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卡罗纳说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1 21:35:05 小学作文
篇一:23《卡罗纳》
23* <<卡罗纳>>教学设计
涟源市三一学校 王芳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本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课题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母亲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一个小男孩却失去了母亲,失去母亲是不幸的,可他又是幸运的,他得到了身边许多人的关爱。你想知道这个想男孩是谁吗?(板书:卡罗纳)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词。
zāo lián mǐn bǐng fǔ dīngníng
遭到不幸 怜悯 屏息凝神 俯下身来 千叮咛万嘱咐
háotáo zhuǎn duān huǎng wù
号啕大哭 目不转睛 端详 恍然大悟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受不幸
1. 卡罗纳失去了母亲,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悲痛)
2.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感受卡罗纳悲痛的心情。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适时引导。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①说体会,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朗读,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
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各自找到的句子。
①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②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①②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和“号啕大哭”,和同桌交流一下,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③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通过神态描写,呈现一个满脸悲哀、想念母亲的可怜孩子的形象)
4..教师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并且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深入体会到了人物的感受,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与痛苦。
四、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老师启发: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爱)那么,他得到了哪些人的爱?(老师、同学、“我”以及“我”的妈妈)他们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呢?
①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②“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③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中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1.学生读读、画画、议议。
2.学生汇报,老师适时点拨
A.感受老师的爱
a.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请女生朗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两句老师嘱咐的话中,可以看出老师的细心、善解人意及对卡罗纳的关爱。)
b.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呦!”(从老师的安慰和鼓励中,字字流露老师对卡罗纳的爱。)
c.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暗示”“暂时”两词用的巧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这不是不管,是另一种方式的劝,体现了老师无言的爱。)
B. 感受“我“的爱:
a. 我心理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
(我的同情和怜悯可以看出“我”对卡罗纳的关爱。)
b.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
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放”“贴”“说”等词,把“我”对卡罗纳的关爱表现的淋漓尽致。) c.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C. 感受同学们的爱:
a.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b.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一种无声的爱,一种尊重)
学生齐声朗读。
D. 感受“我”妈妈的爱:
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通过母亲的动作与神态,表现母亲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爱。)
教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爱,是一个轻轻的动作;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人深受感动。
五、欣赏评价,升华情感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
六、拓展练习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今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学习了这篇选自《爱的教育》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会明白在遇到伤心失望的人的时候,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怎么伸出援助之手来表达我们的爱!请同学们课外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板书设计:
老师
同学关爱 卡罗纳
“我”
“我”的妈妈
篇二:23卡罗纳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淳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学生分析】
教师应抓住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多读、多想、多体会中,深切地感知“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教学建议】
一、《古诗两首》
重点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用上文的方法学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读古诗,读准读通。也可增加教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
2、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
⑴ 导入后,可让学生说说: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师生共同梳理如下的学习流程与学习要求: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⑵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具体的诗句,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学习,和学生一起“入诗境”。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各学习小组中去。指导不同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避免雷同重复。预设以下的几种方式: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当时诗人与孟浩然分别时的那一刻情形,体会友人间的依依不舍与李白的惆怅孤寂心情。
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可让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二、《搭石》
1、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小石头,在黑板前面摆成一条“石头路”。教师出示挂图:在一个山村里,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2、“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
(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3、生谈自己发现的美。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三、《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导入: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和台湾花莲
之间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
对学习小组内的学习伙伴读几遍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 全班交流。(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以下几个句子,并从中感受到“血浓于水”的情感: ⑴ 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⑵ “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
3、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四、《卡罗纳》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
1、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细读课文,分别画出表现卡罗娜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也可以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理解、感受或疑问。
4、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
五、《给予是快乐的》
1、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探究文本内容,说说自己读课题后想到了些什么? 2、请学生自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检查初读效果后,再请学生仔细读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读后的体会。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
篇三:卡罗纳的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反思
记得第一次接触《卡罗纳》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是没有过多作教材上的处理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此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摆在略读课文的位置来看的。这原因之二是受到文前那段“阅读提示”的影响: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以上这段话可以捕捉到的教学重点信息应该有二:一是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大意;二是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人们间真挚、友爱的思想感情。这样看来,此文只是作为一种补充阅读,进一步印证或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爱的教育,没有承载其他更多的语文学习上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一篇人文性强于语文性,思想教育的痕迹明显深于语言训练的课文。
但是,比较《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和《卡罗纳》两篇文章,在文本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价值比较统一的情况下,我认为单就语文学习,就学生语言学习点的处理,就文本的学科价值来说,《卡罗纳》一文要明显优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作为一篇政论性通讯报道,语言上比较严肃板正,情节上跳跃很大,情趣不足,政治宣传的味道过于浓厚,对于学生来说文章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缺乏吸引力。而《卡罗拉》一文,笔触细腻,描写生动,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将卡罗纳的悲伤和周围老师、同学们以及同学家长的同情、关心和鼓励这两条线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且行且叙,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那么意蕴丰富,情味动人,带给课堂很大的想象空间。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这两课的教学处理上,我实际上是颠倒了主次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没有作过多的深入剖析,反而是作为略读课文的《卡罗纳》倒是整整用了两个课时。教学的过程主要抓了这样几个点:
一、通读全文,从具体的语句中品读卡罗纳失去母亲的悲伤和痛苦。这其中,包括了课文描写卡罗纳的外貌、动作、神情,以及老师的语言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的集中朗读,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那悲痛欲绝、失魂落魄的情感和形象,以此引领学生把握语句的表达效果,进一步读好句子。
二、与此相对应的,学生通过寻找“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的语句,发现:课文非常仔细、非常用心地通过描述人们的动作、语言、神态,巧妙而又准确地再现了人们对卡罗纳的那份真挚的感情。文本的内容基本上有以上两个块面构成,并依照事情发展顺序交错而行的结构特点也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三、通过几个语言点,深入品味人物情感,把握人物形象。课文中能够抓的语言点比较多:
1、老师课前对大家说的这番话。为了迎接卡罗纳回到学校,老师的这番话语可谓煞费苦心,用心良多。当你读着老师的这番话的时候,你明白老师的心意了吗?
2、课文几次讲到“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这“目光中”到底传达着同学们怎样的心声呢?
3、课文最后说“我恍然大悟”,到底明白了什么?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 以上三个语言点的停留,为学生打开了足够大的深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的空间,不管是读悟结合也好,动笔批注也好,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积极调动原有的经验积累,把课文读深、读透、读厚。
从最后的课堂实际来看,学生的情感空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于老师的用心,同学们都很有感触。有的说是为了不让大家因为重提伤心事,而加重卡罗纳的悲伤;有的说是为了
保护卡罗纳的自尊,在他悲伤的时候放声大笑是一种不尊重;有的说是为了避免刺激他,使他在与同学们的对比中,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孤苦??我们平时总觉得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关注他人很少,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现在看来,这里也许隐藏着一些误解,也许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但是教学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哪怕课堂进行这样顺利,课后回顾一下,总觉得有些地方的表述还可以更清晰一点,更到位一点。比如“我”恍然大悟,那么之前“我”到底在心中怀着一个怎样的疑问呢?这样的提问应该比“我恍然大悟,是顺应着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说的”这个问题的指向更集中,并且相对于直接寻找句子来说,还包含了一个整理句子、理解句子、提出疑问的过程。再比如总结课文的时候,学生了解了课文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特色,但是没有及时提升文本“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关情”的精妙。
总感觉这是备课不细的原因,仔细想想,如果没有经历课堂的那个发展过程,有些东西未必是能够全部预设得了的。这样看来,我们的备课或者思想,应该是跟随课堂、跟随学生一起成长的。
小学作文教学之点滴
小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忽视生活的真实体验, 忽视口头语言训练的不良倾向,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仿写练笔、积累素材、互动评改”的教学策略。
一、 仿写练笔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先仿后写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是对经典范文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创新过程。指导学生根据范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训练去创造文章,使学生有路可行,有话可说,能轻松地模仿某篇文章去仿写另外文章。
小学阶段仿写练笔应从片断入手。一个片断,从单一性来看,可以说是膨胀之句;从完整性来看,又可以说是浓缩之篇。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着重进行观察片断作文训练。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把片断作文训练作为突破口。 片断训练上接词句的训练,下接篇章训练,是句群的连缀,是篇章的纽带。结构得好片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篇章。由于片断训练记事不求完整,绘物不求全面,无话则短,材料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即可搁笔;有话则长,情之所至洋洋洒洒数百言亦不为多。这种训练不拘形式,不必一开始就为开头、结尾、谋篇布局所困扰,使全部的学生容易动笔,能很快看见自己的成果。
片断作文训练最基本的特点是重视段的教学,密切读写关系,扩大生活积累,适用“原型”引路,注重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能力。我在中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抓住有关课文中写得具体、生动、精彩的典型片断,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领悟写作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还能使学生在欣赏片断的同时,领悟作者如何把人、物、事、景写具体的,体会写文章时,怎样才能使文章生动具体的规律。如在学习《水》时,引导学生体会“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这个片断描写。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这三个方面,把“八月天多热”写具体的。然后启发学生以“??多??”的句式,从几个方面把话说具体。在学习《风筝》时,抓住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放风筝时,准确地用了“托、牵、站、说、跑、喊叫”等动词来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然后,通过开展“吹泡泡”的活动,一边痛快地玩,一边留心观察同学们的动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模仿刚刚学习的片断,运用准确的动词把“吹泡泡”的情景写下来。
二、 积累素材
一位教育专家曾对中小学生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的学科是什么?80%的学生选择“语文”。为什么?“怕写作文”。在教学实践中,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不知写什么”、“想不出什么有意义的事”??学生一个个愁眉苦脸,一副苦难深重的样子。学生怕写作文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知识面狭窄,社会实践少。试想一个阅读少,知识面狭窄,缺少社会实践,缺乏积累的学生,犹如不去采摘百花的蜜蜂一样,如何能酿出蜜来?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只有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胸有万汇凭吞吐,笔有万钧任翕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采取的做法是:成立班级小图书角,每天安排独立的阅读时间,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规定学生每天和家长共同阅读一篇好文章,定期举办读书评比交流活动,和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检查阅读效果,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观察是通过视觉对客观事物取得比较细致深入的了解。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观察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福楼拜说过:“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的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写过的特点。”没有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就很难写出充实的文章。
在教学中,我采取的是走出课堂,来到社会、来到大自然,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发现真善美。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全面地去观察。抓住特点,就是既要观察事物的共性,更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独特性,也就是要抓住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每种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事物,也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我们要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距离、不同环境、不同场合全方位地去观察和发现事物的特点,然后抓住这个特点进行说明、描述,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富有特色。学生一旦养成了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贴近生活的作文来。
三、互动评改
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只写不改的问题,除了不知如何修改作文,还和传统的教育观念有关。在传统教学中,作文批改是老师的事情。教师在作文批改中,不但有眉批和尾批,而且还代替学生疏通作文中的字、词、句等。表面看起来,教师很细心、很负责,但是却剥夺了学生修改的权利。作文发下来,学生只看分数高低,至于老师为什么这样修改,学生不知所以然,也不去关心。
“好的作文是评改出来的”,互动评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文和全班作文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表达能力,养成写完作文以后主动修改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时,首先要交给方法:1、轻读几遍,检查标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等;2、逐段默读,检查词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
3、通读全文,检查中心明确,主题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条理是否清楚等。
互动评改包括“学生自改、生生互改、师注生改、家长评改”等方式。1、“学生自改”是学生完成作文后,运用老师教给的修改方法,认真读一读,改一改,
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2、“生生互改”是学生之间交换作文,查找毛病,互相改错。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修改。3、“师注生改”是教师用符号批改学生作文,优美句段打上“??”,用词不当的地方打上“()”,错别字打上“△”,写得不具体的地方打上“[]”??学生按老师的批注查字典,观察体验生活,认真修改。4、“家长评改”是学生作文写完后,先念给家长听,看语句是否通顺,再给家长检查,请家长指出病因,学生查字典修改。
在实践中,消除了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学生能欢欢喜喜做作文,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的喜、怒、哀、乐非要一吐为快不可。学生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序,写出了童心、童趣、童真、童情。文如其人、文如心声、文道结合,使学生既学会作文,又学会做人。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忽视生活的真实体验, 忽视口头语言训练的不良倾向,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仿写练笔、积累素材、互动评改”的教学策略。
一、仿写练笔
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先仿后写的方法,逐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仿写是对经典范文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再创造的一种创新过程。指导学生根据范文的写作方法,结合训练去创造文章,使学生有路可行,有话可说,能轻松地模仿某篇文章去仿写另外文章。 小学阶段仿写练笔应从片断入手。一个片断,从单一性来看,可以说是膨胀之句;从完整性来看,又可以说是浓缩之篇。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着重进行观察片断作文训练。根据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把片断作文训练作为突破口。
片断训练上接词句的训练,下接篇章训练,是句群的连缀,是篇章的纽带。结构得好片断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篇章。由于片断训练记事不求完整,绘物不求全面,无话则短,材料信手拈来,三言两语即可搁笔;有话则长,情之所至洋洋洒洒数百言亦不为多。这种训练不拘形式,不必一开始就为开头、结尾、谋篇布
篇四:卡罗纳课堂实录
卡罗纳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
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评析]初读阶段,意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体现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习得。
三、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师相机示范朗读老师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低沉)“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郑重、严肃地)“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生2:当面容灰白,非常伤心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生3: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4: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
生5:放学时,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生6: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评析]留足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参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巡视,发现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可以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看哪一处描写,哪个词,那个句子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继续读文,圈圈写写)
2.学生交流想法: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哪个词你认为用得很好呢?(师一愣)
师: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说说。
生1:我找的是“暗示”:当卡罗纳看到书上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的时候,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暗示”这个词表达出老师对学生,对卡罗纳的关爱。老师会怎样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语提醒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言语来提醒大家,卡罗纳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师的暗示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是的,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心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了。老师时时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
(班级响起掌声)
[评析]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4.走近《爱的教育》 (1)阅读文后“资料袋”:
(2)展台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爱的教育》。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篇五: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卡罗纳-鲁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卡罗纳》
教学要求:
1.认识5个生字以及其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感情的阅读中感受卡罗纳的不幸,了解大家对卡罗纳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两张小黑板(写有生字、句子和填空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猜一猜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师:猜猜她是谁?把你从小养育大,冷暖饿饱都牵挂。你有困难她忧虑,你有成绩她称夸。人人都说她最亲,世上不能没有她。每年五月十一日,送支康乃馨给她。生回答:妈妈。师:说一说你眼中的母亲,以及她的重要性。生:。。。。师:是啊,母爱的确很伟大,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可是和我们同龄的一个外国小男孩,无限疼爱他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从此他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是谁呢?(师手指黑板上的板书),生齐说:卡罗纳。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翻开书109页,看看课文前的提示语会提示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呢?用笔把它划出来。( 生读导语,找问题。)
生1:一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第二个问题是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指名说问题)
生2:老师,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是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非常好,很会读书!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xiaoxue.xuekeedu.com
师:首先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生字词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
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师:刚才孩子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课文主要讲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很痛苦,老师同学们是怎么关心他、安慰他的。)
3、走进内心,感受痛苦
师: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卡罗纳很痛苦。
生:卡罗纳很伤心,晚上也睡不好,不停地哭,眼睛都哭红了。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1读)。
师:我只感受到了一点点痛苦,如果谁能读得慢一些,我就能感受到痛苦了。 (生2读)。
师:不错。如果你的语气再低沉一些,我就更能感受到痛苦了。(生再读——语气低沉、语速缓慢)。
师: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卡罗纳内心极度的悲伤。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卡罗纳的痛苦,好吗?(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我想对卡罗纳说作文)师:象这样的痛苦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用“——”把它划出来并读一读吗? (生边看边划边读,很快就完成了),(师抽生读划的句子并请他说说自己写下的感想。) 生1读: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读完后说)一幅插图也能刺激卡罗纳想起妈妈,可见他太爱妈妈了。
师:是啊,失去妈妈对他简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卡罗纳好伤心啊!
(师深情地读前半句,把学生带入一种悲痛的情景中后,做手势让学生齐读后半句)。 生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师:“放声大哭”是指??
生(踊跃):大声哭。
师:是啊,他想起了往日每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他好伤心啊??“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
(师做手势,生齐读)“??放声大哭起来。” xiaoxue.xuekeedu.com
生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此时的卡罗纳又想起了什么?
生:此时卡罗纳又想起了每天妈妈来接他,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回家的情景。
师:那时的卡罗纳好幸福哦,现在再也没有妈妈来接他了,他好难过啊??(所以)“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
(师做手势,生齐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生声音稍微有点大,感情还不够到位,师继续引导)
师:别人都有妈妈,可我再也没有妈妈了,更不要说和妈妈拥抱了,卡罗纳心里多么悲哀,多么伤心啊??“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师声音很低,语气很沉重。生接着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读得催人泪下)
4、身临其境,感受幸福
师:失去了母爱的卡罗纳是不是从今以后就失去了爱,孤零零地生活在痛苦中了呢? 生(争先恐后,大声地):不是,还有人在关心着他。
师:是的,他还享受着爱。课文中讲了他还享受着来自谁的爱呢?
生:他还享受着老师、同学、“我”和“我”母亲的爱。(师板书:老师、同学、“我”、“我”母亲)
师:下面请孩子们进行“选择学习”。怎么学习呢?就是在这些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找到他关爱卡罗纳的有关句子,进行学习。方法是:先用“﹏”划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然后再想一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体会,最后把你的体会或感想写在这些句子的旁边。(师边说要求边在黑板右侧竖着板书:划→读→想→写并在“想”的右边横着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学生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们写的体会很深刻,有的在“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的旁边写道:有妈妈真幸福,没妈妈好痛苦。有的在“?你可以拥抱妈妈?”的旁边写道:卡罗纳好可怜,我们要珍惜与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有的在“?号啕大哭”的旁边写道:卡罗纳好难过啊,因为妈妈再也不能和他在一起了,那种温馨和幸福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xiaoxue.xuekeedu.com
生:我选的是老师的话。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我体会到老师为了不刺激卡罗纳,让他更伤心,命令同学们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师:(指黑板)我想在“老师”后边写几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呢?
生:庄重、严肃、热情,还有??不许(学生说,师板书)
生(高高举起手):老师的话,还有一处在第三自然段——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卡罗纳,鼓励卡罗纳,让卡罗纳感觉到妈妈就在身边一样。
师:体会非常深刻。老师的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一时找不到准确的词来回答)
师:老师把孩子拉到胸前(强调“拉”字),或许还抚摸着他??
生(恍然大悟):亲切、柔和。
师:对!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语气来读读。(生齐读)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我”对卡罗纳的关心。“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看到卡罗纳那么伤心,作者心里也很难过,想安慰他,又不知怎么说才能安慰他。
师:作者“我”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但却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和一句朴实的话语,那是什么?
生:“放”和“贴”两个动作。话语是“卡罗纳,别哭了。”(师板书“放、贴”) (师有感情地范读后,学生齐读,也读得很不错)
生:我选的是同学们关心卡罗纳的句子。请大家看着书第6自然段,“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的感想是同学们都很同情他、关心他,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师:是啊,同学们默默地看着他,眼睛里写满了对他的关爱。(板书“看”)还有谁,也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只用眼睛望着他?
xiaoxue.xuekeedu.com
生:还有作者的母亲。在第7自然段第二句“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师板书“望”)
师:真是无声胜有声啊,大家都在默默地关心着卡罗纳。母亲为什么要推开我? 生:她怕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更加伤心。
师:“我”明白母亲的用意吗?哪个词或哪个句子告诉你的?
生:课文最后一句话(生把它读出来了)。
生:还有课文的第2段最后一句“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让我体会到大家都在默默地关心着卡罗纳。
师:是啊,老师、同学、“我”以及“我”母亲都在关心着卡罗纳。(边小结边完成板书。)
五、填空练习,总结课文
师:卡罗纳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什么呢?请孩子们看小黑板,完成填空题。 填空题: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 ),可卡罗纳又是幸运的,因为
( )。这份爱会使他忘却伤痛,会使他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师出示小黑板,并抽生填空后,再齐读一遍。)
师:孩子们,学到这儿,难道你不想对卡罗纳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吗?
生(跃跃欲试):我想对卡罗纳说,卡罗纳,你要坚强起来,虽然你妈妈去世了,可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你,你同样是幸福的。
生:??
六、课外拓展,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请放学回家后,为卡罗纳写一封信,把你们想对他说的话和想为他做的事都写在信里,好吗?也可以代表卡罗纳写一封感谢信给关心他的人,愿意吗?
生(高呼):愿意——
板书设计:
卡罗纳
老师 庄重 严肃 热情 不许
卡罗纳←—关爱 “我” 放 贴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