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附例文及点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5:28:57 体裁作文
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附例文及点评)体裁作文

篇一:2012高考作文备考 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

2012高考作文备考

复杂记叙文写作常用技巧

(附例文及点评)

语文新高考博客 编辑整理

一、一线串珠

内涵: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联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示例]当代作家赵丽宏的《炊烟》是此类作品中的杰作,该作品记叙的是作者在福建武夷山风景区旅游途中的一次经历,作品中作者从渴望炊烟写到看见炊烟,再由看见炊烟写到走近炊烟,认识炊烟,直到最后告别炊烟。

文章刻画了一对淳朴憨厚热情好客的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山村中年夫妇形象,始终围绕“炊烟”行文,推动情节发展。文中炊烟不光渲染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意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为作品的展开铺设了一条亮丽的大道,起到了“一线串珠”的良好效果。

二、以小见大

内涵: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在写作中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示例]克里蒙·史东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小时候,家里穷,他就卖报纸为家里补贴。一天他到一家餐馆卖报纸,刚进去就被老板赶出来。他没有放弃,趁老板不注意又溜了进去,老板发现后把他踢了出来,小史东揉揉屁股又走了进去,客人们被这个小男孩的勇敢所感动,纷纷向老板求情,又买了他的报纸。中年后史东创建了保险公司,以被认为傻的举动,获得了惊人的销售额。他说过:要是在哪里倒下,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倒树精神》)语文新高考博客本段节选就是运用了“以小见大”手法,用克里蒙·史东的事件折射那些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以顽强的生命力证实自己的一类人。“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三、穿插流动

内涵: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手法就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太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示例]王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语文新高考博客

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穿插流动的手法。这些插入,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姑娘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增加了可读性。

四、粗笔勾勒

内涵: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示例]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他的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呢!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强力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行列的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这段文字运用粗笔勾勒法描绘了伏尔加河上纤夫的形象。

文段在勾勒这些纤夫时,侧重点不同。领头的纤夫,是写他的衣着和肩膀;中年人,是写他的胡须和体型;高个子,是写他的神态和动作。

五、曲径通幽

内涵:曲径通幽法就是通过曲折回环的描写和起伏多变的文笔来揭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摇曳多姿、引人入胜的写作方法。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第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第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示例]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对蜜蜂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语文新高考博客

由《荔枝蜜》可见,“曲径通幽”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一种谋篇手法。在很多情况下,运用“曲径通幽”能够造成峰回路转、恍然大悟的艺术效果。

六、铺垫照应

内涵: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1)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文章中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地点明题意。

(2)前后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首尾照应。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

[示例]这三种照应在《小桔灯》一文中都有所体现。

(1)文题照应。全文中,多处照应了题目。如第5段的买桔子,第6、7、8段小姑娘掰开桔子及做小桔灯的动作,第10段我提着小桔灯走在路上的联想等。语文新高考博客

(2)前后照应。如第2段对房间陈设的描写,提到竹凳及墙上的电话;第3段写小姑娘登上凳子要打电话的动作;第2段提到朋友有事出去,第11段则交代朋友已经回来了;第9段写小姑娘的话“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第12段则呼应“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

(3)首尾照应。开头写道:“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结尾呼应:“但是从那时候起,每逢春节??十二年过去

了??”从《小桔灯》行文的处处照应,没有丝毫疏漏,可见作家冰心的写作技巧,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做到结构严谨,清晰鲜明。

作文时,注意前后照应很重要,这样能使文章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不管用哪种照应方法,下笔前都必须考虑周密,不可提笔就写,写着前边,忘了后边;或前边没写,“半道杀出个程咬金”来,首尾脱节,使别人读不懂。

1.写熟悉的人和事。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

2.真情实感。写规范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只有你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才能赢得别人的共鸣,有时候文章不需华丽,但求恳切,用词华丽堆砌起来的东西,会让人感觉很单薄,无法打动人心,而一篇好的文章,只有在“于人心有戚戚焉”的时候,才叫成功。

3.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所以要看,要听。

4.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但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语文新高考博客

专一

今天是女儿开学的日子,母亲向邻居借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准备送女儿去上学。

母亲把行李收拾好,女儿看到瘦小的母亲忙里忙外的没有吭一声。风似乎比以往刮得更猛一些。

母亲骑着三轮车,很专一。女儿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当公路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时,女儿骑着自行车开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闸,停在公路旁边。她回头却看不到自己的母亲。她伸长了脖子,左右寻觅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脚蹬三轮车。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很乱,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亲的头发上闪过,女儿看母亲专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湿润了。女儿从不相信母爱有多伟大,认为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本能。那些感人的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她认为“专一”只适用于恋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对母女之情下过任何定义,没有用过任何一个修饰词。

“丫头,怎么了?骑不动了吗?”母亲嘶哑的声音使女儿回过神来。

女儿转过头,仓促地用手擦掉眼泪,“没有,我等你一会儿吧。”这句不冷不热的话,母亲听了却欣喜万分,因为女儿从小就未说过一句体贴的话。

“丫头,妈不累,快走吧,别迟到了。”母亲坐上了车座,似乎灌输了无穷的力量。

母亲仍旧专一地骑着车,看上去却比以往轻松了很多,她知道女儿在回头看着她。女儿踏上车继续走,只是比以往慢了许多。

路,在母亲的专一下越走越短,仿佛女儿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难,在母亲的关怀下是小菜一碟。

女儿第一次为母亲流泪,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专一”。

风被伟大的母亲的“专一”感动了,渐渐地减小了,恰若女儿冰冷的心开始解冻。

雪球开始解冻

语文新高考博客今天是女儿开学的日子,母亲向邻居借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准备送女儿去上学。

母亲把行李收拾好,女儿看着瘦小的母亲忙里忙外,没有吭一声。风似乎比以往刮得更猛一些。

母亲骑着三轮车,很专一。女儿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当公路上的行人逐渐多起来时,女儿骑着自行车开始晃悠了,她猛一捏闸,停在公路旁边。回头却看不到自己的母亲,她伸长了脖子,左右寻觅着,忽然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吃力地推着脚蹬三轮车。风把母亲的头发吹得很乱,似乎有一些白色的光在母亲的头发上闪过,女儿看母亲专一地向前走着,眼睛湿润了。女儿从不相信母爱有多伟大,认为这些全是人之常情,是一种本能。那些感人的场景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她认为“专一”只适用于恋人之间的情感,却从未对母女之情下过任何定义,没有用过任何一个修饰词。

她忘不了那一幕:十年前的一个医院里,母亲表情严肃地呵斥着生了病却不愿打针的女儿:“不许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快来打针。”女儿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个个被父母抱着搂着,还哄着喝糖水,心里委屈极了。顿时觉得世界上那么多人都与亲情手牵手,自己好像是多余的。自此,她的心中多了一个“雪球”,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滚越大,直到刚才??

“丫头,怎么了?骑不动了吗?”母亲嘶哑的声音使女儿回过神来。

女儿转过头,仓促地用手擦掉眼泪,“没有,我等你一会儿吧。”这句不冷不热的话,母亲听了却欣喜万分,竟也流下了泪,因为女儿从未说过一句体贴的话。

“丫头,妈不累,快走吧,别迟到了。”母亲坐上了车座,似乎灌输了无穷的力量。

母亲仍旧专一地骑着车,看上去比刚才轻松了很多,她知道女儿在回头看着她。女儿踏上车继续走,只是比刚才慢了许多。

脚蹬三轮车,在母亲的努力下越走越快,仿佛女儿人生路上遇到的任何困难,在母亲的关怀下都变成小菜一碟。

女儿第一次为母亲流泪,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母爱是这么的“专一”。

风被伟大的母亲的“专一”感动了,渐渐地减小了,恰若女儿心中的雪球开始解冻。

本文话题为“专一”,作者在构思时把话题的领域层层缩小到感情专一,再至感情中的母爱专一,以小见大,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升格作文补充了一段回忆性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湖北高考满分作文

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开篇扣题而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色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外貌,为下文刻画父亲的变化作铺垫)

自我上高中以来,您就很少管过我。有人说“儿随母,女随父”。在我的生活中,更多的是他*的教育和关怀。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她谈笑,却很少能跟您讲上一句话。妈妈总是关心我这,关心我那,而在我眼中,您总是坐在您自己的角落里,研究着自己的股票。我总觉得您根本不关心我,我总觉得您是家中的一个外人。(运用穿插流动的手法,交代相关内容,为下文蓄势)

随着感情的疏远,我发现我渐渐地不认得您了。“代沟”,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抒情,为下文蓄势)

高考离我越来越近,可您却离我越来越远。虽然您也开始不时地说些什么,您也开始每天按时往我嘴里塞各种各样的补品,可对我来讲,那些话远不如妈妈讲得动听。而塞药时我甚至感觉,您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父亲。感情的疏远,似乎真的隔断了认知。

考前的那几天学校放假,您让我到您的学校复习。您带着我去了您的学校,让我在办公室等着,自己去清理一间教室出来。我一人待在办公室里无聊,就走下楼去,走到那间教室门口。教室里您忙碌的身影晃动着,我突然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好好看看您了。

我一声不响地走进去。您还在忙着。光线并不明亮,我却看到了您头上几点晃眼的光。我头一次注意到您有白头发了。您费力地搬着桌子,额头上已经闪着莹莹的光。这就是我的父亲啊,曾几何时家里重活一人包的父亲,竟也变得这样虚弱!您还是老了啊!(运用细节“白发”,呼应上文)

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一股冲击从心底喷薄而出,震动着我的全身。我觉得那是源自割不断的亲情,那是心底的回音。突然找回了被父爱包围的感觉,这父爱不像从前那样广博而无微不至,但它却更深沉,更能激起我内心的共鸣。我觉得我重新认识了您。(以上三部分详写,具体交代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语文新高考博客

也许您还没有感觉到我的觉醒,也许在您眼中我还是那个对您冷若冰霜不屑一顾的小男孩。可您一定知道,只要亲情不断,血脉相连,我一定会认识到父爱的伟大。感情也许会疏远,可无论这代沟有多宽,我终究会望见您的!(采用议论抒情手法,呼应题目,深化中心)

从当代中学生与父辈存在代沟这一社会现象切入,写出了代沟使“我”缺乏对父爱的准确解读,也表明了事实教育“我”要认识父爱、热爱父亲的主题。文章叙写“我”对父爱的误解,是铺垫,是深化认识的前奏。详写“父亲费力搬桌子”的细节--这是一位走向衰老的男人心中爱子之情的自然流露,作者饱蘸浓情,写得令人感动。在表达上,文章采用内心独白式的方式,显得真实、自然,又强化了感情的宣泄;在选材立意上,直指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让你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也曾失败过;但是让你回味的东西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

篇二: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北京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 1、他像雷锋同志那样 2、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 1、“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2、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

河北 1、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 2、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广西 1、难忘的日子 2、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四川 《一个青年矿工的变化》读后感

浙江 路

陕西 1、难忘的一天 2、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山东 难忘的—天

河南 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

吉林 伟大的胜利——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十月

甘肃 不到长城非好汉

福建 《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江西 1、难忘的时刻 2、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

江苏 苦战

湖北 学雷锋的故事

辽宁 1、在沸腾的日子里 2、谈青年时代

云南 1、攻书莫畏难 2、青松赞

宁夏 1、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 2、难忘的一天

新疆 1、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文科) 2、驳“难”——在攀登的起点上(理科)

3、大治之年里的几件小事

山西 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安徽 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

内蒙古 谈实事求是

在红旗下

黑龙江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转折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佳作赏析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200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与点评

广东作文题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

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篇三: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总汇(附部分点评及例文)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北京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 1、他像雷锋同志那样 2、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 1、“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2、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

河北 1、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 2、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广西 1、难忘的日子 2、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四川 《一个青年矿工的变化》读后感

浙江 路

陕西 1、难忘的一天 2、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山东 难忘的—天

河南 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

吉林 伟大的胜利——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十月

甘肃 不到长城非好汉

福建 《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江西 1、难忘的时刻 2、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

江苏 苦战

湖北 学雷锋的故事

辽宁 1、在沸腾的日子里 2、谈青年时代

云南 1、攻书莫畏难 2、青松赞

宁夏 1、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 2、难忘的一天

新疆 1、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文科) 2、驳“难”——在攀登的起点上(理科)

3、大治之年里的几件小事

山西 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安徽 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

内蒙古 谈实事求是

在红旗下

黑龙江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转折

2003年北京高考作文佳作赏析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

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 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200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与点评

广东作文题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以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 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学生可引用寓言作材料,也可不引用。

点评

科技的发展一面便利人们的交流,一面又使人们在情感上更加隔膜。“语言与沟通”这个题目其实正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思考。表面上看,题目所给的材料,是“火”和“虎”的误解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悲剧,从而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其实,更重要的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重要,人与人沟通的障碍会出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来说,在今天,互相的理解是何等重要。

全国作文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

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

高考题目,无论怎么变化,总是与我们生活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为此考题作了具体的提示: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其实人们经常失去的远远不只这些,比如失去亲人,失去职位、失去健康、失去荣誉、失去金钱……全国卷正是从如何对待失去这个角度切入,来检查考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上海作文题(70分)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点评

去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是“杂”。可见在命题思路上是一致的,这就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使考生在心理上有驾轻就熟之感,临场容易发挥。而“忙”比之“杂”,稳中有变,在立意取材上,更具广度和深度。

时处今日之中国,特别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上海,“忙”是抓住了社会的特点讲究快节奏高效率的人们,个个都在忙!小至于考生本身,日日夜夜忙于学习,忙于复习,今天终于又忙在考场了,其中的甘苦感悟,真是有一肚子话要写了。大至于天下国家、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商家,学术研究中的专家教授,以至战士、民警、工人、农民,都在忙中。作文的立足点可高可低,作文的视角可大可小,应该是每个考生都能写得出,而且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可能写得很出彩。

北京作文题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点评

对高中毕业生来说,这样的题目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有很多角度可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产生一些疙瘩。人与人相处,各人性格、兴趣爱好也不会一样。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要学会包容。有容乃大。

学生可以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回忆一些现象,然后选择某一桩事例,作为话题,切入分析,剖析包容的好处,并进一步指出能够做到包容是一个人有道德有修养的表现。当然,也可作正反论述。如果面对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就耿耿于怀,睚眦必报,甚至剑拔弩张,后果又将会如何呢?当然,也可以写有关“包容”的记叙文,这样的文章,就要选择一些在常人看来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来突出所记人物的优秀的品德和修养,使人读后产生“心向往之”的印象。

江苏作文题

按照“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写篇800字左右文章,体裁不限。

点评:

今年江苏考题提供“山给人以沉稳,水给人以灵动”两句富有哲理的话,给所有考生以思考的起点与思考的方向,也给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间。考生调遣自己思考世界的材料,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也有景可状。当然,思考要见深度,要见新意,也确乎不易。

这主要取决于三条:一是给“山”与“水”的地位与内涵的确定,可以写自然山水对人的影响,可以拓宽“山”“水”外延,指自然、环境对人的熏染;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比喻义,如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等。二是思考“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区别。二者都是山水给人的影响,而且都是积极影响,关键的是要想到“区别”,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