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说明文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27:39 体裁作文
篇一: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
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说明文阅读
【典型例题】
(一)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
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 ①段中“繁衍”的“衍”读音是,加点词“这里”指的是 。
2. 根据语境,③段中加点词“脆弱”的意思是:。
3.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
4. 这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5. 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6. 第③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7. 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 。
8. 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文章讲述了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可利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醒人们珍惜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试题设置来看,第1题着眼于字词句的理解。“这里”是一个代词,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在这个代词的前面,所以应该往前找。第2题考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词语的能力。第3、4题考查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其中第3题着眼于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第4题着眼于说明方法。第5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6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7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之间相互照应的理解。第8题为开放性试题,体现出“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思想,也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很有新意的一道题。
答案:
1. yǎn 本文所说的农业用水(或“农业用水”)
2. 自我调节能力差
3. 人类水资源现状 逻辑顺序
4. 列数据 作比较(或举例子)
5. (1)地区分布不均(或: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资源相对脆弱)
(2)南北跨度大,远距离调水困难(或: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不大)
(3)人口越来越多(或: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小)
6. 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 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或: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果)。
8. 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能说明理由即可)
(二)把“绿色”穿在身上
①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为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②置身于被“文明”践踏的千疮百孔的地球上,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使用的方法。
③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
服装。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
第二阶段。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方面。
④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设计师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轻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的戴尔斯泊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用聚酯饮料瓶制成绒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绒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⑤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 ⑥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环保服装对服装上所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从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环保服装面料的生产过程必须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料;纺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利用;合理、自觉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
⑦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服装问世。
⑧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
1. 阅读第②③段,写出环保服装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 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
3. 第⑥段画线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环保服装面料生产的要求?
答:(一) (二)
(三)
4. 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是。
5.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写出其中两种。 、。
6. 简要说说“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的主要意思。
答:
7. 简要说说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只有”的表达作用。
答:
分析:这篇文章反映了当代的热门话题——环境保护。文章讲述了环保服装,也讲述了制作服装面料时对环境的保护。试题的设置既考查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又注重了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和感知:其中,第1题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比较容易回答,第一阶段没有明确标示,但从上文的“最初”二字可以断定就是第一阶段。第2题着眼于语句间的联系,画线部分是举例子,为了说明前面的“设计师则根据环保法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第3题着眼于对作者思路的理解。第4题在第⑦段的第1句中可以找到答案。第5题着眼于说明方法。第6题注意两个地方:“明天”不是“第二天”,根据文意指“不久的将来”;“绿色”也不是其本义,而是指“环保服装”。第7题着眼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 第一阶段:艺术家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
第二阶段:服装设计师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
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方面。
2. 设计师则根据环保法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
3. (一)避免污染环境;
(二)纺织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
(三)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
4. 环保 休闲 健康
5. 举例子 列数字
6. 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穿上“环保服装”。
7. 强调了塑料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的比例很小。
(三)FE复合酶: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
①酶能够溶解细菌,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发现。而将酶应用于抗菌消毒领域,并证明它比抗生素能更好地担负起对付细菌感染的重任,则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生素未被发现之前,细菌感染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等相继问世后,人类平均寿命提高了几十年。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的严峻问题:耐药菌出现了。这使得抗生素的剂量越来越大,效果却越来越差。据美国媒体报道,因耐药菌感染,仅延长住院时间和必须使用昂贵的新型抗生素两项,每年就要增加300亿美元的开支。不仅如此,抗生素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令人吃惊和遗憾。据《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有192万人,住院的有250万人。有人担忧,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会不会遭遇一个瘟疫横行却无药可治的悲惨世界。③奇迹就在此时出现;人在葡萄球菌之中发现了溶菌酶。试验证明,它能有效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世界医学界极为棘手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显著。随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展开了对它的研究。1987年,我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基因克隆方法从安全菌中获得了溶葡萄球菌酶(也称FE,意即复旦酶)。之后,复旦酶及FE复合酶制剂被认定为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在原国家教委支持下,由全国174所名牌大学组成的、以开发高科技产品为宗旨的中国高科集团实施了其生产权和销售权的独家转让,并组建了全资子公司.
——上海高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专门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④几年的开发应用实践证明,FE及其复合酶制剂确是非常优良的抗菌剂。它的杀菌机理非常独特,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一层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作为本质为蛋白质、能随人体新陈代谢而排泄的纯生物制剂,它还具有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两大难题迎刃而解。以其为原料,上海高科生物工程公司相继开发出用于防止烧伤、外科等手术后期耐药菌感染的FE复合酶消毒剂,可广泛用于手术、器械、餐具、水果等消毒的FE复合酶消
毒剂(Ⅱ),用于治疗咽喉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的口腔喷雾剂,其中FE复合酶消毒剂成为目前惟一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 ..
1.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顺序是
2. 第②段说明的内容是
3. 第③段中加点字“其”指代的内容是
4. 第④段最后一句中加点词“惟一”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5. 根据文中内容,说明用FE复合酶杀菌为什么不易产生耐药性?
6. FE复合酶的研制成功有什么重大意义?
分析: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划时代的高科技成果FE复合酶。从试题设置看,第1题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说明对象从题目中就能看出。说明顺序可从本文的内容来分析,文章介绍一种高科技成果的研制背景、过程和作用,应属逻辑顺序。第2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说明方法。第3题考查代词“其”的指代内容。第4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5题、第6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案:
1. FE复合酶 逻辑顺序
2. FE复合酶研制的背景(或:为什么要研制FE复合酶。FE复合酶研制的原因) 举例子、列数字
3. 复旦酶及FE复合酶制剂
4. 不能。因为“惟一”说明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生物型消毒剂只有FE复合酶消毒剂,没有其他,这体现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 它不是简单地在细菌细胞壁上形成一层屏障,而是通过直接裂解菌体细胞壁,彻底杀死细菌,因而不易产生耐药性。
6. 它使得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两大难题迎刃而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龙卷风
①盛夏季节,当你收听台风天气预报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台风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这样的话,似乎“12级”就是风力之“最”了。自然界中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那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
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
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
篇二:说明文阅读复习(初一)
说明文阅读复习(初一)
【目标解说】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都在于给人以 知识。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说明文。
【说明文知识储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说明了(××事物或者××事
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引用
2.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举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能真切的说明事物。如在《统筹方法》中举了泡壶茶喝的例子,来说明统筹方法的运用,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列数字】为便于从数量上准确地说明有些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在《森林的作用》中,用“1米”“500至2000立方米”“2000公顷”和“100万立方米”等数字,说明了森林土壤具有很强的贮水能力。
【作比较】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的效果。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
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方法探究】
1.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认识并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点之一,事物的特征是事物之间得以区别的标志,是作者通过观 察、思考,进而概括出来的本质属性。事物的特征,有的是外部显露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是内在的,如性质、 作用、功能等;也有的既有外显的,又有内在的,如结构、发展变化、分类、制作等。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文章是 从哪些方面说明事物特征的。 在解答有关说明事物特征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重点词句,特别是每一段的中心句,事物的特征一般隐含在这些 中心句中。中心句有时见于段首,有时见于段尾,有时也见于段中,阅读时要仔细筛选。
2. 如何辨别说明顺序?
介绍事物,阐明事理,只有做到“言之有序”,才能使人明白易懂。说明顺序应当依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说明的 目的来确定。一般地讲,说明的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以时间的先后为序,使读者从时间变化的脉络中明白事物的演变过程,这种说明文, 常常用于说明事物的成因、演变、操作程序和制作过程等。 说明事物的形状布局和构造一般采用空间顺序;以这种顺序说明事物,要根据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或远 近、或内外、或上下、或前后、或左右、或从局部到整体等。 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如由表及里,由因到果,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等。有时为了更清楚明 白地说明事物,常综合地运用以上多种说明顺序。 另外,还有一点须作说明的是,有些试题从结构上来考查对顺序的把握,这可以从“总一分一总”、“总一分”、 “分一总”三种形式上加以考虑。
3. 如何辨识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说明文总是根据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打比方、 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列数字、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一
般来说,打比方能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通过一些具体、熟知的事物作比较,更能突出所说明事物的特征;举例子能把复杂、抽象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分类别能使说明的内容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又能区分各个类别 的差异;用简明概括的文字下定义,可以帮助读者立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列数字能精确、科学、鲜明地说明事物特征;摹状貌在具体的描写中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列图表能使复杂关系一目了然。说明方法的考查一般是就句、段、篇中使用说明方法的判定。这可根据说明方法的定义作出判断,同时要注意前后提示词语,如举例子常用“例如”、“比如”等词,打比方常用“好似”、“好像”等词。较难一些的题目则要求对每 一种说明方法作深入的分析。如作比较有“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两种,列数字有“概数”和“确数”之分。答 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指出的是,每一篇说明文,或每一段文字都不会只单纯地使用一种说明方法,各种说明方法往 往是交叉使用的。
4. 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是第一位的。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要求说明事物在时间、空
间、数字、范围、程度等 方面都要准确无误。阅读中要注意辨析文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进行说明的。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其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 说明语言的严密,指的是按照事物之间或内部的内在联系,用语言确切地反映出 来,语言表述的意思必须与说明对象的本身特点和情形相一致。 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主要从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方面去拟题。答题时一般要包含两 个层面,一是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一是词语或句子所涉及的方面在说明语言上总的作用。应注意的是, 有些词语或句子,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准确,是模糊的,但这模糊正反映了事物的实际存在或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 恰恰是准确的。
能辨别说明文语言如何准确,并学会此类考点的规范化答题。
(1)学会辨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一般表现在限制性词语上,如以下几种:
①表程度,如“比较”“几乎”“最”“相当”“很”“尤其”“稍微”等;
②表估计,如“大约”“可能”“左右”等;
③表范围,如“全”“都”“绝大部分”等;
④表数量,如“多”“有余”等;
⑤表频率,如“屡次”“常常”等;
⑥表来源,如“有人说”、“据统计”等;表性质,如“根本”、“主要”等。
(2)此知识点的基本题型往往为:××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像这样的题,一般分四步走:
①判断。能否换,或哪个好,做出明确的判断。
②解释词语(结合句子来解释)。
③如果去掉本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与现实不符。
④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甲烷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本题的正确答案就应该为:不能。因为几乎表示接近于,如果去掉,就变成了甲烷燃烧后完全不产生污染物质,这与现实不符。“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如何筛选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
筛选并把握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是说明文阅读中能力层级较高的综合考查点。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别并筛 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二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态度。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获取的知识、消息、情报 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字、图形等。这里所指的材料,是指文中支撑观点的事实,也包括相关资料,如时 间、地点、人名、数据等。这里所说的观点和态度,是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思想倾向,其方式可能因作者和文 体风格不同而各异。 答题时,要有全局观念,一般采用先分析再综合的方法。从最足以表明作者观点、最能表明说明对象特征的文段 人手,准确把握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抓住其基本特征,并根据文中相关因素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综合起来,得 出所需要的结论。有时对答案字数有限制,所以必须简明扼要,无论是摘录组合还是提炼概括,在内容上都要求准、 求精。
6. 如何阅读科技说明文
科技说明文以介绍自然科学、专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知识为主,涉及面极广,大到宇宙,小到一粒原子,人类所 创造的各个知识领域,都在其范围之内。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知识性。科技说明文及科普文章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记叙文给予读者的是形象,议论文给予读者 的是说理,科技说明文给予读者最主要的就是科技知识,因此知识性是科技说明文最主要的特点。
②科学性。科技说明文既然要传授知识,普及科学,就必须具备科学性。科技说明文要如实地说明客观事物,给 人以准确、可靠的知识;同时,科技说明文的科学性还表现为语言的高度精确,它使用的词汇含义要确定,句子不能 有歧义,使读者从文章的解说中,准确了解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
③趣味性。科技说明文的内容大多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引人人胜,有很强的可读性。因此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知识的讲述趣味盎然,是科技说明文的突出特点。
【真题链接】
2008.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22分)
深层海水的利用
①众所周知,海洋中有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殊不知海水本身也是海洋宝藏之一。海洋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深层海水是海洋的精华。若能充分利用深层海水,将会使人类受益无穷。
②所谓深层海水,是指海洋深处的海水。深层海水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000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地方。在这样的深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有机物分解的速度远远高于其合成速度,使作为?肥料?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大都被保存下来,因此它的营养十分丰富,这就为深层海水的利用提供了条件。
③同时,深层海水受海底地形及气象条件的影响,会自然涌升到海面上来。在茫茫大海上,这种被称为?涌升海面?的地方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1%,但却集中了海洋鱼类资源的60%,甚至更多。其奥秘就隐藏在深层海水里:当含有丰富微量元素的深层海水涌上海面后,浮游生物和藻类得以更快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饶的?肥料?。研究表明,涌升海域和一般海域在鱼类产量上的差距极为惊人,单位面积涌升海域的鱼类生产量是沿岸海域的上百倍,是外洋海域的数万倍。如果人类能制造?涌升海面?,将使深层海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可能给海洋渔业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
④深层海水还是一种几乎没有被污染的水,病菌极少。深层海水营养盐浓度是表层海水的5倍,而细菌含量却只有表层海水的1/10甚至1/100。
⑤深层海水在医学领域开始有了用武之地,它已成为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医生们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只要在患处涂上深层海水,患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据统计,使用深层海水进行治疗的患者,约有60%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不过,医生们尚不清
篇三:初一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精选 完整版
初一说明文阅读方法与练习
第一部分 说明文阅读方法
一、说明文的定义
二.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三、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有三种形式:
1、总分式包括总说―分说 2、分说―总说 3、总分―分说―总说
2、递进式
四、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等几种类型。
①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牲,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特征。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先说结果再解释原因,或先解释原因再得出结果。 ③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总体上进行说明,再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④从特点到用途:先介绍事物的特点,再说明此事物的具体用途。 ⑤从主要到次要:先说明此事物最主要的特征,再说明次要的。 ⑥从整体到部分:先整体介绍,再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四、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的对象来分,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说明文就是事物说明文。
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说明文。 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说明文可以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种。
五、说明方法
1物的本质,使这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说明方法。
1)笑是反映内心活动的一种面部表情。2)石拱桥就是用石头做拱圈的一种桥梁。
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格式:××是××
2:就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1)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是四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的“死”的含义:没有生命
2)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 这段文字解释了死海不死的第二个“死”的含义:淹死。
3就是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介绍的说明方法。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要统一。
1)文学作品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四种: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文学。
2)风沙的进攻方式有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阵地战;另一种称之为游击战。
格式: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4生动的一种说明方法。
格式: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中国石拱桥》通过举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5法。
1)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一片绿洲。
分析:以前是“不毛之地”同现在的“俨然一片绿洲”,进行比较,表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格式: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6、打比方:就是以比喻的方式将进行说明的一种方法。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时还可以认为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是采用明喻,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简明生动,通俗易懂。
1)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2)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成挑台象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
7、引用说明:用有关的资料、名言、俗语、谚语进行说明的一种说明方法。
1)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 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说法。
分析:引用谚语说明霞和天气的关系。
8、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可以采用确数、约数、倍数、百分比等。运用数字进行说明,必须准确无误,符合客观实际。注意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时,表示约数的“大约”“上下”“左右”“多”等词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使约数变成了确数,不符合实际。表示推测语气的“可能”也不能去掉,去掉的话,就成了肯定语气。
六.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科学小品:生。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语言四步骤分析法:
1、指出词语的表示意思或作用(范围、程度、时间、猜测)
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在句中的意思、作用。
3、指出删去或调换后句意的变化。
4、总结指出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八、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1、先明确说明对象
2、再抓四点:特征,顺序,方法 ,语言。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侍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⑤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第①段从、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3.选择下列词语,将字母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
A.精美绝伦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的艺术形式和_ _的文化内涵。
4.第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用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珍贵。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答: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