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33:28 字数作文
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字数作文

篇一: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申论写作技巧及常用套路

申论取的成功的关键是用材料说话。必须把材料消化到九成熟

申论考试不是个性化的考试,而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老师每天阅卷无数,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的人才是讲求中庸之道的人。所以思想偏激,错位的文章会低分。

现代申论有沉稳厚重的风格,在申不在论,重点是对案例和材料提出的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的推论材料与材料及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把问题阐述清楚,并提出解决办法,千万要避免重议轻申。

主要考察概括内容,合理推论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写作要力避学术化的倾向

申论本色:

顶天立地=国家政策最前沿+脚踏实地的解决实际问题。用全面发展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1 高: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自己,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把社会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

2 大: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彻底解决问题,不鞥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要 善于升华材料,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在确定文章主题时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 例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等题目容易得高分。

3 全:用平和中庸的风格来写文章,思维要周全,利用辩证法的原理:比如,原因是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评价事件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和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 要发扬成绩等等。

4. 实:防止大而空,充实,即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要具体可行,立足材料,模块化运作;真实就是要结合和联系实际。

5. 精:语言精炼,防止罗索,表达规范,不能随意更改政府政策的正规表达方式,总之,要模仿半月谈和政府文件报告的写法。

评分的标准

一二部分按条给分,减去错别字。议论部分观点正确,鲜明,逻辑严禁,分析细致,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考试的准备

1. 申论考试实际上是一次模拟的日常准备工作。

2. 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

3. 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要像学习英语一样,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来培养语感。

4. 真题一定要精做,把答案认真的写出来,模拟题的最大功能就是熟悉热点问题。

应试技巧:

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 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 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 对策是什么。

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l 首尾句原则

l 关联词原则

l 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

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特别要注意

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

纵向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多层次原则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要注意给自己设定的身份。

主旨突出,应用万能模式。八股模式。P21

三遍四步法实施的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一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先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根据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多项求异分析)。

1. 内外因分析,要注意内外因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2. 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

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 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实,内在,外在,尽可能全面到位。

SWOT分析:优势,劣势(企业能够做到的),机遇,威胁(企业可能做到的)。

第二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内外因分析和多角度分析的写照)

l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l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l 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l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l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l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l 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l 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具体措施和万能句式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 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4. 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 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

组织专家制定。。。领域的实施细则。

6. 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篇二:申论写作技巧和常用句型

申论的解题技巧(笔记版)

纵观所有的申论考试,所考察的无非四个基本要素,一旦把握这四个要素,也就找到了做题的方向。阅读资料也就是对这四个要素的寻找、分析与归纳。

申论各类题型考察的四个基本要素:问题的基本表现、影响后果、原因、对策

材料的阅读量越来越大,信息也越来越庞杂,其实所有的申论材料都是由三大块组成的:

1、新闻媒体的报道,调查统计或研究报告的显示;

(作用:可找出问题的缺陷与不足、影响与后果)

2、材料中各色人物、相关人士(学者专家、政府官员以及相关当事人)发表的言论;

(作用:建议(可用来作为对策与原因)

3、政府部门颁发的政策法规,采取的措施做法,国外政府,相关发面的经验做法。(对策)

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关键句的把握;某重要媒体的报道,调查统计显示;重要人物和相关人士的观点、意见、建议;相关部门(机构)颁布或制定的政策法规或采取的措施。

概括材料的不同题型分为:单一式概括和综合式概括

单一式概括是就问题的某一方面或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如问题的主要表现或原因或影响后果,在体重有明确的概括要求和指令性,它是一种平面式,片断式的概括,可以作为简答题来写。如:2002年中央申论第一题、2007年中央申论第三题第一小题。

综合式概括是一种立体式、全景式的概括,题干中对于概括什么没有明确的指令性。概括的思路和结构是:问题的表现→问题的影响→问题的原因→问题的对策。 实际是一篇情报汇报文章或是综述,有其内在的写作结构,和深南轮的文章不同的是,无论是原因还是对策,都是站在一个概括的角度,,比如:某专家认为,某官员认为,用他人的语气说话。如:2006年中央第一题。

单一式概括的三要素:概括指出存在那些问题和不足,造成怎样的影响与后果,解决此问题的意义。 (即综合式概括中的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

结构:1、概括问题的基本表现和影响后果。

2、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认为的或材料所体现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中的人物所提出的建议措施及相关方面已采取的措施。

常用句型:

1.近年来,随着……引发(导致、暴露)了……问题,(实质是写出问题的不足与缺陷)

或:在我国……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为(具体的表现)……。该处是分点采分这些问题影响到……。(或写做:造成了……的后果)该处是整体得分

2.有关方面认为(材料中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业内相关人士或相关当事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在于……

按照这三个层次概括分段,如字数不超过可加标题。如:关于……的情况综述、关于……的汇报材料。

4.妥善解决该问题对……有着重要的意义。

※无论现实中情况有多糟糕,都会有政府部门颁发的政策法规给与解决。所以一定无论在概括题还是后面的论文写作中都要写出政府部门的相关做法。

申论文章的三大题型:策论性文章、评论性文章、论证性文章

尽量用双标题,并列式

如: (大力)推进……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打击…… 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完善/加强…… 落实科学发展观

标题的前半部要具体、局部、微观,后半部要上升到理论高度。

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当题干要求就如何解决……问题写篇文章时,属于策论性文章。如此前试卷中没有题目要求单独就对策写成文章的则可以把这篇写为策论文。这类型的文章适合发挥。

1段 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常用句:……事关……,是……的关键∕核心∕重要内容/重要保障/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常用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制定和颁布了……政策法规,采取了……措施.相关方面实施了……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著/初步的效果/进步.但是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足/缺陷.主要体现为……(略写,点一下即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妥善处理/有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重要任务.

3段 分析问题的原因.(略写或不写)

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每条对策都是一个自然段,需要展开写,可把每条原因臵于其后.对策写的全可以保证基本的得分点.把每个问题展开写是为了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分值的最大化.

申论论文就是有效地将四个基本要素整合在一个框架里,确保让阅卷人清晰看到基本点,

5段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常用句 我们要站在……的高度,努力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论证性文章侧重考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政策的可行性和解决该问题的意义。发挥空间小,理论空洞性大。一般是论述政策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任何的申论文中都是考察材料的四个要素。

1段 交待问题的严重性和意义。(重点写)

2段 指出该问题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指出存在问题的不足,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3段 ……方面的政策(社会需要、客观规律)必须要求我们这么做。

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评论某种观点、意见或主张。一般这种观点既不可能绝对正确也不可能觉对错误,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走中庸之道。着重考察材料的意义/影响和后果

这类文中一般可分三段写作

1段 这样一种观点/思路,有利于……(不利于……),影响或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相反/否则,如果错误或片面地理解对待这种观点或思路,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负面影响(具体展开)

或: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观点的缺陷,则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后果.

3段 针对……问题,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避免……的误区,把握……的宏观整体思路,既要……又要…….

讲演稿写作

1 告诉别人都发生了什么,存在……问题,指出问题的基本表现,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 总结深刻教训,反思原因(抓住深刻的原因重点分析即可,没必要面面俱到)

3 做出承诺,提出对策,我们应该怎么做

4 简短总结

分析原因的基本角度与提出对策的基本角度

1制度或体质上的原因――基本角度

制度可以理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关系,从政府的角色看,政府在公共利益服务方面应该是当事人.应该是运动员;在经济方面,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守夜人,只是裁判与中立者的身份。

……制度上或体质上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实现监管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功能上的冲突与重复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对策:1建立或完善……的制度或体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政府监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2机构设臵和职能的调整 如药品监管问题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组。

凡是遇到多个部门执法,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提出对策,建立统一,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综合统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

2经济上的原因

凡是事关民生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

3法律角度

公平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缺少严格的界定,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重复严重,法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本身存在空白?公开透明?重复?)

对策: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界定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和法律程序的公开透明。

4监管(管理)上的原因

对策:事关民生或社会公共利益,出现的严重负面状况

加强……方面的监管,确保……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或执行,规范……的秩序,严惩……的违法违规。 5观念(思想)上的原因

……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

对策:深化……的思想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公布……的信息)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强……方面的信息透明度。

6技术上的原因

……方面技术上的落后,基础设施上的薄弱。

对策:专业性、技术性、基础设施行对策,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的财政投入,改善……的技术

理论篇

正确定位政府的职能角色,确保其中立性与公正性,强化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控制国家权力限度的同时积极承担起政府的公共职责。(也可作为单独对策)

既非大包大揽,也不是全面禁止。应该做到有所为而与所不为。

公共权力如何运作

政府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有所为:承担公共责任,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环境)。组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关于民生的问题(住房、食品、土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

有所不为:

不得非法干预市场,尊重市场的基础作用,区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不得超与法律,依法行政,包括依法定的职责和权限行政和依法律程序行政。

在政府位与不为之间,政府需要转让一部分权利给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基本句型: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行业自律/维护权益的作用,促进其公益职能的发挥,弥补政府与个人的不足,为社会发展服务.

……问题既有社会公益性,又有市场性,政府要承担起社会公益性较强的基础领域的责任。对于赢利性较强的普通领域要引进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进入。

凡是遇到政府的决定或行为有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不利的后果或增加负担,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

完善……的法律程序,政府部门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在做出不利于当事人的决定之前,硬钢告知其事实、理由及依据,并与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协商。程序必须公正公开透明,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陈述权与申辩权。(适用范围:水、电、煤气)

压轴热点

一.房价调控

核心: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抑制住房的虚假需求。

措施:

1 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中小户型和普通商品房的供应。

2 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税收(抑制炒房)、信贷(抬高首付比例)、土地(盘活存量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

3 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速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4 加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制止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的行为。

5 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 6 加强宣传教育和新闻监督,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

二、农民工问题

1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各地要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2 依法规定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利。

3 搞好农民工职业和就业服务,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

4 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吧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5 加强监管,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去阿姨的违法行为。 6 发挥居民社区组织的公益作用,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增强职业技能,融入城市生活。

7 加强宣传教育,深化思想观念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新闻舆论监督。

篇三:申论写作技巧及万能模板

申论写作技巧及万能模板

一、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

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二、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一)因果分析——查找问题根源的基本办法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我们认为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其作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熟练掌握内外因

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社会中利益矛盾问题的解决。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其中要涉及到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要分析现实原因,还要分析历史原因;要分析内在原因,还要分析外在原因等等。总之是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到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的全面到位。

第二步利用矛盾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不但具有特殊性,而且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不但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个性,而且具有与同类事物在本质上类属的共性或一般性。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依存,相互蕴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不能总停留在对个性的层面上,必须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升华出共性,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普遍性,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分析、归纳等逻辑方法。正是基于这样的哲学认识,我们在借鉴决策学的相关理论,参考大量政府文件报告中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对各种对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概括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这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来说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一)“万能八条”详解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

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