严地活着。——高三(33)班 郭秀菊
(4)“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有尊严地活着,我们的一生才有意义。
——高三(34)班张亚
(5)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认为:有尊严地活着,才算是真正的活。 ——高三(34)班 陈佳湘
学生佳作:
议论文
1、有尊严地活着(57分)
高三·30班帅圆圆
篇三:作文这个活
嘉宾威水史:一位孜孜不倦的写手,一位从文字中提炼美感的诗人。
曾经有朋友问我和刘小卷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说实话我也印象不深了。回忆了几个最初和刘小卷交往的细节,不加甄别地记录如下:
细节一:刘小卷坐在我对面,她说,马上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生日了,小丁,我可以请你喝一杯吗?
细节二:在武汉熙熙攘攘的天桥上,陌生女孩刘小卷大声对我说,你在杭州?天哪,你是在杭州工作吗?我就要毕业去杭州了。太好了。即使以后见不上面,但是只要想到在同一个城市里还住着一个你,那是多么温暖和美好的一件事啊。
????
――《刘小卷》
我曾经觉得作文并不容易。每次作文课上,老师说,好吧,开始写了。我却托着腮,迟迟不能动手。如果作文是个活,像我的爷爷开垦一块菜地那样的活,首先,我发现选择菜种是个问题,它不够丰富,可以任我挑选,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其次,缺乏经验,不能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不知道怎样种才科学,也能让菜畦显得美。因此,我手中的锄头,也就是我手中――接触到洁白的纸面就会沙沙作响的那支笔,总觉得它沉重如铁,总觉得把它使顺了不是简单的事。那个时候,我大概上小学。
但我发现作文是美妙的。当我们观赏到邻居家的小花园,那朵倚着木栅栏的粉色的玫瑰,那丛生命力旺盛的、即使挤在墙角依然争相吐艳的三角梅,还有,安静得像刚从酣睡中醒来的小雏菊??多么美啊。我们就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当我读到一篇美妙的文章,它或许词藻华丽,或许语言俏皮,或许――仅仅从它的行文,能找到一个可爱的比喻,甚至一句话,两三个字,目光对视的片刻,它们像银光闪闪的飞鱼忽然跃出水面,“嘭”一下击中了我的心弦,我也会像看到那个精致的小花园一样,忍不住赞叹。那个时候,我大概上初中。
我总能从《少年文艺》《作文报》县市日报的副刊一角发现“飞鱼”。它们往往是“精神的月亮”之类的字眼,要么是“潘多拉魔盒”,在我心里,它们就像城市女孩身上裁剪得体的呢子大衣和她们白皙面孔上的傲气和矜持。而现在,我知道,“飘渺的宇宙尘埃”“小小星辰”也让少女们着了迷,让一颗颗裹在宽大校服里的小小心脏“不由得震颤”。
当时从我心里涌起的一种叫做羡慕的东西,令我十分不安。不安是因为渴望和跃跃欲试。像是获得了一种启示,又像接收到了神的命令,我想我也应该、也可以写出一篇同样美妙的文章,同样的,会有银色飞鱼点缀,又像黑色天幕镶嵌宝石般的星星,飞鱼和星星原本是静止的,黯淡的,当人们把目光移向它,与它对视的一刻,它发了光,冲出纸面,击中人们的心弦。我认为我找到了写作文的秘笈。是的,最重要的是“有飞鱼”,如果我没有飞鱼,又看上了别人的飞鱼,就用网兜捞起它们,把它们变成我的,我的飞鱼。这就是模仿。那个时候,我上初中。
但是,模仿没有成功,或者说,效果并不理想。当我把飞鱼从别的水塘捞出,放入我的池塘,它就翻了白,或者成了普通的鱼,就像有时候,我把鲜花从邻居家的花园偷偷剪下,埋入我家的土壤,它就失去了光泽和那一缕沁人心脾的香。
没有人关注我刻意放在文中的“飞鱼”。我的文章没有因为它的存在而发光。有一回,老师注意到了它,她却说,多么突兀啊。还有一回,同学也注意到了它,同学说,整篇文章就“这条鱼”最美,只有它给我留下印象。
又有什么用呢,“最美的”,却不是自己的。而重要的是“有自己”。用自己的情感浇灌剪来的玫瑰让它长出根须;用自己的思想哺育“飞鱼”让它获得营养――得给文章一个灵魂才对。
有一次,我写家里的小白鸭,它误食稻田里的农药,死了。我的15岁的哥哥站在鸭舍旁,
他轻轻哭泣,轻轻用手抚摸鸭舍上的青砖,像是抚摸曾经在鸭舍憩息的白鸭,像是抚摸白鸭曾经温暖的羽毛。我没有在文中安放“飞鱼”,我已经不再迷信“飞鱼”,开始老老实实描摹身边的世界,但是,我相信一定有“飞鱼”跃出水面,击中了老师的神经,因为她说“被感动了”。那个时候,我总算明白作文是个怎样的活。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