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观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20:03 体裁作文
篇一:哈佛幸福课观后感
哈佛幸福课观后感
学号:51100902027姓名:王增收
所谓的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TalBen Shahar)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程“经济学导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并不是一门新的心理学科。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旗手Seligman 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积极心理学正是对战后和平时期心理学依然只强调矫正心理疾病的反叛。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幸福的关键在于转变。
心理学所经历的发展和转变轨迹——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心理学从仅仅关注人类心理的消极和缺陷方面转变为更加关注人类心理的健康和良好方面——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
笔者认为,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当我们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一个问题,那我们会偏执于问题的一面而无法自拔,会错失许多现实的重要部分而看不到全面的真实的现实。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举得例子,一个人失恋了,被女友抛弃,他会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开始自卑,反省反省反省,然后变成恼羞成怒,怨女友,怨老板,怨政府和总统??他的世界变得只有这一件事,看待这件事的眼界只集中在这一点。其实,他并不是不能幸福、不能快乐,失恋没有限制他的积极,而是他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积极。
积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也发现,神经症,这种极其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无效的负性情绪的原地打转和徒劳循环,就是对转变和流动的抗拒和拒绝。“(神经症)病人的负性情绪是僵化的??病人真实的以为,这种负性情绪及其痛苦是不可能改变的,自己无能为力。”①所以,克服负性情绪的盲目和冲动就必须将整个注意力和认知范围做一个彻底的转变。
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幸福概念是主观幸福感,其首要的特点就是主观性。因此说,一个人幸福与否的评价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个体内定的标准,那么幸福就在于个体能否适时地改变、从而建立起一个恰当的幸福标准。
二、实现转变的前提是内心的安静。
泰勒·本·沙哈尔也指出,内心的平静是十分重要的,平静一直是东方哲学所追求的境界,无论佛学的“空”还是中国土长宗教——道教追寻的 “无”、“无我无相”。有学者指出②,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就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东方哲学,主要是佛教的哲学文化。
笔者不禁想起一部电影——《Kungfu Panda Ⅱ》,似乎正是演绎了这一点。这是一部带有浓重东方色彩和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热爱功夫的熊猫——阿宝,它为了捍卫中国功夫,勇敢承担起与邪恶作斗争的重任。但是就在此时,阿宝心中深埋的痛苦回忆却复苏了——小时候父母惨遭杀害、自己被遗弃在冰天荒野中,他深①
②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73—74页。 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8页。
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一个人指点他:“不要挣扎了,让它自然的流动”,“你人生的开始或许不算好,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你是谁,你的其他部分的人生才能决定”。记忆慢慢展开,如水般流淌,阿宝面对灾难的记忆,学会了勇敢而平静的接受,他领悟到了心如止水(inner peace)——功夫最高境界。此时,涌现在脑海中的是养父的关爱、师傅的教导、自己对功夫的追求,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身上的使命,最终捍卫了中国功夫。“你得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因为那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是你选择现在成为什么。”阿宝如是说。
阿宝的遭遇是现实中人生的隐喻:只有接受现实,获得安静,才能实现转变,才能从悲观和负性事件中走出来,才能关注到生活中积极的因素。这些都是实现思维、视角转变的前提。
三、安静源于对事实的主动接受和个体内隐信念的正确。
安静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令人沮丧的是,安静的获得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易。
一方面,安静的获得需要主动接受事实。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言,有些事我们不完美,我们能够改变;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必须理解并主动接受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人性,接受自我,接受我们自然产生的情绪。
当我们试图压抑自然痛苦时,只会强化它;拒绝人性时,只会导致次优的表现。只有发自内心的接受,思维才不会僵化而会流动,就如同流淌的浑水会在流淌中随着泥沙的沉积而变得清澈,内心会随着思维的流动才能获得安静。
记得,那个“Homeless to Harvard”的哈佛女孩Liz Murray,“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都被从身体中抛弃了,所以我被迫向前看,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我到了一种状态——好吧,我要尽我所能的工作,看到底会发生什么。”③极其悲苦的生活的逼迫没有给她任何选择的余地,被迫的接受现实也给了她一片安静的空间,使她能够“向深处观察”,观察事物的整体,观察“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和什么是成功”。所以她改变了自己命运。
另一方面,安静的获得需要正确而健康的内隐信念。无论逻辑学④还是心理学都发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或者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怀疑或更改的坚定信念,这些信念是人们进行日常推理的内隐性的大前提。正如三段论中大前提之于推理的作用,内隐信念对于个人心里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比较而言,这些内隐信念主要是与个体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常见的健康的内隐信念有:“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独特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有信心和力量,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⑤??
电影中阿宝的内隐信念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挚爱、是捍卫功夫的强烈使命感、是父亲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和师傅的教导等,Liz Murray的内隐信念是小时候父母的关爱和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健康的信念,其实都是一些积极的生活沉淀和感情记忆,是经验智慧的结晶。
这些内隐信念属于人类高级的精神现象,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③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中的台词。
陈宗明:《智慧人生 : 日常推理之谜》[M],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序言。
⑤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67页。 ④
篇二:幸福课观后感
幸福课观后感
看了这个幸福课,我感悟最大的是:关键不是你记得什么,而是你做成了什么。然后我开始积极的关注自己的优点,关注自己的幸福。我们虽然不是圣人,有很多缺点,可是,过分的关注缺点,就会让自己失去信心,是自己更加的自卑。如此怎么能够成功呢?那么这样才能够幸福呢?
还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泰勒博士早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须严格节制饮食。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4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而吉尔伯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自主的选择权,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们应当“智慧地购买”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础值”。如果想拥有幸福,必须先知道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我们的终生目标,成功只是幸福的手段。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在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可是,令人疑惑的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幸福感却没有得以改善,更没有呈现增长态势。现代社会,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增大,除了金钱和权力外,似乎人们什么都不崇拜,人人都在追求以物质上的富裕为代表的成功。然而,我们要知道,幸福并不是提倡你清心寡欲、也否认追求物质上的充裕与稳定,关键的问题是这种所谓的成功只是我们自身提升幸福感的手段和途径,一旦只注重物质财富的获得那财富终将变成人们获得幸福的障碍。
那么怎么才能追求幸福呢?
1.与朋友共处、聊天。你应该有几位这样的朋友,你们不必是一定一起出去吃饭喝酒打麻将看电影玩桌游,但你们互相较为了解,你开心的事可以与他(她)分享,你不开心的烦恼的忧愁的事也可以向他(她)倾述,(他)她通常不会觉得厌恶、不耐烦,而是耐心的倾听你的讲话、和你交谈。
2.写日记。在写日记时,你不必隐瞒什么,你在做真实的自己,表达真实的情感与思想,因此写日记有类似于和亲密的朋友交流的功效。
3.正确处理学习休息娱乐的关系,适度休息。休息和学习的关系密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生物节律,不同的生物戒律伴随的兴奋点存在差异,有的同学可能在早上很早就恨兴奋,学习工作效率高,而有的同学晚上越晚越兴奋,有研究表明,我们的学习工作中也存在20/80的帕累托法则,最好的策略是在除休息
时间外的20%的兴奋时间(3小时左右)完成当天80%的工作,剩下的时间则用来完成需要较低唤醒水平或者紧急但不重要的工作或者干脆全部用来娱乐,学有余力或兴奋时段多的同学可适当延长时间,近期有紧急而又重要任务同学本安排例外;每天休息8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因人而异,休息让我们重新充满活力、感到阳光,显著增进健康和幸福感。
4.运动。从生理学角度讲,运动时我们机体呼吸变急促,心跳加速、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血液循环加速,长期坚持能有效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运动的好处在此我就更多例举,最大的莫过于减缓压力和增加健康,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运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对我们学生,跑步最为便利和经济,坚持一个月后,你会爱上这项运动的。不过遗憾的是,随着跑步的增多,小腿会逐渐变粗,爱美的女生可要注意啦。除此之外,打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踢足球、游泳、健身等等也是不错的建议。每天运动确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毅力,我以为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足以或在感压力大时运动足以。
5.拥抱。也有研究表明每天30个拥抱能增进个人的幸福感。(PS,我想说的是这个研究不实际啊不实际,抱男的吧,你不觉得别扭么?女的吧,谁那么傻啊给你乱抱。自己人的话,会不会抱得有些太多了?希望数量没记错,为啥这么多呢)
6.深呼吸、冥想训练或做瑜伽。深呼吸是冥想的基础,冥想可以让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让人更积极、更坚强、意志坚定。有研究表明,练习瑜伽也能增强人的幸福感,有练习瑜伽的同学烦请指教呀,本文再次不再赘述。
7.感恩。每天写下5件感谢的人或事。感恩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境界,我们需要常怀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无私的爱、感谢师长的关心、感谢同伴的帮助,切不可对身边善事德行习以为常。
8.每天写下5件让人开心的事,想想为什么觉得开心,效果是立竿见影,但我也没坚持下来…..
9.时间充裕。最后,注意是时间充裕、而不是金钱充裕让你感到快乐。尽量别把日程表排得太满,留下些空余时间看电影也好、听音乐也罢,发发呆更妙。
个人的幸福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幸福每次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总是那么轻轻的,好像就在你的身边,微笑着看着你,它可能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是递上一杯水、也可能就是瞬间的一份心情??
有心的人永远幸福,因为他理解幸福。
篇三: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寒假,读了《哈佛幸福课》一书,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这种幸福的课堂真谛真是感人至深。想起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这也时刻告诫这我读书是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就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他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他的这一理念及其精彩的授课,使得幸福课在哈佛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被选为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这种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
一、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衡量幸福的标准可能是,考上好的大学、找到满意的工作、有一定的财富积累、建立美满的家庭、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这样我们就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如果有人告诉你这只是关于幸福的错觉,你作何感想?这个人就是人称“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吉尔伯特。他摒弃了有关幸福的传统观念,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上了一堂新颖生动的幸福课。他从梦想的幸福起笔,到幸福是什么,再到测测你的幸福感,最后落笔于幸福其实很简单,
六部分层层递进,阐释幸福的真谛。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书中讲到连体的双胞胎,她们认为连体没什么,不影响彼此的生活,她们觉得生活的很快乐,心情愉悦、兴高采烈和积极向上,当人们问起她们是否愿意进行外科分离手术时,她们断然拒绝,而我们却觉得她们不幸福,因为彼此不能独立的生活。这也为我们如何建构个体的幸福和快乐提供了重大的启示:我们要变得更积极、更乐观、更幸福的关键在于能够转变幸福的思维方式。
从书中我能深深体会到对积极和幸福的真正困扰不在于人们生活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而在于个体对负性事件的固执、对负性情绪的固着。当我们仅仅将注意力聚焦于一个问题,那我们会偏执于问题的一面而无法自拔,会错失许多现实的重要部分而看不到全面的真实的现实。
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举得例子,一个人失恋了,被女友抛弃,他会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哪里不好,开始自卑,反省反省反省,然后变成恼羞成怒,怨女友,怨老板,怨政府和总统??他的世界变得只有这一件事,看待这件事的眼界只集中在这一点。其实,他并不是不能幸福、不能快乐,失恋没有限制他的积极,而是他自己限制了自己的积极。
现在得到普遍认可的幸福概念是主观幸福感,其首要的特点就是主观性。因此说,一个人幸福与否的评价更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个体内定的标准,那么幸福就在于个体能否适时地改变、从而建立起一个恰
当的幸福标准。
二、阳光的心态是幸福的前提
幸福与否?到底应该如何区分?记得《庄子.秋水》中,庄子和惠子争论水里的游鱼是否快乐。庄子说,鱼儿很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知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知道我不知道呢?对与错,是与非,幸福与否,关键在自己的内心,我们不能以己度人。 书中讲到你中大奖,你认为会让你永远开心、快乐,过了一段时间后,在回头看,中奖的幸福感并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持久,乐观的人,依旧乐观,悲观的人,依旧悲观,那突来的幸福感持续很短,你又回到了没中奖之前的心态。
就如电影《功夫熊猫 Ⅱ》,也演绎了这一点。这是一部带有浓重东方(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色彩和元素,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电影。电影的主角是一只热爱功夫的熊猫——阿宝,它为了捍卫中国功夫,勇敢承担起与邪恶作斗争的重任。但是就在此时,阿宝心中深埋的痛苦回忆却复苏了——小时候父母惨遭杀害、自己被遗弃在冰天荒野中,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时一个人指点他:“不要挣扎了,让它自然的流动”,“你人生的开始或许不算好,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你是谁,你的其他部分的人生才能决定”。记忆慢慢展开,如水般流淌,阿宝面对灾难的记忆,学会了勇敢而平静的接受,他领悟到了心如止水——功夫最高境界。此时,涌现在脑海中的是养父的关爱、师傅的教导、自己对功夫的追求,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身上的使命,最终捍卫了中国功夫。“你得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因为那已经不重要了,唯一重要的
是你选择现在成为什么。”阿宝如是说。
阿宝的遭遇是现实中人生的隐喻:只有接受现实,获得安静,有一个阳光向上的心态,才能实现转变,从悲观和负性事件中走出来,关注到生活中积极的因素。这些都是实现思维、视角转变的前提。
三、用感恩的心拥抱幸福
幸福是什么?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第一是愉快的生活,第二是充实的生活,第三是有意义的生活。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对别人的慷慨赠与表示感谢,这比在银行有个大户头更能够创造深入、持久的幸福快乐。
感恩是如此的重要,但是令人沮丧的是,感恩之心的获得是那么的艰难和不易。一方面,要主动接受事实。正如泰勒?本?沙哈尔所言,有些事我们不完美,我们能够改变;有些事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必须理解并主动接受它的存在——我们必须接受人性,接受自我,接受我们自然产生的情绪。当我们试图压抑自然痛苦时,只会强化它;拒绝人性时,只会导致次优的表现。只有发自内心的接受,思维才不会僵化而会流动,就如同流淌的浑水会在流淌中随着泥沙的沉积而变得清澈,内心会随着思维的流动才能获得安静,才会感恩他人。
记得,那个从无家可归到哈佛的女孩丽兹?默里,“我心里所有的安全感都被从身体中抛弃了,所以我被迫向前看,必须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我到了一种状态——好吧,我要尽我所能的工作,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极其悲苦的生活的逼迫没有给她任何选择的余地,被迫的接受现实也给了她一片安静的空间,使她能够“向深处观察”,
观察事物的整体,观察“所有能够成功的微小元素和什么是成功”。她内心的安静和感恩改变了自己命运。另一方面,需要正确而健康的内隐信念。无论逻辑学 还是心理学都发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或者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些不可怀疑或更改的坚定信念,这些信念是人们进行日常推理的内隐性的大前提。正如三段论中大前提之于推理的作用,内隐信念对于个人心里健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比较而言,这些内隐信念主要是与个体的成长背景和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常见的健康的内隐信念有:“我的未来一定会更好”、“我是独特的,我是有价值的”、“我有信心和力量,能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
就如功夫熊猫中阿宝的内隐信念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挚爱、是捍卫功夫的强烈使命感、是父亲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和师傅的教导等,丽兹?默里的内隐信念是小时候父母的关爱和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健康的信念,其实都是一些积极的生活沉淀和感情记忆,是经验智慧的结晶。这些内心的感恩属于人类高级的精神现象,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或许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当幸福来敲门,感知她,接受她,让她充盈我们的内心,让温暖萦绕心间,你就会明白快乐的真谛在于自己的内心,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你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多姿多彩,如此绚烂美丽 ??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