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回忆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3:30:07 小学作文
回忆散文小学作文

篇一:鲁迅的回忆性散文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范爱农》、《 后记》 构成。[1]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同时也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散文集。

鲁迅(1881~1936)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篇二: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以风筝为引线,对“我”粗暴对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小弟这样的人的不觉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这无疑是对封建宗族制度摧残儿童的罪恶进行控诉。 叙述往事与抒情紧密结合是文章的突出特点。全文虽以叙事为主,但深深地融汇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关键的地方,则又通过凝炼的语言,作了画龙点晴的点染,使文章感情的表达更加明朗。例如,文章开头“我”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着,引起了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呢?下面作者就插入一段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这段文字不仅叙述了故乡早春的景象,而且在这一景一物的描写中,都凝聚“我”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廖别的故必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这就将“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还不单纯是为了抒发“我”对故乡的深情,如联系全文来看,回忆故乡,目的或落脚点是使“我 想起幼时欺凌小兄弟之事。”我“在这里进行了反思。透过这个小”我“,看到旧的伦理道德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大“我”家长式的管理、长幼尊卑的秩序是何等的神圣,何等的残酷,何等的愚味无知,它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当作者挖掘的酿成悲剧的社会原因。“我”的回忆是对封建宗族制度的摧残儿童的控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这一地可挽回的过错过后,心情无比沉重。这种忏悔意识,否定了旧“我”,催生了新“我”,“我”的思想演进轨迹明晰了,“我”的复杂心理状态显示了,正是这些原因,所以当“我”,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而感到“惊异与悲哀”。 另一个特点,是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几笔就把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传神地勾画出来。例如描写“十岁内外”,“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兄弟,“张着、嘴,呆看着空中出神”,为别人放的风筝“惊呼”,“跳跃”,这就把小兄弟善良、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的性格表现了出来。当他私自做风筝的秘密被发现后,作者描绘了他窘迫不堪的神情时这样写道:?他向着大方登,从大小登;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作者在这里写出了小兄弟的精神状态,是被封建礼教所麻木的自然流露,这不单纯是胆小的缘故,其深层原因更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依据。 《风筝》写于1925年1月。但是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像是《风筝》的提纲。当然,《我的兄弟》是独立的一篇作品,它表达一种愧疚之情,说明压抑儿童游戏的本能是错误的,甚至是残酷的。《风筝》也写了这些,也表现了这种感情和这种思想。但是,《风筝》毕竟是一篇崭新的作品,它表达的内容就不仅仅是这些。《风筝》的开头和结尾都写着一个被压抑、被封锁住的春天。如果说《雪》是在冬日里寻春,那么《风筝》却是在春风里感到冬的肃杀。这仍然是一首关于春天和青春的诗,是鲁迅在继续“寻求那逝去的青春”。 《风筝》一开始先由北京的寂寞的春天、灰暗的春光写起。然后,便是故乡“春二月”的回忆,是“一片春日的温和”。风筝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是美好青春的象征,

篇三:原创回忆类散文.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学生时代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没广播,我站在凳子上喊口号,领着全校学生做课间操…现在想起来还很自豪!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代表班级参加镇上的短跑比赛,得了第二名,那时觉得自己像明星…现在想起还很有成就感!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去镇上中学学习,第一节体育课我自告奋勇做体育课代表,然后老师让我整队我却不会(因为小学时我只会带小同学们回家),最后换了个课代表…那时我明白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距!

仍然是六年级的时候,我代表班级参加镇上的长跑比赛,脚扭伤了我仍然坚持跑了下来,成绩自然是很低,但是我觉得自己努力了,所以仍然很高兴…现在想起也很高兴!

初四的时候,也就是九年级的时候,心里对学问有了点认识,觉得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很重要,所以我把从一年级到当时所学的书都找来看,记得那时一有空就推导物理公式,一有所得变很兴奋,那时才隐约知道了什么是做学问!

高一那年,我对知识学问有了极度的兴趣,那时恨不能学尽天下所有学问,曾一度为怎么学全所有东西而烦恼过,有次问化学老师一个问题(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回忆散文),老师居然不会…我那时逐渐明白,做学问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真正的学问不是老师所能教你的,而是靠你自己去发现去验证去实践,老师教的也不可尽信,而且老师教你的也只是知识点,要连点成面,连面成体,这些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学问…

高一下半年,我发现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我更喜欢知识,所以我毅然决定把成绩降下来,认真学习属于自己的知识,从此我的成绩从班级第一第二名降到了15名,父母老师固然不理解但我觉得人要有追求,我毅然追求真正的学问,不后悔…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知识!人应该有追求,而不仅随波逐流!

高三的时候,多数人都在跟着老师的三轮复习方式准备高考,我却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着知识的总结,那时候就郁闷在不能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东西,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心想赶紧升到大学,到了大学继续研究…

虽然没有跟着老师的步调进行复习,但我仍然以不错的成绩考到了大学,选择计算机专业,因为计算机是我从没接触过的东西,而且它代表了科技的前沿,因此当时选专业就没考虑找工作这些问题…现在想来这是正确的选择!科技代表了生产力,高科技自然会有高应用!高应用而高价值!

大学我学了五年,第一年对计算机入门,考试居然有两门不及格!因为我刚刚接触计算机,对很多东西一窍不通!

第二年我认识到计算机的原理以及其中的两个重要的根本:一个就是计算机的电学原理:计算机不论怎么厉害,它总是一个电子产品,算是高级的电路电子产品。二是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这是计算机作工具性的根本,计算机的所有发展就是围绕它怎么更好更快更方便的处理信息!

第三年我发现计算机所涉及的东西相当的多,数学,电学,更多的是它各个方面的应用,我力求多学学好很多方面的东西,结果反而因此而导致好多课程不及格,迫不得已我重新上了一年大三…

我认识到,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只能让你的计算机入门,并学习一些基本的应用和编程方面的知识,甚至学后就忘!我仍然坚持多学学好学透彻的思想进行着自己的研究,但是为了顺利毕业,也抽出来不少时间应付考试,考试变成了应付,我很心痛,中国的教育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四了也就是大学第五年,我发现自己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我通过几个月的努

力把信息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有了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后从六年级到大五这11年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个汇总,虽然心里仍然有一些地方有些须疑问,但从大方面,我心里已经很透彻了,觉得自己总算没有白白上这么多年学!电荷、量子、时空、信息、能量、意识、系统、事物…等等,这些个名词在我面前,都让我会心一笑,觉得它们都是我的朋友…

学生时代终于结束了,心里也敞亮的很,知道这些年的所学未必工作的时候就能用的到,但是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心胸变的宽广,眼界变的开阔,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方式和途径,学生时代结束了,心里不迷茫,而是很敞亮!对了,就是让自己心眼敞亮,我觉得这就是学生时代学习的最好的收获!工作后要进一步的学习和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更深入更细致的学习!

人生如此精彩,现在才刚刚开始,我向往着呢!!

篇四:印迹--回忆性散文

印迹

--zxy

掰着手指数数,自己来深圳竟已将近九年了。九年,岁月流逝,占满了所有记忆空间。

看着身上蓝白相间的校服,不禁也一叹,九年始终不变的款式,自己却也数不清换了多少套了。

当下正空闲,稍有恋旧癖的我便去折腾储物箱,翻出那一件件被弃置或久或短新旧不一的校服上衣。

依照泛黄程度在地上摊开,如欣赏艺术品一般,坐于展品中间,仔细环视着每一件。大小都相近,无奈的撇撇嘴,自己的身高实在太有局限性了,真不知道几年米饭吃去哪里了。估计把二年级那件套在身上还是很合适的······

突然,瞄着瞄着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还是有长大的嘛,看小学那脏兮兮的校服和最近“退伍”的校服差距多大,足以说明我没以前那么淘,那么爱闹了。却又有一番冲动去触摸那一个个污点,如触电般,碰到时一个小泥人身影即刻出现在脑海。

刚从老家转到深圳读二年级的小女孩,有乡下孩子一切的喜好性格。泥巴,是必不可少的玩具,穿上全新且陌生的校服匆忙去小学报到后便缠着爸爸妈妈去公园沙池玩,玩得尽兴,玩得忘怀。女孩不会告诉其他人,她一早上呆在座位上一个玩伴也没有,无聊到只是在睡觉。无忧,只是随心。这,是属于一个人的泥印。

自从班上一位小公主和女孩一起玩后,她似乎总算融入了这个集体了。而,衣服就成了情感表达的载体。拿着笔互相在上面涂鸦,分享各自的漂亮印章并为对方盖上一个专属印记,还有小女生最爱的荧光笔。相映成辉,却往往在画上时极美,而没多久便被毁坏得不成样子。如今更是年代久远,早已是色泽掉尽,但那分稚嫩却足以打动任一个人的心灵,这,是属于童真趣味的彩印。

更有一段女生都必不可少的疯狂岁月,是追小说的年纪。《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到校园青春小说,都将女孩眼球深深吸引,如痴如醉沉浸其中。吃饭,睡觉都能挤出时间贡献给它,而直接结果是,妈妈的怒吼声震耳:“你的衣服自己洗去吧,吃饭不用眼睛的啊,弄成什么样子,你能穿出门么?”这,是属于专一疯狂的油印。

而,渐渐地,印迹变少了,依稀可见的只有几道无意划下的笔墨迹。是到了六年级了,上了初中了罢?身边最终陪伴的人,锐减着,无法再一起捣蛋为其上色了吧。为毕业考,招生考做题?为自己的好强拼搏?

终于,总算有几道不同的印迹映入眼帘,有篮球印,是舍命陪死党玩的见证啊。更多的,是一片片触目惊心的汗迹,是初三吧,为了体育中考,呵,真的很努力呢······

环顾一周完毕,低头看自己如今身上的校服,很干净,无瑕。

但为何,心中却空落落的呢?印迹不在校服上了,那跑哪去了,难道,是一道道刻在了心上,那,太痛······

篇五:回忆草庙【原创散文】

回 忆 草 庙

洋县老杨

1985年9月至1989年7月,我在原洋县草庙初级中学教书四年。时隔20余年,草庙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总是时时浮现在脑海里。

狮子垭——草庙初级中学

洋县县城往南,越过汉江河,行5公里,就到了磨子桥镇。磨子桥再向南,分出两条路,东边的一条通往南山的沙溪乡,西边的一条就通往位于沙溪西边的同样是山区的草庙乡。

从磨子桥镇出发,不久就进入南山。在蜿蜒的山道上东折西拐,起起伏伏,行约20公里,就是草庙中学的所在地——狮子垭。狮子垭的得名不得而知,听起来好像蛮恐怖的。其实不然,这里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学校校门朝东北方向,有60余间房屋,分三排,构成两个院落。前面一个院落主要的老师的宿舍及会议室,后面的是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房子修得比较高,木板楼,下面是教室,上面是学生宿舍。记得当时学校有18名教师,300名左右学生,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片繁荣景象。

学校前面是一个大池塘,周围长满了刺玫瑰,每到初夏时节,刺玫瑰盛开白色的花朵,芳香馥郁,沁人心脾。沿着池塘西边的公路,就到了洋县至城固五堵门乡的公路上,这条路是贯穿草庙乡南北的主干道。听说几年前已经通班车了,但过去我去上班时一直是骑自行车往返的。

学校三面环山,其中西北面的山最具魅力。从学校的西北面登山,

山呈三级台阶状。山下这一部分树木高大茂密,山腰有一部分草坪荆棘带,山顶一段比较陡峭,砂石含量较大。山顶有一古庙,当地人叫太白庙。没有碑文,也没有塑像,无从考证其来历。年久失修,但香烛不断。站在庙前环视,群山俯首,重峦叠嶂,林海茫茫。庙的后面是一条青黑色的石梁,梁顶巨石错落,梁东侧异常陡峭,偶尔从石缝里长出一些灌木。我在草庙初中教书的时候才22岁,总有被发配到大山深处的愤懑感。当时年轻,精力旺盛,常常一个人,拿上一本书,一支竹笛,一口气跑上山顶,再到山后的大石上跳跃。累了,就躺在大石头上看书,吹笛子。一开始是发泄精力,宣泄不满,后来为自然景色吸引,也有了锻炼的兴趣。于是,工作之余或是不回家的周末,就登山,读书,吹笛子,倒也其乐无穷。

学校的西面,翻过一道山梁,下到山谷里,有个池塘,隐藏在树木丛中。一侧还有一片草坪,环境清幽。夏天,我们约几个同伴去游泳,春秋时节则坐在草坪上谈天观景,正是“静观天上云卷与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大有世外桃源般的优哉游哉。

学校前面公路北侧是一条小溪,两岸长满了树木,最多的是粗大的麻柳树。麻柳树长在水边,不是很挺拔的那种,旁枝较多,树干如盘龙状,煞是好看。河道大约三米多宽,溪流清澈,沙底,夏天赤脚在水中行走,别有一番情趣。这里也是我们抓螃蟹的好地方,如果运气好,一下午可以抓半盆,拿回去用油一炸,撒点盐,特别好吃。顺溪流向下,约一公里处,变成石底,怪石嶙峋,风景别致。

龙桥镇——最热闹的地方

沿学校前的公路向东一公里多一点的地方,是一个小镇,叫龙桥镇。是两条小溪交汇的地方,呈字母y的反写形状。小溪交汇处有一座石桥,叫做龙桥。我曾经站在龙桥张仔细观看,古朴破旧,没有奇特之处,不知道何以命名龙桥。我刚到草庙的时候,龙桥镇还只是一个只有几个小杂货铺的路口。第二年便乘改革的东风,扩街兴集了。不到半年时间,一条长约800米的主街道就形成了,然后是乡政府,中心小学等,陆续在南边的丁字街上修建,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集镇。兴集的时候,镇政府请了很多客人扩大影响,我们学校还排练了节目助兴,并送去了贺词。记得县剧团还在那儿唱了一星期的大戏,也就是那时,我观看了几部传统秦腔剧。

龙桥镇是农历二五八逢场,四面八方的乡民会赶来交易,热闹的很,不逢场时街上人比较少。不过,商店、食堂、卫生院、诊所、邮电所、信用社、储蓄所等都有。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倒也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镇上有一个姓祝的朋友开着一个三间房门面的商店,是我常常去玩的地方,年龄相仿,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大方。他口琴吹得很好,最奇特的是他不识谱,可是,只要你能唱出来,他就能按着韵律吹出来。我喜欢吹笛子,他就能用口琴和着吹奏,让我很是羡慕。

大概是镇上常驻人口比较少的缘故吧,几个单位的年轻人很快就认识并熟悉了。我在信用社也交了一个朋友,性格豪爽。他上学时曾是武术队成员,有些武术功夫。我是教书的,对这些大为新奇。就缠着他给我表演舞枪,也为我讲过擒拿的基本原理。我们来往了好长一段时

间,后来他被我早一年调到平川工作了,才联系少了。

那几年台球盛行,镇上几个做生意的自然是抓住了商机,购置了台球案。台球一般是两人玩,一盘五毛钱,谁输了谁出钱。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琢磨,我终于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击球方法,主要是要计算击球的角度和掌握用力的大小。还学会了擦边球、反弹球、倒勾球、跳球等等。当没有对手的时候,台球的主人——我们简称台主,就要陪着打。台主赢了,我们自然是要掏钱的,台主输了,我们就不出钱,白打。其中有一个姓李的五十多岁的老人,球艺一般,我就去占便宜了。当来了单独的顾客时,我就代替台主打球,替他赚钱,自己也娱乐。

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个头不高,身板挺直硬朗,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相貌清奇的老头。最突出的是他半尺多长的白色胡须,飘然若神仙。经打听,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就住在龙桥镇的旁边不远的山沟里。于是,我就托熟人带领,专程去拜访,攀谈。老人挺友善,很热情,也很健谈。当问及他的养生之道时,老人告诉我:“良好的起居饮食习惯是主要的,还要坚持锻炼。”问他锻炼的方法时,老人说他经常步行很远的路程。还向我们表演了两手都用三根指头着地的俯卧撑,让我们大为惊奇。我心目中一直觉得这是个世外其人,不知道这位老神仙现在是否还健在。

漫道笔架山

在去草庙的半道,有一座高耸的大山叫做笔架山。据说从侧面望,起伏的山峦呈笔架形状。从北边沿公路上山,山路缓缓走高,绵延漫

长,推着自行车要走半个小时以上才能登上最高处。可是骑着自行车从山顶下山,只需要六七分钟。山的南边比较陡峭,公路盘旋曲折,弯度很大,坡度更大,大部分路程要下车推着车子走。这就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从北边上山的时候推着车走,到南边下山的时候也是要推着车走。

笔架山可能是草庙区域内最高的山了,于是它也是一个分水岭,两边的溪流流向不同的方向。同时它也把草庙乡分为前山和后山两部分。

在笔架山的西北,隔着一条山沟有一个山梁,山梁上散落着七个大小相差不多的大石头。有几个石头重叠在一起,远望过去,上面的石头随时有跌落的可能,但是人用力摇动,就是掉不下来。当地有一种传说,说是王母娘娘和几个神仙曾从此经过,走到此地,有些累了,又看到这里风景秀丽,就在此休息。休息的时候,就捡起几块石头玩抓石子的游戏,走后就留下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因此这里就叫做子石梁。

笔架山的东北方向,隔着一条山沟的山梁上长着一棵巨大的松树,树干挺直,树冠丰硕,周围只有低矮的小灌木,这棵松树静显得特别高大,当地人叫做独松树。此树估计有近千年的树龄,要两个人合抱才能抱住,直径在一米以上,树高近二十米。因为树龄长,当地人敬若神明。我想,也许正是由于迷信才使这棵千年古树得以保留至今吧。

奇异张家坝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