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诗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19:31:06 体裁作文
篇一:汪国真经典诗歌36首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2015年4月26日),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代表作有《年轻的潮》、《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热爱生命》等。于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去世,享年59岁。
汪国真诗歌受青年喜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诗契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而且诗歌里面所表现出的人文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达到了社会普遍性。青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年轻的心有太多情怀太多负荷需要释然,太多思考需要沟通与解答。汪国真的诗歌以“知心大哥”的方式出现,对他们的所感所想以自己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进行了心灵抚慰和自省关怀,从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实现了情感烦恼到智慧超然的跨越,从而使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超越了时间性。也正是因此,汪国真的许多诗句,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摘录的青春励志格言,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等。
一切的艺术与美都属于年轻的心灵。诗歌虽然跨越了年龄的限制,但更受年轻人喜欢。当代诗坛,诗派混杂,莫衷一是,缺乏一个能够深入触动年轻人心灵的核心支撑点。汪国真的诗歌恰恰打破了这种诗歌门墙的壁垒,直接冲撞进了年轻人的心灵,而且融入了他们的感情,融入了他们的梦境,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道五光十色的天窗,让年轻的习惯幻想的心灵更多了一些明朗和纯净。“言人人心中所有,道人人笔下所无”,汪国真的诗予年轻人的种种情态以知性的诗意的解读,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对躁动情感的适时梳理,知心与励志。“读汪国真的诗,如涓涓溪流,可以融入大海,如平静的海面,却让人心潮澎湃。”这是许多汪国真诗迷的共同心声。
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和青春迷茫,心理负重和情感迷惑十分严重,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和独特个性越发彰显出来,甚至导致心理隔阂、忧郁、彷徨、堕落、自杀等。读汪国真的诗歌已成为年轻人青春励志的必修课,许多年轻人因此拨正了青春的轨迹;如许多因读朦胧诗而头脑中混沌一片,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轻人,后来都成为了读汪国真诗的受益者,使原本迷茫的青春中多了一道亮丽清爽的色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向学生和孩子积极推荐汪国真的诗。汪国真的诗在人的心灵开悟成长上所具有的独特里程碑式的意义,决定了他的诗歌的非常价值,也因此,他的诗被选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古到今,能够广为社会认可的诗歌却并不是太多,这说明评价诗歌好坏的标准不是掌握在个别所谓诗歌圈内人士的手里,而是存在于读者能够广泛性接受的心里。真正优秀的诗歌,必然具有情境美学所特有的情境感染力,能够实现超越时空的特殊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在诗歌意境表现上实现由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的具体升华。而当代诗坛,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不多见。汪国真的诗歌,20多年来一直能够震颤人心,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现这种情境升华上具有其独特性。
1
汪国真经典诗歌36首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2
《学会等待》
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打不起精神, 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苦衷。 你看即便像太阳那样辉煌,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阴。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成功其实不需要太多酒精。 要当英雄不妨先当狗熊, 怕只怕对什么都无动于衷。 河上没有桥还可以等待结冰, 走过漫长的黑夜便是黎明。《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3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4
《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就是无憾的人生 《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5
篇二:温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
【作者】姜志军
《红楼梦》诗词,像一座万紫千红、流金溢翠、蝶恋蜂爱的大花园,有道不尽的色彩与芬芳。不论从文艺学、文化学、宗教学,还是美学、哲学方面,它的内蕴均极其丰富,既符合诗词本身的内在规律,又对优秀的中国传统诗词有所创新,同时对当代诗歌又具启迪借鉴作用。
笔者曾从文艺鉴赏学、文化学、宗教学、美学等视角对《红楼梦》诗词进行过审视与剖析①平议了它的精粹所在,本文旨在哲学范畴,论析《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属性。
诗与词这两种文学样式,都很重视内在精神的表现,注重抒发性灵与神思。虽然它也述社会之事、绘自然之景,但都将人的精神、情感与之融为一体,达到互含互融,契合浑然。它以心理生活为根基,注重对生命历程的体验,对社会生活进行自悟,对自然物象寄寓情意,使天地人合一,客观物象主体化,进而包容进精神韵致。
《红楼梦》中的诗词,它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刻划人物性格服务的。当它出自不同的人物之口时,便表现了不同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了不同人物对社会、人生、理想、价值的感悟与希翼。如果从《红楼梦》诗词的真正作者曹雪芹看,则是曹公内心世界感情的渲泻和精神的寻觅,他在虚构的不同生活境遇中寻找哲学的依托,构建超脱而温馨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境界。
在《红楼梦》诗词的精神家园里,蕴含着多种精神精华,如儒家世俗哲学精神,道家生命哲学精神,佛家宗教哲学精神,《周易》阴阳哲学精神,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论理求真的科学精神等。
就整部《红楼梦》而言,其心路伸延的轨迹是“思凡、悟道、游仙”,“在哲学指归上,思凡、悟道、游仙三重复合模式分别对应于儒家世俗哲学、佛道宗教哲学与道家生命哲学”。“最终又归结于《周易》阴阳哲学”。②《红楼梦》诗词的精神显现却不是如此顺序,它呈现着交叉性和独立性。
曹雪芹目睹体验了封建社会的衰败现实之后,深感心灰意冷,自觉“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这种惋惜与怀恋,不是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依恋情结,而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心灵关照。他希望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安定,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化。这种儒家的入世济人、有所做为的理想无法实现时,他便在肉体的心灵深处构建精神的家园。
由于精神家园带有一种朦胧性、梦幻性、多义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故理解起来就很困难。再加上作者的艺术表现形式婉转含蓄,所以这一精神家园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轻纱。故此作者自云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人生活在世上,除了满足外在肉体的健康和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外,还要满足内在的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就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求。这种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觉得生活的乏味与空虚。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科学等均属于精神活动领域。当人们对这些问题疑惑不解时,便要寻求灵魂的底蕴、生命的意义,进而达到觉悟人生观、生存论、伦理学,使主
观精神超拔失落、获得解脱、得到满足。曹雪芹正是通过诗的沉思、哲学的探索,营造了一所属于心灵的精神家园。
一、匡时济世的儒家精神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儒家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如对“读书-科举-做官-立业”这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模式,作者是深恶痛绝的。但是,作者毕竟生活在儒风甚盛的封建社会生活当中,他又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子孙,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对他不可能不产生影响。他对封建社会末世的衰败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对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儒家思想,处于一种矛盾心态之中。
作者对儒家通过八股文科举进行沽名钓禄,不讲实际,不重真才实学是否定的。但对于儒学中的勤奋进取精神,治国济民精神,忠孝互爱的道德精神、家国一体、无国便无家的政治精神,他还是比较推崇赞成的。只是当社会现实无情泯灭了他这些理想,使他的个人价值无法得到实现时,他才去寻找其它的精神家园,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宿。
《红楼梦》第三回评价贾宝玉的两首词《西江月》,从某种程度上对宝玉进行了批判:“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很明显,这是对不能研读儒家精典,无法匡时济世之人的讽刺。而下一首的上半阙“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更是对不能“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能之人的愤然和失望。(当然,也有的学者认为这两首词是曹雪芹“模拟封建正统派的口吻,运用明贬实褒,似嘲实歌的笔法,为贾宝玉谱写了一曲情调激昂的赞歌。寄托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封建正统思想进行了辛辣的嘲讽”。③对于同一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讨过程,仁智共存,亦可不求定论。)
贾探春虽为女性,但却关心着贾府的兴衰,她对一味消费、浪费钱财的大观园进行改革,兴利除弊、大胆图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她的行为是在“治家”,而在儒家看来,家是国的缩影,“天下国家,本同一理”,治家亦是治国的一种形式,因此,作者对于这种齐家行为和价值取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唯独给贾探春以较高的评价:“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才”就是指探春的匡时理家之才,“志”就是指探春挽救末世贾家颓运的理家之志。同时对贾探春生于末世,有意济世、无力回天,最后远嫁他乡的不幸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里作者在赞赏贾探春,实质上是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精神的一种认同。
对“机关算尽”,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因她具有治家的才华,作者在判词中也给予了她较高评价:“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说她是只凤凰,可惜生在了末世,但她的治家才华,还是令人爱惜羡慕的。对王熙凤的赞赏,即是对儒家“家国一体”、“入世有为”儒家哲学精神的肯定。
“治国齐家”,本应是男人的责任,但贾府的男人却没有一个胜任和敢作敢为,所以作者曹雪芹只能赞颂贾探春和王熙凤之女流辈了:“金紫万千谁治国,裙衩一二可齐家。”
作者对传说故事中“风流隽逸,忠义慷慨”,为国效力,战死沙场的林四娘,推崇备至,热烈赞颂。作者浓情重墨,连赋三首诗,《姽婳词》以讴歌她的“补天”意识,“济世”情怀
和不惜牺牲自己、为国尽忠效力的儒家精神。
贾宝玉写的一首长长的七言古诗,洋洋洒洒,竟长达46句,322字。长诗赞美了林四娘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的壮举:“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积桃临战场。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贼势猖厥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对那些只知吃喝玩乐,不思国事,昏庸无能,贪生怕死的文武官吏,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作者又通过贾兰的七绝《姽婳词》和贾环的五律《姽婳词》歌颂林四娘的忠义之习,报国之志:七绝诗为,“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五律诗为:“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难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作者借“石头”之口,道出无力补天的悲叹:“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这种补天意识正是儒家的匡时济世使命感,是一种安邦立业、成就功名的哲学精神。遗憾的是,封建社会末世的男人已丧失了治国济民的英雄之气,变得软弱无能,作者只好将自己的匡时济世的愿望寄托到女性精英身上,如贾探春、王熙凤、林四娘,但他们也是失败的英雄,尽管有“补天”之志,却无“回天”之力,结果仍未挽救得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为此,曹雪芹不得不再寻找另一种精神家园。
二、悟道出世的道家精神
曹雪芹对摇摇欲坠的封建社会大厦已无力支撑,为此,他开始寻求生命本体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淡泊世俗功利之心,使人与社会保持一定心理距离,超拔于纷扰的世事,摆脱于功名利禄的诱惑,使精神得到解脱。通过人与自然的亲和,使心与物协调统一,在审美化的理想境界中,寻求人的主体意识的逍遥超拔与精神追求的自由驰骋,进而营造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境界,演示主体生命的哲学意义。
在《红楼梦》诗词中,有大量的诗词具有道家的思想境界,诗词对人的生与死,有情与无情,入世与出世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与认知。在追求生命主体精神解放的同时,对世俗社会人生作了无情地批判。
《红楼梦》第一回中,一个疯狂落拓、麻鞋鹑衣的跛足道人吟念的《好了歌》,就是对世俗人生求功名钱财、恋姣妻儿孙思想的讽嘲与批判。“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是道家对误入尘世凡人的一种点化:人应该脱离红尘,追求仙境,忘却功名利禄,摆脱儿女私情,使精神得到解脱。道家认为,在尘世的争斗拼搏中,及至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种悟道出世精神,正是老庄道家无为、虚无思想的表现,他们把人生的“成败、存亡、福祸、古今之道看得都特别透彻,因而都显得非
常冷峻。”④道家的“道”没有确切的定义,总体上说,含有“虚”、“无”、“一”、“大”、“逝”、“反”等义项,“道”是无限的、深奥的,甚至是神秘的。人要挣脱世事的困扰,不被功名利禄所惑,道家认为就要悟道,对人生的终极目的有所悟解,才能摆脱物累,保持心灵的恬淡与宁静,使人的意识达到逍遥自得和自由快乐。正如司马谈所云:“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⑤道家主张,人应寻求更大意义的人生目的,趋向真善美相统一、无拘无束的理想人生境界,书写天机流荡的人生艺术哲学。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解》,写出了无情政治的风云变幻,险恶社会的沧海桑田,无定人生的穷达祸福,红尘戏台的荒唐可笑。这种看破红尘的虚无主义,实际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解脱。
《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子,都不同程度地宣扬了一种道家虚无思想精神。如“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画梁春尽落香尘??宿孽总因情!”“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以上是从十二支曲子中每支里抽出的一句词句,可见道家精神的蕴含与呈现。
《红楼梦》中的灯谜诗,表面是在猜谜游戏,实则另有新意。这些灯谜诗托物寓意,一方面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生活命运,一方面又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穷通有定、盛衰归空、珍视生命、幸福今生。如:“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这表面是在说“算盘”,实则不是在说“贾迎春”和人生吗?言释“更香”的谜诗亦别有深意:“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两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首诗说明了:人生如更香,日见其短,焦首煎心,日日年年。在流水岁月中,应超拔自得,寻得一份洒脱与满足。
庄子的宇宙观是万物归一,自然观是天人合一,人生观是生死如一。人在躁动的生活中寻找宁静,对纷杂的世事进行默悟,使丰富的自然和多彩的生命都在心灵中化为空灵。人不能被社会异化,也不能成为自然的奴隶,要与自然相融合,要追求自由与欢愉。在悟道出世的同时,更注重生命的价值,追求人生生活的幸福,所以曹雪芹在《红楼梦》诗词中对此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和执着的追求。
人的生命过程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面都是生命的缺憾。道家不把幸福寄托在来世,而是在今世努力实现美好的愿望和理想。道家不注重社会政治,不追求名利地位,而是倾情于自然,倾情于主体幻想出来的仙境。曹雪芹正是通过用道家的这种思想,把自身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对立消融在幻化的仙境中,在梦幻中构建精神家园,使烦乱的意绪得到梳理,使苦闷的精神得到解脱。
大观园题咏诗,一共有11首,每首的意境都极佳,都具有世外桃源之仙气,表现了作者对精神家园的向往。
贾元春诗中称大观园为“天上人间诸景备”;贾迎春则直言“谁信世间有此境”;贾探春则赞曰“风流文采胜蓬莱”;“未许凡人到此来;”贾惜春称之为“园修日月光辉里”;薛宝
钗评为“华日祥云笼罩奇”;林黛玉誉为“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这些诗句表明,“大观园”本身就是仙境,是一个圣洁神妙的虚幻世界。作者正是想通过描写这样的仙境,来与现实世界形成对照,借虚幻的自然景物来化解胸中的块垒,在“仙境”中寻获慰藉,进而委婉地批判社会,感悟人生,享受生命,为精神营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警幻仙姑赋》描绘了一位绝美女神形象。这是一位“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愿男痴”的女神。“她没有作为神的‘玉皇’的威严、‘阎罗’的凶恶和‘菩萨’的金光;却有着作为世俗人的美丽形态、热烈感情和亲切的语言。与其说警幻仙姑是超现实的神的形象,还不如说是作者理想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形象。”⑥是她引导宝玉游历了太虚幻境,进入了迷津,步上了“灭天理、存人欲”的道路。这种对美女的歌颂,是对“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反拨,是对“人性”美的化身的一种赞美。
林黛玉如泣如诉的《葬花辞》,是对桃花凋谢,香逝美消的哀怜,更是对人的生命短暂易亡的悲悼,她希望大自然中,春光常驻,百花常开,美好的景物永不消逝;希望人类社会,人生不老,生命长存,生活幸福、精神愉快。天地人融为一体,使其中的主宰人实现其生命价值,达到生命的自由与永恒的精神超越。
三、人生如梦的佛家精神
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中,曹雪芹想让他笔下的人物享受生命、悟道成仙都不能够长久。如:贾家这块花团锦簇的富贵场日渐衰败,物质生活夕不如朝,幸福生活已无法延续。贾宝玉的温柔之乡——人间仙境大观园日渐衰落,成了昨日黄花,贾宝玉的女伴知己亦死的死,嫁的嫁,下场凄惨。正如鲁迅所说:“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属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己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侍儿晴雯又被谴,随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⑦生活的残酷,人生的不幸,使贾宝玉等人失去了精神寄托,在此情况下,作者开始为他的人物寻找另一种精神家园。
佛家认为:红尘人生是苦海,不管是“富贵场”还是“温柔乡”,都是朝花夕露,过眼云烟,人生在世,就是一场梦幻。“百年瞬息,人生有几何哉?而其间离合五十年之富贵功名无非幻境,槐树枝边数十载之荣华福泽尽是空花。腰金衣紫之荣,夫且如是;偎玉怜香之乐,讵亦不然?”⑧人生若想得到解脱,就要跳出三境外,不在五行中,舍去一切欲望,停止一切追求,空虚心灵,修成正果,以便来世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红楼梦》贯穿了一系列梦与幻的组合,暗示了人生如梦、到头来万境归空的意念。 宝玉的《参禅偈》,完全是佛家的思想精神。“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这是对人生苦海的厌倦,对超凡入圣的渴求,他愿心领神悟,静心修行,明心见性,立地成佛。
古人张炎云:“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发,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⑨这种“清空”,实则是言诗要注重一种精神性,情志兼具,以情为主,意趣高远、风格柔婉,有一种弦外之音,画外之境。
篇三:温馨的家庭 诗意的散步
温馨的家庭 诗意的散步
《散步》课堂实录
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母亲》。
师:“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一曲《母亲》唱得我潸然泪下。母爱如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当代作家莫怀戚,他犹如一名高超的摄影师,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特写,写出了一家人的温馨和谐美满。 是的,亲情是最真挚、最无私、最美好的,它像美酒一样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 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走进他一家的《散步》。
(板书课题:散步)
学习目标(展示目标)
美读课文
整体感知
美点追踪
妙笔生花
欣赏活动一:美读课文
读美文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一篇美文能激起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火花。美读要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重音、认知文字、感受音韵、体味词语、领悟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充满情致、声情并茂、拨动心弦。
我喜欢读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子、段),我用这样的语气读。
??
欣赏活动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1、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3、母亲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
5、妻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6、儿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___
生:这是一个一家人散步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发生在小路上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温馨家庭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一家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这是在初春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美丽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
师:第二个问题: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温馨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家庭。
生:这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家庭。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这一家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互相体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和谐幸福的家庭。
师:看第三个问题:母亲是一位 _________的人。
生:母亲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老人。
生:母亲是一位关爱孩子的老人。
生:母亲是一位体谅儿子的老人。
师:母亲在同学心目中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关爱孙子,体谅儿子。
师:第四个问题:“我”是一位______________。
生:“我”是一位孝顺的男子汉。
生:“我”是一位有责任的男人。
生:“我”是一位既孝敬老人,又疼爱儿子,还对妻子有感情的人。
师:很好!文中的“我”和老师一样是一位好男人,具有责任心,既孝敬老人,又疼爱儿子 。
生:还对妻子有感情!
(学生齐答。)
师:是吗?谢谢同学们!
师:看第五个问题:妻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妻子是一位贤惠的妻子。
生:妻子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
生:妻子是一个给“我”面子的人。
师:说说怎样给“我”面子的?
生:在外面习惯听丈夫的。
师:在家呢?
生:在家丈夫听她的!
师:和老师一样,老师也是这个习惯,在家听妻子的,在外妻子听我的!在我外面听我的,给我面子吧?
(学生笑)
生:妻子也是一个孝敬老人,关爱孩子的人。
师:妻子确实是一个贤惠、通情达理、体贴丈夫,关心老人,关爱孩子的好妻子。
师:看第六个问题:儿子是这样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儿子是一个懂事、聪明的孩子。
生:儿子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师:儿子既可爱,又聪明懂事,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好孩子。
师:这一家三代:有母亲、儿子、妻子、孙子组成。根据请同学们在每个人称谓面前加上修饰语。
生:年迈体弱的母亲,中年的儿子和妻子,年幼的孙子。
生:慈祥的母亲,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可爱的孙子。
欣赏活动三:美点追踪
品美文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活动,也就是所谓的“美点追踪” 。就是找出课文中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最强烈的美感、给人最有力的感染、给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等等内容。即美的绘景、美的语言、美的表达、美的修辞、美的结构、美的个性、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散步》美在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的________美在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我同学们举个例子:《散步》美在文章的标题,理由是以小见大,以散步这样的小事来反映大主题,通过一家人田野散步来写亲情、使命、责任。
生:《散步》美在开头。理由是开门见山,我们一家在田野上诗意地散步。
生:《散步》美在形象的景物描写,理由是“这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等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春的生机、春的美丽。是对生命的赞歌。
生:《散步》美在精美的细节。理由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地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段细节描写,具有诗情画意,是文章主题得到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一家人的温馨和谐,美满幸福。也体现了中年人的承前启后背负的责任。
师:你说得太精彩了!比老师想得还好,我们为她鼓掌!
(学生热烈掌声)
生:《散步》美在用词凝炼,“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总算”、“熬”用词精妙,隐藏着我对母亲无限深沉的关爱。还有“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中的“摸摸”栩栩如生地写出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之情。
师:很好,本文精炼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还有“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中的“总是”体现了妻子的通情达理,给“我”面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中的“慢慢地,稳稳地”,形象地写出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美德。
生:《散步》美在充满生活情趣。“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可爱、聪颖,又表现了一家人的温馨和谐,幸福美满。
生:《散步》美在句式的对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师:同学们品析的恰到好处,老师也对本文的美点归纳了一部分,有的刚才已经品析过了,请看大屏幕,我们共同读一下:
1、文章的开头美在开门见山
2、文中的散步美在诗情画意
3、景物的描绘美在生动形象
4、儿子的语言美在天真童稚
5、深爱的情感美在生活细节
6、我们的一家美在幸福温馨
7、文章的结尾美在主题升华
8、故事的内容美在细节描写
9、文章的句式美在精妙比较
10、句式的结构美在对仗对称
莫怀戚,当代作家,他犹如一名高超的摄影师,以极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特写,写出了一家人的温馨和谐美满。文章以小见大,语言优美精练,细节生动感人,绘景诗情画意,人物栩栩如生,值得写文借鉴。是的,亲情是最真挚、最无私、最美好的,它像美酒一样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沐浴在亲情的阳光下,在成长中,解读亲情,品味亲情、感谢亲情、回报亲情,传递亲情。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