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逢生电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2 13:36:51 作文素材
篇一:电影市场观察220
★中美WTO
电影问题达协议 未来好莱坞将大举登陆★
时光网讯 据外媒报道,中美双方今日就电影相关问题达成了重要协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美国影片进入中国影院与广大观众见面,数量增幅将超过50%;此外美方电影公司从分账片获得的收入比例也将提高。对此,白宫方面称此协议是两国自去年WTO电影相关问题争端后取得的“重大突破”,而华特·迪士尼公司CEO鲍勃-伊戈尔(Bob Iger)也在第一时间表示,“对于世界超级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此次协议的达成可谓意义重大,它将为中国观众提供更丰富的观影机会。”
根据美国独立电影电视联盟(IFTA),中方将同意参照其他市场的比例,进行商业谈判发行许可事宜;此外,协议还包括了许多在其他地区被视为惯例的重要条款,例如审计权、分账许可、市场营销磋商以及起草法律以解决分歧等。对于影片的强制审查制度将被视为重大违约,对此由电影产权方与中方国有企业协商解决;中方还同意不再通过任何法律法规阻挠中国公司参与引进影片的发行活动。
根据白宫的统计,去年中国的电影总票房达到2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3D影片的贡献;而根据此次双方的协议,未来不仅将会有更多的3D影片、IMAX影片等高新格式电影引进中国,而好莱坞几大巨头的垄断也将被打破,美国私人小型厂商也将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发行机会,同时美国发行商的分账片分成比例也将提高。据悉,双方将在5年后对此项协议做出评审,如有必要,美国有权根据WTO条款寻求解决之道。
此项协议只是国家副主席习**于13日启程前往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一个收获,期间他不仅与美国副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就WTO中的电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更在洛杉矶观看
了NBA球赛;事实充分证明,习副主席的此次访问不仅关乎中美新时期新背景下的政治关系,更为两国的文化体育交流奠定了全新的契机。
相关权威人士声音: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此次同中方达成的协议将更加有助于美国片商和独立影人走进中国,这还将为美国电影及周边产业增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处于快速增长中的中国观众也将欣赏到更多美国及全球各地的优质电影。”
美国贸易代表Ron Kirk:“美国片商和独立影人都把中国当做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但由于中方强加的障碍人为导致美国电影人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缩水,但此次达成的协议将改善这一现状,极大增强美国在自己最大电影出口市场的出口份额。”
美国电影协会(MPAA)主席兼CEO Chris Dodd:“作为美国电影协会一直以来的首要任务,这是美国电影出口中国的一个重大进展,同时对于数以百万依赖于娱乐产业的工作者和商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此次里程碑式意义的达成将会为美国片方带来丰厚的票房回报,还将改善引进机制,使得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影片涨幅超过50%。”
美国独立电影电视联盟主席兼CEO Jean Prewitt:“对于独立影人而言,这项协议意义重大。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不能完全享受进口片的票房分账配额,发行渠道也受到限制。但随着双方协议的达成,商业基础的确立将促使更多独立制片人参与到中国市场之中;除了改善现有的分账比例体系,协议还将让中方允许当地企业获得电影发行业务,同时使审查制度和进口规定更加透明,获得与法国、德国在内的同类市场一样的机会。最最重要的,协议产生的改变将加速竞争性市场的发展,有助于中美双方独立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美WTO电影问题达协议 业内称国产片将受冲击 日期:2012-02-19 08:30:41 bossZone="content">
本报讯(记者杨林)据新华社消息,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美国电影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
业内称电影院收入将增加
据报道,协议将即时生效,但国内主管部门暂未公布协议细节,负责发行进口片的中影和华夏也未给予回应。美国电影协会对此表示欢迎,而国内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院线以及业内人士均表示利弊共存,配额增加短时间将冲击国内制片行业,同时增加电影院的收入并促使国产片提高质量。
据报道,中美双方达成的协议是两国自去年WTO电影相关问题争端后取得的“重大突破”,双方赞赏彼此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的分歧所做出的努力。
美国大片配额增加分账提高
美国多家媒体报道了协议具体内容,其一,在20部分账大片的基础上增加50%的配额,有媒体更详细指出是14部,主要是IMAX、3D这样的“加强型”大片。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131.15亿元人民币,20余部美国分账大片就超49.1亿元,占37%,包括星美传媒集团负责人覃宏、国内制片人关雅荻认为,短时间内美国大片增加将挤压国产片票房,国产电影制作将受冲击。
协议还透露,美国大片在华票房分账比例将从13%提高到25%,比如《变形金刚3》在中国取得10亿元人民币票房,按照新的分账比例美方的收益将从1.3亿提高到2.5亿元。接近好莱坞公司驻华机构的人士称,此举将刺激美国片商加强在中国的宣传力度,从而让美国大片得到更多票房。
星美传媒董事局主席覃宏“给国产片更多优惠”
■业内反应
短期内是大冲击,现有国产片本来就多,选择档期时都要躲开好莱坞大片,现在增加14部,国产片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将刺激国内制片公司更加认真拍出让中国观众喜欢的电影。我们希望国家能给国产电影更多优惠:如审查制更宽松一些,另外要解决好盗版问题,现在国产片几乎上映一部就出来盗版,而进口大片几乎没有这种现象。
《西风烈》制片人关雅荻
“狼真的来了”
对于好莱坞大片,我们一直在喊狼来了,现在真来了。这是所有国产制片公司要面对的局面,我们该怎么办?首先国产片创作题材要丰富,要更面向市场化,但我们现在受到的限制较多。
国产片是大刀队,好莱坞是洋枪洋炮,现在“长城”开了口子,希望有关部门创造条件让大刀队实力变强。
好莱坞研究者周黎明
“电影院收益将增加”
这些年中国电影在进步,但粗制滥造的作品也很多。从长远来讲竞争不可怕,以前国产片是“温室里的花朵”受到很多年的保护,现在花朵要放到狂风中,这要促使大家在竞争中成长。电影贸易的争端从来不是“零和游戏”,对美国的好处不一定对中国是坏处,以后中国观众能看到更多好的电影,电影院的收益也能增加。
■相关新闻
中美合资建东方梦工厂
本报讯(记者杨林)据新华网消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18日在上海发布信息,该基金牵头中方公司与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已签署协议,将在上海合资组建上海东方梦工厂影视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梦工厂)
该合资项目由中方控股55%,美方持股45%,首轮投资将达3.3亿美元。“东方梦工厂”将以自营及与相关伙伴合作的形式,进行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行、衍生产品、演艺娱乐、数码游戏、主题乐园等多个领域。
国内好莱坞研究专家周黎明指出,和美国合作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推广中国文化,美方则能更容易进入中国,这是个双赢的合作。电影研究人士蒋勇则认为,不同于《阿童木》《藏獒多吉》模式,梦工厂动画水平更高,国产动画产业要抓住机遇,学习好莱坞最先进的技术和创意。
中美就WTO电影问题达协议 美方票房分账升至
25%
2012年02月19日03:13武汉晚报我要评论(1)
字号:T|T
武汉晚报2月19日讯 据报道,中国与美国已经就电影工业交流和电影文化发展等相关问题达成了部分协议。
1、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
2、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梦工厂也宣布与三家中国公司在上海联合创办总资产3.3亿美元的动画企业,打造一个“东方梦工厂”。中方将持有55%的多数股份,美国梦工厂持45%。
每年引进电影将由20部增至34部
消息经网络发布后,立刻引发业内人士在微博上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次“狼真的来了”,但也有人觉得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不见得是坏事,更举例说:“台湾电影被好莱坞灭了那么多年不也重生了么?”
直接摧毁中国电影
这个消息对影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有可能受到致命的冲击。星光国际传媒董事长王喆在微博上表示“国内电影公司往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了”。香港银都机构内地宣传负责人张帆表示,这样有可能“直接摧毁目前中国电影制片工业的半壁江山,希望大家团结努力拿产品争气,演员们都理性报片酬,如果电影产业倾覆,谁都无法幸免。”
“是好事”
也有导演认为“是好事”。高群书表示:“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对符合电影规律的制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长远来说,是好事。”曾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有过深度合作的导演何平表示,眼下考验的是华语电影的坚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电影界大腕们都说值得期待,老百姓就更高兴了。说实在的,中国改革往往是外部力量逼出来的,电影亦如此。这叫绝地逢生。
“有什么好怕?”
香港导演王晶(微博)也对这件事发表了看法:“消息指分账片会増加50%,众人马上大呼小叫,痛哭有之,悲愤有之,好像国片的2012真的来了。其实美国片能在国内过亿者也就二十部左右,试想去年有哪一部商业大片中国内地没上?就是有,不是过不了审就是题材不对口味,你的片要是遇上money ball或者help之流,又有什么好怕?”
院线有点烦
尽管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公司第二经营中心主任张大勇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忧虑的态度,称“很多院线和影院要先疯了!”但星美院线老总覃宏表示:“星美将继续加紧盖影院(不会影院也全面开放外资吧?)放弃制片?不会!我始终认为我们应坚持本土文化、本土电影 当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好多应向好莱坞学的地方,我们不会永远拍不出世界公认的大片吧。”
观望
还有部分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光增加名额,审查不放开有鬼用。”,“电影创作的审查制度是否也会相应松动??否则的话,一干电影同仁戴着镣铐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特种兵贴身肉搏,想象一下这悲壮的场面,倒也挺美国大片儿滴!!”“如果不在审查体制和分级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改革,中国电影,不要死得太快哦!靠古装片是救不了中国的??”本版撰文 记者 何娅
好事?坏事?
好莱坞喜疯了
这项协议的通过迅速得到了不少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积极回应。华特·迪士尼首席执行官
篇二:影视作业
什么叫“五个一工程”?从1992—2011以来五个一工程获奖电影、电视和戏剧有哪些?你看过哪些,请就你看过的一部影视剧作品作点评
五个一工程: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自1992
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这五个方面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或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首好歌。并对组织这些精神产品生产成绩突出的省、自治区、直 辖市党委宣传部和部队有关部门,授予组织工作奖。对获奖单位与入选作品 ,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1995年度起,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从1992—2011以来五个一工程获奖电影、电视和戏剧有:
1992年 电影:《蒋筑英》(吉林) 《中国人》 《走出地平线》(上海) 《刘少奇的四十四天》(湖南) 《远山姐弟》《毛泽东的故事》(四川) 电视剧:《外来妹》 《半边楼》(陕西) 《双桥故事》(江苏) 《天梦》(上海) 《中国商人》(浙江) 《擎天柱》(天津) 《净魂》(山东) 《古船.女人和网》(辽宁) 《山不转水转》(内蒙古) 《挑花女》(安徽) 《家族的荣誉》(黑龙江) 《誓言》 《常香玉》(河南) 《圆明沧桑》 戏剧:《张骞》(歌剧陕西) 《丝海箫音》(舞剧福建) 《阿诗玛》(舞剧云南)《女大十八变》(话剧黑龙江) 《甲申纪事》(话剧江苏) 《OK,股票》(话剧上海) 《铁血女真》(满族新城戏吉林) 《养命的儿子》(楚剧湖北) 《契丹女》(漫瀚剧内蒙古) 《将军谣》(花鼓戏湖南) 《藏王的使者》(藏戏青海) 《五福临门》(曲剧河南)《石龙湾》(吕剧山东)
1993 戏剧: 《十三世达赖喇嘛》(话剧 河北) 《能人百不成》(豫剧 河南) 《旮旯胡同》(话剧 北京) 《醋工歌》(晋剧 山西) 《大青山》(话剧 黑
龙江) 《程长庚》(京剧 安徽) 《那一年 在夏天》(话剧 辽宁) 《朱德
与唐淮源》(滇剧 云南) 《司法局长》(话剧 内蒙古) 《臂塔圆舞曲》
电视剧(片):《大进攻序曲》(四川) 《北京人在纽约》(北京) 《一个医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绝地逢生电影)生的故事》(山西) 《儒商》(湖北) 《大潮汐》(上海) 《喂,菲亚特》(浙江) 《情满珠江》(广东) 《太阳河》(海南) 《神禾塬》(陕西) 《99只小白鸽》(河南) 《侨魂》(福建) 《毛泽东》(专题片)
电影: 《凤凰琴》 《井冈山》(江西) 《第一诱惑》(上海) 《东归英雄传》 《重庆谈判》(吉林) 《阿曼尼萨罕》《秋收起义》(湖南) 《燃烧的雪花》 1994年 话剧: 《鸣岐书记》(话剧辽宁) 《同船过渡》(话剧湖北) 《徐
洪刚》(话剧总政) 《周恩来在南开》《世纪风》 《沙洲坪》(话剧四川)
戏曲: 《今日梦园》(沪剧 上海) 《红果红了》(豫剧 河南) 《乡里乡亲》(唐剧 河北) 《爨碑残梦》(滇剧 云南) 《三醉酒》(吉剧 吉林)
1995年 戏剧: 《最危险的时候》(话剧 总政) 《西域情》 《孔繁森》(话
剧 山西) 《北国红菇娘》(京剧 文化部) 《托起明天的太阳》 《鸡毛蒜
皮》(淮剧 江苏) 《少年霍元甲》(天津) 《金银花竹篱笆》
电视剧(片): 《英雄无悔》(广东) 《秋瑾》(浙江) 《孔繁森》(山东) 《林祥谦》(福建) 《天网》(山西) 《家》(安徽) 《西部警察》(广
电部) 《两个姑娘两个兵》(辽宁)
电影:《孔繁森》 (山东) 《孤儿泪》 (广电部) 《赢家》 (浙江) 《士
兵的荣誉》 (总政) 《七七事变》 (北京) 《冼星海》 (广东)《九香》 1996年 话剧: 《地质师》(话剧黑龙江) 《热血甘泉》(话剧总政) 《王
振举》(话剧宁夏) 《新居》(话剧广东) 《大院》(话剧铁道部)
戏曲: 《狸猫换太子》(京剧上海) 《贬官记》(闽剧福建) 《丑嫂》(豫
剧湖北) 《水墙》(评剧河北) 《庄稼院的红辣椒》(河北梆子天津)
歌舞剧: 《芦花白·木棉红》(音乐剧 总政) 《黄河水长流》(歌舞诗剧
山西) 《大荒的太阳》(舞蹈诗剧石油总公司)
少儿剧: 《一二三,起步走》(滑稽戏江苏) 《远山的花朵》(舞剧四川) 《雪童》(音乐童话剧北京) 《开天辟地人之初》(话剧文化部)
电视剧: 《毛泽东在陕北》(陕西) 《香港的故事》(广电部) 《民警程广
泉》(公安部) 《我的奶奶》(山西) 《车间主任》(广电部)
电视片: 《午夜有轨电车》(辽宁) 《香港沧桑》(广电部) 《遵义会议》(贵州) 《中华魂》(天津) 《春》(安徽) 《中国星火十年路》
电影:《大转折》(总政) 《彝海结盟》(云南) 《鸦片战争》(四川)
《一棵树》(陕西) 《红河谷》(上海) 《男婚女嫁》(天津)
《离开雷锋的日子》(北京) 《滑板梦之队》(宁夏) 《喜莲》(吉林) 1997年 电影: 《大进军》 《非常爱情》(广电总局) 《春天的狂想》(广
电总局) 《黑眼睛》(天津) 《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总政) 《遥望
查里拉》(四川) 《国歌》(湖南)
电视剧:《中国命运的决战》(广电总局) 《蓝色三环》(北京)
《情感的守望》(武警) 《人间正道》(江苏) 《沈鸿》 《补天裂》(北
京) 《月缺月圆》(安徽) 《大学女孩》(吉林)《无瑕人生》(总工会) 话剧 :《虎踞钟山》(总政) 《洗礼》(总政) 《沧海争流》(福建) 《炮
震》(总政) 《古玩》(北京) 《工人世家》(山东) 《圣旅》(河北)
戏曲: 《骆驼祥子》(京剧 江苏) 《变脸》(川剧 四川) 《风雨同仁堂》
(京剧 北京) 《瘦马御史》(滇剧 云南) 《大脚皇后》(京剧 山西)
儿童剧: 《尼玛·太阳》 (天津) 《享受艰难》(上海) 《夜郎新传》(贵
州) 《认识你,真好》(文化部)
1998年 电影:《毛泽东与斯诺》(江西) 《横空出世》(广电总局) 《宇宙
与人》(科教片)(广电总局) 《我的1919》(陕西) 《真心》(新疆)
电视剧: 《日出东方》(20集)(广电总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集)(广
东) 《突出重围》(22集)(重庆、总政) 《东北抗联》(22集)(辽宁)
戏剧:《桃花谣》(音乐话剧)(总政) 《秦淮人家》(话剧)(江苏)
《马卫华》(话剧)(武警) 《风驰瑶岗》(话剧)(安徽) 《三峡魂》
1999年 电影:《惊涛骇浪》(总政) 《邓小平》(广东) 《美丽的大脚》(陕
西) 《首席执行官》(山东、广电总局) 《暖春》(山西)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22集)(陕西、总政) 《希望的田野》(23集)(吉林)《誓言无声》(20集)(四川)《云淡天高》(19集)(广东) 《至高利益》 戏剧:《任弼时——开国大典随想曲》(话剧)(辽宁) 《铡刀下的红梅》(豫剧) 《万家灯火》(话剧)(北京) 《红梅赞》(舞剧)(总政、中国文联)
2000年 电影:《张思德》 《云水谣》(广电总局)、《太行山上》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23集)(湖南省委宣传部)、《延安颂》(40集)
(广电总局)、《插树岭》(24集)(吉林省委宣传部)、《亮剑》(36集)
戏剧:《立秋》(话剧)(山西省委宣传部)
2001年 电影:《毛泽东与斯诺》(江西) 《横空出世》(广电总局) 《宇宙
与人》(科教片)(广电总局) 《我的1919》(陕西) 《真心》(新疆) 《毛
泽东在1925》(湖南) 《詹天佑》(上海) 《刘天华》(江苏) 《珠拉的故事》 电视剧(片):《日出东方》(20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0集)(广东) 《突
出重围》(22集)(重庆、总政) 《邓小平在1950》《少奇同志》(8集)(人民
日报) 《帕米尔医生》 《公家人》(7集)(宁夏) 《鹰击长空》(8集)(总政)
《今天是个好日子》 《号角》(7集)(陕西) 《文成公主》(20集)(西藏)
戏剧:《父亲》(话剧)(辽宁) 《“厄尔尼诺”报告》(话剧)(总政) 《邓
小平在江西》(话剧)(甘肃) 《桃花谣》(音乐话剧)(总政) 《秦淮人
家》(话剧)(江苏) 《马卫华》(话剧)(武警) 《宰相刘罗锅》(第二本)(京
剧)(北京) 《香魂女》(豫剧)(河南) 《远山》(吉安采茶戏)(江西) 2003年 电影:《惊涛骇浪》(总政) 《邓小平》(广东) 《美丽的大脚》
(陕西) 《首席执行官》(山东、广电总局)《暖春》(山西)
电视剧(片):《激情燃烧的岁月》(陕西、总政)《希望的田野》(吉林)、《誓言无声》(四川)《云淡天高》(广东)《至高利益》(浙江)《DA师》
(总政) 《省委书记》(广电总局) 《新四军》(安徽)《世纪之约》(辽宁)、《彭真》(北京)《刘老根》(吉林、广电总局)
戏剧:《任弼时——开国大典随想曲》(话剧)(辽宁)《铡刀下的红梅》(豫
剧)(河南)《万家灯火》(话剧)(北京)《红梅赞》(舞剧)(总政、中国
文联) 《驼哥的旗》(粤剧)(广东)《我在天堂等你》
广播剧:《永久的思念》(福建) 《希望的田野》(河南)《寻找》(吉林)、《西沙女兵》(海南) 《马克思的一天》(江西)
2007-2009 电影:《梅兰芳》(广电总局) 《高考1977》(上海市委宣传部) 《邓稼先》(江苏省委宣传部) 《袁隆平》(湖南省委宣传部) 《超强台风》
(浙江省委宣传部) 《铁人》 《八月一日》(解放军总政治部) 《沂蒙
六姐妹》(山东省委宣传部) 《集结号》(北京市委宣传部)《大河》 《长
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潘作良》(辽宁省委宣传部) 《腊月雪》 《孟二冬》(黑龙江省委宣传部) 《突发事件》(福建省委宣传部) 《黎
明行动》(湖北省委宣传部) 《夜袭》(山西省委宣传部) 《我的左手》(天
津市委宣传部)《亲兄弟》(河北省委宣传部) 《夜明》 《从头再来》(江
西省委宣传部) 《隐形的翅膀》 《霓虹灯下新哨兵》 《记者甘远志》(海
南省委宣传部)《寻找微尘》(山东省委宣传部) 《程婴救孤》
篇三:从社会保障看电影1942
从社会保障看电影《1942》
再次观看《1942》这部电影,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似乎对其中的饥荒、战乱以及痛楚并没有多大感触,只是觉得满目触及的是一片片灰色,更多的是饥民灾民低头蹒跚的影像。因为对当时局势的不了解,更不了解这部电影拍摄的背景,所以对这部电影没有更多的感触。第二次看,做足了功课,才知道历史上是真有此事,才看到这样一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才真正知道这样一场灾荒给人类历史上添上了如此浓稠黑暗的一笔。
1942年河南发生大灾荒,纪录片中所言是连季干旱,导致从豫北滑县开始的灾荒蔓延至豫南,农民连季歉收,粮食紧缺,人民生活艰苦。这时候日本军队已经开始对河南实行包围,国民党军队以征缴军粮为由,闯入农民家中征收粮食,甚至严重到强行征收。交不出粮食,就要挨打。农民不得已,走到了卖田、卖家产的地步。以为这是最坏的结果,其实不然,接下来灾荒不仅没有缓解,甚至蔓延至全省大部分地区,加上战争,河南人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往西逃荒。而这时国内局势混乱,根本无人顾及河南人民的死活。于是一场围绕饥荒得不到解决的灾荒逃难大死亡事件就发生了。
电影《1942》就是围绕这个大背景制作的。以我看的纪录片为准,剧中除了老东家这个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也有可能却有其人),其余人物几乎在史实上都能找到原型。上至国民党统治头目蒋介石,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美国《时代周刊》来华记者白修德等等。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掺杂任何虚假,而且真正的1942的河南可能还要比这更惨。电影里只提到野狗吃已经饿死的人,但有资料表明,当时甚至有人吃人的惨象。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人类连最基本的人伦都不管不顾,只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吃,而犯下现今无法想像的违背人伦的罪过。可见当时的灾荒有多严重,当时的境况有多让人绝望。
讲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道,政府在哪?社会富余力量在哪?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这些可怜的灾民?连一个外国人看到如此惨象都义愤填膺,冲动地跑到蒋介石府上报告、请求,却依然没有成效。这些所谓的上层阶级为什么有万般理由和借口不去帮助中国大地上有灾有难的人民,反而有强势的军官把本就不多的救济粮要走。社会救济在这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为何没有生效?假如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救济系统完好,这样的灾荒可能就如当时蒋介石回应的一样:“没那么严重。”
还记得美国记者去见在中国已经30年的神父梅甘,谈话中,白修德说,他觉得奇怪,为什么政府不对灾民施以救济。梅甘有同感,回答到,政府推以战时无法救灾的理由,但是也没看见他们打了胜仗。从二人的谈话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确实是无所作为。但是据我所知,国民党在他发展的黄金十年(1927—
1937)里,实际上已经积累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应急救灾体系。比如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翌年,西北的大旱曾令当时的国民政府政府手足无措。之后于1930年10月公布了《救灾准备金法》,规定国民政府每年由经常预算收入总额内支出1%为中央救灾准备金,省政府每年由经常预算收入总额内支出2%为省救灾准备金。在之后1931年江淮流域暴发百年不遇大水灾,灾情遍及23省。国民政府于是改变以往救灾政策,以中央政权为中心,制定计划,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将整个救灾过程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下,并设立专门的赈务委员会,专门负责赈济事务。江淮水灾的救援,被国民党财政顾问杨格认为是“有效的大规模行动”。从确立救灾制度,到全国总动员,乃至赈灾方式的创新,不难看出,国民政府在其后的数年间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足以应对1942年河南的这次大灾。
但是,又是由于这个但是,使得蒋介石迫于国际压力的救灾行动变得迟缓。灾情从最基层往上报,官僚机构层层掩盖着灾荒的真相,文件一层层上报到重庆后,呼声已经变得十分微弱。即使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言辞恳切,但还是被蒋认为是一派胡言,因为河南省很长时间都是一个粮食大省,即使此前受水灾,仍是田赋征实量排第一的丰裕大省。所以蒋会说李培基报告的灾情是“一派胡言”。直到记者白修德把野狗吃人的照片放在蒋面前,这才开始有所行动。可拨下去八千万斤粮食无疑杯水车薪,河南受灾人口有三千多万,平均每人分到的不过两斤。况且这八千万斤粮食被蒋介石军队要走一部分,中间下拨的每个环节再扣掉一点,能受到接济的人民不过沧海一粟。饥荒人民仍处于一个绝望的境界。在大灾面前,政府所作的仅仅是拨粮,相关的赈灾制度、机构、方案都没有,也没有号召全国一起帮助河南受灾人民,不禁使人感到心寒。
这是一个政府在国民受难时的作为。除去政府,还有社会上的那些富商大贾,为什么没有行动?在电影中我看到这样一幕,老东家一家逃到河南洛阳,只剩下孙子和女儿在他身边。这时候,有一个所谓洛阳被服厂的厂长来到受灾区,招收年轻的女子,以5斗米作为交换条件,而且被招到的女子管吃管住。可以说,这可能是是社会资产较为丰厚的所谓资产阶级所想出来的救济方法。我单纯的以为是将这些女子招到厂里工作,看到后来才知道不过是把她们送到花柳地去从事肉体交易。即使那么不堪,仍算是当时绝地逢生一个办法了——找一个能遮蔽身体又能够填报肚子的地方生存好过暴尸街头被野狗蚕食。熬不下去的星星跟着许多妇女毫不犹豫地站到了招收的队伍里。看到这里不禁心头泛酸,那些有钱的富商大贾就不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去救济灾民?比如以工代赈,让灾民去工作、去干活,给他们一口饭吃就好,让他们活下去就行。可是没有如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一部电影看下来,整个人都陷入沉痛悲伤的情绪之中。我气愤,气的是灾情为什么那么晚才得到确认,国家灾情竟然要靠一个外国记者促使决策者重新判
断;我气愤,气的是明明有完备的救济系统,却没有做好救济工作;我气愤,气的是为什么一省受灾,其他省都没有行动,全国都没有行动。报灾延误,救灾延误,置三千万受灾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所做的事情,更不是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所做的事情。思之恨之,仍是不能挽回这样一次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伤害。希企广大同胞勿忘1942,勿忘枉死的河南受灾人民,勿忘中国人身上具有的慷慨义气。请记得,无论身在哪里,不要忘记同根同源受苦受难的中国同胞!
篇四:中国电影发展研究报告12345
中国电影发展研究报告 (2012-03-08 16:22:12)
转载
标签: 文化 ▼
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赵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近三年来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标志着第三次发展高潮的到来
据时光网不完全统计,近2,30年来中国电影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组成,其中前20年由香港电影占主导位置,以黑帮警匪、玄幻等社会黑暗面为主要素材来源,中国大陆的电影发展则相对缓慢,从2000年开始,大陆电影逐步开始升温,由于各大影片的涌入中国,给大陆电影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与灵感,中外联合制作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国内
电影制作者开始反思,由华谊兄弟为代表,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去多个票房奇迹,从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电影演员,中国电影开始有了转机,从红电影到现代电影,经历了第四代的伤痕反思 ,目览了第五代的本土追寻 ,中国电影又迎来了新生代的“解构”尝试。在中国电影自身不断探索的同时 ,它也不断的接受着外部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在整个 90年代 ,中国电影总的来说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跋涉的路程。到了世纪末 ,中国电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多元发展的趋势———谢晋、凌子风等老一代电影仍在不断的蜕变发展 ,陈凯歌、张艺谋等新锐电影逐步向传统皈依;各种以“贺岁片”等形式出场的商业娱乐片层出不穷;张元、政府扶植的“主旋律电影”也在开拓创新??而这一切探索和改革都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背景;那就是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对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冲击以及港台影音文化对大陆的潜在影响。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刺激影响之下 ,中国电影形成了它独特的“90年代景观”。我认为 ,虽然 90年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向比较纷繁复杂 ,但是其中却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中西互动。具体的体现便是“向平凡回归”和“多语文化共存”。 中国政府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政策
据报道,中国与美国已经就电影工业交流和电影文化发展等相关问题达成了部分协议。
1、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
2、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国民营企业发布进口片的机会,打破过去国营公司独大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梦工厂也宣布与三家中国公司在上海联合创办总资产3.3亿美元的动画企业,打造一个“东方梦工厂”。中方将持有55%的多数股份,美国梦工厂持45%。每年引进电影将由20部增至34部。
消息经网络发布后,立刻引发业内人士在微博上的热议:有人觉得这次“狼真的来了”,但也有人觉得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不见得是坏事,更举例说:“台湾电影被好莱坞灭了那么多年不也重生了么?”
这个消息对影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有可能受到致命的冲击。星光国际传媒董事长王喆在微博上表示“国内电影公司往后的日子更加艰难了”。香港银都机构内地宣传负责人张帆表示,这样有可能“直接摧毁目前中国电影制片工业的半壁江山,希望大家团结努力拿产品争气,演员们都理性报片酬,如果电影产业倾覆,谁都无法幸免。”也有导演认为“是好事”。高群书表示:“中国电影市场对美国开放,毁掉的是那些靠侥幸,靠所谓的明星阵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场取得某种成功的电影制作者,对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准,对符合电影规律的制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国电影虽暂有疼痛,是好事。”曾与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有过深度合作的导演何平表示,眼下考验的是华语电影的坚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电影界大腕们都说值得期待,老百姓就更高兴了。说实在的,中国改革往往是外部力量逼出来的,电影亦如此。这叫绝地逢生。 香港导演王晶也对这件事发表了看法:“消息指分账片会増加50%,众人马上大呼小叫,痛哭有之,悲愤有之,好像国片的2012真的来了。试想去年有哪一部商业大片中国内地没上?就是有,不是过不了审就是题材不对口味,又有什么好怕?”
尽管中影集团发行放映公司第二经营中心主任张大勇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忧虑的态度,称“很多院线和影院要先疯了!”但星美院线老总覃宏表示:“星美将继续加紧盖影院(不会
影院也全面开放外资吧?)放弃制片?不会!我始终认为我们应坚持本土文化、本土电影 当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好多应向好莱坞学的地方,我们不会永远拍不出世界公认的大片吧。”
还有部分业内人士持观望态度,“光增加名额,审查不放开有鬼用。”,“电影创作的审查制度是否也会相应松动??否则的话,一干电影同仁戴着镣铐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特种兵贴身肉搏,想象一下这悲壮的场面,倒也挺美国大片儿滴!!”“如果不在审查体制和分级制度上做出相应的改革,中国电影,不要死得太快哦!靠古装片是救不了中国的??” 这项协议的通过迅速得到了不少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积极回应。华特·迪士尼首席执行官鲍勃·伊戈尔和梦工厂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赞博格就表示,此协议的通过将大幅度打破中美电影交流之间的坚冰,是一项有着很大积极作用的新举措。
此外,美国媒体分析,此项协议的通过将会为美国电影产业带来每年数以亿计美元的收入增幅。在分账比例提高12%以后,每一部好莱坞电影有望在中国多获得2000万到4000万美元的票房提成,而3D制作电影和IMAX电影也将会在中国获得更高的收益。
美国电影行业影响力最大的行业协会MPAA主席与执行总裁更高呼“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这对于美国电影产业和那些成千上万、为美国娱乐工业服务的工作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消息!”
国内电影产业的考验
据统计,我国已有2800家影院、9200块银幕,终端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界始终有“大而不强”的心病。作为第24届哈尔滨冰雪电影节的重头戏,主题为“电影产业上下游的互动与协作”的第二届华语电影产业盛典高峰论坛2月16日举办,与会人士对增强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发表意见,提出应当从增强上下游协作、挖掘二三线市场等方面发力。
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美方票房分账比例从13%提高到25%。新局面的出现,让哈尔滨的这场讨论显得更有意义。
随着电影产业的发展,影院逐渐增加了对上游电影制作的要求,但上下游之间的沟通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电影市场,制片方和影院间沟通并不频繁,存在很多问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学术活动部主任王旭东所说的问题,突出体现在档期的协调等方面。
“影院增多了,供片的需求也大了,要拍更多的影片才能适应,这恐怕是个误区。在终端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影片多了,排片时间会变少,利润反而摊薄了。”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鹤沪直言不讳当前电影同质化带来的档期恶果,“在档期的选择上,制片方可以自信但不能自恋,可以决断但不能武断。选择档期要本着‘瞻前、顾后、看左右’的原则,力求避免同质影片撞车。我们期待尽快建立档期排片的社会协调机制,改变选档无序的现状。”能为吴鹤沪的论点提供支持的是,2011年我国国产影片558部(2010年526部,2009年456部),但登上大银幕的只有180部,且总票房不到100万元的约60部。
“作为渠道终端,影院对高商业价值、高艺术价值影片的需求永远是刚性的。”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经理王福安认可影院对影片的挑剔,“随着观众的需求提升,市场需要中国的电影人能够制作出更加具有视听观赏性、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观影技术的上面,比如2011年《龙门飞甲》的3D技术。”2011年,我国上映的3D电影总票房超过50亿元。
大地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斌发现,每个地域因各自文化特点不同,观众对影片的喜好也不一样。如《大笑江湖》在东北区域票房比较好,在广东就不行。此外,档期对票房影响也很大,如春节档,随着一线城市人口回流到二线城市,当地票房普遍上涨。“电影制作
者们,也要穿插摄制不同风格的影片,变换口味吸引观众,尽量避免某一题材作品扎堆的情况。”
影院不光是看电影的。影院作为一个实体,存在多种经营的可能。“目前需要改变的是中国电影的营销模式。电影院是一个消费场所,消费不光指看电影。在美国,观众买一张电影票可以在各个影厅看电影。实际上,串的厅越多买的爆米花就越多,买的爆米花越多喝的可乐就越多。美国的电影院上座率也很低,但是小孩子在电影院窜来窜去的,热狗的销量就非常好。这比单纯放电影的收入产出比高多了。”乐视影业总裁张昭说,“所以要把电影变成了电影消费的载体,做好消费模式才是影院的新出路。”
专注于二、三线城市市场拓展的北京时代今典电影院线的“1+S”模式或许和张昭的提法类“S”则包含电影点播、球赛观看、KTV、酒吧、休闲饮食等多种经营方式,为各类人群提供一个综合文化娱乐和交流的场所,被称作“肯德基”式的影院。为此,今典院线还提供针对性培训,降低影院经营成本,使俱乐部、学校、厂矿等都可以引进数字影院设备。
推行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则主动介入影片的制作,延展产业链。“我们以成熟的影院运营为依托,形成了制作方相互支撑,通过整合电影产业链拍摄了《南京!南京!》等具有影响力的影片,形成了影视联动及电视宣传资源强势支撑电影产业。”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广超介绍。
全方位拓展观众群。“无论是源头还是终端,制片、发行和放映,都是电影产业生产流水线上的工序,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不看电影的人去看电影,让去看电影的人养成习惯,让习惯的人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电影。”吴鹤沪的话道出了电影产业拓展观众群的客观需求。福建恒业电影发行公司总裁陈辉提出,应当让国内观众形成大众化、休闲式的观影习惯,让看电影成为人们的精神需求。
万达院线全面推行会员制度,以“滚雪球”方式扩大核心观众群。据王福安介绍,万达的会员已经超过2万人。此外,万达院线推出了会员杂志《万达电影》,定位为专业影迷分享与都市时尚消费之间的电影消费类杂志,每月发行量超过10万册;万达各影城还配备了微型电影海报陈列架,作为发行方的宣传渠道;万达微博的粉丝已经突破100万,实现了与电影消费者的移动互联。
尽管大地院线被业界称为是“拓展二、三线城市典范”,但方斌更愿意从人均年观影人次角度来分析观众群的拓展。“从总人口、银幕数上看,香港落后于上海和北京;香港远超北京和上海。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均年观影人次,香港远超上海和北京。现在,许多城市银幕数欠缺、观影习惯欠缺,即使北京也没有达到人均年观影1次。”但二、三线城市潜在观众群巨大。2012年的1月份,大地院线单月票房近1亿元,同比增长100%;2011大地院线的总票房约6亿元。不过,方斌提醒,二、三线城市的电影市场并非遍地是黄金,应以投资而非投机的心态介入。
“在这个‘水泥加鼠标’的时代,电影院单一的经营模式将被打破,网络电影整合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这也将是今典集团以后的努力方向。与之对应的,吸引网络用户进入影院也需加强。吴鹤沪提出要注重营销手段的针对性,如《失恋33天》针对年轻人、光棍节等概念。方斌提出要注意排片的地域性、时间性区别,如东北地区上午基本不排片、珠三角区域则加强夜间排片。
日前,中美达成电影新协议,国内每年将新增十几部好莱坞分账电影。与此同时,美国“梦工厂”宣布与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合资在上海组建“东方梦工厂”。
“好莱坞资金曲线进入中国电影业,无疑是盯上了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一位
电影业内人士说,事实上,近年来电影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各路资金进入,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投资热潮。
然而,该人士指出,目前电影市场投资“虚火旺盛”,许多资金并没有得到预期回报,而且“即便是高票房的电影也不意味着高回报”。
近两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保持着30%的高速增长,去年一部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凭着不足千万的投资取得了3.5亿元票房的“神话”,更是大大刺激了众多投资者的神经。据了解,目前除了一些专业金融机构加入电影投资行列之外,甚至连地产商、煤老板、温州老板等热钱也都扎堆进入。
调查数据更显示,2010年9月、10月期间,市面上投资电影的公司机构就有200多家,规模基本上相当于往年中国电影整年的投资主体总数。
然而,有电影业内人士指出,公众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例子。该人士称,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为791部,去年国产电影总票房收入为70.31亿元,其中票房过亿元的共有20部。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合计票房约为29亿元,票房过亿元的20部国产电影的合计票房至少为39亿元,占国产电影总票房55%以上。而去年从不同渠道进入城市主流院线市场的中外影片共计252部。
“这意味着,至少有100多部国产电影无声无息地被淹没在众多大片之中,大多数投资没有得到预期回报。还有更多国产电影的胶片甚至只能压在仓库,根本没有机会和观众见面。”记者了解到,事实上,高票房背后也并非就意味着高回报。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发微博评论称:“现在有些投资者只讲票房,不讲利润。其实,票房是产值,不是利润。利润才是真金白银。投资一亿,票房两亿。千万别外行地祝贺,去掉成本,结果片方可能是亏两千万。”国内电影业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虽然冯小刚等导演都在第一时间表示无惧进口大片配额放宽后“好莱虎”的迅猛攻势,但对于国内大部分制片方来说,该新政至少将在一定时期内对国产影片票房造成威胁,而国产电影之间的竞争更是大大加剧。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事实上,国产电影制片业还面临着其它压力。去年底多家团购网站都公布,各种团购项目中电影票最火爆。虽然团购催热了电影市场的消费,然而在实惠的团购价背后,最受伤的是制片方。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影院或者甚至为团购贴点钱,牺牲点小利赚个知名度。但片方却笑不出来。”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一般每部电影都会有一个最低限价,如国产片通常二三十元左右,进口片则在15元左右。电影院不管是做团购、还是会员半价等优惠,在和片方、发行方分账时都不能低于“最低票价”。
这就意味着,团购使得电影片方分账所得比在正常票价之下减少了一半以上。
国产影片一部分走向修复重拍的道路
2009年,王家卫1992年拍摄的《东邪西毒:东邪西毒终极版》再次上映,片中主演梁朝伟、刘嘉玲等还为该片四处宣传。最终影片抢得票房5000万元。
去年4月,1987年版的《倩女幽魂》公映,票房惨淡。有人指此举只是借新片的势赚钱,然而制片人吴思远解释说,“我们是要做纪念而不是卖票房。”
今年2月24日,修复版的《新龙门客栈》也将上映,制片人吴思远也称是为了向武侠经典时代致敬,宣传口号是“为那个无名无姓的年代干杯”。
篇五:黔西南“影视文化现象”圆桌会
今年春天,金州黔西南在荧屏再度给人惊喜。3月6日,随着电影《幸存日》、《云下的日子》同时在北京举行首映典礼并随即在全国同步上映,两部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地黔西南州再次惊艳银幕,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
水墨画卷般的马岭河峡谷和万峰林,古朴自然的布依、苗族村寨,一望无边的高原草场,见证辉煌岁月的“二十四道拐”,悠远动听的布依古八音,山一样的汉子,水一般的女人??秀美神奇的山水与多彩厚重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注定了黔西南将成为影视资源的“富矿区”。从2006年播出的《雄关漫道》,到2009年的《绝地逢生》,从《云下的日子》到《幸存日》以及今年即将开机拍摄的《二十四道拐》,近几年来,来自黔西南的一批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频频在全国亮相,一发而不可收,成为领跑全省影视文化的一匹“黑马”,由此衍生了令人瞩目的“黔西南影视文化现象”。
与影视作品频繁结缘的背后,凸显出黔西南州振兴文化产业的渴求,亦彰显了当地决策者挖掘文化潜力,提升“软实力”的决心。加大对各种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黔西南州不忘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补齐文化“短板”,打破了仅靠资源开发一条腿走路的经济格局,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借力影视作品东风,善借外力,巧挖内质的黔西南州通过影视作品这个突破口,将影视文化资源转化为宣传资源、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长期沉寂深闺的文化资源开始“借船出海”,一次次的惊
艳亮相,不仅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为全州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山水长卷、水墨金州”这张响亮的名片,神韵飞扬,逐渐被人认知,为正在努力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的金州黔西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系列影视作品的创作拍摄,还触发了黔西南州各地发掘文化、发展文化的“兴奋点”,并迅速产生了“裂变效应”,全州文化产业蓄势待发,为“黔西南影视文化”再添亮点。
站在新的起点,黔西南州影视文化现象将如何再续惊喜?且听来自该州决策者及有关人士的声音和观点,敬请关注本期策划《黔西南“影视文化现象”圆桌会》——
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
嘉宾:黔西南州委书记 陈鸣明
黔西南州资源富集,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奇石文化等文化资源。长期以来,由于认识及各种原因,相对于矿产、水能等显性资源开发的强势与抢眼,隐性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弱势地位,全州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只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文化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实践表明,在资源富集地区,只有打破仅靠资源开发一条腿走路的发展格局,不断发掘文化内涵,才能补齐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短板”,实现经济发展“硬实力”与文化繁荣“软实力”比翼齐飞。作为“欠开发、欠发
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将文化资源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成为历届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不断探索的课题。
近几年来,黔西南州独辟蹊径,依托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影响广泛的历史人物故事和历史遗迹遗存等文化资源,“借船出海”多方引进高端人才和资金,借助高端平台探索各种合作方式,着力打造一批取材于黔西南、拍摄黔西南的影视精品。短短几年时间,先后创作拍摄了《雄关漫道》、《绝地逢生》、《云下的日子》、《幸存日》等一批推向全国的影视作品。《二十四道拐》等影视作品下一步也即将开机拍摄。
通过利用影视手段长期、反复地推介黔西南地域形象,在提高黔西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把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成影视基地,把影视剧拍摄点打造成旅游景点,促进了全州旅游业的发展,并逐步培育本土影视文化市场主体和影视文化人才,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不仅增强了地方文化的“软实力”,还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一系列影视作品的拍摄,还使黔西南州获取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在电视剧《绝地逢生》播出期间,全州上下广泛开展“只要科学发展,绝地也能逢生”解放思想大讨论,极大增强了发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几年来,全州干部群众发扬绝地逢生的精神,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在经济基础差、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个发展奇迹,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省9个市州地中实现了增比进位,许多过去想办而长期没办成,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
事,如今也变成了现实。去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视察指导抗旱救灾时,还把黔西南州干部群众“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概括提炼为“贵州精神”。
力推影视业走向产业化
嘉宾:黔西南州委常委、副州长 贺登祥
黔西南州近年来出现的影视文化热,是州委、州政府长期重视文化产业的结果。其实在参与拍摄影视作品之初,并没有想到要做成一个产业,而是将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宣传、推介黔西南的平台和载体,让全州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通过影视镜头走出大山,走向外界,从而达到增加黔西南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目的。
在认识的逐步深入和不断探索中,黔西南州委、州政府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能不能将影视当成产业来做,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拨款等事业投入的做法,并形成长效机制,使“黔西南制造”的影视精品成为全州文化产业走向市场的领航者。因此我们提出,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面打造影视作品创作和拍摄基地,逐步培育本土影视文化市场主体和影视文化人才,推进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关于影视基地的想法,并不仅仅是在州内某个地方建一处影视城或者影视基地,而是放眼全州,打造一个山水、民风和历史文化交织,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存相互辉映的没有围墙的影视区域。
因此,对外来说,黔西南州热情欢迎影视人来考察、拍摄,并尽全力搞好服务,做好配合,在请外面的影视界朋友走进来的过程中,寻找旅游商机和其他合作的机会。对内而言,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影视文化产业,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扶持州内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黔西南州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节庆活动、民族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希望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来黔西南采风,写出精彩的剧本,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黔西南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让黔西南州更多地进入影视作品中,也希望更多的影视人走进黔西南,创作、拍摄出更多优秀作品,将州内影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产业资源、发展资源。 “阶梯登高”抢先机
嘉宾:黔西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长 杨骏
影视由于其特殊性,是宣传地方影响力和文化的声色俱佳的平台。对内,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能激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则有很强的影响力,能产生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无论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还是增强对外影响力,影视作品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抓手。
眼下文化产业十分发达,各种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一部影视作品就可以推介出一个地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利用影视作品展示地方形象不可能做到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不断努力,持之以恒,通过一部部的影视作品,持续不断地宣传地方文化
作文素材