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初一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4:30 初中作文
篇一:电影《花木兰》观后感
悠悠木兰情
——观电影《花木兰》有感
为什么,看着他转身的背影,你不稍加阻止?为什么,不裹紧你的身体,而任凌风吹冷他刚拥抱的体温?为什么,你不轻启红唇,即便欲言又止?为什么,他留给你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他的身后,却是你深深的凝眸?
木兰,你不顾欺君之罪,代父从军;你不顾个人安危,多少次征战沙场;你不顾军令,几次冒死救文泰。我的心有着隐隐的痛,征战十二年,你牺牲了亲友,摩挲了青春,沧桑了岁月,到头来自己的爱情只有一个拥抱,得到的是形单影只!脱下戎装着女装,你换来却是另一种守候,没有结果的守候。
命运安排你们的相逢在兵戈相见的年代,与文泰在战场相遇,相知,相助,相爱。你为他,不顾军令,不顾众将士的安危,贸然冲进前线救人;他为你,甘愿隐没在军中暗暗助你一臂之力;他为了你,在你病危时,割脉以血为你解渴;你为了他,只身闯敌营,豁出一切,帮他逃出生天。
那么,为什么,舍得让他离去了呢?难道你们的相遇就只能注定要在动荡的荒漠中吗?他的臂弯将属于另一个女子,从此你们即将背离,你不伤痛吗?
“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的拥抱生命。”是啊!那是你说过的。这种爱是否已经深入你的血液,你的骨髓。这种
爱将超越距离,超越时间,是心与心的相守?
你的话还在我的耳畔回荡,你说过,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你说过,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你说过,士兵可以叛我,将军可以欺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我明白了!
征战了十二年的你,最终为的是什么,是保家卫国,是国人的安宁,是天下的太平。我明白,面对着连绵的战事,面对无辜的战友,面对强敌的入侵,你的爱国之心超越了一切的情感,你早已准备将一腔热血献给国家,为国家牺牲,甚至,包括你的爱情。只要和亲,只要两国永结友好,天下将得到太平。国家安危,黎民的祸福与个人的得失比起来,后者是微不足道的。我知道,你已深谙其中的道理。
木兰,花木兰!多么让人热爱的名字。我记得你的羞涩,记得你的沉默,记得你的坚定,记得你的执着,记得你征战的无奈,记得你含泪的双眸,记得你凌乱的发梢,记得你开怀的笑靥,更记得你在文泰转身后你的目光。
木兰,你在你的世界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了,你让千秋万代的人记住了你。
木兰,我会铭记你的坚定,你的执着,你的忍耐,你的不屈,你的勇敢,我要把你的精神注入我的血液,渗入我的骨髓,植根我的心里,与我的生命共存。
篇二:《花木兰传奇》观后感
《花木兰传奇》观后感
最近看了《花木兰传奇》这部剧,略有些感受。从最初五凤谷的一位普通绣娘到御赐的“天下第一绣女”,两国开战后,她又代父从军,从一个初入茅芦胆小懦弱的新兵蜕变为战场上统率众兵英勇杀敌的女将军。她,花木兰,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女性。
当柔然提出只有魏国公主携带和亲图入嫁柔然两国才能正式建立盟约时,于是,在五凤谷众多绣女中花木兰便脱颖而出。然而,在进入最后一轮绣女选拔比赛时她却遭人陷害,展示绣品竟是被人调了包的魏国禁忌之花-“辛夷花”,险被斩首。在织绣和亲图的过程中又因为黄铁矿被盗无法染出黄丝。无奈之下父女二人甘冒生命危险采用风雷石染黄,不幸双双中毒,虽保全了性命,却留下了手抖的后遗症,木兰也无法继续织绣和亲图。
于是,花木兰拜师苦练飞针绝技以求其症状能有所改善。同时丝娘和木兰母亲均因担任和亲图主持而相继被害。在木兰担任主持时又被人用毒烟迷了双眼,一时双目失明。而街道上又出现带血的辛夷花图像,人们纷纷传言辛夷花是催命花,人人惶恐不安。木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将绣有辛夷花的丝绸披在身上借此消除舆论………历经重重磨难,最终一幅山河四季锦绣图提前织造成功,木兰因此也荣获“天下第一绣女”的美称。
然而,在公主携带和亲图入嫁柔然的路途中,柔然却派兵伪扮
成魏兵半路抢走和亲图以挑起两国战争。木兰念其父年老体弱遂替父从军,从此踏上保家卫(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国的艰苦旅程。
初入军营时由于自己身材柔弱,怯懦胆小而处处遭到嘲讽,但她不以为意,在全身挂满沙袋苦练力气,克服重重艰苦考验后,终凭借一技之长进入传说中最为勇猛,却又最容易随时牺牲的蔚迟幢。在训练中她一次次的倒下,又一次次的爬起来。每当众人以为她再也站不起来时,她却又摇摇晃晃的站立在众兵面前。她那不屈的性格赢得了战友的敬佩。在战场上她屡立战功,让曾经一直不看好她的蔚迟幢主逐渐对其青睐,最终一步步成为了一位世人所传颂的女将军。
在她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中国古代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特有的传统优秀品质:
@1,她不但爱家,更爱国:为了换取和平及亲人们免受服兵
的苦难,明知是条死路,她却临危受命,毅然担负起织造和亲图的主持。
@2,她勇敢坚强,处乱不惊,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以大局为重,丝毫没有那些小女子身上所有的做作之态:在生命时时存在威胁的情况下,但她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使命。母亲遇害后,她不是一度伤心,反而变得强大起来,决定无论怎样,都要早日绣完和亲图,免使更多人因此而丧命。
@3,她顽强不屈,能吃苦耐劳有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军队中她没有因为自身的不足而落后于人,而是坚持苦练。倒下,站起来,再倒下,再站起来。一次次的失败最终换来了一次次
的成功。
诚如柔然将领铎苏风所言:“多伦殿下(柔然二王子)之所以对花木兰念念不忘,不在于花木兰的容貌,而是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特有的“气”,而这种“气”正是她那独有的性格,这就是她和别的女子所不同的地方。”
这便是我对此的感受,力挺花木兰!
篇三:改写花木兰
写作:改写《木兰诗》
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艺术家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了舞台和银幕。
将《木兰诗》改写成一篇故事,有关戏曲、动画片等改编作品可以作为参考。题目自拟,字数不
限。写作时注意下列几点:
1.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2.有些情节,如木兰的军旅生活,可以依据原作想象发挥,写得更详细具体一些。
3.语言尽可能明快、生动。
例如:
一、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
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
二、
夏夜,一片漆黑。
在这寂静的夜里,忽听有人在微微叹息。是谁在叹息呢?
过了一会儿,叹息声又响起,掺夹着浓浓的惆怅。仔细瞧,原来是木兰姑娘正对着门织布。怪!怎么听不见织布声,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呢?
猜想木兰一定是有心事。问一声闺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来,告诉为娘的。木兰静静地说:“娘,儿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没有思念些什么。
昨天夜里在城门看到军队所张贴的文告,说是皇上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单上有很多卷,木兰我仔细看了看,几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
哎......我爹他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长兄,爹爹毕竟年岁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儿愿为此买鞍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头,久久地望着木兰,沉重地说:\'木兰啊!你代父从军,处处要小心啊!\'......
木家风波(续写)
木兰从军归家后,木兰是个女孩这件事顿时在军中传得沸沸扬扬,在百姓家中,这件事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佳话,可以说真是弄得个满城风雨。于是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可汗和大臣们的耳朵里,根据军法条文,女子不能入军营,违令者当属“死罪”。
可汗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商议该怎么处置花木兰。大家觉得这件事很难处理,花木兰犯了军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兰功勋卓著,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王法与功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大臣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军法如山,这是一个不能改变的事实,如果不追究花木兰,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国家将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认为花木兰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战事中出谋划策、英勇善战,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战功;花木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在每次战事中,她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是一般男儿所不能比的;这十几年来,尽管战争那样残酷,战斗那样激烈,花木兰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退却过;花木兰还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战士谈心,在不少关键时刻,她还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总之,木兰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也是不可磨灭的事实。 大臣们说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举棋不定。
可汗和大臣们的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木兰的耳中,传到了木兰的乡亲们的耳中。木兰得知此事后,却神态自若,没有一丝害怕。乡亲们得知后都来到木兰家。乡亲们对木兰说:“木兰,你是我们的英雄,我们支持你,如果可汗要杀你,他就是个昏君!”木兰感动得热泪盈眶,激动地对乡亲们说:“乡亲们,谢谢你们!可我毕竟还是触犯了军法,王法无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处死我,也是为了维护王法,我死得其所。”这时,木兰的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在皇宫里,大臣们还在讨论中,这时一个军士进去报告:说有许多老百姓跪在城门口,求可汗饶木兰不死。可汗和大臣们都来到城墙上,只见城下面是黑压压的一大片,几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这儿了。见可汗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大声说:“木兰为了我们百姓的安宁,一个人在外十几年征战,如今如果杀了她,真是没天理啊!”
这时,百姓们都这样大声喊着。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这样说:“木兰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你们不能杀了她!”甚至连一个三岁的小孩也开了口:“木兰姐姐是我们的英雄,谁杀了她就是坏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们会意地笑了。可汗对城下的百姓说:“你们说得对,我不能枉杀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会顺从民意的。”接着,可汗还当场封花木兰为“女中豪杰”。可汗还说:“木兰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上战场的女英雄,我将撤销不准女儿上战场的军令,以后凡是武艺高强的女子都可上战场。”这时,城下的百姓都欢呼起来。百姓们夸可汗决策英明。
这一段佳话一直流传至今,花木兰的爱国精神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将流芳百世。
点评:本文小作者在学习了《木兰诗》后,对木兰从军归家后的情势发展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戏剧性地展现了一场由木兰女子从军触犯军法而引发的风波。文章构思又带有孩童心理,具有独特的写作个性。故事结局又恰到好处,顺理成章,使文章主题得经鲜明的显现。 巾帼英雄花木兰(改写)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