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0:36 单元作文
篇一: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汲取养分,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相伴;翩翩联想,理性思考,常常与大地相关。脚踏一方土,就会感到踏实、充实、扎实;脚踏一方土,常会涌现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心灵的体悟、深沉的思索??
请以“脚踏大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文题“脚踏大地”是由两个词构成的一个动宾关系短语,从内容上看,“脚踏”意思即为“生活、生存”,“大地”说的是“环境、土壤”,那么“脚踏大地”就是写我们赖以生活、生存的土壤或环境。具体地说,可以是自己的故土、乡情;抽象地说,又可以是我们祖国、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精神。脚踏大地,能做什么?行走,思考,感悟,行事。我们可以仔细地阅读考卷上作文题的提示,根据提示来发散思维:
①、大地物产丰饶,内涵丰富。(你要很实在地去想一想,大地怎样丰饶,有怎样的内涵?) ②、汲取养份,濡染精神,时时与大地相连。(在精神层面,大地给了我们怎样的感悟和启示?) ③、幸福生活,诗意栖居,处处与大地为伴。(启示我们,人可以有怎样的生存生活方式?怎样诗意地栖居?)
④、翩翩联想,理性思考,与大地相关。踏实、充实、扎实。(可以联想到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踏实扎实充实的精神?)
⑤、脚踏一方土,常会有美丽的故事、感人的经历。(想想,有怎样脚踏土地引发的故事,这个故事中人是如何在土地上奋斗成功的?)
把以上几点提示逐条想一想,想仔细一些,你会发现每一条就可以写一篇文章,围绕其中一条来写,就能写得中心明确而集中。
要注意的是,如果把以上每条都写到,文章内容就太杂,中心就不能明确而集中了,这也是写文章的大忌。 从文体上看,写成记叙文,要注重续写脚下的这方土给予你的滋养或者这方土地上发生的美丽故事、感人的经历;写成议论文,则要对土地-----无论是故土、祖国土-----写出自己的心灵感悟和深沉的思索,比如改变故土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等等。
【例文点评】
脚踏大地
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面对我至亲至爱的亲人,我常常感到愧疚和不安。愧疚的是,我离开土地很久了,已经找不到最初我对那块土地的知觉。那些曾在我心里滚滚流动的热土和亲人们挚爱的眼神,一直使我心生敬畏。(开篇巧妙地将“脚踏大地”定位于故土,从而自然地引出对改变故乡面貌的强烈的责任感。) 当我再回到故乡的时候,禁不住想起了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没有艾青那般深沉的崇敬土地,但觉得这块土地已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象一棵棵高大的乔木,一直纵穿我的心脏。可能是离开故土太久的原因,远没有和她原来的亲近了,回到土地的怀抱时,竟感到突然的陌生起来。(引用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深厚情谊。)
土地是乡人的命根子,也是我的命根子,直到经年之后我才感到,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其实,我们真的是土地的儿子,土地是我们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她属于我身体的一个部分,甚至是生命。不论何时何地,不论浪迹海角天涯,土地是我们情感的牵系,总在身后拽着我们,使我频频回头张望和不舍的离弃。(比喻生动形象地说出了我与故土的关系。)
对土地的感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我见证了那些不曾流逝的岁月,那些岁月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是他们,一直在引领我们从家乡走出家乡,然后又回到家乡。曾经那么贫瘠的土地,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晶莹莹的光芒。而现在呢?当我从久违的心绪中走向她的时候,土地的颜色和乡人的脸色是多么的相象,那么坦荡而无私的将我拥抱着,让我一次次体味着从土地里迸发的温暖和爱。
土地的份量有多重,我无法说出来,但是我感觉象千钧凝在我身上,使我不能轻易挣脱。我的身上永远背负着一座山:希望、纯朴和骄傲。这些东西一直在我的脊背里昂然地挺立着,那么厚重,甚至有时把我压
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我的亲人们并不富裕,他们仍是春种秋收,靠天吃饭。只不过,他们从土地里得到了回报和感恩。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乡人和土地一起承受风雨,经历一切世故。春夏秋冬,酷暑严寒,他们围绕着这个村庄,一直用脚步和心灵丈量这个村庄,祈求上苍的保佑和祥宁,一直在拼尽力气缩短穷到富的距离。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换了脑筋,不种粮食而改种药材,也有个别在外边混得有出息的人回来义务支援乡亲,还建起了希望小学,办起了工厂,建起了大棚??乡村生活又重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故乡又沸腾了,象街上一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来来去去的人们平添了新村的许多生趣,那些老人和小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期待。(贫瘠的故土永远是游子的心痛,故土滋养了我们,我们有责任让她旧貌换新颜。)
在今天,我回到故乡,见证了当下新农村的新生活。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毕竟回来了,盖起了新房,干起了事业,让老人和孩子有了依靠,不再漂若浮萍,苦苦等待。尽管不能大富大贵,但土地和家就在自己的手里,从来没有现在这么踏实过。这一过程我们等了很久,终于,我们等来了!(巧妙地升华主题,写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是大地的儿子,一样要回归土地,我看着他们今天对命运的选择,我又何尝不为之动容呢!他们也和我一样吧,也许是别离了太久,才觉得土地对他们有多么的重要。我们是大地的孩子,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土地不仅承载了我们的命运,也承载了我们的亲情和根(呼应开头“脚踏生我养我的土地”。表达了对故土养育之恩的反哺之情。)
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这几首诗歌,
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诗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要用形象思维,即使是有议论,一般也依赖于具体的形象。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作活动,多层面地认识土地母亲,了解现实层面(历史、现状)的土地,了解意义层面的土地(文学作品、人的文化心理)。
2、能够围绕土地为话题,展开诗意的想象,写一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
3、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投放题目
土地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命脉。人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文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信你对这片土地也充满了深情。你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抒写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深情的挚爱和眷恋。也可以关注眼前土地的变化,写一写对生存环境的担忧。更可以畅想未来,让我们头顶的这一片天,脚踏的这一方土,更加迷人。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状物写景绘人,都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适当借鉴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若写成诗歌,可以选取一组与土地有关的,寄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物象,缩小范围,抓住细节,采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
二、写前指导
土地的话题很宽泛,可以写人们对土地的眷念,写土地的有关传说,写土地的文化意义,写土地保护的严峻现实。题目要求写成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诗,这就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
1、 一线串珠。无论是叙述、议论还是抒情,都要一以贯之,以对土地的情感变化为为线索串起全文。
2、情感要真诚。无论是热爱,还是担忧,无论是反思,还是回忆,都要有自己的真情,情真方能动人。
3、语言要有文采。要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让文章荡漾在诗意的氛围中。“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巴乌斯托夫斯基《散文的诗意》)散文的真情实感、灵活的表达方式,需要优美的语言才能相称。我们往往在散文中读到让人一见不忘的语言。
4、表达要灵活。散文在选材上可以涉及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在结构上也可以几放几收、舒卷自如。对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也一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有时突出其一,作为重点加以运用;有时几种方式熔为一炉。因为散文总是有抒情性的特点,抒情方式尤其丰富多样。
5、情理要相透。散文是忠于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强调生活真实,而不仰
仗于虚构,表现作者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大凡优秀的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具有情理相透的特点。它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常常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土地”的话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要把这种理性通过感性形象来展开。
三、自主写作
请同学们结合以上的提示,自主完成作文。
第二课时
四、合作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也要注意他人的缺点。
五、精品赏析
每小组精选一至二篇精品作文,全班共同赏析。分别由师生作出评价。
六、反思提升
(一)、综合评价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清楚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以便以整体着眼,改好写得不足的部分;学习评价作文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步骤和方法是:
1.指导学生综合评价未修改前的“病例文”。要求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优、缺点都要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说,使学生学会综合评价的方法。
2.让学生运用综合评价“病例文”的方法,将“逐条评价”自己作文的情况综合起来,作出“综合评价”;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以指导。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清楚了自己作文的得失,也就能全面而有重点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了。
(二)、自己修改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的实践,改正作文中的问题,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方法是:提醒学生依据“作文目标”的顺序,逐条修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差生”给以具体指导。
(三)、互改交流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激发兴趣。
步骤和方法是:1.互改。让学生同桌,或小组内,或自愿结对子交换评改。2.交流。让学生谈一下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为什么这样改。
当然,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过关,个个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对自评自改后仍有问题的作文,还应进行必要的“师评”指点,并要求在“师评”指点后再进行自改或互改等,直至人人“过关”。
篇三:初三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感悟大自然》
初三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感悟大自然》
最美莫过于大自然。我喜欢冲出幽谷的小溪,因为它的不懈、它的执着;我喜欢搏击长空的雄鹰,因为它的勇敢、它的矫健;我喜欢点缀大地的小草,因为它的无忧、它的潇洒……
我发现了和风细雨的柔美。微风拂过,小雨便斜斜地轻扬,给悄然复苏的万物笼上一层朦胧的轻纱。雨带来了空气清新的气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毕竟是春天了啊。雨,更是女性。她在人们的伞上、屋顶上、草木的绿叶上、花瓣上,跳起了轻盈的舞蹈,重复轻诉水的柔情。当温馨的和风轻柔地抚着脸庞,当毛绒的细雨亲昵地舔着大地,我喜欢置身于迷蒙的烟霏里,让斜斜密密的雨丝似无声又有声轻悄悄地把我的心儿织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是这样的境界吧?
我发现了明月之夜的优美。当皎洁的明月在苍穹高高悬挂,当清凉的银辉向大地静静地泼撒,我喜欢走进安详的夜,倾听明月与清风的低吟,任思想的野马在过去与未来纵情地驰骋。我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低吟,想到杜甫“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叹惋,想到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想到席慕容“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的感慨……呵,永恒的明月,永恒的乡愁。
我畅想冬天下雪的美景。现在下雪的日子可真少啊,遥想童年时候,当纷纷扬扬的雪花似轻盈的白蝶翩翩飞舞,当冰清玉洁的丝缎铺天盖地
覆盖万物,我喜欢徜徉在那银白世界,贪婪地阅读春姑娘寄给人间洋洋洒洒的片片来信。而现在,我只能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的诗句中去想象,只能在“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描写中去惊奇,在“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的虚拟中去满足。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那和煦的阳光给了我们多少温暖,那悠闲的白云给了我们多少遐想,那花香盈盈的芳草地留下我们多少足迹……那沉稳的山,那灵动的水,那片片树林,那自由的小鸟,那活泼的鱼儿……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容纳一切的大自然。
朋友,我喜欢拉着你的手,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自然。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