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写景作文仿写三峡之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7:28:24 体裁作文
写景作文仿写三峡之秋体裁作文

篇一:八年级仿写《海思》优秀作文9篇

八年级仿写《海思》优秀作文9篇

八年级仿写《海思》优秀作文9篇

1、山 思 八(1)班 吴佳萱

从踏上山路的那一刻,我才真正了解了山的文化底蕴。

带着小小的憧憬,一步步走进山的怀抱,映入眼前的岂止是山,还有一块接一块嶙峋的怪石,一条接一条倾泻的瀑布,一片接一片盎然的绿意......这一切的一切,紧紧相缀,构连起一幅有山有水的怡然图景,想必是鬼斧神工罢?总之,给人无限遐想。

我们往上爬着,陡峭的山路上坑坑洼洼,不时有雨点打下,滴在瀑布中,激起波纹,山里的雨来得正恰是时候,冲刷着尘埃,洗涤着内心的杂虑。远处,山上连绵的林错落有序,一望无际的碧绿衬得视野更开阔。这时,又似乎感觉它是山的一件外衣,安然地被老天放置在此。它们就是如此衔接,不能分离,呈现出一片安静而祥和的景象。继续信步,许多奇珍异类还是我第一次了解,山上的鸟鸣从远方传来,仿佛是天籁,似一线灵泉钻入耳中,毫无拘束,忽而远去,接着又是一声,一阵接着一阵,演奏着一段完整的只属于山的交响曲。原来,山也不失灵动和生机!近处的山泉叮当作响,哗啦啦地向山脚奔去,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起源,是否真似"天上来"那般神奇?捧一把泉水,它好像有无限灵气,扑打在脸庞,感觉好像是一双手的抚摸,温柔不失清爽。

山是如此深沉,拥有不同于它者的成熟,它包含了这么多美景,给人这么多不同的感受。

坐在一个山腰的亭子里休息,我闭上眼,一点点细细地品味这美景,它,是如此美!是怎样的机遇让我与它邂逅,"独占"这一份宁静,仿佛我拜访着一位久驻于此的神灵,我佩服它的沉静,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之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沉醉,一种享受,一种灵魂的升华啊!我将山的淡泊埋进心里。

我陶醉于山的高大和深沉,曾经,不计其数的诗人为了寻觅山的足迹,奔波劳累,仅为了亲眼目睹内心的这一片圣地。在那山顶之上,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何等气势磅礴,陶渊明宁愿住进深山,洗尽世俗之气,是否就在万千群山之中,还有他的足迹?李白喜游山玩水,就在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上,还会有他亲笔所写的旷世佳作吗?思绪不禁飘远,想到山中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我不由心潮澎湃,也许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有诗人曾在此驻足,流连忘返,把万千愁虑统统埋进这山色中,这

是真的么?眼前的大树说不定就是一颗从天上飘来的种子在山中生根发芽,才长成这般模样,山是这般神秘,无数循环重复的组合在山中构成,可能精卫所衔的树枝就是这山中千万棵树中的一根吧,无数场景让我的心头挂上了一汪沉思。

山不知经过了多久的组合,才成了今天这般模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它是如此高大,因为它容纳了种种微不足道的小事物,不嘲笑每一个生命,淡泊洒脱,难怪人们对山总是情有独钟。在这里我们可以忘掉一切烦恼,没有拘束地畅想古今,甚至是未来。到这儿来吧!在这儿,水是净的,心也是静的,没有杂念,没有忧虑,洗尽铅华,摆脱世俗。

带着对山的眷恋,我走下了山脚,回首,那一望无际的绿,将永远定格于心!

2、天 思 八(1)班 吴晨昊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挚爱的天啊!人们自古以来都是对您如此的敬畏,我敬畏您的美丽;我敬畏您的包容和无私;更敬畏您的神秘。

每次晨跑,抬头望着您。您总是戴一条金灿灿的项链,上面挂一轮不那么刺眼的太阳,瞬间,温暖地游走在我的脸庞,仿佛母亲抚摸着我,赶走了凉风习习,更赶走了丝丝疲劳。您总是身着一身蓝色的休闲服,上面还绣了几朵白花花的云朵,任几只麻雀悠闲地在您身上掠过,它们似乎也很喜欢这如宝石般湛蓝的天空,更把湖水映得像欧洲小姑娘的眼;每一片云都是乳白色的,显得那么饱满、可爱,像一朵棉花糖甜得令人心醉。于是我想:这么美的天为什么没有古人来赞美呢?现在我知道了,李白想写诗赞美的时候,已醉得拿不起笔了吧!或是像陶渊明那样"欲辨已忘言"?

我望您有些出神,思维已飘向远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远方的亲人也在望着您,您是多么的庞大,更是那么的包容。您把我和亲人,甚至整个地球都囊括进您的怀抱,您那无处不在的空气像乳汁,哺育着我们。您日夜为我们操劳:白天,您托着火炬似的太阳照耀世界,还用大气层把温度调到最佳;夜晚,您提着灯笼似的月亮安抚人们入睡,还吸引海水对全球的氧进行调和;下雨时,您拿着花洒,使世间万物生根发芽。您包容与无私一直养育我

至今,这份恩情又岂是我一生能报答的呢?

我思索着,思维飘向了更远方。

说到您,不由得想到宇宙,或许人们对您的定义不是大气层以内,应是整个宇宙。虽然近几年科技在飞快地进步。但您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我在您的怀抱里只是沧海一栗,甚至还不到,在您的庞大面前,我深觉自己的渺小,我们像孩子一样对您一无所知。您可能在很久之前就经历了无数次的大爆炸,您可能创造过比太阳的能量强不是人类可想象的倍数的太阳,更可能创造出比张家界美几万倍的自然景观。可这只是设想,您一定远不止如此,您永远是无法被探索透,您的神秘,绝对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继续晨跑,猛吸一口你给予我的氧气,天啊!您的美、您的宽容、您的神秘在我心中!

3、雪 思 八(1)班 辜子妍

好久没有看见雪,内心涌出一种强烈地想看雪的欲望,可是我不能,想起雪,那美是无与伦比的,忆起雪,只感到一片琼枝玉叶。

雪,她是何等珍贵,一年仅来访几次。每当下雪之时,总会感到四周一片寂静, 是被雪的美震住了罢,是不敢与雪媲美了罢。雪的天,雪的地,雪的色彩,雪的造型,那呼呼作响的风,飘飘悠悠的枯叶,如梦如幻的薄雾,都臣服与雪之脚下,共同组成一个奇妙的合唱团,加之众多舞者,便共同在这穹庐之下尽显风采。无尽的雪花,像美丽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的绒毛,似飘如飞;像月宫桂树上落下的花瓣,似玉如宝。她们总是那样安然淡雅,恬静自然。落地,抬眸浅笑之间,便毫不犹豫地拥抱大地,为大地送去温暖的祝福;她们一片片落下,摩挲着大地,为花儿草儿带去白色的安慰;她们在枝头细语着,树儿便开始有了发芽的踪迹......极目远望,是一望无垠的纯白。她们拥挤着,共同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白色地毯,向人们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在雪地里散步,不觉中,我便会被织进一张白色的大网中,如梦如幻的雾,忽聚忽散的雪花,总能将我带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奇怪这雪的白与阔,试想着猜测她的尽头,可无论我怎样思索,也不得其解——那么,她们,来自何方,又为何要降落与这个世界?还有,这纯白的雪下面,是否有一个美丽的地底世界?......雪啊,你究竟有多少这样的谜?不久,太阳会将你蒸发,飘到天上,你会积成云,随风飘泊,遥远的天际,是人们渴望的,你是否也带着人们的期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一幅多壮美的雪景,雪,不知藏下了多少年的历史——诗人韩愈在雪上行走过,作出"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之绝句。无限的雪,也曾打动过诗人杨万里的心,使他不禁感叹"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红军战士在雪中挺进过,立下战功无数......恍惚间,心间忽然涌上一缕白色的沉思。

北风送来丝丝寒意,我不禁裹紧了棉袄。那窸窸窣窣的摩挲声,勾起我的万千思绪。本来,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对世界上的一切是一无所知的,雪带着天神的命令来到这个世界,她用她的与众不同感染着人们,因冷,人们懂得了生火取暖,懂得了制作服饰;因饿,人们懂得了使用工具,懂得了制作工具。雪的诞生,使人类有了对生命的新的思考。她画下冰山,每年,有多少人们去雪山探险,考察,为的原来是探究雪之内在,探索人类文明史中未可知的奥秘啊!人类对雪的眷恋,是埋藏在内心之中的,累了,倦了,就在雪地上坐一坐吧,雪花会为你带去心灵的安慰。莫要悲伤,莫要急躁,在雪地里,你会发现最真、最美的自己,最真、最美的世界!

呵!雪啊,既然你那样珍贵,我定要将你藏于心底 !

4、雪 思 八(1)班 许辰铭

我说过,在我的眼里,雪是一种极致的美丽。

雪花飘落,以婀娜的姿态,自浩瀚的长空降临人间,显得高洁而优雅。刚开始,雪轻的喜人,仿佛是仙人在摇动天上的玉树琼枝,让那柳絮般的花瓣纷纷落下;不一会,雪变大了,变厚了,变得密密麻麻,像是撕棉扯絮般地下个不停。整个世界都变得迷迷茫茫的,美不胜收,仿佛仙境一般。似鹅毛,像芦花,又仿佛是洁白的棉絮,轻轻地飘到地上,飞到屋顶上,又调皮地溜进人们的脖颈里,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它们的脚印,大地被它们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褥子,一片冰清玉洁,世间的污垢,一切脏物,都看不到

了,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雪啊,美成了这个样子。

雪给人以恬静之感,又引起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浮想联翩?看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等诗句,却是一幅传统泼墨静谧的山水图。诗中虽流露出作者的孤独和失意,但开头一句均有雪字暗藏,后两句用孤舟独钓来点缀雪景,自然天成。此等意境,让我明净的心头涌上一片雪白的沉思。

没错,雪没有迷人的姿色,有的只是一片纯洁干净的白,所以浅薄的人觉得它冷面呆板肃杀单调,雪没有浮华的躁动,有的只是温和的宁静与安然,所以平庸的人悟不出它冰冷背后的希望。的确,冬日里,雪花任凭鲜花枯去,任凭小河冰封,冬日无语。可是那青松,那红梅,不也是在北风呼啸昏天黑地中挺拔依旧,在冬日传播着希望的气息。鲜花再艳,空有其表,寒风一吹,变得不堪一击,可历经沧桑的青松红梅,之所以能在雪中傲然挺立,还不是与霜雪日久生情形成的默契。有人说雪带给人寂寞,可要想了解它,就要耐得无法寻路的寂寞和有苦说不出的痛楚,捧出自己火热的心,走入风中,立于雪中,感受它那冰冷外表背后的意义,才能懂得寂寞是那样叫人心动。雪使我们拥有希望,并开始新的征程。

立于雪中,静默不语,心中一切澎湃退却,却分明地发现——雪,正孕育着希望。

5、秋 思 八(1)班 刘雨辰

没有经历过秋,真的很难想象出那是一种怎样无与伦比的美。

我喜欢秋天中银杏叶的黄,尤其是在路灯照耀下的那种色彩。在黑夜的映衬下,那种黄不是金灿灿的,黄得有些娇嫩,黄得有些含蓄。路上的行人很少,那路灯照着的银杏树就像画在画布上的油画,很美。我还喜欢枫叶的红,红得热烈,没有哪一种颜料能调出如此浓烈的色彩。我在设想着哪一天我能去一个很大的枫林,独自在枫林中徜徉,让枫叶的红流进我的血液。此时,我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想必古人对枫叶也是情有独钟的。

篇二:三峡之秋

3、《三峡之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觉积累优美词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画面,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学习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仿照旁批批写三峡秋景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色的。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

2、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结合(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自学提示自学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1)学生认读

橘 柚 陡峭 累累 巨蟒 荡漾 光晕 驳船 摇曳 谷壑 清冽

(2)词语解释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累累:接连成串

摇曳:摇荡

宛若:宛如;仿佛。

谷壑:山谷,山沟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横线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全班交流、探究。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一课时习题

第二课时

一、品读重点 深入感悟

1、导入新课

方式: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2)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深入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2、提出主问题

(1)本文在写景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关句子,并体会它的作用?

(2)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3、学生自学并进行批注

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

比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把长江比喻成巨蟒,表现出了长江宏大的气势。

在读这段话时语速应怎样?语气应怎样?带着体会读这句话。拟人:“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赋予长江以生机和灵性

过渡:如果说中午的长江是热烈的,那么夜晚的三峡又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请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读夜晚的三峡,语气要怎样?(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5、拓展体验: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并能够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完后小组进行交流。

6、写作特点归纳

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大家在写写景类的作文时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方法。

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

练习册第二课时内容

篇三:把写作融于阅读中

把作文教学融于阅读中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地位,它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现今的作文教学状态令人担忧,教师懒于教,学生不愿写,教师疲于批改,,学生进步甚微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只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教学来指导作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作文现状。

当前许多学生怕作文,在有些学生中还流传着“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却值得深思,怎样教作文,怎样才能教好作文,怎样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这是所有教者所探讨的问题。我也曾就此想过各种办法,做过各种尝试,但收效不大,最近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弊端,老师往往只重视课本内容,阅读讲解重难点,积累文字、文学知识,而忽略了在阅读中的作文教学。只有在每单元的表达中来讲解作文,目的明确,孩子们也是为了作文而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为了达到目的而作;缺少探索与发现,缺少兴趣与推敲,更是缺少创新与融会贯通;所写的作文要么枯燥无味,要么生搬硬套,要么只是语言华丽而经不起推敲;读了也很难找到共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更有甚者通篇照抄资料,然后背下来。这样的作文又有何意义?

我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每课必练法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因此,我每堂课都要进行一下作文训练,但这样做需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影响到正常教学。我通常的做法是:把练习安排到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学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二)经典品味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文章具有相似之处,有的是选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场景等等。这时,我们如能把这些材料归类一下,让学生用心的去品味,然后去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综合指导法

我在上完一单元或一学期课后,往往会带着学生把这些课整理一下,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去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感受到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进一步去加工文章,通过定期的作文综合指导,使得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技法综合起来,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写作的任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篇章,老师可以合理利用他们来进行作文教学,在讲解课文的同时遇到优秀的句段,详细讲解分析后,让学生试着仿写,这样不仅达到了理解的目的,也达到了利用的效果。例如:在《秋天的味道》、《三峡之秋》这样的文章中让学生进行句与段的仿写,

然后再进行写景作文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在有些文章中,进行想象教学,我在教学《腊八粥》这一课时,在讲到语言描写“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通过这段语言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这话时他的动作、神态是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了,可看法不一,那就把你心中的八儿样子写出来。这样学生乐于写,也达到了练笔的作用。

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和写作这两大板块。因此,语文教学的研究尤其是探究阅读教学与作文练笔的内在联系,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由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内容组成了语文教学,一般的老师对讲读教学感到比较顺当,或者说比较得心应手,而对作文教学常常难以下手,离开学生的写作实际谈课文的写作特色可以说是轻车熟路,随心所欲, 而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感到困难重重。据我的观察和研究,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的实际经验。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讲读教学 重在“读”,作文教学重在“写”,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就是努力将“读”和“写”有机地结 合起来。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必将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诚然,作文教学还有很多好的方法,但我认为,

立足课本,立足课堂,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

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