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叩问心灵记叙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29:02 体裁作文
叩问心灵记叙文体裁作文

篇一:2013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叩问心灵

2013湖南高考优秀作文:叩问心灵

教育

——雅思博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枯槁。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 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身有疾病,必能治愈;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过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而堆砌,而是追求后那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感动中

国人物刘伟,身患残疾用生命奏出华美的绝响;从小就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俩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开方。不解的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的心中,三个坚定的字——我愿意!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篇二:叩问心灵

叩问心灵 拂去倦怠

《周易·乾》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处事应自我力求进步,应该像天一样,坚毅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是对精神和胸怀的最好解释。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精神和胸怀,那他是值得称道的。作为一个教师,常常这样叩问自己的心灵,自己的精神和胸怀是否也如此强大?强大到可以克服人生的苦难,克服工作的倦怠?

都说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踏上讲台到如今的二十多个年头,从当初的满怀热情到热情消退的机械,就如和尚撞钟一样日子久了总会产生倦怠,失去起初的热情。这就要靠我们老师自己不断地反思,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抗击倦怠,找回满怀的热情。我首先做的是寻找热情泉源。找到了泉源,热情的细流自然会汩汩而出,生命自然会焕发出光彩。对于数学专业性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整理的条理清晰,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关键是要去做这件事情本身,给自己留下点什么,为以后的教学留下点什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脚点,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鼓励,真诚地赞赏,把每一位学生都当做一道独特的风景,去栽培,去欣赏。教学不再是一种枯燥的周而复始的机械的操作,从教学(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中找到了成功和乐趣,整个教学活动让我和孩子们体会到的只有身心的愉悦,这种愉悦就是工作热情的泉源,有了这种泉源快乐的细流汩汩而出,乐此不疲。

常常这样叩问自己,要给学生学生一杯水,一缸水的容量是否能够满足。假如我是大海,学生从我这儿获得的必定是无边的知识和胸怀。于是业余时间把自己投入到书的海洋里,知识的汲取中,饱餐精神的食粮。人的强大不是他有多少金钱,不是他有怎样的官位,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书页中,孔子的尊尊教诲让我豁然,在不知不觉中把他的思想传递给了学生,;弟子规中老幼有序的中国文明可以在我这里得以传承;朱熹的格物致知让我充满信心,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天长日久,收获必定不菲;从王守仁先生那里我感悟到了做人知善知恶的良知,知行合一的完美;席慕容诗歌的优雅动人的意境;仓央嘉措不世的才华;陶渊明置身事外的心境……书页中优美的文字在跳动着,豁达的心胸在感染着,读书带给人的裨益是心的强大。

是君子,当自强不息;是君子,当厚德载物。

常常叩问自己的心灵,拂去倦怠。用心的强大去化解人生的苦难和不快,做一个快乐的知识的传播者,做一个健康心灵的引路人,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幸福生活!

篇三:叩问心灵深处

叩问心灵深处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感动,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没有标准答案,而对00后的孩子们,物质高度发达,衣食无忧却四肢不勤,手脚不动,唯我独尊。让他们为别人着想几乎不可能,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动呢?我想只有内心深处的震憾,激起情愫的涟漪,漾起感动的波纹,达到心灵的碰撞。

在人教版语文十一册的第七组课文,讲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与可爱、聪明、善良,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在这个世界上。其中,《老人与海鸥》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深厚情谊,课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与海鸥亲切交谈。后半部分通过老人去世,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展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令人震憾的情感。如何让学生来体会、感悟这份人鸥情呢?通过三课时的教学,圆满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以下启示。

一、与文本深度对话

对话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应该是一种协调、沟通。在前半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哪儿体现了老人与海鸥的亲密相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深刻思考、与他人讨论,得出老人给海鸥喂食、取名、与海鸥交谈。特别是“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了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动人的乐谱是老人与海鸥

演奏的,是一种动感的美、和谐的美、信任的美。进一步引导学生,这种美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吗?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建立呢?学生深入文本后,从“褪了色的塑料袋”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当然,哪个都有名”??体会到这种美是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照料海鸥中建立起来的,通过与文本的深度对话,让学生更加明白文本内容。

二、在朗读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如果你通过朗读能让别人流泪,那么你们在对文本的理解上就达到情感的共鸣”这句话说得有点牵强,但说明朗读对于理解文本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情感教学目标重点体现在朗读上,学生在朗读中,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逝世感到悲痛万分, 从“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深切悼念,从“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体会到海鸥们对老人的难舍难分。为了更加深入地体现海鸥对老人的情感,学生朗读完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老人的逝世感动悲痛万分、深切悼念、难舍难分的海鸥中一定有???” 学生齐答,有独脚、老沙、红嘴?? 在全班的呼唤声中更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文本的价值取向是文本最核心的内容,在本文中,通过老人与海鸥建立的深情厚谊告诉读者,要爱护小鸟、爱护动物、爱护身边的一切。如何正确把握这一文本价值呢?引导学生默读: “照片上的老

人默默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们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老人的注视里的什么呢?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有对海鸥亲切关怀:“独脚,我不在了,你今后的生活会更难”“老沙,明年冬天你还会来这里过冬吗?” “我不在了,你们群吉祥鸟、幸福鸟还会来这里过冬吗” 通过这些回答,在学生心里更加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难舍难分,也唤醒了同学们关爱小生命的意识。老人走了,曾经目睹老人喂海鸥的人们在老人走后是怎样做的呢?通过最后句话“他的心里一定有飞翔的欧群”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人们与老人素不相识、无亲无故,却送走老人最后一程。他们是被老人的行为感动,人们在送走老人后,会背起老人的蓝布包、拿起老人的塑料袋在翠湖边喂海鸥,让海鸥飞翔在老人的心里,飞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旨在通过阅读加以简单的点拨,让学生走进文本展开与文本深度对话,在学生欣赏一个真实的、美丽的、童话般的感人故事之余,会留心身边的世界,多给身边的小生命一些关怀,叩问心灵深处,学会关爱。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