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贤易色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26:48 体裁作文
篇一:增广贤文读后感
《增广贤文》读后感
在炎热的暑假中,我走马观花看了几本书,其中《增广贤文》是印象最为深刻的,这也是源于女儿的缘故。
假期中,我随意翻了下这本彩色注音版的《增广贤文》,忽然发现其中有很多熟悉的句子,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原来这些谚语、佳句是出自这本书。再一细看,有古汉语专家对每句原文的注释和对重点、难点字词的解析,还有轻松有趣的经典故事,如庖丁解牛、破釜沉舟、岳母刺字等。女儿要升三年级了,这本书值得一读,但女儿对此书是毫无兴趣的,我只好“陪读”。在认真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意义。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极有影响力的读本,其内容涉及到珍惜时间、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其中书里的一些精辟的格言警句来自古代文化典籍或来源民间的俚谚俗语,是对历代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还有许多格言至今仍广为流传,被人们奉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
《增广贤文》中的许多格言警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这些格言警句都蕴藏着前人丰富的智慧和对后人的谆谆教诲。如教导我们要勤学惜时的句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等,这些都表达了时间过得很快,告诉我们要从小就要努力学习,趁早珍惜时间,莫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读书高”, 开卷有益,只有用书籍充实我们的头脑,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财富。
对于我们来说,修身处世篇中的佳句如责人之心责己,恕人之心恕人、积德若为山,容忍须学海等等,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交往方面受益匪浅:遇事学会冷静,胸怀宽广,不谈论别人是非,钱财取之有道,做人光明磊落,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才是有德行的君子。同样在工作中,如果有了好的品行和修养,就能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工作顺利开展。书中许多的句子也充满了人生哲理,如:大厦千间,夜眠八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如果我们的心态摆正了,就不会有很多的烦恼。
当然,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书中有些内容只适于当时社会现状,如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言轻莫劝人等等。书中还有反映封建伦理,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苟且偷安等思想的句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吸取精华,弃其糟泊,古为今用,传承经典。
《增广贤文》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慢慢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昔时贤文,诲汝谆谆”,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它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相信再读,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二:读后感赵松贤
感恩、责任、忠诚观后感
公司组织收看了李强教授的视屏“感恩、责任、忠诚”,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意识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深刻地认识到你最大的忠诚就是你的坚守。忠于组织、忠于团队是每一名员工必备的要素条件。
李强老师从忠于个人,情义为重;忠于事业,永不放弃;忠于组织、团队致胜;忠于信念,精神永存 对于我们来说,忠诚首先意味着我们个人与朋友以情义相待,既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以一颗忠诚的心对待身边的朋友,也可得到对方的以礼相待,即李强老师所说的“忠于个人,情义为重”。 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既然我们来到这个大家庭,就要“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这就是忠诚的直接体现。
作为公司的一员,公司使我们懒以生存的基础,公司在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经济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对公司怀有感恩之心,拿出具体的行动回报公司,用心去发展我们懒以生存的公司
我们的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我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并且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企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我也绝对相信我们的企业可以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2015.11.9 赵松贤
篇三:暑期作业--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
为什么要读论语?
这个问题现在突然问自己,还真不好回答。事实上,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论语》一直常伴左右,未曾远离过。但一直一来,对论语的思考却未曾深入。最近几年来,很多人对现在社会的一些现象不满,提出了只有孔孟才可以挽救时代的危机,特别是金融风暴后,这种言论日益蔓延,这就催生我对孔老夫子产生了兴趣,因此,利用暑假期间,对论语进行了拜读。
拜读伊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简单、平实和空洞。书中所言不外乎仁、义、礼以及忠、孝、信之类的人尽皆知的道理。可是回头想想,倘若如此简单,区区几万字的论语为何能存活几千年,生命力如此之顽强?这样看来,我的理解还是相当的浅显,并未理解论语的真正思想。因此,静下心来,继续耐心研读。如此几番,也就渐渐地开始有些体会了。体会这东西最让人琢磨不透,有时突然冒出来,但有时又转瞬即逝,因此,很有必要把它写下来,即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乃论语的开篇之语,大家耳熟能详。从字面上看,大概说的就是学习要勤于温习或者去实践。也就是哲学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践。在孔子的诸多言论之中,为何这一句放在全文开头,我想应该有其用意,因此不可能就单单来阐述一个学习的态度及实践这么简单。上文说过,对论语最直观的感受往往也是最浅显的理解。因此,开篇之句很值得去品味。
这个“学”字,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学习行为。而且孔子后面也阐述过,“学”不一定是读书,如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以及后面的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搏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这些都很明确的表明,“学”并非简单的读书,而是各种技能。我想应该是诗、礼、射、御、书、乐等等文武之道。
“习之”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要把理论实践和运用到为政的生活中去,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学”和“习”联系起来就是知行合
一,就是认识到的要去做,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实践了才体现了学问的价值,才证明了你有学问的修养,因此,学问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体现价值,而实践价值越多,证明你的学问也就越大,你没有实践、没有“习”,就不能证明你有学问的修养,因此,“学”是要靠“习”去证明的,“习”比“学”更有意义,因为“习”是学问的目的,是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无非是学问的学习修养和实践,两者统一了,岂不是人生最最得意的事情!
后面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师为朋,可谁是孔子的同师之人?个人觉得,孔夫子以以尧舜为师,以文武之道为师,以天为师,同学之人,乃天下同道之人,与这样的人在一起,那才是不亦乐乎。孔子每一句话都不离为政之道,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有愿意实施文王,武王,尧舜之道的人来邀请我去从政,让我能够有机会实现我的理想,该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这样不是君子吗?生活中的为人处世可以这么说,但从当时孔子的身份及理想抱负的角度出发,就不能这么理解。我的理解是,其他人不明白文武之道,不要紧,我们不生气,我们一起来学习文武之道,学习尧舜,一起来实现我的理想国。
综上所述,我觉得开篇之语的三句话是有传承的:第一句是说如果能实现我的理想那该是多么的美好。第二句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倘若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实现理想那该有多好。第三局是说如果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那么如果能培养出可以一起实现理想的人,也很不错。
因此,论语开篇就表明了孔子所倡导的核心思想。同时也表明了孔子思想的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本质。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即对待父母要竭尽全力。一心一意地去侍奉父母。同时孔子还说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句可以理解为: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一句比上一句的要求还要高一些。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
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所以孔子揭示了孝的真正意义。
对于学习的方法,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虽是然是两千多年前的语句,但如今却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两句包含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从这些人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每个人得优点,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中,勤奋,诚实,节俭,相助相生的伦理观念。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慎独,以礼待人,讲求信用,尊重别人。这些都是现代唯金钱第一的浮躁社会所欠缺的。因此,论语对于心灵的精华,道德的重建有着重大的意义。二千多年淘得的精华值得每个人去拜读。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