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高考作文目标与理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1:36:38 字数作文
高考作文目标与理想字数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满分素材:目标与理想

以“目标”或“理想”为话题作文

生活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犹如缘木求鱼,终将徒劳无功。长跑赛场上,一运动员偏离了跑道,朝着离自己比较近的一根晾衣绳冲刺,不知是不是他把该绳子当成了终点线?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联想到怎样的见闻或经历?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导写]

这个材料作文内涵不难理解。没有审题障碍,同学们拿起笔都觉得好写。提示语的第一句“生活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犹如缘木求鱼,终将徒劳无功。”是中心句,也是材料的主旨。可提炼“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正确理想”“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正确目标”等观点。也可以“目标”“理想”为话题来写,但必须紧扣材料的主旨或隐含的观点。我们可以畅写自己的理想,讲述他人的志向,都能写出一二,可这个话题难就难在写出新意。如何出新呢?

写人类的理想要写出波澜,一波三折。如果简单的叙写自己的理想是断然不能打动他人的。刘墉的《传家宝》就是叙述了一家几代人为守住一幅王维真迹而活下来的曲折生动故事。给人们带来诸多启迪。赞美了坚守信念的美德。可以从动物、植物的角度,写达到理想或目标必备的要素,或赞美实现理想必备的品质,如端木蕻良的《耐力》,借物抒情,选取具有耐力的鸽子和骆驼两种动物,通过对比赞美它们为达到目标的执着、坚忍、忠诚的品质,实则赞美人类的品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通过对比、衬托、拟人突出百合花的追求精神,表达作者的志向。童话、寓言、小说都是出新的较好文体,《走出墙角》就是以童话的形式写出小黄花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例文一]

那截树枝

相传有一只小鸟,它的理想就是飞过汪洋大海。但是一路上有太多的风雨,仅凭小鸟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它选择了一截树枝,以便于自己能够随时休息。最终,这只小鸟飞过了海洋。

实现理想的旅途中总会有许多风雨,你是否会因为那些而偏离正轨?如果是,就请找好你实现理想所必须的那截树枝吧,它会为你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那截树枝可以是坦言失败。我一直很喜欢沈从文,尤其是沈从文身上所散发出的名家风范。记得曾经有一篇文章名为《沈从文“写课”》给了我诸多启示。何谓“写课”?原来是沈从文第一次给同学讲课的时候太过紧张,准备好的一堂课的内容几分钟就讲完了,随后他拿笔在黑板上写了原因,坦言自己的失败。假设那截树枝是坦言失败,我想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能够重新站起来,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矢志不移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

那截树枝可以是谦逊。中国有句古语:“满招损,谦受益”,所以谦逊是实现理想必要的素质。一个人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步步为营。自然界中有一种很奇妙的现象——静水深流。投身到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凡是有能力的人从来不显露自己,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假设那截树枝是谦逊,我们就能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量力而行,将理想一点点转化成现实。

那截树枝还可以是信任。“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要想向前走,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信任便是这主要因素。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我们更不

可能凡事都自己克服。所以我们需要信任,同他人一起共创美好未来。假设那截树枝是信任,那么为理想奋斗的就不只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实现理想的机率自然而然就加大了。

无论你选什么,但那截树枝绝对不可以是逃避,骄傲与猜疑,否则就像运动员冲出跑道,离理想越来越远。

有一位大师穷尽其一生练就了“移山大法”,但秘决只有一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真正移山是不可能的。理想也正是这样,我们需要自己去争取,而那截树枝使我们不会偏离目标。

去追寻理想,风景这边独好。

[点评]

作者说:写作前突然想起了那个关于小鸟的故事,它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个题目。我思考了一会,发现它正好适合要写的作文,于是我便引用进文章作导入语。由此我想到,不要忽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它对于我们日常的写作至关重要,极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要是我们多关注一下这些细节,选材才真正是“选”。本文中有许多引用,如沈从文写课的事例、诗词俗语及移山大师。我自认为这已经够多了,但遗憾的是由它们而阐发的议论不够深刻。光引用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说理论证,这是我的感受。

文章最突出的问题是语言不够精练,个别语句经不住推敲,有些地方辞不达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写作速度太快。还有一方面就是为了充字数。以后要花些时间检查、推敲,改善情况。

同窗说:“坦言失败”、“谦逊”、“信任”这是理想航道上所必需的,作者由一截树枝想到,实现理想的因素,切入角度小,哲理深刻,语言平凡却深刻,引用较多,很能令人信服,以小见大,很有新意。

老师说:你的文章写得较有文采。将抽象的实现理想所必须的因素,化在了那截树枝上,借助小鸟的故事,大师的故事将道理说得生动、有趣。而沈从文的例子,引用的名言又使得说理更有说服力。以小鸟故事始,以大师故事结束,中间从几方面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得分为满分。

[例文二]

走出墙角

墙角边上,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竟然生长出一朵小黄花。

它刚立足于世间,便好奇地环视四周,这是一个阴暗潮湿的墙角,四周都笼罩在一片晦暗之中。它不禁皱了皱眉头,抬头望了望搏击长空的雄鹰,一种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瞧!它们在那无垠的空中,扇动着雄健丰满的羽翼,自由遨翔。小黄花很不甘心,同是世间生物,为何自己就要生存于这被遗忘的墙角之中。它并不是自大,只是不想孤芳自赏,它渴望走出墙角,朝外面的世界看一眼,哪怕一眼也好。

小黄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邻居青草,却遭来了它的热讽,“我们就这个命,别怨天尤人了,听说外面危机重重,还不如这里呢!”

小黄花不信,它不愿永远做个井底之蛙,在墙角的那边,一定五彩缤纷。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与伙伴们捉迷藏的小男孩竟然踏入了这“人迹罕至”的墙角之中。

小黄花被脚步声惊醒了,突然间它眼前一亮,兴奋得“手舞足蹈”。小黄花轻声叫喊道:“喂——你好。”声音传到了小男孩的耳边。

“你是谁?”

“我是墙角边上的一朵小黄花。”小男孩蹲下身来俯视着小黄花。“叫我有事吗?”“我想,我想让你带我离开这儿,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你是说要将你连根拔起吗?”小男孩吃了一惊,“那样不久你就没命了,还去看什么大千世界,这儿挺好的!”“拜托你了,我——”外面的声音打断了小黄花的话,“我们该回家了。”小男孩立马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小黄花叹了一口气,邻居青草笑道:“也只有你这么傻,你看吧——你要是什么奇花异草,别人或许还会把你带回去种植,可你——”小黄花不予理睬,以青草的话来说,它又在做青天白日梦,青草无奈地摇摇头。

小黄花每天都在等待着每一个难得的进入者,但青草却讨厌这些不速之客的打扰。小黄花幻想墙角那边的样子,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坪,竞相绽放的花姐妹迎来了一只只嬉戏的蝴蝶……小黄花陶醉其中,它心中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了。一群红领巾进入了墙角,义务做打扫工作。小黄花彬彬有礼地向他们诉说:“我是一朵小黄花,我想出去瞧瞧,你们能帮助我吗?”

这群红领巾原本还比较好奇,耐心地听着这一切,可仔细一听,笑笑走了。只有一位红领巾同情地望望小黄花:“好,我答应你!”小黄花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道谢。

青草眼睁睁地看着小黄花被放入花盆带走了,羡慕不已,悔不当初。

就这样,小黄花终于走出了墙角,看见了流连溢彩的世界。后来,它竟被发现是一种很好的药材,用于制药。

如今,小黄花的子子孙孙都在谈论着它,就连青草间也流传着……

[点评]

老师说:本文名为《走出墙角》,以童话的形式展示了一朵小黄花追求理想之过程。一朵微不足道的小黄花生于墙角却不甘心总想着走出墙角。我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以植物的角度,突出了人生在世,要有抱负,并为之而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与材料的观点十分吻合。

本文以对比之手法,以青草的三处呼应衬托出小黄花的追求之心。我以记叙为主,并兼有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我这次的情节与上次相比,起了些波澜。本文的语言简练,能够反映出人物个性。但是,本文的详略把握得不太好,有些地方不能做到简洁明了,有待加强。

我这次最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详略不当,原来简洁之处却表达得啰嗦了些。这可能是我构思不够全面之故吧,我以后在构思之中要思索文章的详略之处,注意“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同窗说;你写的文章很有故事性,引人入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人物的语言活现出人物的性格,情节(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一波三折。笔调清晰、自然,充满情趣,语言细节描写生动。(陈小敏)

老师说:走出墙角实是走出狭溢天地,走向外面世界,小黄花的不懈追求给人们以启示,人应不断追求理想。立意较好,而又通过童话这一文学样式来启示大家,这要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感染力。青草与小黄花的对话更衬出小黄花追求理想

的坚定,小黄花最终走出墙角给人振奋。本文重点放在小黄花追求的过程上,详略得当。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得分为满分。

大山中的母女

她是大山的女儿,在绵延起伏的大别山余脉,青山环抱,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中,生活着几户人家,那儿就有她的家。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早就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从小她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然而她有一个知情达理的母亲,母亲对她管教有方,因为母亲知道,孩子心中美好的种子,是母亲播种的。

女孩儿五岁时,很平常的一天,邻居家的小姑娘来找她。母亲见小姑娘很着急,便问有什么事?小姑娘说:“刚刚在我家玩儿时,我给她看了我叔叔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块橡皮,我去给叔叔倒水时,便把橡皮放在了桌子上,可现在却不见了。”母亲带着微笑说:“你再回家找找,看看有没有掉在地上,我去问问她。”母亲送走小姑娘,回屋后,心平气和地拉起女儿的手,问道:“你拿了隔壁小姐姐的橡皮了吗?”回答是:“没有。”母亲说:“如果你拿了,就要还给人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你若想要,和妈妈说,妈妈可以让爸爸过年时带回来,但不允许你随拿别人的东西,懂吗?”女孩儿听了,将背在身后白白胖胖的小手伸了出来,手中是那块精致的橡皮,母亲笑着接过小手中的橡皮,送还给了人家。女孩儿站在那里,还在想着什么……

女孩儿十二岁时上五年级,可以帮妈妈做很多事了。临近期未了,女孩抓紧复习,可这一次考的却很差。成绩单摆在母亲面前时,女孩儿低下了头。母亲仔仔细细地看了试卷和成绩,将女孩儿的错误一一找出,并让她纠正。随之淡淡一笑,将女儿揽在怀时中,对女儿说:“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一次的失败没有关系,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再站起来!”女儿在母亲的怀里点点头。

女孩十六岁,初三了。这些天女孩一直心神不宁,上课也走神,成绩直线下降。老师问她原因,她却吱吱唔唔不肯说。老师便同女孩的母亲谈了谈。母女俩回到了家后,母亲将女儿拉进房,和蔼地问:“最近怎么了?为什么成绩会直线下降?”女孩在母亲面前屈服了:“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每天总是想着他,心神不宁。”母亲想了想,语重心长地说:“母亲不怪你。十六岁花季,这是青春的萌动期,和异性交往是好事,但要正确对待,要使好舵,千万不能误入歧途,不能将自己的前途毁于自己的手中啊!”女孩听了,拉起母亲的手:“妈妈,我懂了。”从此,女孩的成绩又回升了。

十年后,女孩长大了。大学毕业后,在城市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她感谢母亲对她的教育,感谢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将父母都有接了过去,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点评]

作者说:这个故事是根据我的听闻改编的,由于感受不很真切,我觉得内容还不够感人。

同窗说:我觉得作者的叙事能力很强,文章内容丰富,但条理清晰,并紧扣题目。不过作为故事,我觉得情节再曲折生动一些也许更好。

老师说:考生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文章内容时间跨度大,但作者紧扣女孩的成长阶段来选材,全文浑然一体。对话描写较为成功,使母女的性格得以展现。题目命题较成功,表现出了母亲的淳朴,女孩的清纯。

篇二:高考作文满分素材:目标与理想

以“目标”或“理想”为话题作文

生活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犹如缘木求鱼,终将徒劳无功。长跑赛场上,一运动员偏离了跑道,朝着离自己比较近的一根晾衣绳冲刺,不知是不是他把该绳子当成了终点线?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联想到怎样的见闻或经历?有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导写]

这个材料作文内涵不难理解。没有审题障碍,同学们拿起笔都觉得好写。提示语的第一句“生活若没有正确的奋斗目标,犹如缘木求鱼,终将徒劳无功。”是中心句,也是材料的主旨。可提炼“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正确理想”“我们的生活中要有正确目标”等观点。也可以“目标”“理想”为话题来写,但必须紧扣材料的主旨或隐含的观点。我们可以畅写自己的理想,讲述他人的志向,都能写出一二,可这个话题难就难在写出新意。如何出新呢?

写人类的理想要写出波澜,一波三折。如果简单的叙写自己的理想是断然不能打动他人的。刘墉的《传家宝》就是叙述了一家几代人为守住一幅王维真迹而活下来的曲折生动故事。给人们带来诸多启迪。赞美了坚守信念的美德。可以从动物、植物的角度,写达到理想或目标必备的要素,或赞美实现理想必备的品质,如端木蕻良的《耐力》,借物抒情,选取具有耐力的鸽子和骆驼两种动物,通过对比赞美它们为达到目标的执着、坚忍、忠诚的品质,实则赞美人类的品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通过对比、衬托、拟人突出百合花的追求精神,表达作者的志向。童话、寓言、小说都是出新的较好文体,《走出墙角》就是以童话的形式写出小黄花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例文一]

那截树枝

相传有一只小鸟,它的理想就是飞过汪洋大海。但是一路上有太多的风雨,仅凭小鸟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它选择了一截树枝,以便于自己能够随时休息。最终,这只小鸟飞过了海洋。

实现理想的旅途中总会有许多风雨,你是否会因为那些而偏离正轨?如果是,就请找好你实现理想所必须的那截树枝吧,它会为你指引一条正确的道路。那截树枝可以是坦言失败。我一直很喜欢沈从文,尤其是沈从文身上所散发出的名家风范。记得曾经有一篇文章名为《沈从文“写课”》给了我诸多启示。何谓“写课”?原来是沈从文第一次给同学讲课的时候太过紧张,准备好的一堂课的内容几分钟就讲完了,随后他拿笔在黑板上写了原因,坦言自己的失败。假设那截树枝是坦言失败,我想即使失败了我们也能够重新站起来,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矢志不移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

那截树枝可以是谦逊。中国有句古语:“满招损,谦受益”,所以谦逊是实现理想必要的素质。一个人只有保持谦逊的态度,才能步步为营。自然界中有一种很奇妙的现象——静水深流。投身到人的身上也就是说凡是有能力的人从来不显露自己,正所谓“真人不露相”。假设那截树枝是谦逊,我们就能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量力而行,将理想一点点转化成现实。

那截树枝还可以是信任。“人无信不立”,一个人要想向前走,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信任便是这主要因素。我们不可能事事顺心,我们更不

可能凡事都自己克服。所以我们需要信任,同他人一起共创美好未来。假设那截树枝是信任,那么为理想奋斗的就不只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实现理想的机率自然而然就加大了。

无论你选什么,但那截树枝绝对不可以是逃避,骄傲与猜疑,否则就像运动员冲出跑道,离理想越来越远。

有一位大师穷尽其一生练就了“移山大法”,但秘决只有一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真正移山是不可能的。理想也正是这样,我们需要自己去争取,而那截树枝使我们不会偏离目标。

去追寻理想,风景这边独好。

[点评]

作者说:写作前突然想起了那个关于小鸟的故事,它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个题目。我思考了一会,发现它正好适合要写的作文,于是我便引用进文章作导入语。由此我想到,不要忽视生活中的任何细节,它对于我们日常的写作至关重要,极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要是我们多关注一下这些细节,选材才真正是“选”。本文中有许多引用,如沈从文写课的事例、诗词俗语及移山大师。我自认为这已经够多了,但遗憾的是由它们而阐发的议论不够深刻。光引用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说理论证,这是我的感受。

文章最突出的问题是语言不够精练,个别语句经不住推敲,有些地方辞不达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写作速度太快。还有一方面就是为了充字数。以后要花些时间检查、推敲,改善情况。

同窗说:“坦言失败”、“谦逊”、“信任”这是理想航道上所必需的,作者由一截树枝想到,实现理想的因素,切入角度小,哲理深刻,语言平凡却深刻,引用较多,很能令人信服,以小见大,很有新意。

老师说:你的文章写得较有文采。将抽象的实现理想所必须的因素,化在了那截树枝上,借助小鸟的故事,大师的故事将道理说得生动、有趣。而沈从文的例子,引用的名言又使得说理更有说服力。以小鸟故事始,以大师故事结束,中间从几方面论述。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得分为满分。

[例文二]

走出墙角

墙角边上,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竟然生长出一朵小黄花。

它刚立足于世间,便好奇地环视四周,这是一个阴暗潮湿的墙角,四周都笼罩在一片晦暗之中。它不禁皱了皱眉头,抬头望了望搏击长空的雄鹰,一种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瞧!它们在那无垠的空中,扇动着雄健丰满的羽翼,自由遨翔。小黄花很不甘心,同是世间生物,为何自己就要生存于这被遗忘的墙角之中。它并不是自大,只是不想孤芳自赏,它渴望走出墙角,朝外面的世界看一眼,哪怕一眼也好。

小黄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邻居青草,却遭来了它的热讽,“我们就这个命,别怨天尤人了,听说外面危机重重,还不如这里呢!”

小黄花不信,它不愿永远做个井底之蛙,在墙角的那边,一定五彩缤纷。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与伙伴们捉迷藏的小男孩竟然踏入了这“人迹罕至”的墙角之中。

小黄花被脚步声惊醒了,突然间它眼前一亮,兴奋得“手舞足蹈”。小黄花轻声叫喊道:“喂——你好。”声音传到了小男孩的耳边。

“你是谁?”

“我是墙角边上的一朵小黄花。”小男孩蹲下身来俯视着小黄花。“叫我有事吗?”“我想,我想让你带我离开这儿,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你是说要将你连根拔起吗?”小男孩吃了一惊,“那样不久你就没命了,还去看什么大千世界,这儿挺好的!”“拜托你了,我——”外面的声音打断了小黄花的话,“我们该回家了。”小男孩立马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

小黄花叹了一口气,邻居青草笑道:“也只有你这么傻,你看吧——你要是什么奇花异草,别人或许还会把你带回去种植,可你——”小黄花不予理睬,以青草的话来说,它又在做青天白日梦,青草无奈地摇摇头。

小黄花每天都在等待着每一个难得的进入者,但青草却讨厌这些不速之客的打扰。小黄花幻想墙角那边的样子,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坪,竞相绽放的花姐妹迎来了一只只嬉戏的蝴蝶……小黄花陶醉其中,它心中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了。一群红领巾进入了墙角,义务做打扫工作。小黄花彬彬有礼地向他们诉说:“我是一朵小黄花,我想出去瞧瞧,你们能帮助我吗?”

这群红领巾原本还比较好奇,耐心地听着这一切,可仔细一听,笑笑走了。只有一位红领巾同情地望望小黄花:“好,我答应你!”小黄花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住地道谢。

青草眼睁睁地看着小黄花被放入花盆带走了,羡慕不已,悔不当初。

就这样,小黄花终于走出了墙角,看见了流连溢彩的世界。后来,它竟被发现是一种很好的药材,用于制药。

如今,小黄花的子子孙孙都在谈论着它,就连青草间也流传着……

[点评]

老师说:本文名为《走出墙角》,以童话的形式展示了一朵小黄花追求理想之过程。一朵微不足道的小黄花生于墙角却不甘心总想着走出墙角。我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以植物的角度,突出了人生在世,要有抱负,并为之而不屈不挠地坚持,矢志不移地奋斗。与材料的观点十分吻合。

本文以对比之手法,以青草的三处呼应衬托出小黄花的追求之心。我以记叙为主,并兼有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我这次的情节与上次相比,起了些波澜。本文的语言简练,能够反映出人物个性。但是,本文的详略把握得不太好,有些地方不能做到简洁明了,有待加强。

我这次最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详略不当,原来简洁之处却表达得啰嗦了些。这可能是我构思不够全面之故吧,我以后在构思之中要思索文章的详略之处,注意“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同窗说;你写的文章很有故事性,引人入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人物的语言活现出人物的性格,情节一波三折。笔调清晰、自然,充满情趣,语言细节描写生动。(陈小敏)

老师说:走出墙角实是走出狭溢天地,走向外面世界,小黄花的不懈追求给人们以启示,人应不断追求理想。立意较好,而又通过童话这一文学样式来启示大家,这要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感染力。青草与小黄花的对话更衬出小黄花追求理想

的坚定,小黄花最终走出墙角给人振奋。本文重点放在小黄花追求的过程上,详略得当。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得分为满分。

大山中的母女

她是大山的女儿,在绵延起伏的大别山余脉,青山环抱,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中,生活着几户人家,那儿就有她的家。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早就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一家人才能团聚在一起,从小她就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然而她有一个知情达理的母亲,母亲对她管教有方,因为母亲知道,孩子心中美好的种子,是母亲播种的。

女孩儿五岁时,很平常的一天,邻居家的小姑娘来找她。母亲见小姑娘很着急,便问有什么事?小姑娘说:“刚刚在我家玩儿时,我给她看了我叔叔从外地带回来的一块橡皮,我去给叔叔倒水时,便把橡皮放在了桌子上,可现在却不见了。”母亲带着微笑说:“你再回家找找,看看有没有掉在地上,我去问问她。”母亲送走小姑娘,回屋后,心平气和地拉起女儿的手,问道:“你拿了隔壁小姐姐的橡皮了吗?”回答是:“没有。”母亲说:“如果你拿了,就要还给人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你若想要,和妈妈说,妈妈可以让爸爸过年时带回来,但不允许你随拿别人的东西,懂吗?”女孩儿听了,将背在身后白白胖胖的小手伸了出来,手中是那块精致的橡皮,母亲笑着接过小手中的橡皮,送还给了人家。女孩儿站在那里,还在想着什么……

女孩儿十二岁时上五年级,可以帮妈妈做很多事了。临近期未了,女孩抓紧复习,可这一次考的却很差。成绩单摆在母亲面前时,女孩儿低下了头。母亲仔仔细细地看了试卷和成绩,将女孩儿的错误一一找出,并让她纠正。随之淡淡一笑,将女儿揽在怀时中,对女儿说:“不要灰心,不要气馁,一次的失败没有关系,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再站起来!”女儿在母亲的怀里点点头。

女孩十六岁,初三了。这些天女孩一直心神不宁,上课也走神,成绩直线下降。老师问她原因,她却吱吱唔唔不肯说。老师便同女孩的母亲谈了谈。母女俩回到了家后,母亲将女儿拉进房,和蔼地问:“最近怎么了?为什么成绩会直线下降?”女孩在母亲面前屈服了:“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每天总是想着他,心神不宁。”母亲想了想,语重心长地说:“母亲不怪你。十六岁花季,这是青春的萌动期,和异性交往是好事,但要正确对待,要使好舵,千万不能误入歧途,不能将自己的前途毁于自己的手中啊!”女孩听了,拉起母亲的手:“妈妈,我懂了。”从此,女孩的成绩又回升了。

十年后,女孩长大了。大学毕业后,在城市一家大型公司工作。她感谢母亲对她的教育,感谢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将父母都有接了过去,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点评]

作者说:这个故事是根据我的听闻改编的,由于感受不很真切,我觉得内容还不够感人。

同窗说:我觉得作者的叙事能力很强,文章内容丰富,但条理清晰,并紧扣题目。不过作为故事,我觉得情节再曲折生动一些也许更好。

老师说:考生有较强的驾驭材料的能力,文章内容时间跨度大,但作者紧扣女孩的成长阶段来选材,全文浑然一体。对话描写较为成功,使母女的性格得以展现。题目命题较成功,表现出了母亲的淳朴,女孩的清纯。

篇三:高考话题1:理想与目标

理想与目标

写人类的理想要写出波澜一波三折。如果简单的叙写自己的理想是断然不能打动他人的。童话、寓言、小说都是出新的较好文体。或使用寓言故事引入观点

材料

1.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 “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 “……一只小狗的目标?那当然就是当一只狗了。”女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了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 夫妇俩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后来,小狗被成功地训练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财产的守护神。这对夫妇就是美国的前任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做一只狗要有目标。推而广之,做一个人更要有目标。

2.目标是生命的另外一半

英国有一个名叫斯尔曼的残疾青年,尽管他的腿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走路有许多不便,但是他还是创造了许多连健全人也无法想象的奇迹。19岁那一年,他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21岁那一年,他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岁那一年,他又攀登上了他父母曾经遇难的乞力马扎罗山;28岁前,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高山几乎都踩在了他的脚下。但是,就在他生命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了。他11岁那一年,他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时遭遇雪崩双双遇难。出发前给小斯尔曼留下了遗言,希望他能够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目标成为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28岁的他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就开始找不到生活的理由,就开始迷失人生的方向了。他感到空前的孤独、无奈与绝望,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如今,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没有了人生目标的他,因此也就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

3.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理想,这一盏不灭的灯趋走了威尔玛心灵的阴影,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理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 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

4. 范仲淹“划粥而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

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5. 【李安:有梦想才能举起奥斯卡】从三次才考上大学到两次获奥斯卡奖,没人知道当年的李安受尽白眼,他曾靠着妻子微薄的收入,在家当起了“家庭主妇”,他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而李安的妻子察觉到他的消沉;那一夜沉默后,第二天妻子上班前留一句话给李安:「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6. 有志也在年高

53岁的曹操继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后,又领兵北征乌桓,经过数月的战斗,终于统一了北方。年底,当他胜利班师回邺城时,他想到了刘表、刘备、孙权等依旧各霸一方,国家依然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他深感到虽然自己已经老了,但仍身负重任,还要不懈努力。顿时他激情涌上心头,雄心勃勃地挥笔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篇《龟虽寿》。

蒲松龄72岁写成《聊斋志异》 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17次),直至72岁时才成岁贡生。毕一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

7放牛娃的理想 : 导演张艺谋在陕北拍电影时见一孩童,夕阳西下骑在牛背上哼着陕北小调,张问:“娃,你在干啥?” 孩童很悠闲的答:“我在放牛!”“为啥放牛?”“放牛挣钱!”“为啥挣钱?”“挣钱娶媳妇!”“娶媳妇干嘛?”“娶媳妇生娃!”“生娃干嘛?”“生娃放牛、

名言

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 [英]艾略特《丹尼尔·德龙达》

理想是事实之母。叶圣陶《〈国文教学〉序》

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英]帕克赫斯特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流沙河《理想》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