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聊斋志异有感3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09:30:26 体裁作文
读聊斋志异有感300字体裁作文

篇一:读《聊斋志异》有感

神仙狐鬼精魅

——读《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 是中国古代一本优秀文言文小说集。由于都是文言文的缘故,读起来十分费劲,好在书上有些注释,根据注释有的勉强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有的还是一知半解。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就是记神仙狐鬼精魅。它的故事内容大概分为三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像大家熟知的聂小倩的故事;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戒训故事。

聊斋给我最深刻的映像就是鬼里也有好鬼。一直以来人们对鬼的认识都是觉得他们很可怕很邪恶的,但蒲松龄他不然,很多他笔下的鬼都是很善良很勇敢,并且懂得之恩图报的,往往超过书里面一些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却内心虚伪,贪得无厌的胆怯的人。这些鬼比这些人强上百倍。于是我想,鬼的形象这么深深扎根于人的思想中,而蒲松龄却大胆唱反调,表明自己的想法,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我想他是对的,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人心,最恶的也是人心,当一个人的廉耻心,是非道德观已经落败的人来说,他已经不能称作是人了,而一个善良真正的人,他的品行堪比神仙。其实神仙鬼怪并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在人类中,却存在神仙与鬼怪的差别。

而蒲松龄所提倡的是一种善良正直的品格,他肯定的是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待,互相帮助的一种社会风气,我觉得有点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表达的形式确实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同样都是运用幻想以表述自己的想法。

而这本书带给我的另一个深刻映像就是,它既现实又浪漫。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笔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就是现实生活的投影,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他笔下的阿西莫多即使外表丑陋却又一颗善良的心。而蒲松龄所写的故事都是现实的反照,而它的故事结局有时候是皆大欢喜温暖人心的,有一丝浪漫主义情怀,我觉得就是这样现实与浪漫的融合才使得这些故事那么深得人心,广为流传。

这是一部具有独特社会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小说,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曲折的反应了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多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认知,是一本值得读得书。

篇二:读《聊斋志异》有感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读《聊斋志异》有感

暑假以来,我闲居在家中。所以,除了看书外,也看了几部电视剧。其中,我看了一部名为聊斋奇女子的电视剧。很早就听说过聊斋了,但是始终没看过原书,于是我就借着暑假的当,把《聊斋志异》的一些经典篇目看了一遍。

首先,出于兴趣的原因,我把所有我看过的电视剧的原文都翻了出来。看完后,我不得不佩服各位编剧的想象力啊,把原文改的几乎连原型都看不出来了。为了迎合各位观众的需要,把原本简单的故事改得很纠结(譬如说胭脂、宦娘)、又把作者的原意加以扭曲(譬如说画皮)所以,我想先在这里呼吁一下:大家应该看原文,不能总是吃变质的文化快餐。

好了,前面说了那么多,显得有些跑题了。下面,我就进入正题,说一说我对聊斋志异的看法。我要分为两个大个方面来谈一谈《聊斋志异》这本书。

一、 对黑暗的封建社会进行抨击

在这个方面,我想讲两篇文章,分别是《促织》和《席 方平》这两篇文章。

《促织》是我看过的所有文章中,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最无情的揭露。它讲的是:主人公成名多次考试不中,于是专门负责搜罗良种的蟋蟀。但他因经常逾期无法完成任务,屡遭毒打。好不

容易抓到了一只强健的蟋蟀,却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儿子畏罪投井。而成名又捕到了一只善斗的小蟋蟀,上级为此大为高兴,使他当上了举人。

这篇文章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故事的原因正是因为八个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就出现了这荒谬的一幕。我无法想象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下会出现因为一只蟋蟀会是好几家人破产,也无法想象小孩子竟因为弄死了一条蟋蟀而畏罪自杀!更让我无法想象所谓的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的科举制度竟是被一批官吏玩弄于手掌之间!人权何在?公平何在?

《席方平》则是“对人民在黑暗社会下的反抗精神的歌颂”。我认为这个评价还是有失偏颇的。主人公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所陷害,方平魂入城隍庙为父亲伸冤。然而“内外贿通,颇不直席”。方平愤恨不已,只好进入冥府,不料,整个地府被羊收买。然而方平毫不屈服,最终得以伸冤。

整个故事看似是虚构的,但我觉得它是对现实生活血淋淋的写照。那些冥府的官员、城隍庙的老爷,活生生就是那些酷吏的映射;而玉帝则象征着公正。然而,在那个社会又怎能有真正的公平呢,整个官府朝廷上下,无不为一己私利而搜刮民脂民膏,给那些真正的罪犯羊某以可乘之机。

试想,席方平如在现实生活中又怎能给他爹翻案呢?我觉得:这是作者对席方平孝心和敢于对不公平进行反抗的嘉许而有所偏心而使其最终如愿,席方平本身并没有对黑暗的

封建社会进行一些有力的抗争。他去指望冥府、城隍庙等有钱人的走狗来为他伸冤,去借助玉皇这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正义象征而替父亲伸了冤。同时,我觉得玉帝在这篇文章中的地位很重要,因为正是他的出现,使席方平的愿望由不可能变为可能;然而在那个社会实现公平是不可能的,所以玉帝这个人物应该是作者对于自己渴望得到公正这种心情的寄托。让我们看一看作者的经历,就会明白他为何会有这样的心情了:

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作者本身自视甚高,他在聊斋志异中曾称自己为“异史氏”来对应司马迁的“太史公”。在这五十几年中,他看透了人间种种不公平的现象,但又无法以一人之力去与之抗争,所以只能将想法写进自己的书中,聊以自慰。

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揭示的是官府的丑陋嘴脸、赞扬席方平的孝心和对公平的向往。

二、 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

《聊斋志异》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围绕着这部分展开的,这 也是各种电视剧、小说热衷于改变的原材料。今天,让我抛开那些的影响,去体验一下原著的魅力。

这里面我要谈两篇文章,分别是《连城》与《婴宁》,这两

篇都是《聊斋志异》中最富盛名的小说。

《连城》这篇文章讲的是:孝廉之女连城诗求偶,乔生的诗受到她的赏识,但他的父亲以乔生贫穷不许,女又赠金助乔生学,于是乔以女为知己,但史孝廉终于将女儿嫁给了盐商的儿子王化城。不久女病,需男胸肉一钱,乔生竟“自出白刃”割肉做药引。后来女病复发而死,乔生竟魂随地下。再阴间他们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复生,终成夫妻。《连城》给了人一个全新的观念,那就是要男女双方互相知心。乔生爱连城,是因为它赏识了自己的诗。连城爱乔生,是因为他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处境。茫茫人海,知音难觅,所以双方都甘愿为对方付出自己的一切。连城家境富有,乔生则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书生,按照封建盛会的“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两大基本原则,乔生和连城是永远无法在一起的。而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明知而故犯”,可见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极端的不满,以及对自由恋爱和柏拉图式爱情的渴望。

《婴宁》则与连城的情况大不相同。读完《婴宁》,就感觉她娇憨和狡黠的形象呼之欲出。婴宁最大的特征便是爱花、爱笑,作者也着力突出她爱笑的特点,例如:“笑容可掬”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婴宁“含笑拈花而入”; “闻户外隐有笑声”,“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忍笑而立”,“女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见生来,狂笑欲堕”,“女笑之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但闻室中

吃吃,皆婴宁笑声”,“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女笑极不能俯仰”。马瑞英教授在品读《聊斋》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让我非常认同的话:“中国古代小说中写哭写得最好的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写笑写得最好的则是《聊斋志异》中的婴宁。

《婴宁》最让我铭记的是她的笑,最让我感动的则是她的孝。婴宁后来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与倾诉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婴宁;明白了她为何如此天真、爱笑。正如作者所说:“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可见婴宁的笑是她乐观处事的一种方式,是她的一层面纱,将自己的真性情遮盖了起来。

同《连城》相同的是,婴宁与王子服的结合也同样是违背封建礼教的,王子服对婴宁的一往情深,以及他痴情的表现,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聊斋志异》里的又一大情痴——《阿宝》中的孙子楚。但是这里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便不再谈论这篇文章了。

《聊斋志异》中的文章如以类型来分远不止这两类,他还写了 一些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些道理,如《画皮》和初中课本中的《狼》;他还讲了一些奇闻异事,如《山市》等等。

我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聊斋并不是一部写“人鬼情未

篇三:读《聊斋志异》有感

读《聊斋志异》有感

邵百玲

大家都知道,《聊斋志异》是清朝的蒲松龄所著。其实据有资料记载,当时蒲松龄住在村头,每当有过往的行人讨口水喝,讨口饭吃,蒲松龄就毫不吝啬的施与人家。报酬就是请人家讲一个知道的鬼故事。日子久了,蒲松龄就把这些鬼故事整理成集,于是就有了《聊斋志异》。

在崇尚科学的今天,《聊斋志异》无疑是一门邪门鬼怪之书。我想,在牛鬼蛇神的年代,这部书一定会成为禁书。但庆幸的是这部书终究还是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

我爱看这本书,尤其爱看原著,我们都知道,原著是文言文,但我喜欢透过一个个浓缩的文字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故事的情节。即便有不懂的、不认识的文字,我也喜欢通过查字典去理解。弄懂了一个字义,即便花费了好多时间,也感觉欣喜不已。当终于弄懂了一个故事,更是感到快乐和充实。就这样,日子长了,我居然认识了许多生僻字,连带着字义相同的其他文言文读起来也容易多了。这让我在感受古人智慧的神奇和祖国文字的奇妙的同时,也享受着文言文带给我的甜蜜。

不要单单以为这部书里所记叙的只是一个个恐怖惊悚的鬼故事。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所不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社会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这部书里告诉了我许多生活的道理。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做人一定要多行善事,否则会遭到因果报应。你可能会说,你这人怎么在宣扬迷信?可是不是吗?你能做到对自己没有渴求,对生活没有欲望,对别人没有要求吗?我们其实做不到,于是就有了抱怨,就有了自私,有了狡诈,有了幸灾乐祸…为了生活,我们甚至不知满足地要求更多。

看过一篇《三生》让我记忆犹新:刘孝廉的一生做尽了坏事,死时进了冥王殿,阎王罚他来生做马。它忍受不了挞楚的痛苦,三日不食,遂死;冥王查其罚限未满,罚为犬。它看到便液,知道是脏东西,但闻起来却很香。它坚持着不吃,就这样郁闷想死,但是又怕限期没满,想等主人主动杀了它,但善良的主人只是豢养而不肯戮,它只好疯狂地咬主人,直至脱股肉。主人大怒,杖杀之。冥王恼怒,打了一百鞭,这次罚作蛇。整天囚于暗室,不见天日。发誓不残生类,饥时食木实。这样过了几年,想自尽,不可;害人而死,又不可。正巧一辆马车

读聊斋志异有感300字

路过,它连忙出去挡车,车飞驰着压过,断为两半。冥王惊讶它这次期限又是没满,但又念其无罪,原谅了它,让他再次托生为人。

这个故事不能引起我们的深思吗?虽然这世界上没人证明有轮回之说,但是你不会再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吗?你不担心你的来生会是什么样的吗?你可能会笑着说,哪里有来生?真是瞎说。看了这个故事,你没有一点体会吗?无论是否真实存在,它至少告诉我们,“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道理。

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引人深思,当我发牢骚、当我困惑、当我伤感难过时,我就会看一看这本书。它教我如何豁达地看待人生,如何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如何面对一己私欲。别笑话它是邪门歪道,它是照亮你心灵深处通明的那盏明灯。

篇四:读聊斋志异有感

读有感

读《聊斋志异》有感

上合小学四(2) 周旭煜

就在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这本书是蒲松龄老先生。里面写了一些鬼怪的故事:有好狐仙,也有坏妖怪。

蒲松龄老先生字留仙,称为“柳泉居士”出生于1640年去世于1715年,是山东瑙博人。虽然出生在破落地主家庭,天生聪明…… 《聊斋志异》这本书中丰富多彩,大致可以分为五类:一.掲露社会的灰暗。二.反对封建婚姻。三.揭露和嘲讽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

四.弘扬底层人民反抗统治者的精神。五.赞美各方面品德。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第一类吧。

“承休到了家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派人四处捉拿林儿,但是哪也找不到他。过了三天,才知道林儿已经投身到某御史家。这位御史在京城做官,家中一切事物都有他弟弟管理。

武承休就以朋友的身份写信去要林儿。没想到御史的兄弟是个仗势欺人的恶豪,见到来信竟然置之不理。武承休气急了,就告到衙门。传票发了出去,可是衙门不敢去御史家捕人,县官也不再追问了。

这篇文章充分的说明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我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报效祖国。

《爱在山野》读后感

上合小学 四(2)班 毛怡莹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爱在山野》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野生动物考察队员,被上级要求到重阳岭里去观察和捕获国家二级保 护动物黑麂时所看到和所经历的事情,书里还有对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动描写,知识丰富,故 事栩栩如生,读完后让人回味无穷.

我觉得书中最令我感动的一段描写是在书的最后,当考察队员捕获到一头黑麂时看到黑麂的 朋友正在用无助的眼神绝望地看着他,好像在说:“你为什么要把他活生生的从我的身边抢走?” 这时考察队员有放掉他的冲动,可是捕获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他不能把这头黑麂放走??.

这个故事把考察队员内心的矛盾,动物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的十分动人.同时也把这个故事写的 让人明白,而且借用这个故事中的些场景,把一些动物的小知识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在书中进行 了很好的描写. 当然,这本书不仅写了这个故事,还写了一些生长在海南的水果如:可可果、菠萝蜜等.让人看了 文章的描写就想吃到这些水果的感觉.只是因为这本书上把这些水果写得太生动了,让人看了就想 吃.

2010年9月2日

篇五:读《聊斋志异》有感

读 《聊斋志异》有感

聊斋先生打自小奶奶便向我提及,而后来渐渐懂事后,有一部同名电视剧上映,而自己也兴致勃勃的看了一小段,记得那时候看的是厉鬼,因为电视特效的原因,聊斋志异在我的印象中便是一部恐怖片,因而经几日惊恐,再也未去涉及。

当借阅书籍时经过推荐书籍,看到了《聊斋志异》确实心里不禁想起小时看到的电视内容,有些许惊恐,而好奇心又迫使自己鼓气勇气去拿起这本书。

当看完这本书,心里不禁赞叹蒲松龄老先生想象之美妙,也不禁的对电视剧过分的特效而使我不敢早点涉及这本书生及些许的埋怨。

这本书反应出当时社会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让我悟出了许多古人所寄托的点点滴滴,纵观自己现实的周围,不禁落寞,但又倍感庆幸。 落寞的是如今物质文明横流的社会已经失去了古时那质朴的情感,信息世界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便化也把人的情感度缩小。古时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今的抬头不见网上见。如《画壁》中的结伴遨游,虽这与故事并无关联,但我阅览下来,书中结伴同行侃侃而谈比比皆是,莫名的感慨他们为何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话题,而今的我们,在网上聊得不亦乐乎,见面也许就剩下空空的问候。

庆幸的也是如今的物质文明的发达,聊斋志异中的《狗》,其故事为主人公被蚊子咬得无法入眠,看到一些小“大将”带领着猎狗咬死一只只蚊子,主人公便可以安心入睡。而故事的本身便是古时人们对蚊子的叮咬无计可施便通过想象力来幻想消灭蚊子,而对比现实我

们的生活,我们拥有许多的新事物来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至少在这一点看来,我们确实如意许多。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也明显的显示这一点。该故事主人公连续几年科举未中,因而上级便让他去寻找好促织,一直未能如意,缕遭挨打,于是有一天,他找到了一只有力强壮的促织,可被他小儿子不小心弄死,小儿子畏罪投井。终于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只很有活力的促织,上级非常开心,将其升为举人。蒲松龄老先生也多次科举未中,因而借此故事讽刺了官场的黑暗,也反应了科举考试一直在官吏的玩弄中。对比今时今日,当我们在一个劲埋怨高考不公平时,我们也该庆幸我们不是在那时候的科举,不是么?

虽谈不上借古讽今借古鉴今,但是聊斋志异这本书却让我感受极深,许多的故事印象深刻,如《画皮》之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时候不能太过于相信他人,永远不知道皮囊下是怎样的面孔。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道理,也领悟到许多的为人处事之道。不得不说,这本书将使我受益终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